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乘“网剧”之风,“文学产业”再转型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8-9-4 17:53:52
16490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看过书了?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人们的空余时间被大量分割,各种新式娱乐活动、 娱乐 App 使得碎片化时间剧增。与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阅读”的进一步缺失。
今年四月,由中国新闻
出版
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纸质阅读量为 4.66 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 3.21 本。
数据相比 2016 年略微增长,但是相比美国、日本等国动辄两位数的人均阅读量,这点阅读量就完全不够看。
一场不被看好的“并购”
8 月 13 日晚,腾讯系的“阅文集团”宣布:拟以不高于 155 亿元并购“新丽传媒”。
“阅文集团”前身是“腾讯文学”,在 2015 年收购“盛大文学”后,合并成立“阅文集团”,著名的“起点中文网”、“潇湘书院”等都隶属它的门下。
当然最为人熟知的,还是它管理运营的【QQ阅读】、【起点读书】等移动阅读应用。
新丽传媒”同样不简单,《余罪》《夏洛特烦恼》等影视剧均有它们的投资制作。
这本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消息传出后,“阅文集团”的股价暴跌 17.02%,市值当日蒸发 90 亿!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投资者和市场对于“文学产业”的看衰。
生不逢时的“文学产业”
中国的“文学产业”,或者说“网络文学”萌芽很早,但是最为兴盛的时期,应该当要从 2002 年前后开始算起,之后的十年,都是属于“
网文
”的时代。
那是美好的十年,那时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短视频、没有直播、网络社交仅限于“QQ”和各种论坛博客。
那是兴盛的十年,各种小说网站纷纷出现;经典小说层出不穷。
那也是混乱的十年,版权缺失、盗版横行、平台之间恶性竞争;暴力、猎奇、色情等元素充斥着小说。
俗话说:“乱世出枭雄”,那是“文学产业”最有可能发展壮大的时期,但是为什么又说它是“生不逢时”的呢?
第一: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变革,也分走了流量智能手机的出现,拉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巨幕。相关从业者纷纷看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产业”,毕竟便携化、智能化这些优势,都能让这个行业更进一步。
可惜事与愿违,移动互联网让更急需便携化、智能化的“社交领域”、“视频领域”走到了历史的聚光灯下。
社交类应用、视频类应用、甚至手机游戏,都极大的拓宽了网民的娱乐需求,过去人们依靠看书打发时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学产业”虽稳步增长,但再也没有能够重现昔日的荣光。
App Store 上搜索关键词“读书”,依旧能搜索到 1500 多个应用,但除开那些“不相关的”、“听书”类型的 App,传统阅读类 App,排名最高的,不过总榜(免费)150 名左右。
与之相对应的,是近两年火热的“短视频”应用,两者之间显示出极大的落差,强如“腾讯”、“百度”等大厂出品的阅读应用,也无法和各种“短视频”应用正面抗衡。
第二:“付费时代”来临较晚,错过了最佳变现时期“文学产业”美好的十年,也恰好是国内网民对“文化付费”、“知识付费”等概念最为缺失的十年,那时网民看电影喜欢找不要钱的,看电子书也多是下载不用花钱的盗版。
各大小说门户网站的最大收入来源也并不是“文化付费”,而是通过各种广告进行流量变现。
而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支付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网民对于“知识付费”等概念也逐渐接受时,“文学产业”又已经走过了最辉煌的时期。
现在,愿意为喜欢的电影、歌曲付费的人,远比愿意为喜欢的书籍付费的多。
转型在即,一分为二的“文学产业”
不过,虽然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期,但是“文学产业”有两个非常漂亮的转型。
转型一:跨领域发展,ip 移植成新潮“文学产业”深厚的底蕴,以及那些历经市场考验的文学作品,成为了进行 ip 移植再创作的最好选择。《甄嬛传》《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经典小说均被改变成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市场反响热烈。
【爱奇艺】这段时间凭借着热播剧“延禧攻略”,登上 App Store 总榜(免费)第一,而“延禧攻略”的编剧,正是有着丰富“小说”创作经验的“于正”。
而在腾讯的“泛娱乐”计划版图中,原本“文学”是最不起眼的板块,但是现在看来,反而是“文学”在不断的为其它三个板块输送“弹药”。
开头说到“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一事,就是基于“文学 ip”改编影视剧的理念,根据“阅文集团”日前公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整个上半年,“版权运营收入”同比去年增涨 103.6%,但是仍然只能占总营收的 13.9%。
看到了 ip 移植带来的巨大营收潜力,这也是“阅文集团”为何如此不惜代价的要并购“新丽传媒”的重要原因。
除开文学作品 ip,在十多年的发展中,许多知名的作者,本身就成为了一种“ip 象征”。
而当年曾经看“网文”的少男少女们,也已经长大成为有经济能力的青年人,对于曾经的作品和作者的感情,致使他们的付费欲望大大高于普通人,换句话说,他们是一群有经济实力的“高级粉丝”。
如果能够满足他们对于文学 ip 移植的需求,那么带来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众多公司对于经典“老 ip”如此看重的原因。
虽然市场并不看好“文学”能够长时间扛起 ip 移植的大旗。但是“文学产业”发展多年积攒下的底蕴,合理的利用好,还是拥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变现前景。
转型二:形式变化,契合时代最重要“文学产业”的另一种转型,就是以“知识付费”、“听书”等理念转型的新时代产品。
既然这个时代人们不再愿意静下心来看书,但又拥有许多碎片化的时间,那就让“看书”变“听书”,所以我们看到了【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等产品出现。
因为非常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这类产品也受到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追捧。
【喜马拉雅FM】位于 App Store 总榜(免费)64 位,图书榜(免费)第二,排名远比一些传统的阅读 App 高。
而以【得到】为首的一些应用,不仅增加了“听书”的功能,还利用了当下人们对于“知识焦虑”的特征,主打“知识付费”领域,在获取用户流量后,反过来出版相应书籍进行变现,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听书”+“知识付费”,成为了“文学产业”转型的第二种方向。
【喜马拉雅FM】以“书”为起始,从展现形式上进行转型,而【得到】以“书”为结尾,利用书进行一部分变现。
在两种转型的带动下,“文学产业”总算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但是未来“文学产业”依旧面临着“产能减少”、“曝光不够”、“流量缺失”等问题,如何解决文学产业“只出不进”的局面,依旧是相关从业者需要去深思的问题。
结语
强如“网文”辉煌了十年,日渐式微也仅仅五年不到。而“文学产业”的两种成功转型,背后无一不是努力的贴合时代特征的结果。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下,“风口”变化的越来越快,未来几乎所有产品都面临着转型,对于开发者来说,更要时刻保持着对于市场、大环境的关注,过去的辉煌并不代表现在,现在的不景气也不代表将来,让自家产品拥有更符合用户需求,更贴合时代大环境的特质,才是未来成功的保证。本文由七麦研究院专栏作者【黑桃明】原创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4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5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6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