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阿来:写作更多地依赖作家的天赋|名家谈创作
[ 复制链接 ]
你要感动我
中级写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0
好友
72
回帖
217
银子
中级写手
中级写手, 积分 4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4 积分
中级写手, 积分 4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4 积分
积分
436
发表于:2020-11-5 11:00:51
15581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浏览过阿来博客上的《成都物候记》系列。此前他的很多作品诸如《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部部都是厚重宏大的史诗性作品,没想到大气沉着的阿来写起花花草草,竟然也如此地妩媚多姿,摇曳生情,能如此细致地体味“留春与惜春的情致”,同时还因为史料的佐证读出了一株株植物的前世今生。附在文中的,
是无论构图还是意象都饶有趣味的照片,且全出自阿来之手。
却原来,这些都是阿来病中之作。他拍植物写植物已经有三年时间了,只是过去都把关注点放在青藏高原的野生植物身上。如果不是因为动了个小手术还在康复中,一时还不能到青藏高原去。手痒难耐,就拍城里的花草过过瘾。“我这人就不能对什么东西上心,一上心,就会尽最大努力去弄清楚。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观察这个城市最不被人注意的一个方面,她也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三年来,阿来不断地搜集植物的资料,但是从来没有发表过。在他的想象中,这远不是一本书能承载得了的内容。“在文体上没有想好,可能跟青藏高原的地理植物学有关,也和今天时尚的游历(不单纯是旅游)贯穿、结合起来。无论地理还是游历还是所遇到的植物,又都关涉到更深的文化。这方面的作品,文体分割一向比较大,地理就说地理,植物就说植物,文化就说文化,我想会找到一种方法把几者贯通一体,而所积累的材料远不止一本书。”
这两年,
杂志
书(Mbook)盛行,张悦然有《鲤》,郭敬明有《最小说》,韩寒成立《独唱团》,现在,阿来也在琢磨是否赶赶“时髦”。当然,也不一定做,用他的话说,是希望有个努力的方向,“可能将来写小说有写不动的时候,老了,搞点野草闲花。为退休做准备。”阿来幽默地说。而这个与大自然亲近的过程,也是温存他儿时记忆的过程。
谈家乡:留在记忆里的算不得温暖
读书报:最早留在记忆里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阿来:我对家乡的记忆并不那么美好。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如果在农村出生的话,肯定留下的是比较沉重的记忆。大部分农村都一样,太穷困。跟乡土文学中描写的农村不一样,乡土文学里农村有着像乌托邦一样美好的田园生活。
但是也有美好,就是自然界的。可能跟我生活的地区有关,老家那一带属于藏区,没有完全上升到高原,有草地、森林、河流,自然环境优美。前后十多里地就那么一个小村庄,出门就是大自然。但是贫困让人很少享受这些美好。所以,今天回忆起来才显出加倍的温暖。
读书报: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有过“童年正在消逝”的言论,美国文化好像敌视童年的概念。您怎么认为?
阿来:一方面童年可能确实深刻地影响我们,甚至完全有理由一辈子都被这记忆所缠绕。在我们重新建构世界时,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你。但是对世界的看法还是要有一点超越性。文学既基于个人经历和感受,又要超越这些,和更宽广的世界和更宽广的人类的经验与情感连接起来,当然,很多时候这分寸难以拿捏。
读书报:这么多年来,对家乡的印象也不停地变化吧?您有36年的时间生活在那里?
阿来:我也巴不得每次回去都有新感觉。但是太熟悉了,从成都出发,三百多公里路,哪里有怎样的弯道,哪里有棵漂亮的大树,都太熟悉了。我不断地回去,还是对她有希望,希望她变得好,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希望。但是回去更多还是很正常的来来往往,不过是一天的车程,不能说一抬脚就到,至少油门一踩就到了,没有什么依依不舍。
这也是中国文学中有趣的问题:把故乡的依恋渲染到难以割舍的程度。我不太相信。
如果故乡那么美好,为什么很多人一生最重要的努力就是离开故乡,特别是作为乡村的故乡。当然会存在某种特殊的感情,大概也和古代文学传统有关。在古代,因为交通问题或者其它问题,可能走一次就不回去了,像贺知章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常想这个事情。古人这么感叹可以理解,今天的人们再这么表述就有些夸张了。
读书报:但是您依然称故乡为“肉体与精神的原乡”,您觉得,在自己的写作经历和人生经历中,故乡给予您怎样的滋养?
阿来:对于我精神的养成、性格的养成、对世界的看法,都有非常深的影响。所以,我想,超越自己在某个方面也是超越故乡。如果还想自己有新的认知,不能老在现有的水准上,离开那个乡村,对农村出生的人来讲,都有改变自己生活的动机。
除了对我精神气质上的陶冶,更重要的是,使我有了一个立场,不管离开再远,可能我们出生底层,坚持这种立场的人不太多,我还是会站在他们的立场。
在城里,尽管各方面条件都还好,但人们有时候还有不满足,而且我们的不满足比底层人民的还多。我就常常警醒自己,想想我的父辈,我的同时代还身陷农村的人,一切都释然了。我们应该少追求些物质利益,多做些精神上的坚守。
谈影响:每一部作品都与家乡有关
读书报:您的每一部作品,都与故乡有关。
阿来:这个没办法。
读书报:您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个传统的藏族村落,藏族文化和传统对你的人生有何影响?对你的写作有何帮助?
阿来:人都是这样,要表达情感,也要传承集体记忆,一个村庄一个家族都有他的英雄人物,也有很多传奇需要人传颂,更多的是通过故事的方式。我听过很多,主要还是口传的、歌唱形式的。
过去精神更多指向于宗教,我已经从那个环境中出来,精神指向是多方面的。文学也是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一个方式。
读书报:你的作品主要是写藏族历史,写藏民生活,是希望大家通过你的作品更深入地了解藏族文化和藏民生活,还是只是出于你个人的写作习惯?
阿来:这就是一个人的气质性,我自己写作的时候,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当然客观上可能会有超出自我表达的客观效果。读书报:作为一个藏族作家,我猜测您更多的是从藏族民间的神话、家族传说中吸收营养。但是我记得有次采访您的时候,您说过自己印象最深的作品是《聊斋志异》。
阿来:我们喜欢复杂的东西,包括批评家们也喜欢复杂的东西,把一部《红楼梦》分析来分析去。世界上的东西都是这样,大家都说好的东西不见得那么好,说不好的东西也未必就那么不好。《聊斋志异》精灵剔透,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汉语动作和小说形式的把握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我也读明清笔记,更不要说散文诗歌。《庄子》里头也有表达很好的修辞,虽然其主要目的不在文学上,而是哲学的表达。
藏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书面的独立的文学。书面表达不发达的地方,往往口头表达很发达。我更多地是受口头文学的影响。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大部分人没能上学识字,有点像回到百十年前的中国,国语还没有推广,生活在方言的世界里。所以书面语言系统对普通人的影响不大。
读书报:您是从22岁才开始写作的?第一篇作品是什么?有关故乡吗?阿来:后来有了正式的工作,生活安定下来才开始写。上世纪80年代文学热,我的周围很多人在写。第一篇作品是写草原的。
读书报:您的成名不算早,《尘埃落定》
出版
时您36岁,而且出版的过程也不顺利。前期的准备过程是否很辛苦?
阿来:之前写过很多,不是很差,但是很多编辑拒不承认。《尘埃落定》发表是在1998年,我准备了十来年。这个过程并不折磨。这得看你对写作的理解。不能说写作没有一点功利之心,也希望通过写作改变命运。但是写作本身、阅读本身是这么有意思的事情,本身就充满乐趣。我常常讲,写作要有乐趣,阅读要有乐趣,如果写完小说就住院了——如果是这么苦的事情,我就不干了。
谈创作:写作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读书报:在写完《尘埃落定》之后,您有六年时间一个字都没写。当时您打过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比喻:“就像一个人刚轰轰烈烈地谈完一场恋爱,让他马上跟另外一个人再这么铭心刻骨地恋爱做不到。”但是《空山》系列写完后,《格萨尔王》的创作并没有间隔太久。写作时那种“恋爱”的感觉还有么?
阿来:我对写作,不仅是智力的投入,还有更多情感的投入。《空山》对我来说,也一样,但作品太长了,时间也太长了,到第三部的时候,我巴不得快点结束。
《空山》写到三分之一或一半的时候,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心中有了完整的轮廓和人物的形象,剩下的就是在字数上的完成,所以不影响下一本书的准备。《空山》写到中间,因为关涉到沉重的现实,而心情抑郁,就关了电脑上高原。上高原有两件事,一是终止写作,二是观察植物。边写《空山》,边搜集格萨尔王的故事。《格萨尔王》需要学术上的准备,需要调查考证,需要感性和理性上的回归。正好《空山》的写作过程,是对自己过于沉郁的情感的一种调适。所以,写《空山》时就用搜集格萨尔这样的古老传奇故事来调适。所以,上部作品完成后,马上就能进入《格萨尔王》。
写作需要训练自己,作家也要不断调适自己。我一直在关注古典文学、西方文学创作中始终高产且高质的作家是怎么做的,像苏东坡、杜甫,托尔斯泰、福克纳……他们的写作持续能力很强。尤其很多西方作家,一生都在写作,写的都不是很差。
我发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调适,他们是把写作融入到生活中去,而不是写作和生活截然分开。研究他们的作品,分析他们的写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让我们的艺术生命长一些,别昙花一现,也别像过山车,上头和下头差距太大,大得让人吃惊。
读书报:这是个非常独特也很实际的研究课题啊!
阿来:也是我同样会面临、同样可能经历的一个问题。我的前半生,写得少,或者说在学习写,后半生要靠这个过日子。物质上是,精神上也是。所以关注这个问题。
读书报:懂多种语言对于写作有帮助么?
阿来:大家表扬我说,阿来用的汉语非常好。我相信和汉语作家比没什么惭愧的,甚至有骄傲的理由。我不相信对语言不重视的作家会是一个好作家。但是长期浸泡在一种语言中,太熟悉了,熟悉到看不到它的优点。
如果有一种语言作参照,很容易地,两相对照,另一种语言的特点会呈现出来。
读书报:无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您的语言都特别优美而且充满诗意。
阿来:这至少是我希望达到的。汉语这种文字,承载了古典文学中传承下来的那么多诗学美学的东西,没有理由让她像当下这般的荒芜不堪。
我精心对待文字,是我对语言史的尊重和敬意。说是没用的。爱什么东西,就在还拥有她的时候珍惜她。文字也是如此。
读书报:我们常常是说到爱情时才这么表述。
阿来:爱情只是针对一个人——当然也要珍惜。但是文字是针对无数人。
读书报:《格萨尔王》是属于重述神话的一本。当时为什么愿意接受这个“命题作文”?
阿来:其实是两相结合。刚开始做“重述神话”时重庆出版集团就找过我,当时没有答应,因为当时刚开始写《空山》,不太可能腾出手来做另一件事情。另外也不确定写什么,《格萨尔王》也不是他们的命题。《空山》差不多了然于胸,快完成时,我去青藏高原没有目的地旅行。过去接触《格萨尔王》,更多的是案头上的。后来是在藏区,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民间艺人,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我找到了入手的方式,不然简单的重述也没有太大意思。想法成熟的时候,恰好他们又来找我。
当时快写完了合同都没签。因为“重述系列”有一些要求,字数不能超过十六七万字。我说这个事情不行,不能削足适履。我不反对小说写得精炼。但是就这个题材来说,她本身的体量太庞大,太精炼了就只有干巴的骨头了,像博物馆的恐龙化石,读者也不愿意看。我们写小说,除了大家看到的好处外,还因为写作的过程有点High,有点过瘾。如果别扭,就不写小说了。
读书报: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成就了阿来,是这方水土还是后天的努力?也许很大程度上还是天赋。如果让您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或者说给文学爱好者提供些可供借鉴的建议,您认为有哪些因素?
阿来:当然是天赋。中国人喜欢为了别人的高兴说假话。其实很多问题,无须高深的理论与智慧,反问一下就明白:这方土地又不是养我一个人,我是最不被养育的一群人中出来的;有人说因为写的是西藏题材。很多人也在写西藏啊,如果写作仅仅是出生在哪里,题材是什么问题这么简单,那我们就像念芝麻开门一样念一下就成名了。
但是西藏给我气质性的影响,抹煞同样很难。写作更多地依赖作家的天赋。我相信上帝造人造就出了不同的人。造我们就是写写小说。仅仅背后有片土地是不够的,仅有天赋也不够,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把文学作为自己修持的事业。土地给了你基本的视野与感觉,但有价值的文学还要参与全人类的对话,就必须从地域性的眼光超脱出来。
读书报:地域对您有局限么?
阿来:当然。她让我知道一些事情,也让我不知道一些事情;让我敏感到一些事情,也让我不敏感到一些事情。
读书报:您对自己目前生活和写作的状态满意么?
阿来:非常满意。一直认真地努力地写,这是我的目标。每一部作品,不想所有人都说好是假的。但是做不到。只要懂书的人说,这个写得还行,写得认真,就行了。
今天我们喜欢拿广大读者说事。我心目中的读者没有这么大的群体,只要求知的人、爱美的人、愿意认真思考的人喜欢就好。世界这么大,一定有这样的人,同气相求。
(本文来自[左岸文化网])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这50部巅峰网络小说,堪称一网打尽网文20年最优秀作品,无人不知
才写几千字就找我签约,想问,这个可靠吗?签约后会有什么不同。 ...
网络文学,请回答2020
大家好,请问女生为主线的玄幻小说有没有人看的?
100位作家总结出的7条写作技巧,让你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
宅猪、永恒之火、三戒大师等人气大神开书,追更又有动力了!
“回车键”真是作诗秘诀?每个孩子本都是“诗国”的天使
《小舍得》原作者回应“贩卖焦虑” 曝南俪有原型
5大经典级网络小说,连刷三遍都不过瘾!
成为作家需要忍受什么?
话题
定制爽感的超短篇网文,能再造短剧奇迹吗?
女性向悬疑的创新和突破——时音访谈录
150-600元/篇 | 「微型小说选刊」新栏目2026年征稿启事
4
AI吞掉网文流量,底层作者正被“无声清退”|深氪lite
5
对话诺奖编辑:我们为何坚持出版“天书”?
6
《吴邪私家笔记》开播!铁三角集结冒险,开启热血探险新篇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