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把职场等同于后宫,是对现代社会价值的背离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8-9-25 09:55:12
16871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延禧攻略》热播之后,很多人把它和 《甄嬛传》相提并论。这不仅因为两部剧涉及的人物有交叉关系,更因为自 《甄嬛传》之后,尽管宫斗剧成为国产剧中一个特别的类型,但并没有产生第二部爆款之作。
从 《延禧攻略》中,观众看到了和 《甄嬛传》的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新的特点。而该剧的意外爆红,也让人想要重新审视此类电视剧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价值,以及在艺术品质和价值表达上的得与失。
影视剧里的后宫,为观众提供了历史与想象交织的场域
无论是 《延禧攻略》还是 《甄嬛传》,其火爆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都是一致的。所谓后宫,其实是一个历史与想象交织的场域,观众可以把现实中的职场、婚姻、家庭的三重空间同时投射其上。
职场是最明显的想象。从宫女、贵人,到嫔、妃、贵妃、皇贵妃,一步步的晋级像极了职场的升职,无论女性还是男性,都很容易将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当年 《甄嬛传》被戏称为“甄嬛升职记”,如今 《延禧攻略》的女主魏璎珞从绣坊宫女做起,靠着出色的 “业务能力”与能言善辩的本事,成为了乾隆后宫最有权势的女人,更是如同一篇当代职场攻略。
后宫的特殊之处在于,爱情和事业在这里是合一的。妃嫔得到皇帝的宠爱,就同时收获了爱情与事业的成功。 《延禧攻略》既是一部职场攻略,也是一部恋爱宝典。剧集在播映时观众讨论最多的就是女主与皇帝的 “卫龙”组合、皇帝与皇后的 “帝后”组合哪一对才是真爱。而且,虽然女主是皇帝的后妃,但宫斗剧中还是会设置两到三个爱慕者,上演曲折的爱情戏——在 《延禧攻略》中是傅恒,在《甄嬛传》中是果郡王。
后宫中也有家庭空间的投射。除了皇帝之于丈夫这一最基本的家庭关系之外,还有与太后 (婆婆)的关系,与娘家人的关系等等。 《延禧攻略》中尤其强调了姐妹之间的情谊,女主入宫就是为了给亲姐姐复仇,之后又与皇后结下姐妹之情。这种女性情谊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男权的中心,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表达。
不过, 《延禧攻略》能够在当下成为爆款,绝不仅仅是靠对 《甄嬛传》模式的简单挪用。该剧在为观众提供想象投射的空间的同时,更以一些反套路设定契合了今天的观众心态。
主人公魏璎珞与以往的 “大女主”差别很大,让人耳目一新。她的外貌普通,用剧中话讲 “三分姿色七分狡猾”,打破了以美貌为中心的老套路;性格上更加特别,在俗套的作品中,女主受了恶人欺辱,大都忍气吞声,等待拯救,而魏璎珞则是有仇必报,并且当场就要报,其价值观显然更接近于当代女性。同时,为了让观众在没有道德压力的心境下享受后宫争斗的快感, 《延禧攻略》的文本中设置了一个道德化的人物逻辑,魏璎珞入宫是为了复仇,而非夺权争宠。这样就创造了一个道德借口,一件正义的外衣。这个借口与其说是给剧中人的,不如说是给观众的。同样的设计我们在 《琅琊榜》里也见到过,只不过琅琊榜的复仇是国仇家恨更为宏大,且梅长苏身患绝症更为悲壮。
顺应了当代文化中的 “智力”崇拜风潮,却遮蔽了人的价值
《延禧攻略》的市场化意图非常明显。如果说 《甄嬛传》时还是观众自发代入,那么到了该剧,则是创作者有意识地制造乃至引导了剧情和现实的对应关系,其热播之后引发的争议也正因此而起。
《延禧攻略》中人物关系的设定非常简单:后宫中有一个绝对的权力中心,就是皇帝,所有的妃嫔都围绕着这个权力中心, “争夺圣宠”就是她们的核心工作。但如果把这样的模式套用到职场上,认为揣度领导心意、获得领导赏识是第一要务,同僚之间则只有尔虞我诈你死我活,利益才是唯一目标,这种价值观毫无疑问是片面且有危害性的。诚然竞争是市场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态度,但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唯一内容;利益是 “我所欲也”,但也要有更高的目标。
近些年来,当代文化中对 “智力”的推崇成为主流,谍战剧、罪案剧就是其中典型。在代表性文本中,智力取代了暴力,成为人们新的崇拜对象。在这样的逻辑下,人物几乎成为了博弈论框架下的绝对理性人,完全摒弃了非理性的影响因子。 《延禧攻略》也顺应这股风潮,比如魏璎珞被人诬告与傅恒有私情,反而故意让皇帝撞见自己与傅恒交谈,再解除皇帝对她的怀疑,以此来催化皇帝对她的感情,让皇帝真正在意她。这样绝对理性的算计,即使是谈情说爱,也可以完全不掺杂情感,感情反而成了可以算计的对象。问题在于,虽然理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但是,工具理性的过度发展,遮蔽了人的本真性,也就遮蔽了人的价值,将人异化。
爽文化带来的快感体验,不能替代深刻的审美感悟
在谈论 《延禧攻略》时,不少人都提到了 “爽文化”的概念。
爽文化是对欲望的激发与快速满足。当受众阅读爽文时,只要能将自身代入到主人公身上,便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心理快感。 《延禧攻略》中,当魏璎珞受到恶人欺侮时,观众想看到的就是报复,创作者就迅速且最大化地满足观众的心理期望。另一方面,看魏璎珞一步步走上人生顶峰也给观众大量的快感,这与男频
网文
中 “打怪升级”的套路是一致的,给受众现实中难以体验到的成就感。
人们往往把 “爽文化”与网络文学相联系,的确,网络小说动辄几百、上千万字,要吸引住读者不断追更,必然要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阅读快感。随着网络文艺兴旺发展,网文的势能扩散到各类文化艺术领域,网络文化的特质弥散开来。
网络爽文一直饱受批评,许多人认为它是对经典文学艺术的亵渎,“爽文”成为劣质的代名词。其实,“爽”,也就是快感,虽然是在网络文学领域被定义,其实从根源上普遍存在于文学、特别是通俗文学作品中。以武侠小说为例,阅读张无忌光明顶力战六大派高手的快感、天龙三兄弟少室山大战的快感,要远远爽过大多数网文。再往上推演,所有民间文学都含有爽文化,主人公在最后或者成为英雄、或者娶到公主、或者收获财物。只不过相比今天的爽文,这些故事总要告诉你一些道理与价值,而爽文则取消了这些过程,直接给予你奖励。比如金斧子的故事,河神考验了农夫的诚信,把金斧子银斧子送给了他,而爽文中这个故事就会变成:你的铁斧子掉到河里,却发现河面浮出了金斧子银斧子钻石斧子……
传统叙事中告诉你只有努力才能达到的事情,爽文里只要你想就能直接得到。换句话说,爽文化的核心只有快感,以及制造快感的过程,而作品中其它的意义被忽略掉了。
文学艺术的功能就是认识、教育与娱乐。优秀的、经典的作品是三者合一,揭示世界的真相,给人启迪与净化。其它的作品或是教人道理,或是供人消遣,都有存在的意义,但都不能取代精品的位置。爽文化的危害就在于,它虽然为人提供了大量的快感,却不能给人有益的启迪,不能揭示世界与人生的规律。而对于文艺作品来说,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才是值得追求的审美价值取向。
(来源:文汇报 | 付李琢,作者为艺术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4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5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6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