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陈希我:“不合拍”的写作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40116
发表于:2017-11-3 17:17:46
22537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陈嫣婧
不少人觉得陈希我呈现在《命》中的写作完全变了,特别是当《冒犯书》再版,两部集子拿来一对比,突然发现他终于蜕变成了一个“亲情作家”。这是作家本人学乖了吗?还是曾经的凶猛狠辣最终被岁月化为了一腔柔情?再也不会出现一个男人因为权力丧失而自我阉割这样的情节(《带刀的男人》);也不会出现一个女人为了寻回最初的美而自杀殉命的故事(《又见小芳》)。《命》中发生的事,是儿子找父亲的事(《父》),是父母送孩子出国的事(《家》),是要不要生二胎的事(《子》),是小屁孩保卫宠物的事(《宠》)。它们看上去都不再和“性”有关,反而染上了十足的烟火气,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絮絮叨叨地过起生活来了。果真如此吗?
似乎并不是。在新书的宣传语中,陈希我“先锋作家”的身份仍然赫赫在列,在这个“后先锋”时代,一个写作了三十多年、积累了百万字的作品,已到知天命之年的作家仍然被冠以“先锋”头衔,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若说是好事,那么至少能证明其仍然有锐气,敢独辟蹊径,能做到与众不同;若说是坏事,同年资的作家纷纷走上写作生涯的巅峰,拿奖无数,拿到甚至不需要再为写什么而苦苦思索,他却还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将“写作”这块沉重的石头从山下推到山上,如此循环——若写作是一个职业,那这职业可真够苦逼的!不过当下文坛似乎有个怪现象,拿奖不仅是证明一位作家优秀的标志,往往也是宣告其写作生涯开始走下坡路的预言。这毕竟是自然规律,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嘛,如此看来这“先锋”二字,还是好大于坏的。
其实文学创作并不见得与其他工作就有什么根本的不同,任何职业,都有套路,都讲资历,文学作品作为千万种人类劳动成果中的一种,也自有它的特征。纵观近年来引领文学潮流的作品,无外乎两个特征,一、题材上紧追“现实主义”的标准。二、叙事上紧跟史诗化、宏大化的风格。
中国作家对“现实主义”这个东西素来是有情结的,把握历史,把握当下,展现人的精神,思考人的命运,这不仅是中国作家的远大抱负,似乎也是全世界所有作家的共同目标。但并不能说陈希我的“先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因为他也坚持认为所有的作品最终都应该是现实主义的,因为对人的境况的书写,就是一种根本上的基于现实的写作。二十世纪对虚构作品写作路数上的扩宽,变形也好,意识流也罢,魔幻现实主义也好,现代派也罢,如其核心没有对现实的观照,对人类生存的拷问,仅为路数而路数,为方法论而方法论,那么这种脱离了根本目的的写作就应该宣告失败。
陈希我笔下的“现实”,与一般意义上的“现实”不同,他关注的是内在的现实,即人的内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必须使用意识流、意象法或其他什么叙事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虽然早年《冒犯书》里的几个作品确实完美运用了其中的一些。其实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作家们对西方文学中的先锋元素也是津津乐道的,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向往和沿袭变成了一种创作主流,八十年代文学的耀眼,很大程度上是在技法的创新上表现出来的。这些年来,虽然这股曾经的狂潮不再,但作家们写作,对技巧的追求已然慢慢化为一种自觉,基本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做到完全不受影响,但在《命》中,这种影响却几乎没有被明确地表现出来。
作者绝大部分的小说语言其实是非常日常的,题材也十分琐碎,这或许与他长期亲近日本文学有关。日本文学的现代性就并没有体现在某一种特殊的创作方法上,而是体现在它的叙述语言和情绪自带的内在张力上。也就是说,陈希我小说的文本本身,并不是典型的先锋文本,他的先锋,或者换个更明白的词,叫“锐利”,是体现在其文本的价值层面上的,而在这一层面上,他追求又是一种绝对的现实主义。那么这就势必会与传统意义上的“先锋派”和“现实主义”同时发生分歧,文本层面上的日常与意义层面上的先锋同时背叛了文坛普遍认可的“文本层面上的先锋和意义层面上的现实”,这就无可避免地会让他的作品产生疏离感。
至于对“史诗”的迷恋,对宏大叙事的追求,乃至对作品体量的迷信,这种潜藏在行内的普遍心态更是多年来左右着文字的产出和效益。陈希我并不是不写长篇,他的小说《大势》、《移民》都达30万字以上,且这两个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也都跨越了中国,走向世界。但这与文坛通常所认可的“宏大叙事”之间似乎又产生了嫌隙。
在一般人看来,宏大是群体的代名词,而群体又势必会拉扯到代际,从而拉扯到时代,这种价值取向从大批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便疯狂崇拜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能看出端倪。但陈希我却固执地钟情于对“小单位”人伦关系的书写,比如男女、父子、母女等等。《命》中的所有小说,人物关系再复杂都不会超过一个家的范畴,对小范围内的个体生存的关注可以说是他写作永远的出发点,关系越是简单,越是一对一,越是封闭,小说的价值就越是丰厚,越是纯粹,越是深刻。大多数的作家是喜欢在长篇里把故事铺开来写,似乎铺得越开就越能显示其驾驭语言和结构的能力。而陈希我却喜欢把小说榨出来写,尽可能去掉不必要的枝蔓,即便是长篇,仍然拥有结实的主体结构和高浓度的情感表达。“人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人的生活是充满挣扎的”,这种脆弱和挣扎,必须用非常小的切口来呈现,用非常结实的文本来揭露,这或许就是其自觉远离“史诗写作”的原因吧。归根到底,使用什么样的题材、语言,塑造什么样的文本风格,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是直接相关的,“写什么”是一个源头性的问题。
从写作的根源上出发,陈希我的“先锋”,和文坛约定俗成的“先锋”就是错位的。而他的“现实”,与作家们通常所追求的“现实”也是相悖的。他的另类,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另类,很难改变,除非弃笔。所以他总是被各种文学奖提名,甚至一再提名,却终难被普遍认可的尴尬或许会一直持续下去,而这种持续其实也是在反向论证其作品的一如既往吧。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休闲分享
原创文学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九年庆主题活动:萧盛与您分享写作那些事
话题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4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5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6
《课堂内外》杂志2025年12月号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