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毕飞宇:阅读是为了自己,着什么急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40116
发表于:2017-4-20 11:52:13
24772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阿加西·马尔克斯曾说: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谜。
其实,好小说不但是个谜,而且是个只有谜面、没有谜底的谜,即使是作者本人给出的答案,也不能说就是唯一确定的答案,罗兰·巴特甚至提出“作者已死”的观点。
作者已死,成就的是读者之生,阅读小说的过程,也便有了解谜的乐趣。既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又是南京大学文学特聘教授的毕飞宇,无疑是位解谜高手,他的新作《小说课》,抛开“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套路分析,以新颖视角、幽默表达,把经典小说掰开了揉碎了“看”。
日前,毕飞宇做客第九期上观读书会,在有限的时长里,带领现场读者,一起探索了小说内部广阔无垠的秘密。
冷和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础体温,每一个作家也有他自己的“基础体温”
■预先酝酿起来的情感很可能是丑陋的,真实的情感才是美好的
主持人(本报首席记者 顾学文):读书会开始前,我和毕老师握手,在感受他的手掌温度的瞬间,我想到了他在《小说课》里提出的作家的“基础体温”的问题。我想问问毕老师:何谓作家的“基础体温”?
毕飞宇:这是我在一次鲁迅文学院高研班上提出的概念,很高兴它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在我看来,一个对艺术敏感的人,首先是对生活敏感的人,而一个对生活敏感的人,怎么能对温度不敏感呢?我们赞扬一个好女人,会说她知冷知热;相反,则会批评这个女人不知冷、不知热。阅读小说也一样,当我们进入一个作品的内部,第一个感受到的就是冷或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础体温,每个作家也有他的基础体温。
主持人:在中国现代文学里,您认为基础体温最高的是哪位作家?最低的是哪位?
毕飞宇:体温最高的作家也许是巴金。我不会把巴金的小说捧到天上去,但是,这位作家是滚烫的,有赤子之心、赤子之情。一位作家一辈子都没有丢失赤子心,是很不容易的。
张爱玲很冷,她的冷是骨子里的,让人害怕。假设有一天我碰到她,我更愿意远远地向她鞠躬,而不是跑上去和她握手。
主持人:这个“基础体温”是作家与生俱来的,还是作家经过艺术处理后给予读者的体感?
毕飞宇:更多情况下是处理过的。明明是一个基础体温很低的人,为什么要表现得那么热?明明是一个热的人,又为什么偏偏要冷下来?我以为,这是作家面对世界时渴望寻找的表达方式。
比如鲁迅。他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家。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高的。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冷。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总体上是偏热的,讴歌人民是一个总的基调。从文学伦理上来讲,作家讴歌他的人民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鲁迅看到的是他所处的时代、所处的民族的问题,所以,他不讴歌,而是批判。他不让自己和其他作家一样,把自己弄得热血沸腾,参加到讴歌的大合唱里去,如果那样的话,鲁迅就是平庸的,无非是大合唱里的某一个声部,哪怕是个高声部。鲁迅的冷,把自己从那样的文学氛围里拉了出来。
主持人:我们小时候都读过高尔基的《海燕》,多么火热的文字,至今记得。我们从小受的文学教育,更多是告诉你作家要饱含热情和深情。
毕飞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个小说流派,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观点:零度写作。如果要给零度写作找个对应的概念,它相当于电影里的长镜头,它的主旨是追求客观的表达。
作家、文学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是求知,就是作家要把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告诉大家,如果作家把自己弄得特别热,容易带来情感上的倾向,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是个判断,是一个错误的判断。错误从哪里来的?体温。见到情人,体温上升了,误以为她是西施。所以,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一个艺术家,要让自己的感受符合实际、接近真理,最好克制,尽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温度,尽可能地用“人”的姿态说话,而不是以“情人”的姿态说话。
主持人:您是怎么悟出这些道理的?
毕飞宇:我年轻时候也很热,就像你说的,我们从小受的文学教育是,面对一个主题、一个人物、一种价值判断,我们激情澎湃,站在一个永远正确的角度去讴歌,可在我30岁那年,我怀疑了——我怀疑在面对一个作品的时候,作家调动情感,这件事靠谱吗?
1994年,我写了一个小说叫《雨天的棉花糖》,主人公是一个在战争中被俘后返回故里的军人,是一个失败的军人。如果按原来的思路,我应该去恨这个人物,用我的笔,让他觉得自己卑微,让他生不如死。但是,写的时候,我看到一则电视新闻,讲某国总统去机场欢迎被释放回来的本国战俘,他说“欢迎回家,你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当时,我的脑袋就像被打了一枪似的。战俘是谁?战俘是人,他被抓住了,但他活着。活着有罪吗?活着没有罪。
所以,预先酝酿起来的情感很可能是丑陋的,是罪恶的。真实的情感才是美好的,这是我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想告诉大家的。
大和小
■在小体量作品中呈现大格局,需要作家有很好的才华才能做得到
■一部小说,历经数百年,基本精神内核一直延续到现在,你说这个格局有多大
主持人:除了冷和热,您还提出了大和小这对关系。您在《小说课》里,对《促织》和《红楼梦》这样两部体量上完全无法对等的作品,给出了相同的评价:宏大。在您看来,小说的体量和格局是不成正比的,对吗?
毕飞宇:体量和格局是两回事。无论是写小说还是读小说,我们真正在意的是作品的格局,而不是体量。一般来讲,大体量的作品容易产生大格局,但在小体量作品中呈现大格局,需要作家有很好的才华才能做得到。
王安忆曾在一篇散文中比较上海和北京这两座城市。王安忆说,北京是“以大见大”,上海是“以小见大”。我从中读出了作为上海人的王安忆,对此是自豪的。以大见大不难,难的是以小见大。《促织》只有1700个字,但我花了17000多字去说明它的格局有多大。
主持人:除了《促织》,您能在现代小说里,找出一个小体量、大格局,反差特别大的例子吗?
毕飞宇:1986年,莫言写了一部中篇《红高粱》,不长,这个大家都熟悉,后来拍了电影。《红高粱》这部小说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小说本身。
在1986年之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中国文化里有一个东西是非常特殊的,就是和自己的身体过意不去,对身体有很强的耻感。尤其是在“文革”期间的一些“革命文学”里,以什么样的方式体现革命性?就是不把自己的身体当身体,如果这时有人在某种困难面前体现出对自己身体的珍爱,马上就会遭到指责。但一个叫莫言的人,在《红高粱》如此有限的篇幅里,大张旗鼓地唱了一首身体的赞歌。
张艺谋在把小说语言转换成电影语言的时候,做了非常好的处理:一群挑夫在那儿颠轿,颠,呈现出生命的姿态,肆意汪洋。他用鼓风机吹得高粱叶子全部倾斜过来,那么长的叶子,上下波动,彼此缠绕,那是最性感的生命。这个镜头不是给3秒、5秒,而是给了几十秒。
在我看来,中国新时期的文学是从莫言开始的:他知道生命是可贵的,知道身体是可贵的,知道骨骼、肌肉、脂肪是可贵的,知道人身上的一切都是可贵的。我们的小说,从《红高粱》开始有所“逾矩”。所以,你要问我哪篇小说的格局远远超出了它的体量,提升了人们对生命的认识,我说就是《红高粱》。
主持人:在四大名著中,《红楼梦》讲的似乎都是儿女情长,其他三部,不是横向维度上的驰骋疆场、波澜壮阔,便是纵向维度上的天上人间、怪力乱神,为什么您反而一直认为,《红楼梦》的格局是最大的?
毕飞宇:看小说格局的大小,不能光看精神上的空间,还要看它是否具有一种普遍性。《红楼梦》 里的那种人与人之间日常的相处方式,和今天的我们,本质上是一样的。一部小说,历经数百年,虽然有些东西被历史淘汰了,但基本精神内核一直延续到现在,你说这个格局有多大?
反过来,《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场面震撼人心,但搁到现在,你让三个人定个规矩,三个人里有一个死了,另外两个必须死,那一定是疯了。它反生命,反伦理,反人类,它只能发生在三国那样特殊的环境里,它没有普遍性。
逻辑与反逻辑
■因为失去了逻辑,《红楼梦》 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飞白”
■当你发现小说突然失去逻辑了,你要想想,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主持人:您在《小说课》里写道:有一部写出来的《红楼梦》,还有一部没有写出来的《红楼梦》,如何读出那部没有写出来的《红楼梦》?
毕飞宇:施耐庵的小说很实,我在书里分析了林冲是怎么被逼上梁山的,他依仗的是逻辑。但是,小说可以是有逻辑的,也可以是没有逻辑的,甚至是反逻辑的。《红楼梦》在很多地方就是反逻辑的。生活逻辑明明是这样的,曹雪芹偏偏不按照生活逻辑写,因为失去了逻辑,《红楼梦》 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飞白”。这些“飞白”构成了一种惊悚的、浩瀚的美。
反逻辑的背后,藏着很多东西。比如,王熙凤看望秦可卿一段。秦可卿是她的闺蜜,看了之后,发现她确实快不行了,这里曹雪芹写得特别温情,两个人眼圈红了。可是王熙凤离开病人房间后,曹雪芹像发了神经病,把院子里美好的景色描绘了一遍,底下还跟了一句“凤姐一步步行来赞赏”,王熙凤变成了欣赏美景的看客。由此,我们不得不问,王熙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她跟秦可卿的关系究竟怎样?是不是闺蜜?这些,曹雪芹在小说里一个字都没写,他就写到这儿为止,没有了。我的理解是,曹雪芹如此描写王熙凤,是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两个王熙凤,一个是人前的王熙凤,一个是人后的王熙凤。这个人是可怕的,是不统一、分裂的。一般来讲,分裂、不统一的人,性格中就会有更大的纵深,更多的层面,这样的人往往更复杂,作家在描写时也更难。
当你发现小说突然失去逻辑了,你要想想,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玉秀”让我进入“中年”
■如果你和文字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你的手是可以摸到文字的质感的
■作家的成长,不能根据哪部作品让你成名来定
主持人:感觉毕老师读小说就像做侦探一样,您能不能教教大家怎么读小说?
毕飞宇:不能说是在做侦探,读小说给我带来的是轻松。
读小说不要求快,你果真喜欢这位作家、这个作品,那就别要求自己很快读完它。快不是好的读书方式。
不如花两三年时间去读一个作家的作品,比如花几年读鲁迅,花几年读《红楼梦》。这样读,可能比一年读100本书更有价值。
好的作家和作品,你得反复把玩。阅读一旦进入了把玩的阶段,就很有意思了。和田玉摸在手里很润,如果你和文字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你的手是可以摸到文字的质感的。有时候,我把小说看得很重,比性命还重;但有的时候,我把小说看得很轻,它就是一个手把件。
阅读是为了自己,为了让自己更幸福,着什么急?慌什么慌?
主持人:我从中听到了一个“静”字,静心读书,不是你追我赶,不是为了在朋友圈晒书单。
毕飞宇:我还要把你的话往前推一步。我不是一个心静如水的人,静不下来怎么办?读书。恰恰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我静下来了。不是一个人静下心去阅读,而是阅读让人静下心来。
主持人:文学影响了读者,文学同样也在影响作者,《小说课》中,您唯一谈到的自己的作品,就是《玉秀》。您亲手扼杀了第一个非常有震撼力的版本,我们今天读到的其实是第二版。为什么这么做?
毕飞宇:写作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你能清楚感知自己内心的成长。50多岁、60多岁的作家,一样还在成长,成长让作家幸福。《玉秀》就是让我成长的关键作品,它使我意识到,作家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人物的命运全在他手里,这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天大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作家有没有权力安排那么多人的命运?或者说,人物在作家笔下都是被动的,还是也可以呈现出主动性?有没有可能从作品中跳出来和作家对话,和作家商量自己的命运?
玉秀在第一版的结尾死了,她死了之后,我的生活也坏了,我没法生活。她是从菜籽堆上掉下去淹死的,我把小说寄出去之后,我每天在家里就感觉自己的耳朵、口腔、鼻子、肺里全是菜籽。这个结尾折磨死我了,我得让玉秀活下来。
千万不要以为改个小说结尾,仅仅是最后几千字的事,得从小说前面改起,等于是重写。第一稿和第二稿,到底谁更有艺术价值?我不能、也不想做这个判断,但鲁迅说过一句特别重要的话,他说艺术是让人生的,不是叫人死的。
写完《玉秀》那年,我37岁,作为小说家的我,成长起来了。作家的成长,不能根据哪部作品让你成名来定,而是看哪部作品让你觉得自己跟这个职业之间有了更好的契合度。写 《玉秀》之前,我都已经不想写小说了,因为那时我觉得写小说是个特别脏的事,跟刽子手差不多,但是,写《玉秀》,我给玉秀留下了一条性命,玉秀则让我进入了“中年”。
#毕飞宇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毕飞宇《小说课》的魅力:好作家一定要有自己的腔调
0
19885
写手发布
2019-11-29
文化新闻
毕飞宇:没有书是白读的,没有路是白走的
0
18929
写手发布
2019-12-12
文化新闻
毕飞宇:“文学不需要教育”是伪命题
0
17755
煦锅
2019-12-30
文化新闻
毕飞宇:一个小说家拥有语言,就是拥有生命
0
18666
落ye
2020-03-31
文化新闻
毕飞宇:坚持自己的“古老的表达”
0
15579
写手发布
2020-06-15
文化新闻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毕飞宇
0
19711
fkj123
2020-06-29
文化新闻
毕飞宇:文学是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不同的生活
0
16520
写手发布
2020-11-07
文化新闻
毕飞宇:写作即道路
0
17701
写手发布
2022-02-21
写作交流
毕飞宇:蒲松龄《促织》的写作技法为何伟大?
16
13108
32826265
2023-04-23
文化新闻
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聚焦当代人的精神世界
0
8827
王何0926
2023-07-27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原创文学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九年庆主题活动:萧盛与您分享写作那些事
话题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4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5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6
《课堂内外》杂志2025年12月号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