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徐皓峰:我对文字其实是不信任的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20-11-6 15:24:55
16237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徐皓峰,本名徐浩峰。导演、作家、道教学者、民间武术整理者。1973年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油画专业和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师。著有长篇小说《国术馆》《道士下山》《大日坛城》《武士会》《大地双心》,短篇小说集《刀背藏身》《处男葛不垒》,武林实录集《逝去的武林》《大成若缺》《武人琴音》,电影随笔集《刀与星辰》《坐看重围》。
第一次见徐皓峰是在2015年6月的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上。那年,徐皓峰的小说《师父》荣获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小说双年奖。他在“文学与影视”沙龙上发言,介绍了小说《师父》与电影《师父》,谈到自己采用现实主义笔墨而非“法术”描摹江湖。
电影《师父》被称作“新派武侠”,因为从头到尾都彰显着徐皓峰的个人印记,表现出他独到的思想观念和艺术判断,即“好的电影给人以处境,而不是定义”。在《师父》里,徐皓峰力图用现实主义的笔墨描写一个真实的江湖,还原民国武林形形色色的武者,以及他们迥异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他认为,武侠文化已经走向没落,而他从历史知识和纪实文学起步,从记录民国时期武术界人士的生活与观念开始,承继了中国的武侠文脉。他希望可以用完全不同于过往武侠的写实主义手法,拯救武侠文化。
一恍五年过去了。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徐浩峰的每部作品都在为功夫类型片注入新的活力,逐步树立了写实硬派武侠的独特风格。他的新武侠电影在吸引电影人的同时,也备受武术界人士关注。《师父》上映后就曾在武术界引发震动,吸引了各地武馆及武术界人士进行观摩、学习。而2017年推出《刀背藏身》的同时,他还有一部专为《刀背藏身》拍摄、剪辑的武术示范讲解纪录片《心思刀理》,全方位展示他在拍摄现场是如何指导片中演员练习刀法与武术。
因此,很多人认为,徐皓峰的武侠片是可以开宗立派的。他的电影,虽故事不同,但内里都是“身份的焦虑”与“知识和爱欲”。在多年前
出版
的影评集《刀与星辰》中,他亮出自己的观点:“武侠片是中国唯一的类型片。”他认为,作为中国独特的类型,武侠片处理的焦虑应该是“礼崩乐坏”。
说到写作的缘起,尽管他常常冠以“如果不是拍电影,也不会写小说”的理由,但他所塑造的人物和情节,一望而知是他的独特风格,画面感极强。
深耕中短篇小说之后,最近他出版了新作《白色游泳衣》,比起之前的耍枪弄棒,更凸显了一份追忆的思绪。该书主要是讲老北京玩家和大院子弟之间的青春纠葛。从电影《老炮儿》,回想起当年穿白色游泳衣的姑娘阮辛基,在一群十几岁的少年中,有游手好闲却重义气懂规矩的玩家,有生活在“高度理想化”小世界里的大院子弟,强烈的差距,导致最终爆发了“白色游泳衣”事件。
中华读书报:《白色游泳衣》的创作有何契机?
徐皓峰:写作需要从方方面面取材。这个故事的创作契机非常遥远,大概是小学五六年级时,我在游泳池里亲眼看到一个穿着白色游泳衣的女孩,大概十六七岁,满脸叛逆。她也不游泳,就站在水池里,游泳池背后的墙上写着“禁止穿白色游泳衣”,这个女孩儿的神态非常特殊,游泳的人们也都不敢向她靠近,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一直在想,人为什么会故意做出这种行为?这是生活给我的一个原始的写作契机。
中华读书报:把这件事写成小说是什么具体的原因触动吗?听说灵感来自电影《老炮儿》?你是如何理解“老炮儿”的?
徐皓峰:其实还是要完成自己的愿望。我退出部队大院的生活有十几年了,小时候生活过的胡同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我四十多岁时,想写一部小说,纪念曾经的生存环境,主要还是写情感。我写的小说里这些人,像大院子弟、玩家……那个时候都已经变身了,迅速成为别的社会阶层。在我的中学时代,胡同里厉害的人物就变成了玩家。后来王朔把“玩家”改成了“顽家”,这个字改得非常好,把他们一代人的特征给勾勒出来了。后来又称为“人杰”,泛指特别厉害的老北京人,也是老北京的
一个老话。
2015年底,管虎导演的《老炮儿》上映。当时有新闻说,很多50后、60后,一二十年不进电影院的观众都去看电影了。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就买了张票坐在影院后排看观众反应。因为这部电影在北京南城反应更为强烈,并且南城的羊蝎子店、卤煮店比较多,看完电影后,我专门去了家卤煮店,看看有没有人聊这个片子。
中华读书报:有人聊吗?
徐皓峰:我听到有顾客说,饰演闷三儿的张涵予是管虎找的一个素人,本身不是演员而是当年的江湖狠主,还吹牛说,年轻的时候跟他打过一场架。很明显,这个顾客不认识张涵予。我觉得非常有趣,就把这段经历写到了小说开头,就着张涵予的角色,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彭辉。
彭辉16岁便凭半截铁条成为城里玩家中的新秀,打架斗殴、争夺地盘。喜欢的大院姑娘穿白色游泳衣入池,泳衣沾水透明,身体一览无余。彭辉英雄救美引发群殴,伤数十人。从此,城里游泳馆贴出“禁止穿白色游泳衣”的标语。
中华读书报:最开始《白色游泳衣》确定的主角就是彭辉吗?你小说中很多人的名字都是真名,像《“者名”演员郭国林》中的郭国林是你之前遇到的出租车司机,《处男葛不垒》中的葛不垒是你小时候的邻居。
徐皓峰:不是。是李勤劳。但他后来演变成了小说里的次要人物。彭辉就是我小学同学的名字,我俩从幼儿园关系就很好。我现在跟小学同学还保持着联系,但是聚会不
是太多,离开的时间比较远,大家碰到一起其实有陌生感,反而在微信上交流,感觉都很好,所以我现在跟他们延续这样一个方式,就是写小说用他们的名字,结果他们都很高兴,就说又用了谁谁谁的名字,下一部小说是不是该轮到我了。《白色游泳衣》之前在《收获》
杂志
上发表过,我跟他们说我又发了一个小说,他们说,那彭辉看了肯定特别高兴。
中华读书报:好像你讲的多数是江湖上的故事?
徐皓峰:准确来说我是以江湖为辅,以前其实拍的还是武林。因为江湖是一个充满尔虞我诈、充满骗子的世界,而武林是模仿读书人的一个世界,他的价值观和办事方法都是模仿读书人,真正学武术的拜师礼,其实就是唐朝收和尚和小孩进私塾的礼仪。这是很明显的,拜师的时候模仿的就是僧侣阶层和读书人,所以武林的行事方式和价值观就是不读书的人,模仿读书人的做派。
中华读书报:是不是也是在书写自己的青春记忆?
徐皓峰:我当时在学画画,那个时候京城里的所谓老炮儿已经见不着了。当时的北京是一个很追求潮流的城市,王菲、窦唯、列侬,这是一股潮流,其实过去得非常快,接着又有古典热潮,我就开始往古文里钻了。
我的小说不单是记录青春的叛逆,同时也记录当时社会的叛逆状态。但是为什么后来我对礼又有了兴趣?是因为从1994年以后,中国社会就逐渐商业化了。社会对文化的追求迅速地变为对商业的追求,我们的青春轨迹并没有贯穿下来,社会逐渐变成了一个逐利和逐权谋的状态。所以我中年以后提倡礼和规矩,都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吃过逐利和逐权谋的苦。
中华读书报:曾经有媒体评价,说你拍摄的武林没有飞檐走壁,没有上天入地,不像其它电影那样侧重于华丽的视觉,但是却有自己鲜明的风格。
徐皓峰:武林和武侠文化,是一个臆想出来的庞大脉络。我作为80年代武侠小说的亲历者,感到其实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大概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北京街头有好多出租武侠小说的摊位,但是过了两年,武侠小说就租不出去了,这样一门生意就走向了消亡。武侠热,很迅速地就被学术热、音乐热、现代
美术热盖过去了。
到了21世纪初,武侠电影突然演变成了一场能够给人大生意的幻觉,所以就导致了顶级导演都开始拍武侠了,大家把它聊成一个源远流长且百花齐放的一个电影史上的盛事。其实应该说是昙花一现。它从来不是一个可延续的主流文化。
中华读书报:有人认为“只有动作电影,没有武侠电影”。你觉得呢?
徐皓峰:以前武侠片的武打技巧被现在各种类型片稀释,所以现在很多欧美动作片都是用中国武术在打,却是惊悚片、悬疑片或超级英雄片的内涵,不具备武侠文化的内涵。如果长期不注重人文主义情怀对一部电影所起的作用,长期不注重武侠片的内涵更新,这个类型片就会逐步消失。如果武侠文化只是永远在讲报仇,永远在讲哥们儿义气,永远在讲个人奋斗能够赢得成功,那就非常空泛,这几个人生的重大的问题都是靠一身蛮力去解决,新的小孩就不认可这种内涵,因为他觉得在他生活里完全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对武打片来说,它现在基本是一个已经死掉的类型,这个类型片被好莱坞肢解,把它的技术放到好莱坞的各种类型片里面,武打片几乎已经不存在了。我是在一个已死的类型上去做实验,比如《刀背藏身》,是希望以武打片的形态来反顾历史。
中华读书报:那么你觉得未来武侠片会增加什么样的新内涵?
徐皓峰:作为类型片,必须解决一个生活的参照,把这个类型在现实生活中极致化。你把它拍成一个电影,虽然跟生活完全拉开距离了,但是生活里的问题,也需要在你的电影里存在。这样别人看你的电影才会有意义,才能震撼到。如果你片子里的情节和事情都很夸张,偏离了现实生活,那就不会让人感兴趣。
所以武侠片如果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写出完整的故事,而且你的故事是要切合大众情绪的。然后你把它放到一个武馆里,或者把它放到一个民国的年代里,这样才能对当今的人发生作用。
武戏的拍法其实已经全世界都承认了,下一步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文戏的写法,就好像是希区柯克的惊悚间谍片,或者是美国的黑色电影,主要是胜在文戏,这样才能够作
为一个能够延续下去的类型。
所以按照推测,如果武侠片能够生存下去,本身应该诞生一批大编剧。大编剧的到来是能够让武侠片复活的。
中华读书报:除了小说创作,你还是电影导演、编剧,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小说创作和编剧还是不同的两种思维。能否谈谈创作心态上有何不同?
徐皓峰:我作为一个写字的人,我对文字其实是不信任的。我一看到有人正儿八经地去写一个事儿,我就觉得是虚假的。我自己就不愿意正面去描写任何东西。我总觉得正面描写是在说假话。当我要表达一个意思、一个真实感受的时候,我会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不对它做出最准确的描述,而是比最准确的状态偏一点,这样反而能更好地反映这个东西、这是我所认为的写作的分寸感。
小说的画面感和电影的画面感是不同的。我写小说的时候会忘掉一切,完全进入小说。我得把电影的技巧在大脑中忘掉。我为什么频繁地改小说,因为我毕竟是一个电影导演,我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按照文学的手法来创作了,但是初稿写完之后再检查,发现好多地方还是有不自觉的电影思维,所以是不符合阅读规律的,还是会出纰漏,我一定要把它给改掉。写小说的时候我也不会预想谁来演。小说不是电影,预想哪个明星来演的话,对小说创作是一个特别大的障碍。
中华读书报:《上海文学》2020年第3期发表了你的新作《入型入格》,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为什么这么设置?
徐皓峰:入型入格就是办事漂亮。小说写的是上层和下层。我想表达的是中国不同阶级的价值观和其中的微妙。读者感受到的小说比眼里看到的小说丰富,作品总是大于内容,作者写出一半,读者想出另一半。这篇小说,写的是名士阶层对民间秩序的扰乱。扰乱实写,名士虚写。
名士是民国产物,现今没有。一等名士本来是政界大佬,如杨度,后来成了诗坛领袖,康有为成了书法大师,张勋成了梨园后台。他们三人年轻时在诗歌、书法、京剧上下过工夫,知道不容易,尚有自知之明,如围棋业余高手能看懂职业高手的棋,段位之差是无法逾越的存在,综合实力是可怕的现实。晓得尊重艺人,仍遭有的人嫌弃,不受号召,退出诗社、笔会、演出。
次等名士——年轻时太辛苦,都耗在官场,没时间学艺,认为“走万里路”等于“读万卷书”,把官场日子当作艺术修为,把办事大胆当作艺术的“气魄”。世上没有“半懂不懂”这事,半懂不懂——就是不懂。因为不懂,所以霸道,要求艺人在他们指导下“出新”,像官场伪造业绩一样,伪造文艺风潮。
再次一等,是刀笔吏出身,把写汇报、文件的技巧,视为普遍的艺术规律。等而下之的名士,是办案出身,认为一切艺术品都是罪证,艺人们不打自招——官场上的失败者,来民间耍威风,是为名士,也很可怜。民间要塑造“君”,不是国王,是君子。几千年理念,认为人到了高位,人品自然高,人人敬重你,你也就自尊了,烂人也能变君子。
其实也没有开放式的结局,留了一点余味,但是整个故事都已经写完了,我写的其实是一个人的觉醒,他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把原有的屈从于生活的种种想法全都推翻了。他还在原有的阶层里,但是已经有了新的价值观了。来源:中华读书报 | 舒晋瑜
#文字
#其实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有人患了“文字失语症”,怪网络吗?
0
11702
写手发布
2023-03-09
文化新闻
周洲:愿意用文字造船,当一辈子 “水手”
0
6483
写手发布
2023-09-16
文化新闻
疯丢子:我笔下的女主,其实是不同阶段的自己
0
5710
写手发布
2023-10-24
文化新闻
老鬼:从“泥巴娃”到全职作家 用文字改写人生
0
5084
写手发布
2023-12-09
文化新闻
网络作家任欢游:《缚春情》想做的其实是“解绑”
0
5611
写手发布
2023-12-14
文化新闻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发布2023年度最受欢迎十大作家和十大作品
0
4865
choleliao
2024-04-17
交易招聘
文字代写
0
4205
小尾巴syy
2024-05-02
写作交流
在职GWY,从事综合文字材料等相关工作11年,探讨合作。VX:gssdysxy
0
2617
GS215
2024-06-18
站内通知
忠告文字工作室和写手书
0
5404
写手发布
2024-06-18
交易招聘
在职GWY,从事综合文字材料等相关工作11年,探讨合作。VX:gssdysxy
0
3050
GS215
2024-07-16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定制爽感的超短篇网文,能再造短剧奇迹吗?
女性向悬疑的创新和突破——时音访谈录
150-600元/篇 | 「微型小说选刊」新栏目2026年征稿启事
4
AI吞掉网文流量,底层作者正被“无声清退”|深氪lite
5
对话诺奖编辑:我们为何坚持出版“天书”?
6
《吴邪私家笔记》开播!铁三角集结冒险,开启热血探险新篇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