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中国青年报:花钱当"挂名主编" 让学者斯文扫地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8-1-3 13:27:36
21058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大家都买论文”,并不是一条有效的辩护理由,而只能说明某些高校教师的无耻已经达到了一种“集体共谋”的程度。
-------------------------------------------------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部分高校教师为评职称,争相购买图书专著的“挂名权”。围绕着图书专著的“挂名权”,一条灰色的利益链已经形成。从内容代写、主编挂名到代购代销,都有人专门负责。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学术道德的亵渎。然而,有不少人对教师买论文、抄袭乃至做“挂名主编”抱有同情之理解,认为在当下的职称晋升机制之下,教师们这样做也是情非得已。甚至有人认为:既然许多人或明或暗都在这样搞,又何必顾忌脸面和荣誉呢?
平心而论,当下的职称评价体系对论文、专著的要求过于严苛,确实有待改进。然而,我们主张放松职称评价的论文专著要求,并不意味着允许教师学者滥竽充数乃至欺世盗名。论文也好,专著也好,必须要有相应的学术水准,以学术垃圾替代真正的研究成果,在任何制度下都是无法容忍的。以此为理由为当“挂名主编”的做法辩护,无疑是十分荒唐的。
面对确凿无疑的错误做法,我们决不能以“法不责众”为由熟视无睹。“大家都买论文”,并不是一条有效的辩护理由,而只能说明某些高校教师的无耻已经达到了一种“集体共谋”的程度。这样一群论文“窃贼”,对自己的做法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堂而皇之地在那里为人师表,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根本就是学术界的耻辱。学术研究不是生意,如果让这样的人混入高校教师队伍,无疑是教育的悲剧。
在“挂名主编”这个问题上,让人触目惊心的调查结果表明:从教师的个人操守到制度的栅栏,所有的环节全部失守。若想斩断署名权买卖的灰色利益链,就需对各个环节都进行“加固”。
首先,在学术界,每个人都应坚持“有所不为”的底线观念:既然投身学术,就应该对得起自己的初心。个人不能总是把学术不端的问题推给“环境”,个人的良知和学术道德,应该是防御学术不端行为的第一道关口。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做到“两手抓”,一方面,对于仍在攻读学位的青年学者,应大力进行学术伦理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取得教职的学者,高校也应加强监管。
其次,构建严密的学术审核机制也很有必要。论文发表、专著
出版
应当依从学术的标准,而非个人晋升的需要。香港大学教授徐国琦在其学术自传《边缘人偶记》中写道:“在西方要出版专著不容易,尤其是在大学出版社出书更难。因为著名的大学出版社,不管是他们约请的稿子,还是自己
投稿
的,首先要得到至少两位审查者的匿名推荐才能出版。两位匿名审查者是由出版社自己找人,作者并不知情。”这样的制度,值得我们借鉴。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原创文学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4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5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6
《课堂内外》杂志2025年12月号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