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赘婿》爆了,但男频IP改编没有「公式」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21-2-26 09:55:24
17333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2月22日,《赘婿》在爱奇艺站内热度突破10000,并成为爱奇艺史上热度最快破万的剧集。
《赘婿》是腾讯影业、新丽传媒和阅文影视组建“三驾马车”、继《庆余年》后再度接受市场检验的一部
网文
影视化作品。由于《赘婿》原著连载时间长且积累了一大批粘合度极高的受众,再加上因为《庆余年》受到不少好评的郭麒麟、宋轶担纲主演,并有不少《庆余年》“老面孔”加盟等因素,让《赘婿》从影视化消息传出开始,就受到了不小的关注。
“最开始打动我的是它的格局。《赘婿》在网上被号称为‘半部名著’,当时在读它的时候,里面的格局、视角非常大。”导演邓科在介绍《赘婿》吸引他的地方时表示:“同时,主角在我看来是一个负数的主角。一般来讲,我们说一个小人物从零开始成长,已经具有普世的意义,很好看了。但宁毅还是从赘婿——我们做过一些调查:在古代,赘婿的身份跟一个囚犯,或者逃犯的身份地位差不多。所以这个主角相当于从一个负数开始成长,一点一点的在那个世界里面做出他的成绩,这一点是蛮吸引我的。”
不过,正是由于原著拥有大量读者的原因,在高热度之下,关于《赘婿》的评价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一边是“搞笑”、“爽”、“节奏快”等声音,一边也有“角色降智”、“与原著不符”等言论。
关于剧本的改编、《赘婿》的喜剧风格、男频IP的创作等问题,《赘婿》导演邓科、制片人刘闻洋、剧本总监郑卓群也做出了解答。
一场高速推进、边拍边“改”的创作
2月14日,《赘婿》上线。
此时,距离2017年9月腾讯影业、阅文集团宣布开发《赘婿》IP才过去不到四年时间。
而这不到四年的时间,前两年都用在了剧本开发上。据刘闻洋介绍,第一轮剧本开发工作,首先是花大量的时间研究和读透这部连载近十年、内容近千万字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团队邀请了编剧秦雯加入,进行整个剧本的基础工作。
2019年10月,刘闻洋找到了邓科,邀请其担任导演,二人一拍即合。2020年3月,在经过主创团队不断地讨论之后,《赘婿》的风格、篇幅、类型等已然确立,于是新一轮的剧本创作,从大纲、到剧本、到分集剧本,迅速开启。6月剧组开机、10月杀青,导演休息一周后开始后期工作,今年2月上线,《赘婿》踩上了高速推进的列车。
而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的推进,其中之一得益于原著内容的丰富。“我觉得对于我们创作来讲,最好的地方在于原著小说除了提供了内涵和价值以外,还提供大量丰富情节,我们在里面进行了挑选和重新的包装。”邓科表示:“大家看这个剧的时候会觉得节奏很快,其实是因为原著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库给我们。”
毕竟小说与剧集的载体不同,面对如此丰富的素材库,《赘婿》主创们采取的方法是成立“拆解小组”,将原著内容按照章节拆解成小篇章,并对其进行筛选。但诸如一夫一妻制、男女平等等现代价值观,还是得以贯彻。
除此之外,在改编过程中,主创团队还增加了不少内容,以达到自圆其说、帮助观众更好理解故事背景、进入故事等目的。比如剧中前几集关于赘婿社会背景、生活状态,以及结婚的流程和仪式等,都是团队自圆其说构建的一套体系。于是,伴随着喜感的背景音乐和观看婚礼群众的反应、语言,赘婿底层的社会地位以及日常生活就跃然而出。
男德学院也由此延伸而来,但被延伸的不止这些。
从人物特点到角色,《赘婿》都进行了一些延伸。比如放大被不少观众大呼“可爱”的耿护院的人物特点,让其在随后的剧情中拥有了感情线。同时,考虑到宁毅应该需要一些帮手,“我们觉得要设计一些人帮他。正好一群赘婿会有共同语言,所以我们从一个赘婿,变成四个赘婿,变成了赘婿的‘F4’。”
“边拍边‘改’”是《赘婿》快速推进的第二个方法。这个“改”字首先体现在在拍摄过程中,粗剪就已经开始。节约时间之余,也能及时给到创造团队反馈:不合理的地方、剧作中的问题、可以更好的地方等等,从台词到剧情都涵盖在内。于是,根据反馈作出及时调整,重拍、重改又能提高剧集的质量。
“比如元锦儿落水之后,我们发觉有一个BUG:为什么她会落水?怎么想到的这一招?于是我们加拍了宁毅给她一张纸条的情节。这是拍完之后看着剪辑的素材,我们又重新要求编剧去创作,马上加拍。再比如宁毅说‘记得找我寻仇’,‘江宁乌启豪’,这些都是重拍之后慢慢挖出的梗。”
据导演透露,整部剧的拍摄已经进行到三分之二时,编剧们都还会去现场;而快杀青的时候,过程中还在不断优化台词,增加梗和细节。
从目前更新的情况来看,《赘婿》以“爽”“节奏快”等而受到好评,这与上述的创作理念和方式不无关系。不过,与原著不同的地方,比如喜剧化的呈现方式、主角大开的金手指,以及“降智”的反派角色等,虽然整体上还是对于改编以好评居多,但也有不少的质疑声。
喜剧化加重却也“飞中求稳”
霸道总裁张若昀摇身一变,成了“扮猪吃老虎”,甚至有点呆萌的郭麒麟,一个画面对比,《赘婿》的喜剧风格就此确立。
随后剧情中,苏檀儿为了圆房火烧耳房,外表粗旷的耿护院爱看言情小说;拼刀刀、停车位、苏宁毅购;“有那么多钱,那么大的院子,你家无线网络密码是多少?”……
截至更新,《赘婿》仍保持着高密的笑点。导演邓科和制片人刘闻洋将《赘婿》的类型定义为轻喜剧。这让剧版与原著小说呈现出了差别很大的风格和基调。
而这也是团队基于创作、可看性等多方考虑的结果。邓科解释道:“这次我们选用喜剧的方式去打开这部剧,也是考虑到原著小说格局非常大。但如果我们直接把很大的格局摆在观众的面前,不利于观众很快地接受。再加上这次也有郭麒麟的加盟,我们就用了偏喜剧的方式。另外,我本身也很喜欢喜剧拍摄风格。”
但喜剧的创作也有难度,笑点节奏安排不当,可能会更偏向于小品的观感;梗的度把握不好,也可能变成雷点、恶搞而失去笑点的有效性。
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赘婿》采用的方法是将喜感融入到人物本身特性和情境里,做到“飞中求稳”。
“飞”体现在笑点的布局和大大小小反转的设置,而“稳”则意味着度的把握,又体现在细节的处理上。
以“拼刀刀”情节为例。邓科告诉我们,这场戏最初的版本,转盘要比最终出现在剧中的大、宏伟很多,大致剧情是宁毅说完“我们来拼刀刀”,转盘出现,在苏家布行门口,所有人在飞刀。但这样的设置让邓科感受到了不对劲的地方,在拍的前几天他到现场去感受了一下,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我跟美术团队讲,所有‘拼刀刀’这些道具必须来源于苏氏布行内部,我们要让观众看到组装的过程。也就是通过这些细节会让观众觉得,虽然他(宁毅)是一个带着思想到了古代的现代人,但他并没有说开了很多的金手指,无厘头地拿出很多现代道具。”于是,最终出现在剧中的是有一个桌子“改装”成的转盘,大家飞的是剪刀。
诸如此类对于细节的把控还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配乐方面,“我们非常大胆地在古装剧里用了特工元素。整个影片来看的话,但凡宁毅出来开‘金手指’的时候,就是像特工的BGM。除了宁毅所有其他人一定是古装剧的配乐,我们希望通过宁毅的BGM,也像他的身份一样,把古代的氛围搅动起来,带着观众进入那个世界,去体验一个新的生活。”
同时,配乐方面也跟随着人物性格、情境在改变,以渲染出不同的气氛,凸显人物的性格。
江浩辰对着镜头的那一次质问,配以加入了呼麦的音乐,带有灵异的感觉,符合灵魂的拷问。宁毅第一次看到那个镜子里的自己时,配乐加入了苗族喊山的元素,以塑造出一种奇幻色彩的氛围。苏檀儿出场时的配乐全部是弦乐,突出她轻盈的感觉;耿护院和苏家二房出场配以比较重的鼓、贝斯的音乐,甚至爵士的音乐。
不论是喜剧的打开方式,还是“飞中求稳”的把控,《赘婿》终究还是一个以轻喜剧风格呈现内容,且涵盖家国情怀、人物成长、友情、爱情的故事。
这又让《赘婿》后续的情节发展充满变数。
据邓科和郑卓群介绍,这一季《赘婿》的故事大致分为三个板块:江宁部分、霖安部分和武都部分。已经更新完的江宁部分,宁毅的“商战”赢得相对轻松,整体更偏明快。“因为宁毅是一个现代人的思想在古代发挥作用,面对这样的一群人,他的智商绝对碾压他们,这群人在他的眼里就是一群‘小朋友’,就是开了‘金手指’的感觉。”邓科解释道。这也就是江宁的“反派”给人以“降智”的原因。
不过,随着故事的推进,接下来宁毅会遇到叛军,从现在的跟二房、普通人斗,变到跟叛军斗,再到第三阶段变为两个君王之间的棋子,又在君王之间斗。每个阶段宁毅都会呈现不同的状态,而根据这些变化,剧集的氛围也在改变。
邓科总结道:“所以这部剧是循序渐进,慢慢铺垫的过程。”
男频剧没有“公式”
江宁部分更罢,《赘婿》热度高居不下,其中最广泛讨论的话题之一,莫过于“男频IP的改编和影视化”。
《赘婿》是继《庆余年》之后,腾讯影业、新丽传媒和阅文影视三者协力,又一次发起对网文IP改编影视作品的探索,无论成败,对于内容产业来说都是有益的尝试。
《赘婿》原著被认为是男频IP的经典,而影视化之后自然也会被贴上男频剧的标签。也正是由此,加上原著内容,让剧中不少女性角色的戏份和行为受到了质疑。但实际上,不论是男频IP,还是垂直受众都没有过多影响到《赘婿》的创作思路。
“我们在创作剧本的时候,一直在跟编剧强调一点,我个人非常反对按男频、女频区分的,尤其在创作上。因为我是85后,我记得我小时候看电视剧没有分男频女频的。很多好看的、经典的剧都是囊括了家国情怀,也有主角的情感戏、家庭戏,甚至七大姑八大姨很琐碎的事情都可以让它很好看。”邓科解释道:“所以我个人觉得一部戏它其实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缩影,我希望观众在这部剧里面能体会到七情六欲。我们不讨论男频、女频,我们只讨论这个剧好不好看,这个是我们最开始定的基调。”
刘闻洋也表示:“如果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很明确的选择,是要男性群体还是女性群体,只会加剧男女受众的撕裂。我认为《赘婿》的出现恰恰证明,也反映了,受众还有一定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大众在这个剧里面获得了一些快乐,这也能让这个撕裂感减少一些。”
因此,《赘婿》没有放弃感情戏,并在其中加入了多种元素类型。比如宁毅揭露“滴血认亲”的阴谋,解谜如何“搞垮”乌家时背后故事的重讲等,都带有侦探剧的元素。而这些混搭,也让《赘婿》的观感更加综合。
各方平台数据显示,随着《赘婿》更多内容的释出,女性观众观看、评论等的占比都在持续增加。《赘婿》显然获得了更多受众的认可。
尽管如此,不论是导演邓科还是制片人刘闻洋都否定了男频IP改编“公式”的存在,《赘婿》也更多的是在男频IP改编上的又一次尝试。
“我们不可能一上来说我们现在就是男频剧,就把情感戏都不要了。如果不要这个戏,我们一定要想到有什么好看的部分。如果说它里面的情感本来就是很真挚的,就是好看的部分,我们为什么不要?”
在邓科和刘闻洋看来,《赘婿》的创作不是一个倒推的过程,“不是这个剧面对这样的群体,这样群体喜欢看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给他们看。这种去碰的方式不仅可能目标群体没有得到,大众群体也丢失了。”
相比之下,真挚的情感、吸引人的情节等创作最本真的东西才是最具竞争力的存在,也更能吸引受众的关注和好评。
伴随着《赘婿》剧集的热播,原著小说再度掀起“翻阅”热潮,迅速成为微信读书春节期间被阅读次数最多的图书之一。成功的IP影视化后再度反哺原IP本身,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面对《赘婿》的高热度、话题度,以及甚至可能带来的赘婿文影视化趋势,刘闻洋表示:“之所以做《赘婿》这个项目,也还是想做一点创新的东西。大家说电视剧都是女频的天下,因为女观众看的多。但这不代表因为这样,只能做这样的东西,市场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类型都应该有创作者去尝试和创新。”
#赘婿
#爆了
#改编
#没有
#公式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如何写网文大纲:7步超神,大纲公式(纯干货)
11
10368
xlq1288
2023-11-04
媒体约稿
IP改编小程序短剧招编剧
0
2579
doubles1110
2023-11-08
文化新闻
女频改编剧热度不减,它们都来自哪些网文作者?
0
4678
写手发布
2024-01-01
文化新闻
网文平台“冲进短剧圈”:一年超600部改编授权,既给IP又给钱
0
4994
2072
2024-03-06
写作交流
爽文的基础写作公式,做到这些你就及格了
0
2866
lang183029372
2024-04-07
写作交流
飞卢编辑分享大纲写作公式、拆书实战经验
0
2745
好男银枚
2024-04-23
写作交流
飞卢编辑七大书名公式,手把手教你取爆款书名
0
2610
xhz198998
2024-06-25
文化新闻
网文改编观察丨《墨雨云间》:爽剧的爽与不爽
0
4259
三千尺。
2024-06-28
文化新闻
《度华年》热播,“重生文”影视化改编思路打开
0
3242
写手发布
2024-07-07
写作交流
小说细节描写少了没有代入感,多了又有注水嫌疑,什么是有效细节?
0
2147
1362305736
2024-07-08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定制爽感的超短篇网文,能再造短剧奇迹吗?
女性向悬疑的创新和突破——时音访谈录
150-600元/篇 | 「微型小说选刊」新栏目2026年征稿启事
4
AI吞掉网文流量,底层作者正被“无声清退”|深氪lite
5
对话诺奖编辑:我们为何坚持出版“天书”?
6
《吴邪私家笔记》开播!铁三角集结冒险,开启热血探险新篇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