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1
0
返回列表
为何日本读者追捧本土小说 中国读者不看好当代文学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8-9-3 18:01:41
19215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在诺贝尔文学奖宣布今年暂停颁发后,陪跑诺奖多年的村上春树这两天又上新闻了——瑞典一些作家和记者设立“新学院”,要颁自己的文学奖。由瑞典各地的图书馆员提名,全球3万多读者参加了票选。结果,四名入围作家中又有村上。
村上春树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日本当代作家,此外大约还有东野圭吾。他们是享有盛名的畅销天王,中日皆然。不过,这些年来,我们还渐渐熟悉了一些其他的名字:吉田修一、三浦紫苑、凑佳苗、角田光代、石田衣良、伊坂幸太郎……他们比村上和东野年轻,大多出生于六七十年代,也是日本畅销榜上的常客,且有各类文学奖加身。译成中文的书,少的五六本,多的达二十多种。就当代外国文学的
出版
而言,日本小说备受重视。那么,这些在村上春树之后走入中国读者视线的日本作家,又形成了怎样的一道阅读风景呢?
田肖霞兼跨出版和翻译,她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翻译过三浦紫苑、伊坂幸太郎、梨木香步、多和田叶子等多位作家的作品。她向青阅读介绍了当前的日本文坛以及中文版引进的一些情况,中日两国,从创作、出版到销售,差异明显。
日本作家以“出道”为标志 写作职业化、高强度
中日两国作家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中国作家的代际比较分明,即使其中有媒体命名的原因,60后、70后、80后的创作还是有迹可循。余华、苏童等60后以及他们的前辈莫言、贾平凹等人,成名早,地位稳固,至今依然享有最高的公众知名度。70后现在是各种文学期刊的主力,很多人既是作家也是文学
杂志
的编辑,在文学出版领域的地位渐渐上升。80后曾作为一个概念被大炒特炒,作者类型相对多样,有些人商业化程度很高。但是,日本作家则很难以年龄来划分。
“日本作家的代际和年龄没有关系,日本的概念是哪一年出道。”田肖霞说,“有的作家年纪比较大,但是出道晚。像原田舞叶,以和世界名画有关的推理小说闻名。她1962年生,是策展人,2006年才出道,你会觉得她是一个新作家。”
据田肖霞介绍,绝大多数日本作家出道,首先是要拿到一个文学奖,这是一个标志,之后才会以作家的身份展开活动。和中国不同,日本的文学期刊都是
约稿
,一般不接受新人作者
投稿
。“像吉田修一,凭文学界新人奖出道,之后就有很多的稿约,当时有一位前辈劝他不要拒绝。他非常苦,一年写四到五本书。日本很多作家是在这样一个生态下,大多数人都非常勤奋。日本的文学期刊和报纸都还在做连载,吉田修一的《怒》当初就是在《读卖新闻》连载,后来又在传媒集团内部的中央公论新社出版。他现在已经是这样的地位,还同时开两个小说连载。这对日本作家来说挺常见的。”
这种职业化、高强度的写作,显然和中国主流文坛的生态不同,倒是有点像我们的网络文学。不过日本的
网文
机制并不发达,创作还是要依托于传统出版。田肖霞说:“我最大的感慨是,日本作家都好能写,确实是作为一个职业。你说他们是作家,可能更像我们这里做电视剧的,得不断有新东西拿出来。”
那写不了那么多、那么快的作家怎么办呢?“日本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呵护作家的,编辑会跟着作家,维系关系,培育作者,不断地约稿。”田肖霞说,“像我喜欢的一个作家叫高村薫,五十年代生人,1990年获日本推理悬疑大奖出道,近些年转向了比较凝重的社会、历史类的作品。她就写得很慢,六七年出一本书。”
记者搜索了一下高村薫的简介,她的长篇和同行相比也许不算多,但是如果算上报刊发表的短篇,依然是一份长长的作品名录。
芥川奖“纯文学”?直木奖偏通俗? 这是个误解
既然获奖是成为“作家”的身份证,那么必然有相应的机制予以保障,日本的各种文学奖多如牛毛:山本周五郎奖、菊池宽奖、泉镜花奖、江户川乱步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书店大奖……而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是芥川龙之介奖和直木三十五奖。
“有个误解需要澄清一下。我们通常认为芥川奖是纯文学的,直木奖是偏通俗的,其实不是的。”田肖霞强调,“芥川奖首先是面向新人作家,当然它有一定的文学倾向,但不是说它是一个纯文学奖,而且很多拿芥川奖的作品都是在期刊上发表的。而直木奖的前提,首先它得是一本出版的书,奖给有一定的艺术成熟度也有畅销品质的作品,是商业和艺术的结合。”其实纯文学和商业的界限在日本没有那么分明。像吉田修一,既拿过芥川奖(《公园生活》),也拿过偏向大众的山本周五郎奖(《同栖生活》),后者在日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奖项。
日本设立文学奖的机构多种多样,有的甚至是私人办的,田肖霞举了一个例子——“水煮蛋奖”。村上达朗是早川书房的资深编辑,现在非常红的三浦紫苑就是他最早挖掘的。后来他设立了“水煮蛋奖”,万城目学凭《鸭川荷尔蒙》拿到这个奖出道,之后几度入围直木奖,《鹿男》《丰臣公主》等作品畅销且被影视化。“在日本编辑是非常重要的,作家的创作可能会和编辑的约稿和要求有关。另外评奖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看你是不是对这一届评委的口味。”田肖霞说。
日本纯文学和商业的界限不分明 创作跨各种类型
在国内,文学书一般是指“纯文学”,这个概念区别开了推理、科幻等类型小说和网文作品,指向一些讲求个人风格、不是非常高产、读者相对小众的作家。而在日本,纯文学和商业小说的分野不是绝对的。作家的创作跨着各种类型,典型的如三浦紫苑,作品多样,很难概括。还有很多作家以推理小说出道,创作却越来越深入,远远超越了休闲读物。“日本三大推理女王”的宫部美雪、桐野夏生和高村薫,她们的小说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刻画的广度和深度,其实完全符合中国意义上的、对“纯文学”的要求和期待。
“旅美作家倪湛舸曾经说,纯文学是东亚的概念,美国没有这个概念。中国总讲纯文学,日本则不那么明显,即使村上春树都很难界定为纯文学,大多数日本作家都没有我写的是纯文学这一类的边界。”田肖霞说。她翻译过一些比较“纯文学”、相对小众的作品。像梨木香步的《家守绮谭》,“这本书有点像《聊斋志异》,很多的山精水怪。她的作品有一种古典的气质,很特别,有很多死忠。她的第一本书《西女巫之死》,是一个疗伤性的儿童小说。她拿了很多儿童文学奖,《家守绮谭》也得到书店大奖第三名,虽然看上去是小众气质,可也有广泛的受众群。”多和田叶子也是田肖霞非常喜爱的作家,她译过《雪的练习生》《嫌疑犯的夜行列车》。“多和田叶子比较特殊,她是诗人,住在德国,用日语和德语写作,得过芥川奖、谷崎润一郎奖、德国的克莱斯特奖等一大串奖项。她非常的文学,接受度要低一些。像《雪的练习生》,即使你能用日文读一般的推理小说,也未必能读这本书,它比较难。”
日本畅销小说引进到国内 销量普遍出现巨大落差
“日本和中国的畅销书概念不一样,日本卖到10万册以上的书非常多。像吉田修一的《怒》,80多万册,《恶人》达200多万册。而我们的原创小说能卖到10万册以上的屈指可数。”采访当天,田肖霞打开当当网的销售排行榜和日本亚马逊的即时排名,给记者做了一个比较。
在当当的文学榜上,《三体》《活着》《解忧杂货店》《追风筝的人》等卖了多年的书依旧在前列。“我们的榜单相当固定,但是日本的榜单变动频繁。你会发现一到二十名没有东野圭吾,他确实是大畅销作者,但是其他人也能冒头,新人也能冲进榜单。”
和中国一样的是,畅销有时需要外因,比如得奖或影视化,“像池井户润,电视剧《半泽直树》热的时候,他的原著小说自然也排在前面。不过也有例外,像《火花》,作者又吉直树是搞笑艺人,一出来就登上了榜单,又得了芥川奖。还有一种情况,作品属于Kindle Singles,短篇的售价非常便宜,99日元或199日元,销量也会上去。”
在日本的书店里,小说类是本国作家占据了绝对主流,翻译作品比较有限。而中国的文学书市场,很大程度上要靠引进版来支撑,即使单本书普遍印量不大,总的品种还是相当可观。不过,日本的畅销小说引进到国内,除了东野圭吾等少数作者,普遍有点“水土不服”,销量和在日本差得很远,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此外,作家的知名度也不可能对等,田肖霞随口举了几个例子:
有些在日本很红的大牌作家,像小野不由美(《十二国记》作者》),在大陆出版得很少。
已经去世的米原万里,无疑是日本人很爱的作家。他是日本的头号俄语同传,父亲是日共高层,小时候在布拉格读书。他是随笔作家,只写过一部小说,直到去年大陆才第一次译了他的随笔集《旅行者的早餐》。
川上未映子,1976年生,歌手出身,在日本很受瞩目。上海译文社出版过她获芥川奖的《乳与卵》,翻译得很好,但似乎也没被注意到。
米泽穗信,1978年生,在日本推理界是非常厉害的,好几个推理榜单都有一串他的书。中译本有不少,但读者的认知度好像不太高。
西加奈子,1977年在伊朗出生,在埃及长大。2014年她的《再见!》拿了直木奖和书店大奖第二名。她的书在日本能卖到几十万本,国内译过一些,也比较惨淡。
文学出版艰难 首先需要的是爱书的编辑
据田肖霞介绍,大陆译介日本当代小说,日本的榜单是一个重要因素,直木奖作品等等都很抢手。版权代理的推介也会起作用,日本方面卖版权比过去要积极。另外,落实到编辑个人,可能也会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作家。
日本小说在国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偏好“日系”的人群无疑已经出现,尤其是在大城市,在年轻人中,具体数量很难估算。不过,书在日本和在国内销量的巨大落差,还是让田肖霞感到一丝困惑:“其实说真的,我不知道国内读者到底想看什么。”
如今,书价上涨主要源于纸价飞涨,并未改变出版业整体上利润微薄的状态。文学出版尤其困难,20世纪80年代文学书开机随便就印几十万册的盛况,不可复现。新书无论原创还是译作,能卖几万册编辑们就要谢天谢地,若能突破10万册,就是了不得的业绩。畅销固然和书的品质或特色有关,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出版者的营销能力或其他外在因素——典型的如高圆圆的一句推介带动了《追风筝的人》热卖。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文学编辑可能特别需要平稳的心态。“做编辑本质上是一种分享。”田肖霞说,“我们需要的还是爱书的编辑,老想着做畅销书是做不出来的。做一些自己爱的作者,有可能会挖到金矿,有可能不能。毕竟是编辑首先看到一本好小说,能把它分享给更多原本不能阅读它的人。”
据说,日本的阅读人口也呈减少之势,但日本读者对本土小说的追捧还是让人羡慕的,日本作家基本能够满足本国读者的需求和期待。相形之下,中国读者能从原创文学中得到的乐趣似乎比较有限。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不爱看小说”“不再读当代文学”之类的感慨,就连一些做评论和研究的“专业读者”都这么说。问题出在哪儿呢?是作家还是读者?是创作还是出版和销售?是个人还是文学机制?在这个意义上,日本仍然可以成为我们的参照。来源:青阅读 | 尚晓岚
收藏
・
1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4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5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6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1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