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芳华》热映吸引众多老人 评论:创作总根于爱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7-12-26 00:22:37
21486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芳华》热映,创作总根于爱
影片《芳华》终于上映了,影片拍得不错,很有感染力,也有一定的深度。但是,读到有关《芳华》的报道时,这样一些事情,似乎比影片更让我感动、欣喜。
――“这部电影不仅吸引了平时观影的主力军,更出现了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子女买票带着父母一起去电影院”。
――“灯光亮起时,发现周围都是爷爷奶奶,相扶着来看这场属于他们的青春”。
――“中午去看《芳华》,买票的时候被一位大概七十来岁的爷爷拉住,拿出两百块钱问我能不能帮他买六张票,他不知道怎么操作”……
这些事情甚至称不上是一件“事情”,只是转瞬即逝的一些小场景、小细节,为什么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场景小细节的感人之处,在于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交融。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太过少见,甚至是稀有。入冬前后这段时间,占据我们注意力的,常常是令人不快、痛心或害怕的事情,如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红蓝白事件,还有稍早一点的湖南沅江弑师案,这些事件屡屡考验着我们的神经的抗压能力。
人群的对立、良知的流失,让人十分无奈。而《芳华》中的人物命运,与现实有很强的同构性。何小萍被歧视、被欺辱而最终精神失常;“活雷锋”刘锋的善良被嘲弄,正常的情感表达被误解。因此,这部影片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怀旧片,它通过回顾审视现实。影片对善良的维护,在这个价值多元、利益分化的人群之间取得了“最大公约数”;这是影片能够赢得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观众喜爱的根本原因。
围绕着影片上映发生的种种社会反响,是剧场艺术魅力的呈现,是电影作为公共艺术的社会影响的成功实现。剧场艺术主要是指戏剧、电影等众人在同一公共空间与时间内观赏的艺术演出形式。一部影片成为一时的社会话题,就是其公共性的表现。人们观赏艺术表演,是对公共生活的一种参与;一些有影响力或话题性的剧场艺术作品,能引起更多人群的观赏兴趣,甚至为此引起讨论、争议,其实也是在吸引人们参与公共生活。剧场艺术对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具有独特的作用。
<p> 一个时期以来,像《芳华》那样直面现实而有力的影片并不多。电影艺术当然应该百花齐放,应该有探索艺术的先锋作品,也可以有时尚感很强的快餐式影片,但是,真正有社会良知的艺术家,不会只追求票房的成功。鲁迅说:“创作总根于爱”。这句话在《芳华》中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芳华》不是“写文工团的”,甚至不是“写部队的”;而是“写人”的,最广大意义上的“人”。善待人,善待人的善良,善待人的弱小,让人人心中芳华常在,是艺术家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芳华》值得观众为之流泪。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原创文学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4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5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6
《课堂内外》杂志2025年12月号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