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如懿传》导演汪俊:创作者要听从内心的声音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8-10-22 17:13:12
1863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暮色迟迟春已晚,兰因如梦空嗟叹,任他似水流年”……电视剧《如懿传》近期迎来大结局。周迅饰演的如懿以一生未如意的血泪,换来“兰因絮果”的体悟。
清宫戏从20年前《还珠格格》里营造出的一座浪漫乌托邦,变成《如懿传》中一座逃不出的婚姻围城。再往深一步看,《如懿传》要探讨的也并非“罗曼蒂克消亡史”,而是一曲封建皇权下女性的挽歌。多么翻云覆雨的后宫霸主,也无法主动掌控自己的命运,结局殊途同归——如懿对乾隆的彻底失望,是对被皇权异化的不平等关系的痛恨,更是对整个封建时代的痛恨。
本期“人物工作室”特邀《如懿传》导演汪俊,聊聊创作背后的故事。——编 者
最初接到《如懿传》邀请时,我是有犹豫的。一方面,这部剧天然带着《甄嬛传》姐妹篇的烙印,难免被观众拿来两相比较;另一方面,那时我连续拍了大量现代戏后,心中也有一些创作的彷徨和疑问:还能再拍些什么呢?
当我看完《如懿传》剧本,这些犹豫和顾虑被打消了。这部剧和《甄嬛传》风格气质完全不一样,和很多电视剧也不太一样。
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剧尤其是宫廷剧,可能观众期待、创作者着力塑造的,都是女主如何一路从逆境逆袭、“升级打怪”,最后站在胜利者的顶峰,感情上最好也是赢家。但如懿和《如懿传》有点“不走寻常路”。
从人物性格来看,如懿几乎是始终如一的,没有太大变化和所谓的“升级”。从故事情节来说,她曾经得到过皇帝的心、有过皇后的高位,但最后结局却是走向历史注定的断发、形如废后、与皇帝离心,被许多人评定为“失败者”。从情感关系说,观众则要亲眼目睹这对帝王夫妻整个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而这其中既有封建时代背景下的特殊性,不平等关系里注定的悲剧性,又有世俗婚姻里的普适性,深宫红墙里的花开花落和世间男女也没有太大不同,很多观众都可能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或者周围人的影子,非常真实。
这些“不一样”很吸引我。
一方面比较反套路,对个人有吸引力,同时在商业剧日趋模式化的类型创作中有探索价值,也许可以给整个市场提供不一样的范本、扩宽创作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它不是为不一样而不一样,为反套路而反套路。如懿这个角色的形象和价值观非常坚定,她的存在和选择,决定了整部剧会更倚重情感叙事,更探讨人性,风格气质也更偏文艺,美学含量可能也更高、更有文学性;
我想尝试这样的“不一样”。而这个“不一样”,也成为了后续各个创作环节的基础和基调。
我们和编剧对剧本有再讨论修整,都是顺着再强化这个基调的思路来的。
比如我们认同如懿的形象定位和价值选择,就再清晰她明确她。像剧版的如懿之死对小说结尾有一定改动,一方面是想最后尽量帮可能全程观感偏压抑的观众透一口气,另一方面,这个特质与结局也是从如懿这个人物身上生长出来的。她在临死前,做完自己该做的事,主动选择把所有跟紫禁城、跟皇上有关系的东西毁掉,抹去自己的痕迹,这是她主动“拒绝”了紫禁城。我们觉得可能更解脱一些,同时她和皇上之间的情感落点也更体现出“花开花落自有时”,带有点“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意味。
再比如,我们希望让观众更代入这对帝王夫妻婚姻围城,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封建时代悲剧,就再加强情节细节的铺排,强化质感真实感。包括我们在开篇增加了他们情感起始的戏份,我始终觉得写这么长一段爱情的起落、兰因絮果,没有起始的进入、“因”的由来是不行的。我一直试图在前半部分营造一种“浮世绘”的生活质感,也是希望让观众更相信更进入剧中人的生活环境,后段的演化和撕裂对观众来说也会更心痛。
对于整部剧风格基调的设定,我的想法也希望它是写实与写意的平衡,既有戏说正拍的质感,又有诗意、抒情性的表达,甚至全剧最后绿梅抽芽那里,还有一点点魔幻超现实主义的东西。
这种风格基调的设定,自然是对服化道、摄影、灯光、声效、音乐等各个环节一以贯之的要求,感谢各个部门的同事,是他们让这种风格在他们各自的专业领域统一实现。
当然也包括演员的表演风格,我希望他们这次在赋予每个角色特质的同时,表演更有层次和质感,更走内走心一些。我也看到很多观众评论觉得《如懿传》整体的表演风格更内敛,同时又有一些平时电视剧里可能不太常见的写意和高光片段,感谢演员们,他们在创作的最终端决定了整部剧的风格。
如今整部《如懿传》首轮收关,播出过程中它收获了海内外观众很多的好评和鼓励,也收到了很多意见与批评,我自己也知道它有很多不足和遗憾——
比如这部剧的体量偏长,整个拍摄制作周期也很耗时,在我们创作层面从对剧的整体节奏把握,到自身体力心力的支撑,都确有吃力,以后可能还是要把创作篇幅控制在更科学可控的幅度内;同时这部剧又整体偏文艺沉闷的基调,对观感体验确有挑战。回头看,有些位置可能应该在生活质感、情感细节类的补充强化上更坚定,有些位置则可能需要在外化的情节节奏以及情绪的疏导调适上再着力。
还有这两年由单屏到多屏快速转换的观剧模式,已经以终端倒推模式,一方面影响到了内容方面的叙事节奏、美学风格,一方面也影响到了从拍摄到后期制作的许多技术环节。《如懿传》在规划时是定位传统电视台及海外平台播出的,它的拍法就还是偏向稳一些,包括很多镜头内部的层次、大场面的调度实现。但当它在网络平台上线播出时,据平台跟我们提供的数据,观众现在还是以手机观看比例最高。在手机的方寸屏幕上,创作的很多心思可能会被忽略,或者显得有点笨工夫。
如果一早知道网络播出的这个情况,我们可能从节奏到拍法也会有不一样的设计。这也提醒我——在保持创作审美基准的同时,更要跟上快速发展中的市场以及技术变化,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市场和技术问题,更是内容和美学问题。
总的来讲,回头看,我依然觉得我们的这次探索是珍贵而有意义,也是成功的。
在对女主角如懿的评断上,观众中一直存在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她很悲剧,是个失败者,一种认为她在一个艰难的环境里坚守自己、保持本心,是更本真、更有意义的胜利,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逆袭。
我是认同后者的。
创作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作者还是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更坚定有力地走下去。哪怕过程有艰难有遗憾,回首时也可以是无愧的。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如懿传演员表
#如懿传编剧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4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5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6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