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90后作家如何摆脱90后标签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8-4-10 14:31:53
23410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北京的春日,作家和新书都仿佛苏醒过来,陆续与读者见面。在单向空间的一场新书发布会上,作者李唐、主持人方悄悄、嘉宾徐则臣分属于90后、80后、70后,免不了要谈谈代际。80后作家顶着“叛逆”的标签集体现身,已经是快20年前的事了,如今,90后作家后浪汹涌。
今天要聊的是另一个90后作家群体——他们写纯文学、作品见诸《人民文学》等传统文学期刊、
出版
长篇小说……除了“90后”这个代际标签外,似乎并没有一个足以概括群体特征的形容词。就像李唐说的,“90后作家最大的共性就是没有共性”。
80后消费完了“叛逆”,留给90后的是“乖”?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从2017年起在《花城》
杂志
开办新人推荐栏目,在他的接触中,90后作家整体来说比较“乖”。“90后作家的出场和80后有着明显区别。80后和《萌芽》、‘新概念’有很大关系,而90后很多是由文学期刊主动发掘的文学新人,一出场就被整合到传统文学的序列。”
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后郑润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80后作家给人“叛逆”“有个性”的印象,主要来自于韩寒、郭敬明等人,“他们走市场化道路,用‘叛逆’等标签会比较有卖点”;而到了下一个十年,“少年作家”的热点已经被消费得差不多了,90后作家如果还打着“叛逆”的旗号,不容易被主流文学期刊接纳。
对走纯文学道路的90后作家来说,文学期刊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不少主流文学期刊近年来也推出各种90后作家专栏,郑润良也主持了一些,如《青年文学》的“出发”栏目、《名作欣赏》的“新世代小说”栏目等。
“90后作家的叛逆性相对较弱,甚至有学者认为,90后作家过于‘乖巧’了。”郑润良说。动辄几十年历史的文学期刊,在90后作家身上找到了新的拥趸。
出生于1991年的青年女作家王苏辛,从2009年开始在《青年文学》《芙蓉》《花城》《小说界》等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万字。
“现在发表途径除了传统期刊,也有其他杂志,还有写作社区和文学比赛,但再也不会像‘新概念’那样造星了。”王苏辛说,“现在,如果一个人的作品能在一类平台有发表途径、有成长机会,就已经很好了。有的作品能在微博获得粉丝点赞,我的不可以,文学期刊是能接受我的少数平台之一。”
李唐出生于1992年,在《人民文学》《上海文学》《钟山》等期刊上发表过作品。他认为,文学期刊的重要性在下降,但依然很重要。“现在看似写作渠道非常多,但没有门槛带来的是没有标准和写作泛滥。刊物是一种门槛,虽然不代表全部,但确实有助于发现真正的好作品,使它们不至于在茫茫网络中被淹没。”
90后作家只是传媒界、文学界的想象和噱头?
曾经按文学风格来分,有“伤痕”“新写实”,而到了“新生代”(70后)以后,文学评论界开始偷懒了,没有找到更有效的概念,代际就是最方便的命名方式。
但是,作家本人很少称自己是“90后作家”。
《花城》杂志在推出1990年出生的作家周恺时,周恺就直言:“用‘90后’来规范他只是一个噱头,是传媒界和文学界在想象90后。”
王苏辛身边的同龄人,大部分不是那么喜欢“××后”的标签,1990年出生的年轻人已经28岁了,称他为“90后”,好像在说他还是一个孩子。但他们也不反感,“不过标签而已”。
李唐对“90后”标签的态度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发现前辈们会因为自己年龄小,而优先推荐发表自己的作品,很是乐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开始厌恶,“别人觉得你早慧的同时,也会觉得你没有经验,缺少阅历”;但到了现在,又没那么讨厌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从小接触的资讯更加全面、多元,文学资源也更便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后探索下去,因此呈现出的面貌很不一样。为了方便起见,把写作者分为70、80、90之类,就像日本有‘团块世代’,台湾有‘七年级生’之类。它本身是中性的,没有褒贬,没必要刻意抵制。”李唐说。
何平不主张用代际来命名作家群体:一是社会变化太快,代际更新未必是以10年为单元,80后和85后就有很大区别;二是网络时代,不同的文学风格、载体、读者,都匹配不同的作者,即便同一年龄段,ONE(韩寒创办的文艺阅读App)的作者和《人民文学》的作者,显然不是一类。“无法用同一种特征、文学趣味来描述这个年龄段的作家。他们的共同性越来越弱,可能性越来越大。”
何平说,文学的代际命名,往往是少数作家对同时代更多作家的掩埋。“今天,当我们再谈论‘80后’,概念所指已经漂移:笛安、张悦然、周嘉宁、颜歌等的写作早已发生了变化;从传统文学期刊出来的孙频、郑小驴、双雪涛、甫跃辉、蔡东等也已经取代韩寒、郭敬明,成为80后作家的中坚——请注意,这些晚出的80后是‘作家’,不是‘文化达人’。”
等“00后”出场,“90后”标签就去掉了?
尽管“90后作家”可能是个伪命题,但这个标签似乎一时半会儿也挥之不去。
有的作者比较“佛系”,并不在意。大头马的代表作《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似乎就表明了这一群体的态度,她本人也曾表示,写作不会带来任何收入。
何平说:“90后的文学现场十分丰富,期刊在积极主动地挖掘文学新人;出版社通过各种渠道寻找作者,比如王陌书、糖匪、大头马等作者,很少在期刊发作品,也有出版社敏锐地发现他们;网络上也有很多按照自己趣味写作的同好和圈子。”
有的作者在为之努力。
郑润良所接触的90后作家,都是以“作家”身份来要求自己的。他们有的已经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文字风格,比如甄明哲、顾文艳、庞羽、杨知寒、鬼鱼、重木、丁颜、张春莹等人。要想摆脱“90后”的前缀,就和他们的前辈一样,靠个人风格的真正成熟,靠自己作品的特色。
最终,还是需要时间。
“王苏辛、李唐、郑在欢、宋阿曼等90后作家,已经开始出个人小说集,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他们个人风格趋向成熟。”郑润良说,“等00后作家出来,90后作家可能就不用依靠‘90后’的标签了。就像现在的许多80后实力作家,宋小词、陈再见、郑小驴、林森、陈崇正……他们已经不依靠‘80后’标签了。”
王苏辛坦言,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确实没有一个人的作品能脱离“90后”标签而拥有明显的纯写作意义的特性。“人的寿命变长了,青春期成长期也变长了,很难用‘三十而立’来要求作家在30岁之前写出成熟作品。我们真的需要一个耐心的过程,缓冲打磨自己。”
李唐说:“90后的标签本身中性,没必要去摆脱。但写作永远是个人的事业,我一直坚信在时间的长河中,这些代际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李白和白居易差了将近半个世纪,但现在说起他们,都是唐诗的中流砥柱,不会因为代际而有所区分。重要的永远是作品。”
何平的建议提供了另一种维度。他认为,80后、90后,甚至更年轻的千禧年之后出生的写作者,写得并不坏。他们不曾经历文化荒芜和阅读匮乏,几乎都接受过完整的大学教育,但在一个文学富足到过剩和平庸的时代,成熟到过于成熟的文学起点,同质化的文学趣味,对个人的文学探险是有伤害的。
“年轻人应该有一些不计得失的冒犯和反叛,而不只是谨守文学惯例,因循文学既有秩序,或者沉湎于一种彼此接近的同人式写作时风。每个时代还是应该容忍捣蛋的文学坏小孩。”何平说。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4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5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6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