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李敖和他的“自造光芒”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8-3-19 19:09:00
22340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
摘要
]对常人而言,自传不宜多,他传不妨多。李敖先生自然不是常人,迄今为止,他所撰写的自传以及具有自传性质的著作,已经多达四部。
(一)别人的赞美不及他自赞
李敖和他的“自造光芒”
1981年8月他第二次入狱,在狱中写作《李敖自传》,谈家世、童年和小学时代,篇幅不长,后与《从上海到海上》等十三篇文章一道,合成《李敖自传与回忆》一书,在1987年
出版
。1997年,他撰成《李敖回忆录》,以编年体形式,从出生地哈尔滨写起,纵论平生,波澜壮阔,尤其结尾一章“前程”,写来慷慨激昂,读来荡气回肠;此书写完,意犹未尽,随即续写《李敖快意恩仇录》,按作者说法,《李敖回忆录》有如画龙,《李敖快意恩仇录》可比点睛。
2015年他八十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宝刀不老,以四十天功夫,一气呵成四十万字,名曰《李敖风流自传》,风流之意,取自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和杜甫《丹青引》“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不过参考书中内容,照最通俗的词义来理解,亦无不可,大陆版删去“风流”,径直叫《李敖自传》(以下照原版称《李敖风流自传》,以区别于1981年版《李敖自传》),也许在作者看来,未免不解风情。
无论人生多么壮观,多么曲折,连写四本自传与回忆录,其中不无重复,正犯了写作的大忌。李敖执意为之,除了经济与表达欲,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略:以其自大成狂的性情,关于他的传记,最好的只能是自传,由他人评头论足,唯恐不够到位,自己来解剖自己,才能尽善尽美——这里的解剖,从一定意义上讲,可换作“赞美”、“吹捧”等。
李敖书中常常引用他人赞词,然而不管措辞还是立意,不管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不及他的自吹自擂。譬如《李敖回忆录》自序云:“我自感身处乱世,却一生倨傲不逊、卓而不群、六亲不认、豪放不羁、当仁不让、守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百折不挠、勇者不惧、玩世不恭、说一不二、无人不骂、无书不读、金刚不坏、精神不死,其立德立言,足以风世而为百世师……”《李敖风流自传》称自己“挺身与国民党当权派斗争,一往直前、二入牢狱、三头六臂、四面树敌:又挺身与台湾人当权派斗争,五花八门、六亲不认、七步成章、八面威风。在所有斗争中,总是以人不可及的大人格、大节操、大头脑、大才华、大手笔、大刀斧、大有为和大不敬,斩将搴旗,外加踹走狗一脚”……单单这一串成语,非李敖而不能为;要加在自己身上,更非李敖而不能为。
这四本自传与回忆录,论品质,当以《李敖回忆录》和《李敖快意恩仇录》更胜一筹,不是说这两本书没有缺陷,而是对比那两本自传,其缺陷相对少一些。《李敖自传》属于残篇,只写到十三岁朦胧初恋,其价值不必高估;《李敖风流自传》从1935年写到2015年,八十年家国天下,八十载恩怨情仇,一书读罢头飞雪,单论分量,应该超过前面三本。可惜此书一来受限于体例——短则百字,长则千字,接近微博体——读来断断续续,并不过瘾,不像《李敖回忆录》等给人以悬河泻水、酣畅淋漓之感,揣摩这背后的原因,只能说李敖老了,不复当年之激情,须知他的文章,一大优点即在文气,号称“怒潮飞瀑、一泻千里”,而今文气衰竭,只好扬长避短,长话短说;二来书中大半内容,像我这样的老读者都不陌生,有些段落甚至一字不改,从此前的著述或访谈当中照搬过来,不免有拼凑之嫌。基于此,这本书的理想受众,应是李敖的新读者,对老读者而言,则如吃剩饭,味同嚼醋,除非饥肠辘辘,否则不必入口。
李敖和他的“自造光芒”
(二)感谢他的坦荡与自大
抛开新老,就书论书。自传的最大价值在于完整呈现一个人的一生,《李敖风流自传》大体做到了这一点。这首先得感谢作者的坦荡,其次得感谢作者的自大,就自传来讲,后者也许更关键。我们习惯说“赤子之心”,然而哪有人能坦荡如赤子呢,无论怎么坦白心迹,终有遗漏。唯有自大者,自命不凡,自我陶醉,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一不好,种种愚行与丑行,外人觉得是耻辱,他则自以为荣光,故而会拿出来卖弄、炫耀。譬如李敖在书中大谈缤纷情史,有些可谓风流,有些则属下流,包括偷人老婆的故事,他都能谈得津津有味,足见其自信和自恋,换一个说法,则是全无心肝,我能想起的参照系,大概只有做口述史的张学良。
倘若扩大搜索范围,拿虚构人物作参照,李敖正有一合适模板:金庸小说《侠客行》中的白自在。白自在是雪山派掌门人,绰号“威德先生”,自诩为“古往今来剑法第一、拳脚第一、内功第一、暗器第一的大英雄,大豪杰,大侠士,大宗师”。李敖在书中自称“大
写手
”、“大人格”,加上以前自况的“大节操、大头脑、大才华、大手笔”、“中国第一豪杰”等,正与白自在相仿。差异在于,在石破天的映照之下,白自在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四大”“四个第一”皆为妄言,终而幡然悔悟;八十岁的李敖依然妄自尊大,大言不惭,作为自大狂,至少高白自在一档。看来,白自在不配作李敖的模板,李敖才是白自在的模板。
白自在的自大症,源自他局限于凌霄城,坐井观天,不知天外有天,井底之蛙,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李敖亦然,错把一隅当成了天下,他的一隅,正是台湾。尽管他自称“真正大陆型的知识分子”,事实上却是标准的“孤岛型知识分子”。老死孤岛的胡适、傅斯年等,才堪称真正的“大陆型知识分子”,这二者的最大差别,在于格局。
李敖虽屡屡表达对台湾的鄙弃,然而其命运始终与台湾牢牢捆绑在一起,所谓成也台湾,败也台湾,用书中的话讲,叫“与子偕小”,“台湾变小了,你也跟着变小了”;他曾批评殷海光:“殷海光虽伟大,局面却小,因为他的国民党老底子太深了”,这句话稍加修改,正可还施彼身:李敖虽伟大,局面却小,因为他被老对手国民党和蒋氏父子束缚住了。更可悲的是,连对手都开始进化了,他却故步自封,泥足不前,对手走进了新时代,他还在旧时代大战风车。
关于这一点,不能说李敖没有觉悟。他写小说《北京法源寺》,所自拟的人物,不是谭嗣同,而是康有为。他说康有为的命运与慈禧太后铸造在一起,一正一反,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慈禧死了,康有为也老了。同理,他的命运则与蒋介石铸造在一起,一正一反,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蒋介石死了,他也老了——蒋介石身后,还可以加一个蒋经国。
蒋经国死于1988年初,此前一年,一手推动解严,台湾从威权时代转向民主时代。李敖的生命,正以此为分界线。作为威权时代的民主斗士,他的履历近乎完美,一个英雄的种种壮举和悲剧,都可在他身上得到印证。遗憾的是,当梦寐以求的民主时代到来以后,他反而有些无所适从,纵使与新时代的媒介(如电视、微博)并不隔膜,他的思想和思维还停滞于旧时代的暗夜。
民主时代往往意味着平庸时代,这样的时代,不再召唤英雄,而如北岛的诗歌所云:“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然而李敖依旧英雄主义,依旧斗争思维,一贯好斗、好讼的他需要通过与敌人战斗来确认自身的价值,没有敌人那便制造敌人,哪怕敌人只是幻影,哪怕他随之变成了被虚化的英雄或小丑:晚年李敖正周旋于这两大角色之间,有时他是戴上了英雄面具的小丑,有时他是披上了小丑斗篷的英雄。
李敖和他的“自造光芒”
(三)他的局限和纠结
这么说也许过于玄乎。我们姑且以李敖与蒋介石的关系为例,谈谈李敖的局限性,以及与时代的纠结。《李敖风流自传》有一节谈蒋介石,题为“蒋介石是一张试纸”,李敖写道:“由一个人对蒋介石的态度,可以检验出你有没有是非观念、正义观念、方法训练、史学程度、对真相了解的程度,还有,你是不是冷血、包括你的国家观念、对美国对日本的观念等……”此言首先适用于李敖本人。从李敖在威权时代所受到的政治迫害来看,他对蒋介石怎么深恶痛绝,怎么报复、鞭尸,都无可厚非,如其自述,他共写了十一本书骂蒋氏父子、五十七本书与国民党作对,这足以呈现他的坚忍和决绝,正所谓“白头休废名山事,拍剑东来还旧仇”。
但是,仇恨归仇恨,被仇恨蒙蔽了眼睛而漠视真相、扭曲是非,则属褊狭之举。《李敖风流自传》有“张学良背黑锅”一节,称“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当时国民党的政策是不抵抗,但把这一政策叫张学良执行,并要他代背黑锅。这一内幕,我和一般人一样,都被国民党宣传骗了多年……”
李敖和他的“自造光芒”
1990年8月,张学良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表示“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政府”;1991年,张学良与唐德刚合作,口述历史,再次明确表示“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据2005年后公开的蒋介石日记,直到1931年9月19日,蒋介石才收到事变的消息,他怎么可能未卜先知,命令张学良不抵抗呢……这些史料,皆非秘闻,如《张学良口述历史》一书,率先在台湾出版,影响甚大,李敖以博览群书著称,焉能错过?倘若不知,自属褊狭,知之不改,愈见褊狭。
再举一例。李敖因仇视国民党与蒋氏父子而迁怒美国,因讨厌美国而喜欢一切与美国为敌的人,这大抵便是非敌即友的斗争思维在作祟。《李敖风流自传》收录了1984年8月16日他写给美国在台协会文化中心负责人David Hess的一封信,信中云:“当伊朗法西斯政权倒台的时候,柯梅尼(R.Khomeini)扣留美国大使馆人质,种种行为,令美国人不解。美国人说他们对伊朗流亡在外国王的关切是基于人道,但他们忘了,当柯梅尼流亡在外的时候,美国的人道又在哪儿?柯梅尼是美国一路支持伊朗法西斯政权的长年受害者,一朝他得以翻身,他会谅解美国这种伪君子的理由吗?”柯梅尼即霍梅尼,如果说在写信的1984年,尚可归结为时代局限,那么在写作自传的2015年,还以洋洋得意的态度引出这封旧信,谵妄如斯,顽固如斯,只能令人嘲笑或苦笑。这个曾宣称“在暗室里,我要自造光芒”的人,最终陷入了自大的光圈而无可自拔。
2018年3月6日(文/羽戈)
本文
转自
澎湃新闻
http://www.thepaper.cn/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4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5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6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