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套路”太多,文学批评成“流水线作业”?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20-12-10 10:33:08
18280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日前,不少学者在多个公开场合表达了对文学批评现状的严重不满,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包括但不限于——过于被规范化生产的批评文字,只在一个模糊的主题上打转,却无法指出作品存在的真问题;过早学会了论文腔或流于单一“学院派”,通篇充满行业“套话” 甚至行业 “黑话”,大段大段学术八股腔的“掉书袋”,不忍卒读;以“贴标签”分类法粗暴套用在一群作家或作品身上,说服力寥寥……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文学评论的种种“病症”,有来自文学大环境的外因,但批评家队伍自身因素更不能回避。当“炫技式”“流水线作业”占了上风,见性情、有温度、引共鸣的评论尤其令人怀念。
惰性套路背后,是耐心与审美能力的匮乏
“不少评论文章是用简单‘贴标签’的集体方式来讨论文学,令人难以接受。”诗人、评论家张定浩告诉记者,眼下文学批评常见的两种套路近乎“懒惰”和“粗暴”:一是代际划分,类似以笼统的70后、80后、90后归类来谈论一群作家;一是地域划分,“陕西三驾马车”“广西三剑客”“河北四侠”“甘肃八骏”“铁西三剑客”等地图式标签并不鲜见。
耐心与审美能力的匮乏,直接导致一些评论家虽写了不少东西,但很难摆脱惯常的陈词与套路。复旦大学教授、评论家汪涌豪如是形容这种“套路”——文章一旦隐去姓名,根本看不出是谁在写;待隐去所评论的对象,又几乎看不出在写谁。
“经常什么都谈到了,但就是没谈到作品本身。写成的文章,也不过在各种主义中翻滚,甚至以过时的教条和经验,粗糙应对业已改变的人的精神生态,或用空泛的道德批评,代替基于本体关照的审美批评。”
技术至上,批评成了一种“风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园犀利指出:“现在制造学术的技术成为趋势,没有主体沉浸、没有感动,职业化的、没有性灵的文学批评成为一种风尚,让人忧虑。”有些评论甚至不在意回应大众,只知“搬来主义”,横向移植,玩术语、说黑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编辑认为,惰性套路、审美干瘪现象的背后,是艺术“共情力”的匮乏。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黄平看来:当下充斥在一些文学期刊上的那种个人经验的、深度自我的剖析,其实既无“个人”也无“深度”,不过是矫揉造作的陈词滥调。而这些期刊的
投稿
主力,除了活跃在文学圈的评论家,也有不少就读于各大高校中文系的学生。书评人宗城观察到一种现象:很多文学院学生也许熟读鲁迅、沈从文、张爱玲,对韦勒克、E·M·福斯特的理论烂熟于心;习惯于写作类似《论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书写》《90后的后青春叙事》这样的题目,对“情怀”“伤痕”“寻根”心有戚戚;或是每月绞尽脑汁写某作家的创作论……“但如果问起文本之外的话题,他们大多一知半解,甚至漠不关心。对象牙塔之外的时事或纷争,往往两耳不闻。”
好的评论固然基于学理,但不会一味贩卖与搬弄学理,更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文学批评中可贵的感知能力,不是居高临下的评头论足,或过于依赖文学史罗列、理论套路、写作惯性机制,而是有赖于经过淬炼的激情,对世界的敞开,以及对公共议题发言的穿透性。如果仅仅惯于炮制出“流水线作业”,又谈何真正理解创作者所写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令批评拥有感染人心的魅力和深刻的问题意识?(文汇报,记者 许旸)
#套路
#太多
#文学
#文学批评
#流水线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媒体约稿
《传记文学》杂志,全国征稿
0
2009
niggalife
2024-06-27
媒体约稿
「十月少年文学」杂志2024年最新约稿函
0
2271
2072
2024-06-30
媒体约稿
500元起/篇 | 「传记文学」杂志主题征稿
0
2234
野爹
2024-07-01
文化新闻
我国网络文学行业广告收入首次超过订阅收入
0
3353
写手发布
2024-07-13
媒体约稿
「传记文学」杂志主题征稿
0
1975
胡小高`
2024-07-14
媒体约稿
《中国校园文学》专刊征稿
0
2576
qq814509843
2024-07-15
写作交流
《重生之都市修仙》装逼套路总结
0
2422
烈炎元素
2024-07-16
文化新闻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5亿,一半的网民都在“追文”
0
3490
写手发布
2024-07-16
媒体约稿
50-80元/千字 | 「瞳日文学网」最新约稿
0
2087
李大康
2024-07-24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的“流量玩法”与“免费逻辑”
0
4678
写手发布
2024-07-29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定制爽感的超短篇网文,能再造短剧奇迹吗?
女性向悬疑的创新和突破——时音访谈录
150-600元/篇 | 「微型小说选刊」新栏目2026年征稿启事
4
AI吞掉网文流量,底层作者正被“无声清退”|深氪lite
5
对话诺奖编辑:我们为何坚持出版“天书”?
6
《吴邪私家笔记》开播!铁三角集结冒险,开启热血探险新篇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