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刘宇昆新作《蒲公英王朝》:凝滞了想象力的科幻视野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8-6-1 19:00:01
19803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擅长写中短篇的科幻文学作家刘宇昆(Ken Liu)今年推出了第一部长篇作品《蒲公英王朝:七王之战》,这部作品中刘宇昆将东方古典美学与西方科学精神相结合,开创了“丝绸朋克”这一全新科幻概念。然而在读者评价中,这部作品却并未获得较高的评分。就我个人的阅读经历来说,看完前面的二三十页,我就知道它借鉴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题材,而后的小说内容又有战国末期及至楚汉之争的历史模印。因此,对一些中国读者来说,这太熟悉了,以至于阅读期待大大降低。一些读者出现那么多颇有微词的评价,就可理解了。
其实,借鉴中国资源,关注中国题材、中国历史,这些都不成问题。这在很多华裔作家身上也常见。当然,他们的借鉴是不同方面的。像汤亭亭、赵健秀多借鉴文学资源,从《木兰辞》的木兰到《镜花缘》的唐敖,从《水浒传》的李逵到《三国演义》的关公;黄玉雪、谭恩美等人写了华人社会的生活状态,借鉴了唐人街的“唐物”;在历史题材方面借鉴的亦有之,如汤亭亭的《女勇士》移植了岳飞刺字的历史故事。刘宇昆走的就是后一条路子,但他走得不顺利,主要的一点就是从整个小说框架到人物性格,再到情节发展,甚至一些极细致的表述,都太贴近原本的历史材料了。
借鉴中国资源,从来都不能单纯为借鉴而借鉴。比如,汤亭亭写岳飞之事,其实是有深意的,她造就了一种华裔女性在异质文化中存在、崛起的氛围。也就是说,她的借鉴是为了翻新,在原有意义上扩展出一片新天地。但刘宇昆所谓的借鉴受原来历史材料的限制过深了,基本上没什么变动,比较多的是更改了地名、人名等,如秦国在小说中被称为 “乍国”,楚国被称作“柯楚国”,刘邦是“库尼”,项羽是“飞恩”。然而,名者,器也,非质也。没有深入到文学的实质中,所得出的意义便很有限。说《蒲公英王朝》有瑕疵,根本上便由于此。
实事求是地说,这部小说确实改动了几个历史情节,而且一时也令人感到惊艳。特别是乍国以巨型飞船攻占了柯楚国等其他六国,从而统一了达拉诸岛——令我们想到了秦国以武力统一六国的历史。刘宇昆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他的这部小说是新想象。我认为,这句话如果用在巨型飞船这个设置上,那无疑是很正确的。从历史真实中存在的陆战,跃升到小说中的飞艇空战,这很有新意。如果能沿着这条线索继续铺陈小说情节,会有不同的效果。但刘宇昆匆匆一笔写过后便荡开了,将情节回归到常规的陆战,失去了可能的“古代战争新想象”。根本的原因在于刘宇昆还是太“忠诚”于中国秦汉时代的历史事实了。另一个改编的情节是,神出于各自的想法“佑助”了乍国、柯楚国等的战争。但事实上,小说所设置的神的干预这个情节很牵强,基本上没看出什么特别的意义,本可以不写。这样的写法即使算是对历史真实的“变动”,但不成功,也就不值得注意了。
所以,从刘宇昆过分贴近历史材料这个角度来看《蒲公英王朝》,我们会认为,这部作品首先既不“科幻”,其次又不“小说”。说它不“科幻”,因为它的情节框架是真实存在的历史框架,很缺乏科幻的想象力;说它不“小说”,因为我们看到了很强烈的历史(亦即散文)的写作痕迹。这些都限制了刘宇昆的发挥。
进一步说,《蒲公英王朝》不像是刘宇昆的写作水平,毕竟他曾经是一位好的翻译家,更好的短篇小说家。他的短篇作品,如 《麦克斯韦之灵》《纪录片:终结历史的人》《发条士兵》《重生》等,让我们看到了种种极端的承压环境,精神的压抑,以及大行其道的官僚组织;又包含了历史、政治、心理等基本的质料,在无拘禁的想象中启迪了关于自我与他者、东方与西方、人类与技术等深邃的思考。可以说,在短篇小说这一领域中,刘宇昆是绝对的写作能手。有了这种经验基础,这一次,他要挑战长篇小说的创作,是很有魄力的。只是从短篇创作跃升到长篇创作,刘宇昆没有跨过其中的难度。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不同的地方当然很多,但框架结构的精致、严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对文学创作者提出严格要求的地方——考验文学家的时候到了。但刘宇昆直接拿中国历史题材“嵌入”,以之为长篇小说的筋骨,似有取巧的成分。这虽然减轻了小说家的写作障碍,但也减少了读者的“陌生化”,于是审美过程中的发现便大大降低。这便是一部分读者不能信服的原因所在。所以,说到底,对长篇科幻小说来说,难的不是中国资源科幻化的效度、可能性,而是长篇小说本身的文体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忘掉刘宇昆《蒲公英王朝》的诸多不足吧,但要记住长篇小说的复杂性。来源:文学报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4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5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6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