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2018世界科幻大会|那些在谷歌写科幻的中国人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8-8-23 12:00:18
38303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8月16-20日,第76届世界科幻大会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不少来自中国的科幻作者、译者、读者参与此次大会。如果把这支“中国代表队”按照工作经历来分类,我们不难发现,“在谷歌写科幻的人”似乎是一支独特的力量。
写科幻与谷歌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中国能否诞生出类似的科幻写作圈?针对这些问题,在豆瓣阅读(read.douban.com)的组织下,澎湃新闻对陈楸帆、慕明、许东华三位“谷歌科幻作者”进行了采访。
三位科幻作家中,陈楸帆曾在谷歌工作过,慕明和许东华如今都还在谷歌就职。听三人的介绍,原来,谷歌内部不光有很多科幻、奇幻邮件组,还经常请科幻作家来做讲座,与大家一起讨论科幻话题。而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中国,三位作家都觉得,在一些高科技公司里潜藏着不少科幻爱好者、写作者,许东华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也会形成一个个科幻作家群体。
陈楸帆,中国年轻一代科幻作家代表之一,16岁写出《诱饵》,开启科幻创作道路,之后发表有《丽江的鱼儿》、《霾》,以及长篇《荒潮》等,作品曾多次获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
澎湃新闻:你觉得谷歌的工作经历对你的科幻写作有影响吗?
慕明:我觉得有影响,谷歌的工作频率跟国内的互联网企业相比,其实慢很多,我们不常加班,时间相对充分。在此之外,这个环境还在两个方面给我提供很大帮助。
首先,在大公司内部从事技术工作会接触到很多前沿资讯,虽然不会直接把这些新科技写进作品里,但是这些前沿的思维模式会影响写作。我做过在线广告的工作,广告商提供广告给我们,我们寻找合适的位置来摆放这些广告。这个工作听起来感觉很熟悉,但大家或许不知道一个广告成功与否的真正标准。我以前会经常想,我平时看到这么多广告,但我一个也没点,那些给我推荐广告的公司怎么挣钱呢?但其实,广告成功的标准应该是给你带来了Impression,它并不要求你去点击,只要在网页上出现,你看到过,对于广告商来说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我在当时才明白,其实你的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这对我在写作《刍狗》时,有很大帮助。
其次,我工作地点在纽约,纽约本身是个大熔炉城市,在这里有很多当代艺术、展览、演讲,可以每天跟不同背景的人交流,这种多元背景也对写作非常有帮助。
陈楸帆:我2008-2013年在谷歌工作,我的第一部科幻长篇就是在当时写出来的。谷歌整体的氛围比较自由、宽松,很多工作时间、地点都由自己安排;还有很多国外的交流项目,不同的环境会带我来不一样的刺激和灵感。具体来说,我曾经因为工作交流,到都柏林呆过三个月,当时是冬天,都柏林成天刮风、下雪,我去了以后才明白都柏林为什么会出那么多大作家,因为他们除了喝酒以外,在冬天没有别的娱乐活动。我和当地人交流,从他们身上得到很多不同的想象,也就在这时开始提笔写我的长篇小说。
谷歌有很多工程师是科幻迷,我们有内部的科幻、奇幻邮件组,他们会定期邀请一些科幻作家到公司来开茶话会、讲座,会常常听到大家在讨论一些科幻话题,我就在吃饭的时候听到有人在讨论《三体》。而且在一些公共区域的图书架上,都放了很多科幻书籍。同时,在这个大科技公司内,每天身处一种科技创新的氛围,反复跟生产、创作一线交流,会知道一个科技产品从想法到推及市场经历什么样的过程。这对我的写作很有帮助,如果没有这些实际经验的话,大概只能靠想象来写。
许东华,科幻译者,他的第一篇科幻译文便是阿西莫夫的旷世经典《基地》,刊载于2004年1月的《科幻世界·译文版》上。之后,他又翻译了不少中短篇科幻小说,以及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许东华:我觉得影响非常大,总体来看,硅谷是个有创新活力的地方,谷歌又是其中的代表。它处于业界、科技界开发的前沿,受到各方面的冲击,每出一个新产品经常会面对法律上、道德上、伦理上多个方面的质疑,这也反映了它的产品其实是站在前沿,起了帮后人扫雷的作用,让后面其他的产品能够吸取相关教训。这跟科幻写作很像,科幻小说也总是要前沿、新颖,要不断往前看,前瞻未来会发生什么,条件改变后,会发生什么变化。硅谷一位著名发明家、未来学家Ray Kurzweil十几年前提出的技术奇点理论,说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到某一个奇点之后,人类再也无法理解技术的发展,这就像黑洞空间的奇点一样(Ray Kurzweil几年前也加入了谷歌)。这是在硅谷影响很大的理论,谷歌内部有很多讨论组,这里面经常会讨论一些科幻想法,就经常有人提到奇点理论,由此延伸出来对人工智能、人类被机器取代、人类寿命无限延长等问题的想象。
另一方面,硅谷的科幻迷特别多,也因为这些人的支持,更容易出好作品,会有很多人愿意为科幻事业做事。我们身边会遇到不少工程师,就像《生活大爆炸》里很Geek的理工男一样,他们对科幻充满兴趣。谷歌经常邀请科幻作家做讲座,工程师们也会一起去听。
我印象很最深的是之前办了一场安迪·威尔(Andy Weir)的讲座。他是《火星救援》的作者,也是工程师出身,当时台下坐的也都是工程师,他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讲座时,他特地演示了一段自己写的程序。因为在他写作《火星救援》时,曾经写了个程序,能够模拟和显示火星和地球各自绕太阳转,以及飞船在地球和火星之间飞行的轨迹,这样就能弄清楚具体到某一天,飞船会飞到哪里,离地球、火星多远;绕到2月14日情人节这天,会发生什么。他一边演示程序,一边跟我们讲解,收获了我们不少赞叹。威尔的小说以技术细节够硬而著称,确实不是白给的。
慕明,在豆瓣阅读成长起来的科幻作家,代表作《刍狗》。
澎湃新闻:中国现在互联网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中国的科幻小说会不会在这个基础上迅速发展?我们为什么没有形成类似“谷歌科幻写作圈”一样的“中关村科幻圈”或是“张江科幻圈”?
慕明:谷歌确实有很多科幻讨论组,不过我不太确定目前的科幻写作人数能否达到“圈”这样的规模。我觉得国内目前的互联网环境非常有意思,比如移动支付、网络直播这些都比美国的发展先进很多。但是,没有诞生出大量的优质科幻作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家都太忙、太累了,写作需要作者有相对放空的时间。我自己的科幻写作、想法,都是在不太忙的时候开始。其实我在网上碰到很多国内的程序员朋友,他们有非常好的科幻想法,但是他们不写。程序员里有科幻思维的非常多,像特德·姜、刘宇昆就是,如果国内的程序员不那么忙的话,应该可以诞生一个小说群。国外这种社群组织现在已经非常成熟,大家会在公司内部的邮件组发邮件,讨论写作问题,写作班也很多。
陈楸帆:我觉得国内互联网公司里一定潜藏很多科幻小说的爱好者和写作者,只是在这个群体里还没写出作品让人看到。总体来看,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招募员工、日常运转都围绕着绩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KPI上。相形之下,可能谷歌在招募之时,基于它本身的氛围,也会有更多的科幻迷、作者聚集起来。
同时,写作的资料来源也很重要。前互联网时代,大刘(刘慈欣)写科幻小说要到国家图书馆去查很多资料,没有这个过程,他很难写出《三体》。现在互联网技术这么发达,随时随地能查到大量资料,但是国内现在检索看到的英文资料还是比较少。如果能实时地看到最新的、来自国际前沿的材料,可能会很不一样。
许东华:我觉得对中国来说,要形成这样的科幻作家群体,应该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我们能再等待几十年,状态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美国现在的科幻迷都是七八十岁、头发花白的老读者,他们对科幻的活力能维持多久需要打个问号。和老一辈读者相比,美国青年反倒没那么关注科幻。如果我们在这个视角下作对比,会发现中国现在科幻迷群体已经逐渐兴盛,科幻的氛围也慢慢起来,读者、作者都很年轻,再过一段时间应该能有很大的发展。澎湃新闻特约记者 郑薛飞腾(发自美国圣何塞)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评论列表
(1)
殇九阎
来自手机
想去看{:9001:}
2018-8-23 12:04:40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4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5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6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