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快”时代如何打磨一名新编辑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8-10-26 09:57:40
18350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身处“快”时代,编辑也被“速成”化,不少新编辑正常的成长过程无法保证,还未进行基础的编辑知识学习就直接和市场接轨,这不利于编辑素养的打磨、定性的锤炼和职业的长远发展。编辑自身要培养“钝感力”,把心神放在素养的沉淀上,同时,遵循自然的成才规律,不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出版
机构要制定合理的编辑考核制度,给编辑提供安心出精品的环境和保障。
我们身处一个“快”的时代,“30天速成一手好字”“20天一个疗程见效”……各种商品的广告语也以“立竿见影”为噱头,靠“快速”取胜。无法避免地,在图书出版行业,也出现了10天赶出一本图书的现象,或应作者要求,或紧跟市场风向,图书出版周期被压缩到极限。相应的,我们的编辑也被“速成”化,过早地介入市场,出版机构、市场、作者等不及编辑自然成长、成熟,甚至有的新编辑一入职连基本的出版流程都未搞清楚就被赶鸭子上架,直接承担主要编辑工作,结果成书错漏百出。就像一名士兵,还未进行必需的训练即真枪实弹投入战场。在实践一线、在市场中直接学习是很好的获取经验的便捷途径,但是没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思想素质的积淀作为基础,编辑之路不会长远。
保持对外界的“钝感力”
“钝感力”来源于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著作《钝感力》,“钝感力”即“迟钝的力量”,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用于出版,“钝感力”即不跟风,不迎合市场,坚定出精品的长远目标,坚守初心的能力。
编辑思维要敏锐,但是思想要有“钝感力”。所谓“钝感”不是不关注、屏蔽市场,相反,编辑要关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法规、社会热点,对市场、社会要有敏锐的判断,结合所在出版社的优势,整合资源组织策划精品图书。近两年国家对出版质量的把控空前严格,采取多种手段规范出版市场,打击出版乱象,引导出版机构提升质量、多出精品,避免重复出版、劣质跟风出版。在这种形势下,各个出版社的出版管理费用都先后不同程度地上调,以保障把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放在优质出版资源的挖掘和沉淀上。
只有培育良好的素养,才能抵制各种诱惑和风险。2010年12月,一本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的“童书”,其充斥色情和暴力的内容在出版界引起轩然大波。这本书源于日本,本是充斥着暴力色情的成人读物,在中国经过改头换面,竟然3次以“童书”面世,这一极端案例给了出版界深刻的教训。其根本原因在于有的编辑没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作为基础,文化理想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对眼前的蝇头小利没有抵御能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出版人更应该牢记自己的本分,要有原则和底线,主动隔离外界的诱惑,这也就是“钝感力”。
遵循渐变的成才规律
渐变是人才成长的必要阶段和形式,所有的过程都历练了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笔者所在省份的出版社,绝大部分都能做到新编辑进编辑室之前先在校对科工作半年左右,学习基本的校对知识。但其实不仅校对科,出版机构在岗位培训上应形成制度,保证或鼓励编辑经历“转科”的学习,出版科、总编办、发行科、校对科,在各个科室都学习一段时间,深入了解图书出版的每一个环节,比如用纸规格、印制工艺、单价成本、CIP申报、重大选题送审、项目申报、码洋回款。一名合格的编辑不仅要成为知识含量的杂家,也要成为职业素养的杂家,书本从选题到销售,整个环节都成竹在胸,这不仅是和作者洽谈时的底气,也是编辑在出版界安身立命的基础。
笔者在刚进入编辑室之初,先是做了一段时间的核红工作。核红看似简单,其实是新编辑快速学习基本校对知识和编辑技巧很好的途径,从中可以学习到前辈编辑是如何处理稿件的,哪些地方是高频出错点,出版规范有哪些。核红一段时间后开始校对书稿,然后开始从结构、版式、装帧设计、思想水平、亮点提升、编辑含量整体把握,再试着和作者、设计者、印厂沟通。这个过程中,前辈的传帮带很重要,编辑的培养尤其需要师徒制一带一这样传统的传承方式。优秀的编辑是出版机构的核心力量,出版机构应制定合理长效的编辑培养制度,从技术培训、职业深造、前辈传帮带等各个方面落实长远规划,经过长线的渐变积累为出版机构培养持续的后备人才。
在出版机构创造合理的学习、发展空间的同时,编辑个人要制定长远的、可量化的职业规划,如一年认识几位优质作者,策划几个有挑战性的选题,出几本精品图书,参加一次业务培训提升自我,分阶段、有步骤地完成,每一步都是清晰的,才不致困扰于一时的困惑。
制定合理的编辑考核制度
在数字化日益深入的时代,出版业经受着电子商务、数字营销、新商业模式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出版早已没有了以往的吸引力,出版业、编辑生存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今年1月,一项关于出版人职业现状的问卷调查《出版人职业现状调查样本报告:薪酬和晋升是痛点》引起行业关注,调查结果是,出版人对自身职业勉强满意;对薪资福利满意度平均为4.9,低于中值;出版人薪酬待遇在不同行业中竞争力较弱,平均分为3.83;在工作压力一项,出版人压力较大。但即便如此,接受问卷调查的出版人60%想过跳槽,如果跳槽,79%的出版人还想做出版。如何维护编辑对出版业持续的热情是出版机构应该慎重思考的。出版单位不能急于求成,应在考核制度上给新编辑提供必要的安心出精品的环境和物质保障。
在编辑岗位考核方面,对于新编辑,应保证其正常的成长过程。编辑是一个厚积薄发、长期积累的职业,前三五年是知识含量、作者群、经验积累的过程,不能要求新编辑立竿见影地带来效益。就像一枚璞玉,要经过打磨的过程。同时,出版机构对编辑的任务考核应该是多方面的,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向社会效益倾斜,对于一些一时看不到经济效益、回款周期长而有社会效益的图书,应给予适当补贴,而不应一刀切按实洋计编辑任务考核量。这样才能为新编辑培养职业忠诚提供物质保障和心理支持。
综上,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个人被时代趋势裹挟着走,面对着空前的压力和诱惑难免会失衡和困惑。出版人肩负着文化积累和传承的责任担当,对于短暂的潮流、出版界转型期的阵痛、市场一时的得失尤应具备“钝感力”,镇定地守住自我。新编辑入职时要先进行职业规划和心理建设,全面评估个人前景预期,慎重选择。明确自己从事出版业是出于文化情怀,这是培养职业忠诚,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的前提和底气。新编辑的成长需要一个正常的积累过程,速成不得,出版规范等技术类知识容易习得,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却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出版机构、编辑自身要有足够的耐力和信心。编辑打磨自身的同时,出版机构应在管理、考核制度上给编辑创造一定的成长环境和保障。这样,编辑和出版机构形成合力,将新编辑这枚璞玉打磨成和氏璧。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代
#如何
#打磨
#一名
#编辑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交易招聘
视频编辑专员招聘
0
3360
会恋爱的鲶鱼
2024-05-27
交易招聘
短视频编辑兼职
0
3460
会恋爱的鲶鱼
2024-05-28
媒体约稿
出海网文 | 兼职编辑&精修作者长期诚招
0
2657
瑶妹。
2024-05-31
文化新闻
《庆余年》爆火背后的“猫腻”:如何成就网文界“大宗师”?
0
3760
写手发布
2024-06-05
写作交流
起点编辑无书:萌新通关手册
0
3254
东方朋友
2024-06-22
写作交流
飞卢编辑七大书名公式,手把手教你取爆款书名
0
2606
xhz198998
2024-06-25
文化新闻
如何做透一个小众书市场?这个品牌用10年来回答
0
3325
写手发布
2024-07-05
写作交流
速通流程攻略,新人如何赚网文的第一桶金
0
3535
neisalaan
2024-07-12
媒体约稿
阅文编辑深秋,短篇/中短篇约稿函
0
1453
iiMessi
2025-02-17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4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5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6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