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睽违廿年,黑胶生产线回来了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40118
发表于:2018-2-8 10:51:34
20553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对原料进行控温实验、测试成品率……这些天,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唱上海”)的老中青三代技术工程师正在加班加点,农历新年过后,中唱上海将正式启动黑胶唱片生产线。这样一条包括从音频刻纹、金属制版到黑胶压片的一整套完整工序的生产线,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不超过十条。这意味着,在暌违20多年后,中国再度拥有完全自主的黑胶唱片生产能力。
不久前,上海音乐学院已和中唱上海达成合作意向,将创立黑胶副牌“上音”。由上海音乐学院最新创作的多媒体交响剧场《丝路追梦》和音乐剧《汤显祖》将列入“上音”的第一批黑胶唱片生产名单。
1996年,自中唱公司将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出售给日本后,国内再无完整的黑胶生产线。当时受到CD光盘的巨大冲击,黑胶产品黯然退出大众舞台,只剩下一部分“发烧友”支撑着日益小众的市场。中唱上海从两年前开始考虑再造一条生产线,原因无他,中唱上海总经理章利民说,“是嗅到了黑胶回潮的气息。”这条新的黑胶生产线启动后,将带来最高200万张的年产量,它不仅能满足中唱上海的产品开发需求,还能为国内及亚洲市场提供加工服务,提升国内黑胶唱片整体市场水平。
为什么需要一条完整的黑胶生产线
“新引进的黑胶生产线,其产能可以辐射到整个华语地区、东南亚地区,对促进国家与地区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合作发挥重要作用。”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韩斌认为,黑胶生产线的回归,将为中唱上海———这张民族音像老品牌带来新的魅力和光采。
保存着万张上世纪珍贵黑胶模板的中唱上海,从2010年起重涉黑胶产业,推出了新世纪以后的第一张黑胶唱片———1959年由俞丽拿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此后又陆续
出版
发行了80多个品种。
这番投石问路之举,正赶上了好时机。正是在2000年前后,全球黑胶销量开始复苏,以每年百分比两位数的速度不断增长,在很多“发烧友”的心中,把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标记为“黑胶复兴”。直到2017年,全球黑胶唱片销量达到4000万张,销售总额突破10亿美元,创下了上世纪80年代黑胶产业全盛期之后的又一个巅峰。而这些年,中唱上海推出的几十个黑胶品种,也在市场上达到了预期的销量。
说起来,中唱上海拥有极为丰富的版库资源,涵盖上世纪至今的古典音乐、戏曲、流行歌曲等多个门类,其中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周信芳、白光、周璇等大师名人的珍贵录音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这些资源光保护起来是没有用的,要让人们能够听到,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中唱上海决心进一步扩大黑胶产品的种类和产量。
一张黑胶唱片的诞生,除了前期灌录声音外,主要包括音频刻纹、金属制版和黑胶压片三大工艺环节。在中唱上海引入完整生产线之前,国内只有承接压片工艺的作坊、工厂,而要完成音频刻纹和金属制版这两个工艺,则必须把母带送到海外加工。事实上,即便放眼全球,具有相应技术的公司也寥寥无几。生产力饱和与沟通成本之高,使得黑胶产品的海外加工,是一个周期长达半年的“拉锯战”。“没有自主的生产线,一切都要听命于人。”章利民说。由此,一个重建全套生产工序的想法在“中唱人”心中诞生。
完整的黑胶生产线在全世界屈指可数,缺少合格的技术人员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制作黑胶唱片不是机器流水线式的工程,它其实是一门很考验功夫的“手艺活”,人的经验判断占了很大的比重。1979年,中唱公司从德国引进了一套完整的生产线,当时还派了几名技术骨干专程去瑞典学习,制版工程师裘洲龙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被称为“最后一代刻纹师”的邵善均(刻纹,这项手艺在国内已近失传),以及压片工程师王龙海等“老一代中唱人”,他们重新集合成一支顶尖的技术团队,为新的黑胶生产线的运行把关。这些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工程师,才是这条全新的黑胶生产线最为宝贵的财富。
没有年轻人的参与,就没有产业的未来
黑胶唱片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主宰20世纪音乐产业的声音载体,但CD唱片出现并全面占领市场只用了短短八年时间。再后来,数字音乐的出现,市场竞争再度升级加速。如今,黑胶唱片昔日的不少对手也已经被完全淘汰,但黑胶唱片还活着。很多经典的黑胶唱片仍会被不断复刻,并保持着良好的销售纪录,而流行歌坛也会时不时通过发行黑胶唱片,来认可当红歌手的地位和影响力。
”没有年轻人的参与,就没有产业的未来,”韩斌说。1905年,中国人做出了自己的第一张黑胶唱片,在黑胶音乐产业上,中国始终与世界潮流密不可分,“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是时候用一种新的眼光看黑胶的未来了。”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年轻人现已成为黑胶唱片的购买主力军,并有愈发年轻化的趋势。事实上,近十年来黑胶唱片的最大买家,竟然是那些出生在“CD时代”和“数字音乐时代”的年轻人。玩黑胶唱片,其实和玩胶片相机、热衷手冲咖啡一样,是年轻人建立起来的新的生活观念,是他们认同并自行发起的一种时尚潮流。难怪在拥有自己的黑胶生产线之后,中唱上海将致力于打造黑胶文化生态圈,带动周边文创产业发展,章立民说:“黑胶唱片是文化保护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部分,期待更多年轻人‘上瘾’。”
必须看到,目前中国黑胶收藏和爱好者的专业水准,与国际藏家相比有一定距离。“很多藏家只是单纯地从物理介质上去保存它的形态,唱片里的声音、艺术和历史不是他们研究的主题。”韩斌教授指出,国际上很多专业的黑胶藏家都是能出学术成果的,并能对黑胶产业的发展提出引领性、前瞻性的建议。由此看来,提高中国藏家的专业水平,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开展有效国际对话,是下一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记者手记
黑胶不高冷,它很“酷”
不久前传统零售商百思买告诉供货商:CD光盘将全面下架! 随着智能手机与数字音乐的发展,CD淡出了视线。但“老古董”黑胶唱片却以另一种方式回春。就像数字相片唾手可得,但有人却怀念起胶片时代的质感。就像很多人喝的第一杯咖啡是速溶,最后还是愿意花时间,去欣赏一段手冲咖啡的慢过程。
同样地,在听腻了数字声音后,人们发现黑胶唱片中有一种温暖自然、且无可取代的特质。随着塑料工艺的升级,它不再有那种老旧感,声音更为清晰。黑胶唱片,这个承载音乐的介质,不仅能与交响乐、歌剧、戏曲等“完美匹配”,也能够轻松驾驭摇滚乐、hi p-pop、蓝调等流行音乐曲式,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
2015年,全球卖得最好的两张黑胶专辑是英国歌手阿黛尔的《25》和美国创作型歌手泰勒·斯威夫特的《1989》,全球销量分别为11.6万和7.4万张。与不断复刻经典唱片相比,挖掘新人新作,无疑更有市场前景。年轻人将成为最具规模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都是新鲜的,他们向往拥有个性化的私人空间,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美学追求,反感一切人云亦云。
抓住年轻人的心,黑胶唱片不会高冷,它会很“酷”。来源:文汇报 童薇菁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休闲分享
原创文学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九年庆主题活动:萧盛与您分享写作那些事
话题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4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5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6
《课堂内外》杂志2025年12月号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