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理应从清明节读懂更多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8-4-3 13:24:03
2262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
摘要
]当慎终追远的初心逐渐蒙尘,如何让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回归本真?值得认真反思。
春风拂煦,气宇澄清,又是一年清明时节。
扫墓祭祖、寄托哀思,以缅怀先人、敦亲睦族,这是千百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更深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不觉想起少年时与父辈清明上坟时的景象。在老家窄仄难行的山间小路,或三五成群,或父子同行,驻足先人墓前,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酒,深鞠躬,三叩首,过程虽简但从不敷衍,年纪尚小却也虔诚,至今记忆犹新。
清明祭扫丧葬,本该肃穆庄重。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却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庸俗化倾向:“美女”“仆人”“豪宅”“保镖”“LV”等奇葩祭品公然叫卖;生不厚养、逝而重祭,拼豪阔、讲排场,奢侈靡费;豪华墓穴热销,价格不菲;更有甚者,少数商家投机钻营,推出了代跪、代磕头、代痛哭等祭扫业务。这些带有浓厚迷信色彩和商业色彩的祭奠方式,是对逝者的不尊重,也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不良影响。
当慎终追远的初心逐渐蒙尘,如何让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回归本真?值得认真反思。
清明扫墓,意在缅怀追远,心诚意至即可。鸣鞭炮、烟火祭、焚纸钱,这些带有农耕文明印记的古老传统,依然具备强大的群众基础。每年,清明临近,都会发现不少市民在街道、小区、公园、广场、十字路口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摆放祭品、燃放鞭炮。此种做法,虽属无奈,但既影响他人还污染环境。况且,在农村,风干物燥,每年因不文明祭扫导致的火灾屡有发生,教训惨痛。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鲜花换火纸、丝带寄哀思、植树等更加文明的方式祭祀,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
逝者已矣,生者应珍惜当下,心怀亲情恩泽。“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最重要的是厚养薄葬简祭,老人在世,晚辈该多一点关心,尽己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健在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过世后,无须相互攀比、浪费铺张。外在形式虽简单,但只要内心葆有对生者的尊重、对逝者的怀念,足矣!
冰心《寄小读者》中说“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清明时节,为传承家风、培育家风、弘扬家风提供了良好契机。开个家庭追思会,或重温家规家训,或诵读一篇祭文,或将先人美德娓娓道来,让家风传承感动,让生命影响生命,促进亲人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与先人“对话”,知荣辱礼敬,懂崇德向善;着眼未来,继承优良传统,重整行囊继续出发。
铲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种一株新枝,植一腔缅怀。死亡与新生、相聚与离别、人与自然,深厚的人文底蕴、不变的人心情感,我们理应从清明时节读懂更多。(文/金正波)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03日 20 版)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4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5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6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