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英国作家杰夫·戴尔:很多年轻人喜欢写作 可他们根本不阅读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40118
发表于:2018-3-21 11:55:25
20513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迄今为止,杰夫·戴尔写了十四本书,涉及文学、爵士乐、电影、摄影等等领域。他说,人们对某一类书有特定期待,但我的书不符合任何期待,读者们“不要有任何先见或期待”。
“我人生最大的渴望是什么也不干。并不是缺乏动机,因为我的确有强烈的渴望:什么也不干。放下工具,停下来。”在《一怒之下:与D.H.劳伦斯搏斗》一书中,英国作家杰夫·戴尔这样形容自己的人生志愿。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从牛津大学毕业以后,杰夫·戴尔没有过过一天朝九晚五的生活。起初他依靠政府的救济金过活,后来可以自由撰稿独立谋生,直到近几年才谋到一份教职,现在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写作。
迄今为止,杰夫·戴尔写了十四本书,题材异常广泛,涉及文学、爵士乐、电影、摄影等等领域,《一怒之下》这一本在其中略显奇怪。此书表面上是D.H.劳伦斯的传记,实际上却与劳伦斯关联甚少,戴尔花费了大量篇幅,用于讲述他如何准备写劳伦斯、如何拖延写劳伦斯,又如何讥讽他人尤其是学院派所研究的劳伦斯,读者在书中基本读不到什么劳伦斯的生平回顾或作品评价。这种偏离主线、别开生面的写法,以他写在题记里的一句话来评价或许再合适不过——“对无关紧要的细节进行无休无止的说明,长篇大论却毫不切题。”(福楼拜评价雨果《悲惨世界》语)
然而,这种毫无目的、“毫不切题”的写法中也有许多乐趣,戴尔在他的书中有着许多精妙的比喻与发现,比如说,在牛津受过保守学院派批评训练的他,将学院派的研究比喻成“杀戮”,“成千上万的学者在忙着杀戮他们所接触的一切……你并不是在教里尔克,你在谋杀里尔克!你将他送入坟墓然后去参加学术会议。”他还将中年危机中常见的梦想与现实冲突的困境,比喻成仓鼠与笼子的关系,“大部分的人不想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人们想要被阻止与被限制。仓鼠不仅爱他的笼子,而且如过没有笼子他会不知所措。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成了如此方便的借口。”
此次中国之行,戴尔的行程被安排得非常紧张,几天内从北京、苏州接连辗转至上海,在到达上海的酒店时,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办理入住或吃一口早饭,就开始了访谈。这与他极其悠闲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强烈对比,他的状态也略显疲惫,只有在讲到他的父亲有多么抠门、以及弥尔顿《失乐园》的最后几段有多么感人时,明显提高了音调。
1、“国家用失业救济金投资了我,这个投资挺有眼光”
界面文化:你从牛津毕业后从来都没有工作过,那你是怎么谋生的呢?
杰夫·戴尔:我毕业那个时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正好遇上了失业潮,像我这个年纪的许多人都找不到工作,但是政府会给找不到工作的人提供救济金。所以我那时候离开大学,申请了政府救济金,也是很正常的。这个政策几乎帮助了整整一代人,很多作家、画家、音乐家等等,都是依靠救济金过来的——我们都是自愿失业的,我们不想被雇佣,因为我们想要的是自由的时间。而且那时候伦敦的生活成本没有现在这么高,有一整套“低收入者”文化,“低收入者”当然不是指生活赤贫阶层,我们都是大学毕业生,有着异常多彩的文化生活。回头看,是国家用失业救济金投资了我,这个投资还挺有眼光的,因为我没有花他们很多钱,还写出来了不少书。当然,现在这个救济金政策也消失了,人们得努力干活了。
界面文化:你依靠政府的失业救济金过了多久?
杰夫·戴尔:几年吧,慢慢地我就接到了自由撰稿的工作,但即使这样,国家还是会帮我交房租,当然那个公寓非常糟糕,渐渐我就可以自己供养自己了。那时候找到自由撰稿的工作挺容易的,不像现在,报纸版面越来越小,越来越不景气。在80年代,我们的报纸越来越厚,也有越来越多的文化副刊,
杂志
上也有足够的空白,因此需要更多的自由撰稿人,所以我想要写作的愿望正好与时代潮流发展契合——我写各式各样的东西,像是对约翰·伯格的评论,还有其他很多很杂的门类,生活方式、音乐、文学都写。
在美国,编辑的修改程序会更漫长且严格,还有很多事实核查;但在英国,他们就是直接发表你写的任何垃圾。到八十年代末,我写出了那本关于爵士乐的书《然而,很美》。我做自由撰稿,不做新闻报道,因为我只想写个人的东西,我也没受过新闻专业训练,我的专业训练是英国文学,我可以从贝奥武甫一直写到塞缪尔·贝克特。
界面文化:当你没有找到工作,或者自由撰稿工作不太稳定的时候,你曾陷入焦虑中吗?
杰夫·戴尔:当然,我经常觉得,我作为作家已经就到此为止了。当我的第一本小说
出版
的时候,我觉得“就这样了吧”,但我迄今仍未完结。正是这个“我已经完了”的焦虑让我继续写下去,我很想让自己变成神经放松的那种人。但反过来讲,作家也可以用写作来表达焦虑,就像我写D.H.劳伦斯的这本书《一怒之下》,如同它的标题所示,它是我的愤怒、焦虑的结晶——这是写作的经典结局,所有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你都可以将其转化为写作的优势——你腿断了,没关系可以写出来;你被男友甩了,没关系也可以写出来,正好可以用写作向他复仇。
界面文化:无论你在写D.H.劳伦斯、爵士乐还是电影,你都将自己在切尔滕纳姆的童年生活、家庭背景融入了其中,比如你提到父母都是工人阶级,给你买一个冰淇淋都觉得昂贵。所以,你在讲述他人故事的同时,也似乎在回顾自己父辈的时代?
杰夫·戴尔:首先要说的是,我从来没有写过关于童年的回忆录,我为此有些失落。我的童年即便非常普通,也是值得观察的——我如何从家庭中生长,如何进入学校——这整个过程定义了我的存在。另一方面,我父母那一代工人阶级所居住的那个世界,其实正处于消逝之中,人们已经不再那样生活了。我父母过的生活远比乔治·奥威尔笔下的要好,他们是受人尊重的、努力工作的工人阶级,但是他们成长于上世纪30年代,也是非常艰苦的一代,种种经历让他们形成了过分节约的生活方式。我父亲几乎病态地着迷于不花钱,他本来没有那么“抠门”的,他还是会给我买小东西,但花钱真的让他太痛苦了。在他生命的最后5年,他能做的事情,就是省钱。怎么省钱?他走不动了,看不到东西了,能做的就是绝不花钱。把钱留给我,即使我根本不需要。这样的人生很可怕,但省钱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了。这跟我们现在待在这么贵的酒店里,还能点一杯卡布奇诺,是完全不同的。
年轻的杰夫·戴尔在写作
界面文化:那么你认为你所写的故事与乔治·奥威尔的有可比性吗?
杰夫·戴尔:没有什么可比性, 对我来说,工人阶级生活只是我的成长环境,我对工人的“谨慎节俭”的特性确实非常熟悉。但是,我写的东西一点政治性也没有,我也没有像他那样做过什么调查采访,比如说去威根码头做调查。如果非要说我与乔治·奥威尔有什么共同之处的话,那就是平铺直叙、清楚朴素的写作风格。
2、“人们对某一类书有特定期待,我的书不符合任何期待”
界面文化:你认为你的写作与你的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紧密吗?
杰夫·戴尔:对我来说非常紧密,对其他作家可能未必,他们可能就坐在房间里,想象他们身在异处,而我的写作非常依靠现实经验,下一本书《白色砂砾》是基于我在北京的个人体验写出来的。我不是说依托现实经验的、写自己熟悉的,就一定比依托想象的写作好,有一千种好的写作的方式,还有两万种不好的写作的方式。我写爵士乐的时候也不那么了解美国,我也不是黑人,但是写完了我就很了解了。所以我三十五年来的写作其实都是完成自我教育,我写了那么多年都是在做家庭作业,做作业最后做到了这么好的酒店,真是不错的“奖励”。
界面文化:提到英国文学,你的《一怒之下》是关于D.H.劳伦斯的,对于你来说,劳伦斯是一位怎样的作家?
杰夫·戴尔:大学时候我读了非常多的D.H.劳伦斯,他可以算是我的偶像了,就像现在年轻人的墙上会挂贾斯汀·比伯的海报,我墙上的画像是劳伦斯。他旅行过世界许多地方,写作的题材也非常广泛,这好像跟另外一位我热爱的作家杰克·凯鲁亚克有点类似,一般人想象作家就是坐在电脑前面、成天打字,过着非常无趣的生活。凯鲁亚克让写作成为冒险,让成为作家这件事变得非常美妙!
界面文化:有人将你的作品称为“闲逛”文学,认为你是在不同的文体、题材之间闲逛,你认为确实是这样的吗?
杰夫·戴尔:很高兴人们会这么讲。当你闲逛的时候,你是没有任何目的的,在我的书中,也是没有任何一种强烈的叙事动力的。如果有人在看我的书的时候,发出这样的疑问,“作者想要让我去哪儿?让我看到什么?”对我来说,就是很理想的读者。人们可能对于某一类书会有特定的期待,但是我的书既没有符合典型小说的期待,也没有符合典型非虚构的期待——你必须对于这种“扰乱期待”的经验缴械投降,就按照它原本的样子去读吧,不要有任何先见或期待。
界面文化:所以当你写的时候,你确实没有一个写作的目标吗?
杰夫·戴尔:没有,我唯一的目标就是把页面填满,把一行行字累积起来,然后我就可以组织结构。比较好的情况是,我已经完成的文字已经暗示好了一种组织结构的方式:我的爵士书是以“爵士音乐”般的方式组织起来的,讲摄影的书是以“瞬间”来联结的。为什么结构非常重要?因为我的作品里缺乏叙事动力,所以结构有它的使命。对我来说,结构不是人为添加的,而是非常自然地生长于材料之间的。你需要让结构适应于你的写作对象。
界面文化:所以你是在找结构与主题之间的一种匹配?
杰夫·戴尔:对,结构与主题之间的匹配是必须的。我们在大学读书的时候,经常发现一部作品与它的评论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这是很无聊的做法,这也是我体会到的、牛津这样的学术训练所存在的缺陷。我在《一怒之下》这本书里也提到了我对这种保守学术批评的态度,当然是有非常夸大的,甚至黑色幽默的成分的。但是我想做的是,让评论与作品本身更接近,最理想的状况是,评论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3、“很多美国年轻人喜欢写作,可他们根本不阅读”
界面文化:你是怎么找到在大学教写作这个教职的?
杰夫·戴尔:因为我写了14本书,也变得够老了,现在我可以在洛杉矶教写作了。这份工作真的太完美了,一年一个学期,一周两节课,一共就16周两节课,剩下的时间都留给我自己支配。看来我之前所做的“家庭作业”,都是为了做一个好老师而准备的。
界面文化:你现在是如何教别人写作的?你认为写作是可以教授的吗?
杰夫·戴尔:你当然可以帮助他人写作,现在很多美国年轻人的问题是:他们喜欢写作、喜欢表达自己,可是他们根本不阅读。我成为作家之前,受到的保守学术训练是当好一个读者,而不是什么创意写作。所以我不仅给他们推荐书目,还命令他们背诵全文,都是很老一套的做法,比如让学生背诵一段莎士比亚的诗歌。我大学时能背诵很多莎翁诗歌,所以莎士比亚已经变成了我血肉的一部分,就是我本身。想象如果你被恐怖组织绑架了,你没有书看,你脑袋里还有莎士比亚。
除了莎士比亚,还有弥尔顿。最近我的学生在背诵《失乐园》的最后章节,但很窘迫的是,我没有办法听《失乐园》的最后几段,一听就会哭。最后八段,亚当和夏娃离开了伊甸园,那就是我们人类命运的写照啊。随着年龄增长,我愈发觉得弥尔顿感人。《失乐园》不是已经死去的、无聊烦闷的古代诗歌,不是什么困在裹尸布下面的东西,它仍然充满着生命力。我喜欢教书,教学生也让我回想起我的八十年代,那时候我身边到处是文学爱好者,跟他们相处有种重焕青春的感觉。
界面文化:听出版社编辑说,你常开玩笑说,“变老非常好,变老了有钱了,可以坐头等舱。”你现在觉得变老比年轻好吗?
杰夫·戴尔:这是个多么可怕的问题啊,年轻小姐。变老当然有好处了,但是我肩膀痛得厉害,不知道是打网球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现在没办法打网球了,身体上的衰退真的非常糟糕。但变老的好处就是你更有信心了、更有钱了,也不会浪费超多的时间喝啤酒了,我年轻时喝很多很多的啤酒……但怎么说呢,有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你会觉得你还是16岁。中国好像到处都是年轻人,有时候路边的玻璃窗橱上映出我的面孔,我才想到:他妈的,我竟然忘记我自己看起来这么老了!我下一本书《白色砂砾》有个场景就是这样的:在北京的紫禁城,他看到一个很老的西方人朝着他走来,他想,“看啊这个糟老头子。”当他走近,才发现这个人的表情也是充满蔑视的。我觉得这是表达自我憎恶的极佳典范。
界面文化:我很喜欢你说的,你喜欢无所事事,但一旦真的无所事事,你就会迅速陷入绝望与抑郁之中。你是不是很了解抑郁?
杰夫·戴尔:是,我很了解抑郁,而且我知道如何处于安全地带,以及如何让我自己开心。如果你在办公室工作得非常辛苦,当然你想要去度假,然而我的整个人生就是假期,我不需要度假。所以如果我去一个地方旅行,一般都是有目的的,比如说写作、比如说接受访问,我不想在假期旅行去任何地方。我爸爸工作得很辛苦,下班以后迫不及待地想回家。当你成为一个作家,你有365天的工作以及假期,工作和假期就一模一样了,你就只是在生活而已。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原创文学
休闲分享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九年庆主题活动:萧盛与您分享写作那些事
话题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4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5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6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