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陈希我:书写疼痛、冒犯和黑暗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40116
发表于:2017-11-21 08:19:44
19440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陈希我是中国作家中的异数,他的写作尖锐、直白、毫不掩饰,他对人们试图掩盖和逃避的所有议题发出凌厉拷问,他日复一日地书写疼痛、冒犯和黑暗,他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于光明和澄澈的向往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毛翊君
陈希我去邮局寄书,书是自己写的,三本,封面漆黑,侧边标题底色是斑驳的黄。工作人员瞅了一眼,问,是正规
出版
社的吗?作家也问,人民文学出版社正不正规?对方不理会,开封检查版权页,通过。
三本书,《命》是新书,《我疼》是加印,《冒犯书》是十年后再版。责编陈彦瑾把它们做成“疼痛小说系列”,在8月推出。
10年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出过第一版《冒犯书》。接到书稿的陈彦瑾把其中细致的性描写改了改,拿掉了其中争议极大的一篇,还是力保了这种冒犯生活的尖锐感。这是她第一次接触这位60后的新锐作家,她听说过他此前的代表作《抓痒》,一部由花城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一样没逃过一段被暗藏的命运。
“被低估的作家”,有文学圈内人和评论家这样形容陈希我。海外有他作品的多国语言翻译版,国内的“华语传媒文学大奖”五次提名他。他设想过如果——如果90年代从日本回国后去了北京,混进圈子,或许早是知名人物;如果没被家人劝住,上了已被录取的西南政法大学,也许跟79级的同学一样,被分回原籍的法院,有着体面而稳定的工作。
可现实里,他不停在小说中码出的短句,铺满了他的十年又十年。他对着媒体安慰自己,“我愿意当一个被提名而不得奖的作家。”可他心里清楚自己的苟且,“谁不愿意得奖,自己骗自己嘛。”
他始终在故乡福州,把自己和另一个自己关进了大学里的写作间。
疼痛
福建师范大学宿舍楼的背后盘着矮山,陈希我刚刚搬了写作室,从山下的27号宿舍楼,搬到山路旁老旧居民楼三层,窗户上横着防盗铁栏杆,木头框住的玻璃在外面。用手推开窗,扣住下面的铁钩固定,这样能散散房间的烟味,但来来回回的车辆声实在太吵。
他还是喜欢原来的写作间,夹在女生宿舍的楼梯间,一层半的位置,因为屋外地势高,像个地下室,就七八平方米的空间,但有校园的氛围,清静。可宿管要收回了。他在这里创作了十年,除了写作的桌椅,简易的沙发床是必须的。痛风一来,他得有个打滚的地方。
屋子太阴,窗外的光被树叶盖满,再抬眼就是山。两边的墙后都是女生宿舍的厕所,南方的潮湿挥散不去,霉斑从屋顶向下爬,挂满半面墙。取暖器也是必须的,冬天湿冷,痛风痛到没法写作,他只好把脚高高地翘到桌子上烤着,这样一来,腰又不行了。
椎间盘突出。在写小说《大势》时,有次忽然站不起来,他用手撑了撑,还是不行。早年,他看见阎连科跟他们一起出去活动时,总是扎着一种腰带,他还不能体会。在那之后不久,他自己也系上了腰带,再也离不开。
医生让他要时常起来走走,灵感一来,根本不舍得停下。前两年,他会在吃过饭后散散步,现在不敢了,总觉得痛风随时要来。
他习惯早晨8点出现在写作室,不管创作还是发呆,傍晚再回家。最近,他发呆的时间远远大过创作。搬到这里的新学期,痛风接连犯了两次,像无数虫子疯狂咬着他脚上的骨头。他要服用一种生物碱,隔上一两个小时吃一片,直到上吐下泻,这样持续十天才会好转。
药得准备几盒,家里和写作室各放一份,腰带也是这样备两副。也许回趟家,第二天就没法来了。这个写作间是陈希我租的,房东对他保持着高度的不信任,一天不见他来就会打电话,怕近1000元的房租没了下文。
不会死,就是一直折磨,随时。他像守着坟墓一样守着自己的写作间,这里面有他的全部文稿存档,还有一个硬盘,里面写满了他从未见光的苟且。
他害怕家人读自己的作品,从不让他们读,还告诉他们自己没有微信。他庆幸他们并不感兴趣。有次妻子劝儿子多读书,让他去陈希我书房学习。儿子去了,出来告诉妻子,爸爸里面很多都是流氓书。陈希我赶忙跟妻子说,别让儿子再去里面看书。
全部的不堪,陈希我只袒露给一位好友,并把写作室的钥匙也交给了他。每次出差,陈希我会告诉他自己回来的准确时间,如果没有回来,也联系不上,那就让他务必进写作室把自己的硬盘全部毁掉。
前不久,陈希我在朋友圈发过一张照片,把自己脑袋靠在一本书上,寓意自己在“书俎”之下。而这“书俎”,就是自己写的作品。他觉得,人的一生都是在积攒罪恶,而一个作家,就是用自己的作品来为此立证。他不怕突如其来的死亡,只是太过害怕这些证据遗留在世间。
恐惧始于前两年。那个他托付销毁硬盘的朋友去游泳,突然心肌梗塞,死了。陈希我安顿了他的后事,生命的虚无扑面而来。无所依傍,他活进了惶惶不安里。
母亲和肉
陈希我一直在人性的拷问里兜兜转转。他知道,身边爱他的人很多,他却总在抗拒着爱。
人到中年,他写了长篇小说《抓痒》。主人公有着成功的房地产生意和漂亮的妻子,可结婚七八年,他游走在嫖和离婚的边缘。男女之事细细碎碎,充斥着各个章节,最终,他们维持了貌合神离的婚姻。
像是各自站在皮筋一端反向温吞地挣扎,到了即将崩断的一刻,两人被生生弹回来,仍旧捆绑在一起。“理想没办法放置,就用一种虐人的方式来处理,就是他们对两性关系很扭曲的剥离。这是理想主义者的反叛,爱的坚守。”陈希我解释的光明并没有被太多人读懂。
一家法国出版商看上了这部小说,翻译成法文出版后,出版商跑来中国见陈希我,兴致冲冲地说要见“乐果”,也就是小说男主人公的妻子。陈希我一惊,原来这是要见自己老婆,他立马谎称老婆不在,不让见。
他不能接受读者把他的小说内容代入自己的生活,在给学生上课时,他着重阐述过“文如其人”并不正确的观点——作品是文学经验,不一定是作家的经历。
可他承认,婚姻里的自己并不浪漫。办完结婚仪式的那天晚上,他转头进了书房,把门一关,满脑子都是自己的长篇小说。之后的一个月,妻子买菜做饭,再到书房喊他,他开门出来,闷头把饭吃完,又回去写。后来,他听见妻子在书房门口来回走,然后敲门,告诉他,“你不理我,离婚。”
他只觉得文学是最重要的,老婆反正娶回来了。可妻子希望有情人节的感觉,他说,“送花很庸俗的。”转头,他把女学生送的花拿回去送给了妻子,久了,妻子也习惯了。以至于,结婚十几年后,一次陈希我在儿子的突然提醒下,买了束玫瑰给她,她感动地埋怨,居然买这么贵的花。“反正你开心就好。”陈希我一乐,其实他根本不懂哪个贵,只是在街上胡乱一抓。
这是他真实的婚姻生活。有评论家从他作品中嗅出了厌女情结,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厌谈不上,但我一直有种感觉就是不要招惹。我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招惹女性,最后都没有好结果。”
他在大二写了一篇小说,都市婚姻主题的内容从那时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小说名叫《坟墓》,开篇就写,母亲死了,“我”把母亲的东西锁进她房间,永远不想打开,这个房间就是母亲的坟墓,之后“我”迎娶了妻子,慢慢发现妻子却越来越像母亲。那年陈希我17岁,恋爱都没谈过,还叫着本名陈曦。
他想着鲁迅《伤逝》里的子君,就想写婚姻之荒谬。现在年逾八十的老师孙绍振至今记得,当年收到作业的惊讶之情,年级两百多个学生里,独独牢记了陈曦。
那时陈曦母亲健在,用自己的方式用力地爱着他。家中每月半斤肉票,吃不饱,母亲常常挂着一个比喻,“为了你,我身上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他对这种爱感到恐惧。出生地主家庭的母亲为贫苦生活的精打细算,在他童年期心理投射下庸俗的印记,他觉得母亲紧紧抓着钱的形象不光辉,继而推断到将来的妻子也会如此,他便长期不谈恋爱,不愿结婚。
饮鸩止渴
父亲是他小学的老师,通常对他是严厉的,但有一段特殊时期,也并不敢对他们这样的孩子发脾气,而是以最低的姿态谈心。
三年级的一天,陈曦表现不好,被老师抓到办公室。老师骂一句,他顶一句,老师一下火了,拍着桌子站起来,“你荒唐啊!”他也拍案而起,指着老师,“你才荒唐!”老师惊住了,说,你回去你回去。陈曦这下有点怕了,担心父亲打他,可最后,父亲只是教育了一下。
1979年,16岁的陈曦参加高考,他在志愿填报单上胡乱地看,瞥见西南政法大学的宣传,“歌乐山下,渣滓洞旁”。他心头一想,这不是《红岩》里江姐待的地方嘛,那我去。可父母不同意,那时当地流传着“天南海北好地方,三北一南不渴望”的说法,“一南”指的就是西南,他们怕陈曦在那么偏远的地方闹出事情。
最后,他去了离家不远的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他读卢新华、刘心武伤痕文学之外的西方文学,欲罢不能地谈论萨特、陀思妥耶夫斯基、安德烈耶夫。他喜欢上黑暗的东西,跟幼年的同伴再聊不到一起。
高中的时候他也写作,只当是爱好中的一种,他还会弹扬琴和木琴,画画、书法、篆刻也不错,棋下得好,乒乓球也会打。他再爱闹事,周围的人也都说,陈曦以后会很幸福。他认为是文学让他“变态”了,荒废掉其他艺术。后来,身边的人都认为他是个没有情调的人,包括妻子。
80年代,一阵风都能燃烧,玻璃、锅碗瓢盆都可以变成青春的沸点,越阻碍,越激起冲破的渴望,拦也拦不住。陈曦就是在那时写下《坟墓》,孙绍振把他叫到自己家,拿了叠绿方格的稿纸让他誊抄。稿纸上印着“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孙绍振要帮他推荐发表。
小说始终没发成,孙绍振找了几家
杂志
,都以“太黑暗”拒绝了。展现光明,才能进入主流,或者至少也得有个光明的结尾,可陈曦不能接受。孙绍振便又早早同意把陈曦留校当助教,可人人以为板上钉钉的事,在毕业公布的留校名单里,并没有陈曦。
考核前,孙绍振出差了,他以为已经跟学校商定了的,意外出现了一场助教考试。要考英语,陈曦看见卷子上是翻译《简·爱》第一章,题容易,他偏不乐意做,坚持说“孙老师没说要考”。最后,他得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助教考试的零分,一怒之下,他砸了宿舍门上的玻璃。这一砸,引发一群毕业生凑热闹的情绪,接连砸了厕所玻璃。
陈曦受到了惩罚,毕业分配到当年的城门中学,一个交通不便的郊区中学。年轻的热血被冻结了,好像怀揣着没有希望的将来,他的情绪有点失控。一次,有个学生不听话,他瞬间勃然大怒,把孩子踢伤了。村里来人找他拼命,要不是学校拉着,他真能冲出去一起拼命。“就是绝望,绝望的时候不要命。”
那时,陈曦有了个女朋友,是他们学校的英语老师。他们彻夜在教研室聊天,可姑娘就是不让他碰她的手。她觉得这样脏,一碰就要洗手。陈曦一听,还真就不碰了。有次姑娘生病,他去照顾她,做了饭菜,吃完姑娘困了,在他面前躺下就睡。陈曦搬了张椅子,姑娘睡了多久,他就坐了多久。
交往期间,姑娘让陈曦对外说自己是他表妹。不久,姑娘终于找到机会调走了。离开那天,陈曦站在操场上愣愣地看着姑娘消失在前方,他感觉这个连手都没有碰过的女孩,跟他从来没有恋爱过。
他在那里待了六年,自认是人生最惨淡的光景。可是创作状态极好,除了上课,几乎都在写作,拿着印多的考卷当稿纸,憋着一口气要当作家。他把写作比作“饮鸩止渴”。
具体写了什么他不记得了,只记得被疯狂地退稿。唯一想起一篇小说叫《饥饿》,把当时57元工资吃不饱饭,大清早骑车去农贸市场买猪头骨充饥的情节写了进去,但他是要表达精神上的饥饿。可最终,稿子也不知道丢哪儿了。
失意者
逃。陈曦用这个字形容自己的赴日。
几次调动工作都失败,愿意为他“割肉”的母亲立马借了几万元高利贷,要让他去澳大利亚,但计划出了些问题。母亲再次借了近一万元让他去日本。
他到了东京,进入大学。为支付学费和生活费,想着各种办法赚钱。清早四点去批发市场做搬运,晚上放学到横滨一家连锁酒吧打工。在酒吧,刚开始是端盘子,后来因为形象端正,被选去招待客人。实际上,就是处理客人点陪酒女等等事务。
端盘子一小时700日元,招待客人一小时能赚1500日元。两年后,他把女朋友接到日本,也就是现在的妻子。妻子上语言大学和专门学校,然后跟着他炒汇,在日本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之下,他们赚了些钱回国。
本想去一线城市生活的陈曦因为年迈的母亲没人照料,还是被现实召回了故乡,这个让他感到被文坛边缘化的南方城市。
回来后,他搬出一摞小本子,那是在日本时每天插在口袋里,记录现实场景、构思的。满满当当的,好像十月怀胎,一定要“生”出一个长篇小说,吭哧吭哧,真的写了四十多万字,叫《东洋》。他想写出中日文化百年来的历史预示。可还是没人出版,改名《放逐,放逐》,被删到二三十万字,变成了中国人在日本的故事,又一次被毙。最后自费出版。
2000年初,在厦门的一个研讨会上,由福建作家谢有顺牵线,他认识了李敬泽。当时因为出版《我们的苟且》,谢有顺为他写了评论。那时,李敬泽是《人民文学》的副主编,他给陈曦留了自己的地址,让把小说寄给他看看。陈曦选了《晒月亮》《我疼》《绑住我》寄去。他记得李敬泽回了封信,表示惊喜,但说这种题材和写法《人民文学》发不了,如果在其他地方发表,让告知,他给写评论。
后来,作品发表到《收获》等杂志,李敬泽在《南方周末》的专栏上写下评论,才引起了一些关注。某种程度,谢有顺和李敬泽被他视作恩人,让他在回国十年之后终于有了些起色。随后,他把名字改成了“希我”,意思是“靠自己”。
李敬泽曾想过陈希我可能的结局——发现自己其实已经迅速写完了自己的小说,而归于沉默。可好多年后,李敬泽依然还有为他新书作序的机会。
2014年,李敬泽在《我疼》的序中写,“我读陈的小说,常想起鲁(鲁迅)的‘女吊’,他们都执念于‘鬼’,而且是‘厉鬼’……他也许比任何其他小说家都更为粗暴。他像个偏激的外科大夫,只管治病而不管死活。”
很多人说陈希我淡定,这么多年居然还在写。只有他自己知道,真的不淡定。
有学生来对他说,陈老师,我要走你这条文学路。他总是劝,千万不要,你能坐二十年冷板凳吗?他们佩服陈希我的耐力。陈希我摇摇头,“根本不是耐力,因为这些年我无路可走,或者有其他路我不走。”
回国之后,仍旧被疯狂退稿的那些年,他跟自己发誓,“我要是再写,就不是人。”他找酒喝,醉了之后睡到第二天,起来,又接着写。
苟且
也是在回国的十年之后,陈希我考了福建师大孙绍振教授的比较文学博士,之后留校任教。现在一周有两个晚上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他不会在课上跟学生谈起自己的作品,这几年,95后的学生会直接跟他聊,“老师,你的随笔好看,你的小说我看不下去。”
陈希我也越发不明白现在的学生。国庆之后的一天,他给本科生讲卡夫卡的《城堡》,联系着人生际遇,引用了一句“所谓路者,踌躇也”。讲到真正的道路是用来绊脚的,自己在台上被自己感动了,发现下面并没人有反应。
后来一想,这样也挺好,作为老师和父亲,他还是希望学生和自己儿子一生过得平稳幸福。而他看来,文学是针对黑暗的,是不幸福的。
“读他的小说,和他这个人,你会觉得有很大的反差。”作为多年的朋友,谢有顺如此点评,“陈希我的小说给人一种凶猛有力的感觉,好像把生活中肉的部分剔掉了,只剩骨头,特别狠,非常不留情面地解释给我们看。但现实里接触他,是很温和很重情义的。他对原则性的东西很坚持,道不同的人不愿意深交,这跟写作上的志趣又能对应起来。”
陈希我基本不去朋友的饭局。花城出版社责编林宋瑜结识他十多年,第一次见面前,以为他是像文字一样带着阴郁表情的人,没想到陈希我挂着笑容出现了,但并不幽默,是个“有点羞涩的暖男”。
现在,他在为一部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收尾,自认为是满意的,好长的时间,他一直完结不了最后的部分。
生命被消耗的时候,他也拷问过自己,就像在一些小说里,斟酌选用第二人称让读者增加拷问感一样。从苟且的角度,“至少,我想活着。我天天讲要自杀,我哪儿有勇气自杀。我表面上说不在乎这个不在乎那个,我统统在乎,我怎么不在乎,我想要这份工资,我有很多欲望和不甘。人啊,是经不起拷问的”。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写作交流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九年庆主题活动:萧盛与您分享写作那些事
话题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4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5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6
《课堂内外》杂志2025年12月号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