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女权时代 为何盛产最弱的“大女主”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8-8-24 14:57:34
1878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大女主”是2010年后华语电视剧领域的热门概念。经人民网盖章,2011年由郑晓龙导演、孙俪主演的《后宫·甄嬛传》是这一潮流的“始作俑者”。随后,《武媚娘传奇》(2014)、《芈月传》(2015)、《楚乔传》(2017)、《那年花开月正圆》(2017)、《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7)、《延禧攻略》(2018)等作品相继上映,夯实了这股潮流的来势汹汹。而接下来,《如懿传》《巴清传》(原名《赢天下》)《江山故人》(原名《帝凰业》)《天盛长歌》(原名《凰权》)也先后接档,颇受关注。
随着全球女性主义运动的风起云涌,“大女主”成为重头戏似乎是意料之中。“大女主”戏的初衷应当是为了提升女性角色在叙事中的能动性,增加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在影视重现上的能见度,破除大众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助益两性关系的良性互动。同时,在电视收视领域,“得女性观众者得天下”的规律也让制作者们必须不断考量女性观众的兴趣和口味,故而起用孙俪、周迅、倪妮、章子怡等女性观众缘较好的女演员来挑大梁。“大女主”戏实则是社会思潮与文化资本两相碰撞的产物。
意淫无极限的小女人
可笑的土味“大女主”
可究竟什么是“大女主”戏呢?总结下来,这些剧集中,第一顺位的角色是女性,这位女性在故事的发展进程中,凭借自身的天赋秉性加后天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克服困难,最终攀上权力的顶峰,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这与传统影视作品中,“英雄成长”式的叙事原型是相似的,只不过通常是男主人公从无名小卒,经历打怪升级的冒险之旅,最终实现成长与救赎。而在这个性别逆转的过程中,由于两性关系互动上固有的程式与偏见,这套叙事原型产生了某种质的变化,不由惹得眼尖的观众质疑:“大女主”难道只是披着羊皮的“玛丽苏”?
那么,什么又是“玛丽苏”剧呢?脱胎于同人文学二次创作的“玛丽苏”文体,过度美化和理想化女性角色,甚至让作品中所有的男性角色都或多或少地爱慕这位女性,而女主人公以超人的美貌和智慧,在男性们的拥趸下成就伟业。“玛丽苏”文塑造的女性角色扁平浅薄,被认为是一种较为低劣的文学创作手法。而回看早年的“清穿”类影视作品,基本逃不开这一创作思路。这一模式给女主角增添了不符常理的圣人光环,而遇到困难时自有男性爱慕者及时出面相助,不论设定在何种时代背景下,故事的主线依然是你侬我侬的言情笔法,何谈女性的成长?看得多了,自然令人生厌。甄嬛白白获得温太医和果郡王的无条件协助,芈月有春申君和黄歇唯马首是瞻,以“大女主”之名行“玛丽苏”之实,着实令人遗憾。
而“大女主”戏另一遭人诟病的问题在于:这些女性最终获得的权力是被男人赋予的,那么女性自身的价值又在哪里呢?不管是在后宫争斗中如履薄冰的甄嬛,还是在男性的拥簇下称后的武媚娘,最后的成功都不是源于自身的权力欲,仿佛是历史时势把她们推上了王座,和真正的独立意志与主观能动相差甚远。她们真正所思所求的还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爱情导向。
这样的“大女主”放在Bechdel测试(一种衡量虚构女性角色的测试,判断标准在于是否有至少两个主要女性角色谈话的内容不是围绕着男人)里全都是要不及格的。这导致“大女主”剧集的逻辑变成:既要从男人手中夺权,又要跟男人谈恋爱;既要一步一步攀上权力顶峰,又偏要把女主角塑造为内心毫无欲望波澜的“白莲花”。诸如白浅和夜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如懿和乾隆(《如懿传》)之间明显的施虐受虐关系却要以爱情来美化。这样满拧的逻辑永远没法催生《权力的游戏》中瑟曦或者《纸牌屋》中的克莱尔这样掷地有声的女野心家角色。
这类影视作品在女尊女强的外壳之下,贩卖的仍是一套已然深刻内化的依附和顺应男权的逻辑,这使得“大女主”只沦为了一个好看好卖的标签。
前“大女主”时代
中国铿锵玫瑰有光华
当今“大女主”剧大多改编自风靡一时的网络IP文学作品,《后宫·甄嬛传》《后宫·如懿传》《扶摇皇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凰权》等等皆是,这是“大女主”剧先天孱弱的原因之一。网络文学的创作者显然不追求高深的文学造诣,创作的内容大抵是幻想和快感的具象化。同时,网络文学偏好的架构世界观和极度关注个人内心世界,让传统文学作品强调的时代背景不复存在,什么都是玄的、幻的,基于史实的故事也任意篡改,自然也就塑造不出脚踏实地有血有肉的角色了。
其实,回望以往,早在2000年初,那会儿还不兴贴标签,我们的影视作品中就已经有了最果敢顽强、有勇有谋的女性角色。其中,《大宅门》中的白家二奶奶当属经典。
斯琴高娃饰演的白文氏从头到尾不知闺名,却在白家遭难之际临危受命,运筹帷幄最终将已被查封的白家老号盘了回来。彼时的斯琴高娃面如银盘,体态雍容,完全符合大户人家媳妇该有的仪态,换了今天绝对的以瘦为美、以模板式的整容脸为美,必定没有这份镇得住场子的气度。家族兴衰,国运飘摇,全剧中二奶奶几乎没什么时间儿女情长,而如何治家过日子,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做买卖,这类的人生哲理却教会了观众不少,从男性角色到男性观众,都是要竖起大拇指服气的。
再看《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孝庄秘史》中的大玉儿、《大明宫词》中的武则天,虽然不全是顶天立地的女强人,不过观众看得到她们真实的欲望和挣扎,试图理解她们行事的初心和动机,为她们遭遇的自身与时代局限而扼腕,为她们的错误与悲剧心生同情。
大女主也好,大男主也罢,归根结底是在塑造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林语堂以写当代《红楼梦》的意志才华书写《京华烟云》,倾注所有塑造了自信明理的姚木兰;李少红当年带着两位年轻的编剧郑重和王要借鉴莎翁剧的笔法,创作出《大明宫词》荡气回肠的台词语体。一部好作品的感染力,可以让大众放弃性别的成见去体认人物,自然也就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了对性别议题的诉求。
何谓真正大女人
看看人家怎么编
横向比较,近年来美剧也在主推女性主导(female lead)的作品,《傲骨贤妻》《福斯特医生》《大小谎言》《杰西卡·琼斯》《杀死伊芙》等,而日剧的女一番也相继捧红了石原里美、菜菜绪等可爱有趣又极富魅力的女演员。这些印证着创作真正的“大女主”影视剧集,不是没有可行的方式。减少女性角色的恋爱脑,尽量避免性别元素带来的刻板印象,增加职业属性,让情节合理化,以塑造优秀人物(而不强调优秀的女性人物)的普遍标准进行创作,我们才能期待真正“大女主”的诞生。
《如懿传》《巴清传》等作品纷纷改名,推迟播出档期,侧面佐证着“大女主”戏正在面临市场与政策双管齐下的管制和危机。这个时代呼唤强有力的女性角色,同时更需要具有理性和美感的艺术作品。在不追求质量上乘的影视文学作品的前提下,追求任何好的女性主义作品都会变成空谈。来源:北京青年报 | 李思雪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4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5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6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