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失败失意的“暗色写作”只会让读者失去信任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8-11-14 13:40:48
19968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一批青年作家近期纷纷推出新作,不少小说将文学聚光灯投向日常生活中平凡人物——无论是90后作家王占黑在短篇小说集《街道江湖》里,对水果摊贩、彩票店主、送牛奶工的精细描摹,还是石一枫在《借命而生》《心灵外史》中,从看守所民警、普通中年女性的命运轨迹透视时代变迁,无不着墨于世间常人浮沉,相当接地气。
文学评论家提醒,小人物并不容易写,要写出“小”视角的细腻丰富,和“以小见大”的透视感,对青年作家的生活洞察和叙事表达提出了挑战。评论家南帆发现,进城务工、职场焦虑、情感挣扎的题材中,众多平凡人平凡事被推至强光灯下,但一些作品陷入“失败者”雷同命运的套路化书写,流于简单复制苦难细节,却无法从零碎的生活片断向更纵深处勘测,小说人物沦为背景板式人物设置,更谈不上鲜活饱满、打动人心了。
下一个“孙少平”“香雪”在哪里?
曾几何时,路遥《平凡的世界》写活了孙少平、孙少安兄弟怀揣着出人头地的朴素愿望,一路奋斗求索;铁凝《哦,香雪》写透了山村女孩对“最新款自动铅笔盒的渴望”,传递出改革开放初期一代人记忆中的柔软……这些小人物牵动撞击着几代人心灵,引发了情感共鸣,为当代文学长廊树起富有鲜明辨识度和精神力量的经典形象。有人呼唤:下一个“孙少平”、下一个“香雪”在哪里?
在评论家刘大先看来,一个故事可以被重复讲述,母题会反复书写,原型一再重现,但那些能够留存下来的书写必定携带着时代精神的印记,而不是惯性惰性下的“模式化”复制。
青年批评家岳雯观察到,有的作品写城市打拼者,但人物过于扁平化,遭遇的困境、命运的走向相当雷同,比如因父母关系破裂造成童年阴影、被情侣抛弃、家族记忆埋下仇恨等,套路痕迹明显;有的“落魄者”“游离者”,一味将自我封闭在内心世界里,看不到个体与外部社会的联系,救赎的维度缺失;有的作品夸大情节戏剧性,将精神障碍、性格偏执安置于角色身上,却逃避了对人物内在逻辑的爬梳,故事文本难以令人信服。
在评论界看来,特殊性的个人难以抵达普遍性,如果作品只落脚在非常态化个体的遭遇上,那么文学性力量就会被削弱。一味“消费落魄”,甚而“贩卖忧伤”,缺了对“疼痛”“失败”更深刻本质的反思,创作之路就会越走越窄。
世俗生活中的撕扯也好,锱铢必较也罢,作家需从世俗中呈现生活的多面性和可能性。以青年作家石一枫小说为例,其中涌现了众多“小字号”人物,可贵的是,他们所指向的不仅仅是个体命运,更揭示了其背后运行的生活图景和社会逻辑。批评家吕永林说,这么多带“小”字的主人公接二连三出现在文本世界里,应非偶然现象,而是作家面对世界、解释世界的重要方式。作家让角色摆脱了“一地鸡毛”式旷日持久的悲剧宿命,而是创造出属于凡人的另类“史诗”——他们即便身处窘态,也有各自的奋斗劲头。
不止在琐碎生活上爬行,更需理想微光照亮穿透表象
文学既指认生命的寂寥,也拥抱着生活的壮阔,对于“失败者”或“无所事事”人物的书写,本是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但文学书写日常,又不止于此,优秀作品能赋予读者灵魂上升的力量,看到凡俗人生背后的庄严和美好。
90后作家王占黑说,她的写作从童年模糊的弄堂、河岸记忆中走出来后,就一头扎进城市社区熟人社会——在马路口给人补衣服修伞的老夫妻、协管社区杂务的保安、起早摸黑做早点的,都进入创作视野,汇成小说集《街道江湖》。评论家张新颖说,书中的“凡人英雄”,以生老病死、各自执守的方式,赋予生活的尊严和兴致、韧性和丰富,饱含了写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深刻理解。
更多青年作家挣脱了“茶杯风波”、一己喜悲,徐则臣的“城市漂泊”系列,张楚笔下的城镇青年,蔡崇达的渔村生活记忆等,都格外关注某个脆弱的瞬间,尊重人性的复杂,写出凡人生命火花的迸发。《借命而生》里的警察杜湘东、嫌犯姚斌彬,在急剧变化的社会洪流中,忍痛面对生活,坚守了人性底色的良善。“这的确是关于失败的故事,但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失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评价,小说以破案为线索,写的却是人物的境遇与努力,避免了概念化脸谱,比“为写历史而写历史”的传统叙事更加生动而平易近人。
青年作家范党辉对市井生活的人间烟火气有强烈兴趣,她在构思创作剧本《朦胧中所见的生活》时,并不刻意追求戏剧性跌宕,而是重点经营小人物之间从戒备敌意到相互体恤的情感变化,捕获角色心灵上的一束光亮。“他们或许是生活搏斗的失意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困顿与挣扎中,透着趋光向阳的本能,迸发出超乎寻常的、与命相抗的生命力。文学不止在琐碎生活上爬行,更需努力让理想的微光照亮混沌表象。”范党辉说。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4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5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6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