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上市出版机构发起 图书迎来新一轮涨价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8-7-16 15:03:03
19119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上市
出版
机构新经典文化公司近日发布公告称:随着图书市场整体定价的上涨,公司自有版权图书依据版权、印刷等成本,对部分书籍进行了价格的调整。据了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有海豚传媒公司、译林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机构悄悄迈出了图书调价的脚步。而新经典文化的这次公开宣告,等于是把图书市场迎来新一轮涨价潮这件事推上了台面,书价也由此再次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上市出版机构发起大众类图书为主
新经典文化此番调价的幅度不算小,总体涨幅在50%左右——如原来30元左右的虚构类文学图书此次提高到40元至50元,20元左右的则提高到30元左右。译林出版社也已经陆续将畅销品类图书的价格提升了50%左右,而且今年内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快提价的速度。中信出版集团同样对部分品类的图书价格做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如社科、文学类图书在2017年的平均定价相较2015年已分别上涨了10元和20元左右。海豚传媒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制定提价计划,目前该公司主要产品的价格调整基本都已完成,平均涨幅为20%至30%。
加入到这一轮图书调价阵容中的,大部分是以出版文学、社科、少儿类畅销书为主业的大众类图书出版社。其实,此类图书近年来一直处于上浮状态,新书的平均定价已由2012年、2013年时的50元左右达到了现在的75元左右。而受众群体比较固定、销售也偏于稳定的专业类图书和定价受到政府宏观调控的教材教辅类图书,受这次调价潮的影响就相对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调价行动中动作较大的新经典文化、海豚传媒、中信出版集团等都是上市公司,译林出版社也是隶属于上市机构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行业资深媒体人卢女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对于市场波动的反应更为敏感。
纸价飞涨 已占图书成本六成以上
引发图书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在业内可以说毫无争议,当然是纸价上涨。据悉,一本图书的定价中,作者的稿酬、印刷装订成本和纸张成本占大头。稿酬和印刷装订成本近年来都比较稳定,纸张的价格却从2017年开始一路上涨。2017年上半年较之2016年,纸价上涨幅度已达30%至40%,今年以来仍一直保持着小幅上涨趋势,2月上涨2.2%,3月上涨1.8%,甚至在5月初的短短几天时间内,全国就又接连有32家纸厂宣布涨价。其中尤以大众畅销类图书惯常采用的轻涂纸、铜版纸涨得最多,差不多每吨再涨了二三百元,目前这两种纸张的价格已高达每吨8000元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年多来的纸价飞涨应该是源于2016年开始的环保政策收紧和低端产能淘汰举措,导致不少原本倚仗低成本来挤占生存空间的中小型纸厂纷纷关闭。一家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以前如遇铜版纸等优质纸张涨价,出版社还可以尝试更换其他质量略低的纸张来应对,但现在却是所有种类的纸张都在涨价,这就无计可施了。而且此前在纸张价格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纸张成本在单册图书成本中所占比例大概为50%左右,可是自2017年纸价上涨之后,纸张成本现已占到图书成本的60%以上。“成本增加了这么多,对图书定价怎么可能没有影响呢?”
30年间居民收入增长17倍,书价只涨了11倍
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一番图书调价对读者并没有太大影响。因为调价行为针对的基本都是新书,而现在已在市场上销售的畅销书定价都是此前定下的,即便再次加印也不会中途涨价。只有此后再推出新版时才会制定新的价格。所以说,较之近期纸价的快速上涨,图书的涨价相对会比较滞后。另外,图书在电商平台上通常都有六七折左右的折扣,电商还经常会在此基础上再推“满减”或“满赠”的促销活动,等于读者实际拿到的图书售价要大大低于明码标出的定价。
长期供职于出版机构的马先生介绍,图书并不是电商的赢利点,打折扣牌其实也是赔钱的,用意在于吸引客流。“比如说你进这个网站买了几本书,顺便又买了个电饭锅。电商卖电饭锅挣的钱就把那几本书亏的钱给填回来了。”因此出版社调高定价,除了保证自身不亏本之外,也要考虑为运营成本远高于电商的实体书店留出一定的利润空间。
再进一步说,即便涨幅50%,相比中国消费市场整体水平,书价依然算不上高。相关数据显示,虽然国内图书价格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成倍增长,但增幅基本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速度持平,甚至还要略低。如1989年至今近30年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约17倍,而单册图书平均价格的增长倍数仅为11倍。近年来这一趋势更加明显,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4年同比增长28.79%,同期的图书平均定价则只增长了7.52%。
可为什么人们还是觉得现在的书价高呢?从有关机构这几年发布的各类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主要在于中国读者的图书心理价位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比如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年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在购买力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国民能够接受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的平均价格自2010年以来一直在15元左右的低位徘徊;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如2015年的14.39元就比2014年的16.01元减少了1.62元。
业内人士指出,读者的这一心理往往是简单地将当下的书价与数十年前相比而简单得出书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结论,却忽视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等因素,也忽视了定价过低、出版机构无利可图则会影响高质量图书的继续推出等后果。
文化旁白
是买不起还是不愿买?
书价太高、涨得太多的议论,在中国读者群体中一直普遍存在,而且舆论在探讨这一话题时,通常还会将其与全民阅读挂钩,认为书价上涨会对人们的阅读热情造成很大影响。
真的是这样吗?
不管是放在世界范围内比较,还是放在整体国民经济环境内考量,我国目前单本平均数十元人民币的书价根本算不上高;即便是今后继续上涨,调至百元左右,也不过就相当于看场电影花的钱吧——况且看电影还得买点饮料爆米花,基本都会远远超过一本书的价格。再说了,为看电影花了这么多钱,换来的只是两个小时左右的休闲时间,经常是看完就完了。一本书却可以花上好几天去细细阅读、慢慢品味——如果是内涵深远的经典著作,那更可以珍藏一辈子,读完一遍又一遍。
这么看来,买书读书仅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件非常物超所值的事。然而这样便宜的好事,却没有多少人愿意为它埋单。据相关数据和调查显示,近10年来虽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都在不断增长,但我国国民对图书的价格承受能力却趋下降,人均购书支出也是一路下滑。同样是50块钱,吃一顿麦当劳基本没人犹豫,买一本书却嫌太贵,更别说还有很多人愿意为了名牌包、化妆品等奢侈品一掷千金。
更多的时候,买书这件事根本不是买不买得起,而是愿不愿意买的问题。因此推动全民阅读的重点,还在于社会风气的引导和培植——要让人人都知道尊重知识、尊重文化,都能认识到读书是件比炫富更有意义、更值得骄傲的事。到了那时候,想必就不会再有人把自己不读书归咎于书价太贵了吧?来源:北京青年报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4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5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6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