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邪不压正》原作者最合适的改编者既不是姜文也不是李安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8-7-3 17:02:35
20969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姜文的“北洋三部曲”收官之作《邪不压正》即将上映,这部电影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对于大部分读者而言,张北海还是个有点陌生的名字,原因大概和他多年居住海外,为人行事也极其低调有关。他是张艾嘉的叔叔,是陈升歌曲里的“老嬉皮”,是被王德威、陈丹青盛赞的“纽约客”。阿城说“张北海的这部《侠隐》颠覆了以往的武侠小说。在旧武侠小说的作者都成了大师之后,总要有新人抖擞一下吧?想不到竟是张北海这家伙!”电影上映之际,本报特约记者在纽约对张北海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
和张北海约在纽约上西区一个僻静的茶馆里,老板是美国人,茶馆的布置风格是日式的,而店中售卖的茶叶几乎全部来自中国。见到张北海先生,还是很多年前照片里熟悉的行头——牛仔裤、白色匡威鞋、鸭舌帽,只是多了一根拐杖。从北京聊到纽约,从民国聊到特朗普,82岁的他思维依然敏捷而跳跃,如同《侠隐》中那个在暗夜里身轻如燕的侠客。采访结束,他在路边的花园抽了根烟。他说:“有时候,我坐在纽约的高线花园里,闭上眼睛,就觉得自己像是坐在西直门的城墙上。”
小说的灵感来自哪里?
北青艺评:构思这部小说的时候,真正的灵感的来源在哪里?
张北海:我没有一个真正的灵感来源是针对这个小说的,所谓的灵感其实不能说是灵感,因为这个念头已经在我脑子里绕了很久了。我从小看连环画长大,然后过了那段时间,我就先看和连环画有关的小说作品,《虬髯客》或者是《水浒传》《儿女英雄传》《七侠五义》《小五义》《彭公案》《施公案》,然后就是三四十年代的新的一批武侠小说,像郑证因、宫白羽,都是写实的。我不爱看那种神怪的东西,中国有一句老话,“少不看三国,老不看西游”。为什么呢?年轻小孩你给他《三国演义》,里边有一两百个名字,他一个都不知道,除了关公、张飞、刘备都不知道,一头雾水,“三国”是怎么回事他也不知道,所以年轻人不太看《三国演义》。而年岁大了还看这种神怪的,就显得有点幼稚了。
北青艺评:写《侠隐》的时候,也会去看这些书么?
张北海:当时写书的时候,我的案边有几本小说,写不出来的时候我就随便抽一本翻一翻,一本是《红楼梦》,一本是《儿女英雄传》,主要是为了语言的关系,文字的关系,让我可以回到那个时代。这两本书里面有大量国语北京话的对话,我要抓住那个味道。因为北京话是从那边传下来的,是他们那个时候讲的话。然后我也会看老舍的《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下层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人用的语言,是北京的土话,我的书里尽量少用北京土话。今天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官话,英文称为Mandarin,其实就是“满大人”的意思,指的就是满清宫里的人讲的北京话。他们也有儿字音,尽量把平仄那种去掉。所以当20年代国民政府要制订国语的时候,搞语言学的就说用北京话,而且是用官话的北京话,不要用民间那种街上混的人讲的话。除此之外,我也会偶尔翻翻我喜欢的几个三四十年代的新一代的武侠小说,就是郑证因他们的《鹰爪王》《十二金钱镖》《卧虎藏龙》之类的。
北青艺评:这些都不是我们熟悉的武侠小说。
张北海:这些武侠小说在四十年代,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都很风靡。台湾真的有小孩跑到阿里山上去找师傅学武功,大陆我相信也一定有。
北青艺评:《侠隐》发生的背景和您出生的年代几乎是重合的,是故意为之吗?
张北海:对,《侠隐》开篇是李天然回北京,从天津下船坐火车去北京。那天是我的生日。我在小说里交代的那一年,春夏秋冬,里面发生的事情,所谓的历史背景完全都是写实的,只有故事是虚构的。《侠隐》这个故事我一定要写实,交代那个时代。但其实我讲的那个时代不是我的时代,那个时候我刚出生,还没断奶呢。是我父亲那一代,因为他们才推翻满清,参加抗日,然后就是军阀混战,北伐,接着就是抗战,是他们救了中国,至于国共内战,那是后来的事。那个时候全世界都是国王,君权制度,日本是君主立宪,韩国是国王,越南是国王,泰国、柬埔寨、印尼都是。而他们推翻满清,建立了全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北青艺评:您是不是想以这种方式来进行一种所谓的文学回忆录,把小说作为载体?
张北海:不是,我是纯粹按照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写的。我本来每一回的标题都想以对联那种形式来拟的,后来写半年写不出来,最后才用现代的手法。我记得2000年这本书
出版
,那个时候我的老师叶嘉莹来哥大,她做了一年的客座教授,教中国的诗词,我就把台湾版的《侠隐》给了她。
北青艺评:她看了书怎么说?
张北海:她看完小说后,给了我一个纸条,她说,我看了,有几个错别字。
北青艺评:没有其他的了吗?
张北海:后来见面,我们都没有再提《侠隐》了。
小说为什么叫“侠隐”?
北青艺评:《侠隐》感觉不像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武侠小说,您是不是故意淡化这种故事架构的层面,然后强化这种风情,城市风物,世事人情的描写,有人把它归为风俗小说,这个说法您赞同吗?
张北海:风俗小说不太好。不写成传统的武侠小说,是我有意的。所谓的侠,能不能在现代或者当代的社会里面存在?不可能了。为什么呢?因为侠的最高宗旨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然后平天下的不平,OK,现在有了司法制度了,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会允许一个侠一身武功,由他决定谁善谁恶,谁生谁死。一个侠不但可以决定谁是恶人,甚至杀人都有他的道理,而且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哪个政府会允许这种人?对不对?这个何止是现代呢?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就讲了“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那个“儒”不光是儒家的总称,是说知识分子以文字批判政府,以文乱法,破坏了国王的秩序,而侠是以武力违犯禁忌。
所以我就故意把他放在20世纪30年代,这意味着他不能公开,他只能暗地里做报仇的事。所以书名叫《侠隐》。蓝青峰在里面就讲了,说你这个武林世界你们有你们的规矩,你们有你们的正义,可是现在在我们这个世俗世界,你这个是犯法的事。然后他又加了一句是为了以后,就是说如果以后你的世界跟我的世界撞在一块了你怎么办呢?李天然这个时候还是不管,他说按照江湖的事来办,我们自己处理我们自己的问题,国家不国家,违法不违法,法律不法律,我完全不管。我记得另外一篇访问,很早以前,他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说NO,侠绝不会是为国,因为很多国家的政府本身就是不平之源,他还怎么能为国。你不要讲现在中国台湾,今天的美国的法律又有多少是不公平的事情,你看看黑人,南北战争之后,黑人有一百多年是厕所不能一起上,咖啡馆根本不允许他们进来,喝水都要分有黑有白。如果政府的政策本身就是不平的来源,一个真正的侠怎么可能为它呢?所以我说,真正的侠与其说是为国,不如说是为民。
北青艺评:这就是小说里面李天然一直不参加任何党派之争的根源。
张北海:对。这是我父亲跟我讲的,那个时候在台湾,国民党也有拉我入党,青年党社会党也要拉我入党,我说怎么办?我爸爸说不信教不入党。
北青艺评:您觉得武侠小说应该承担历史小说的这种功能吗?
张北海:完全没有必要,但现在的侠不能是个人行为了,他一定要站在法律这边,侠还是行侠仗义,但放在20世纪,你怎么应付法跟禁,你要安排一个故事是双方都可以说得过去的。比如今天西方电影里,如果警察把黑社会偷偷干掉,即使警察要上报,只有观众知道,因为这些人公认是该处死该坐牢的,而且至少观众看电影的时候,会原谅他,不一定法律会原谅他,一定要让他最后得到某种惩罚。
北青艺评:您自己对写小说的要求是必须要忠于历史么?
张北海:如果它有历史背景的话就要忠实。有一个老导演胡金铨,他拍过《龙门客栈》,还有《侠女》,他就以明朝的东厂、西厂为背景,一半是为国家服务,一半是为非作歹的特务,所以侠跟他们打,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他就是又犯法又犯禁,可以和观众这么介绍。早年的金庸也是这样做的,像《射雕英雄传》,讲成吉思汗的,只是到后来的著作,越来越神幻。
北青艺评:您不喜欢像古龙、金庸他们神幻的部分。
张北海:因为一个现实社会怎么可能还有神怪呢,我这是有意的,绝不碰这个部分,因为光是武侠的轻功已经够神的了,轻功、暗器已经够神的了。像内功,可以把一根绳绷断,已经够神了,不要再搞神幻了。
哪些部分有自己生活的影子?
北青艺评:小说里面出现了三个人物,一个是师叔,一个是蓝青峰,一个是马大夫,我觉得这三个人都有父亲的影子在里面。您跟您父亲的关系怎么样?
张北海:蓝青峰的家在东四九条30号,是我的家。三进四合院,后面还有花园,蓝蓝的卧室就是我的卧室,我的奶妈就睡在外面,我念美国学校,蓝蓝也念美国学校,所以一定要说哪个人物是我,应该是蓝蓝。我父亲从我念中学开始就很少直接跟我谈任何事情,他要我知道的话都会通过我母亲。有一天我母亲跟我讲,她说你爸爸认为你没出息,我说无所谓,就没出息。因为他看着我们所有同学都要考大学了,都在补习,而且都知道要念工学院,理学院,法律系,目前都在准备,而我每天还是吊儿郎当,吃喝玩乐,没出息,一直到我莫名其妙地考上了大学,又莫名其妙地申请到了美国的一个大学,又拿到签证。临走的时候,母亲跟我来讲,你爸爸一直说你没出息,不过他说你是有福之人,然后给了我一个图章,这个图章就是齐白石送给我父亲的,因为我父亲有我的时候已经40多岁了,30年代这是一个中年快步入老年了,当时他已经有五个小孩了,又有了一个儿子,所以说他是有福之人。
后来我到美国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写信,我说现在我终于脱离了家庭,你们不要给我写信,等到我自己可以独立的时候我再给你们写信。这样耗了一年多近两年,没有来往。
北青艺评:最后跟父亲关系有和解吗?
张北海:后来我进了联合国工作之后,他和母亲来我家住了两个多月。那个时候关系就恢复了,也开始真的讲话了。
北青艺评:小说里面也有人聊到出现了很多女性的角色,比如关巧红、唐凤仪、蓝蓝,包括马大夫的女儿,这些角色好像都很喜欢李天然,您理想中的女性是什么样?
张北海:哈哈,不能当真,这是作者自己在过瘾。
北青艺评:您在美国这么多年中文有退化吗?会不会对写作有影响?
张北海:一直到前几年,我开始感觉到我的英文退步了很多,我的中文也有一点退步。但是那个退步多半是记忆力衰退,很多字我明明知道,可是怎么写我就想不起来了,我就查英汉字典,所以还是有影响。因为究竟不生活在这个语言环境里。
而且在联合国的翻译工作其实对写创作很不利。我要写我自己的文章语言。
北青艺评:王德威说您写《侠隐》是为了重现和创造一个理想的城市,您觉得理想的城市应该具备什么特点?
张北海:我就是想还原到当年北京30年代的样子,我在故事里面是把李天然当做最后一个侠,把老北京当做它最后的好日子。侠是在这个之前就消失了。
北青艺评:您在纽约这么多年,纽约算您的第二故乡吗?或者说算是精神上的故乡吗?
张北海:这么多年我在很多城市居住过,除了北京、台北,还有洛杉矶跟纽约。所有这些城市我都有很好和很不好的回忆。要说它们是精神上的故乡都可以说得过去,因为精神上的故乡不见得是好事,有些坏事也是故乡,但是因为纽约住得最久,纽约40多年,1972年到现在,所以对纽约的印象最深,而且我主要是在纽约,也在写纽约,如果一定要说这是我的精神故乡的话也未尝不可。
为什么选择了姜文?
北青艺评:为什么会选择把小说交给姜文来导演?
张北海:《侠隐》第一次出版是在台湾,是2000年。2007年在北京出版。大陆版一出,我的编辑给了我很多名字,大概十一二个,有人要拍电影,有人要拍电视连续剧,还有人要把它变成舞台剧。这些人我一个也不认得,我就跟我侄女张艾嘉商量,她比较熟悉演艺圈。我就把这个单子给了她,她看了看说,这个人不要理,这个人欠钱不给,这个人给的钱太少,这个人是个混蛋,结果看来看去,最后决定了姜文。同时,她也成为了我的agent。
北青艺评:您跟姜文探讨过剧本吗?
张北海:没有,我有一年在那边,姜文在英国拍戏,他的助手给我打电话,说姜文要把剧本给我看一看,我说绝对不要给我看,我说我是小说作者,就不要给导演增加烦恼。一直到我去了台湾,姜文已经从那边回来了,姜文跟周韵两个人在电话上轮流要我去,让我去北京,跟他共同改编,他已经换了四五个编剧了,我说我也不去北京。后来我跟阿城打电话,我说姜文让我跟他共同改编。他说事到如今,你就看着办吧,我就没再回姜文电话了。
北青艺评:姜文改编您的作品《侠隐》即将上映,您有什么期待么?
张北海:电影我还没有看,所以我不晓得他改成什么样子。我记得姜文拍这个电影的时候,我跟他讲,我说你要做导演,你就按照你的意思去拍,否则的话就不是有创意的电影了,我说你去搞,你有戏瘾,你就演一个角色,张自忠,只有一句话,进东交民巷都没说话,下边是跟蓝青峰来握手,“辛苦了”。后来电影还没开拍,在北京又碰到他的助手,他说北海老师,姜文要演你爸爸。
北青艺评:他选了蓝青峰这个角色。
张北海:他忘不了演戏,非演不可,做导演已经够忙的了,而且虽然这个故事没有什么多大的场面,可是相当复杂的故事,那么多人物,他还是要过瘾。最初我希望由葛优演天然的师叔,葛优是一流的演员,我希望电影里有他,还有一个演员就是陈道明,他演德加,再适合不过了。
北青艺评:电影名改为《邪不压正》,您喜欢这个名字吗?
张北海:可能是为了配合他的北洋三部曲,之前是《一步之遥》《让子弹飞》。当然,作为小说作者,我喜欢“侠隐”的。
北青艺评:网上说这个名字比较直男了。
张北海:电影名字改成这样的话,我就不晓得这个电影会变成什么样。
北青艺评:姜文和李安都是您的朋友,如果一定要选择,您会选谁来改编和导演您的小说呢?
张北海:其实说实话,真的适合的人已经过世了,就是胡金铨。他是老北京不说,他懂武侠,也研究武侠。可惜他去世的时候我还没有写小说。
文| 刘琪鹏
本文刊载于2018年07月03日 星期二 《北京青年报》B1版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4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5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6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