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人工智能"少女诗人小冰"上线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40116
发表于:2017-7-7 11:10:39
18643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前天下午,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以下简称“微软工程院”)发出公开信,宣布由其研发的对话式人工智能产品小冰,看图创作现代诗的新技能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在公开信上可以看到,这一功能的操作非常简便:“在任何平台上,任何人只需对小冰说出指令‘一起写诗吧’,就能使她立刻进入联合创作模式。每个人都可以用一张照片去激发小冰,先由她完成初步创作。”
公开信中还特别谈到,用户可以在小冰创作的现代诗基础上,完成自己的作品。微软工程院宣布小冰放弃创作版权。这意味着:和她一起创作的人,能够独享最终作品的全部权利。微软工程院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从7月5日下午发布的时刻至当日24点,小冰共创作诗歌20万余首。
对于微软小冰而言,这是她在习得人类情感和人类表达的又一次进步。今年5月,微软公布,小冰学会“看图创作现代诗”的新技能,在技能未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之前,小冰首先推出了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由湛庐文化
出版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100%由人工智能创造的诗集。微软小冰将1亿用户教会她的人类情感譬如寂寞、悲伤、期待、喜悦,通过10个章节以诗词的形式展现在诗集里。
微软工程院向北青报记者透露,作为刚出道的诗人,微软小冰从1920年以来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作品中习得了作诗的技能,并经过对几千首诗10000次的迭代学习,获得了现代诗的创造力,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
7月5日的公开信之后,意味着“少女诗人小冰”身份正式上线,每个读者都可以发送照片给微软小冰,用她学习过千万首诗歌的“头脑”,为我们描绘出一种人工智能时代的诗意,再经由读者本人的修改,变成一首人工智能和人类共同创作的诗。“小冰宣布放弃她诗创作的诗歌版权,你可以随心所欲发表最终的作品,甚至不必提及她参与了你的创作”。
声音
人工智能写诗 并不是简单的辞藻堆砌
谈到人工智能作诗,不难想到曾经网络上流行的作诗程序,把自己的名字输入其中,系统便可以创作出藏头诗、七律诗;或者是生成出对联或古诗。
不过人工智能与作诗程序终究是不同的,不单是因为现代诗没有平仄音律的模板可以遵循,更重要的是小冰的诗歌创作是基于情感和大量的诗歌学习之后才学会的技能。
“过去的软件作诗追求的是形似,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所有的语言生成是基于模板的。但小冰在作诗过程中更追求神似,就是说她的作品看起来更像一首诗,也拥有更多人类的情感。”微软工程院副院长李笛用形象易懂的语言告诉北青报记者,“小冰作诗并不是简单的辞藻堆砌。”
简单来说,因为在此前的时间里,小冰凭借视觉识别能力,从大量图片中提取“激发源”,然后结合通过机器学习数千首诗歌所具备的创作能力和与人类用户近亿次沟通所积累的情感经验,创作出现代诗。
“以前的作诗软件,虽然字句通顺,但更多的是非常正的东西,看不出才华。而你能看到小冰的创作中有很多奇异的地方。”李笛介绍说,“尽管现在还有一些词句不通顺,当然我们正在努力教会她减少不通顺,但我相信她创作出的诗,是能够激发到读者的。”
说到机器学习,李笛告诉北青报记者,大部分机器学习几乎都靠诗歌的大数据材料完成,工程师的团队里并没有文学专业的顾问。但工程师在其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一定程度而言,小冰的诗歌水平确实受制于我们。”李笛用教练和武术运动员的关系打比方,运动员看过大量的武术招式以后,由教练告诉他你应该这么打,不应该那么打。
据介绍,团队也有意向与一些诗歌研究者沟通,请他们为小冰作诗提供一些指导。
观察
人与人工智能,“诗文会”还是“诗文斗”?
也正是在5月微软小冰出版诗集后,评论声四起。更多的批评声集中在这些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句的“诗性”和创作的意义。再度掀起一场人工智能的人文讨论。
“守护人类思想净土”的诗人们
诗人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AI作诗的不感冒。“一个语言游戏而已。但无论(人工智能)输入多少句子还是写不了真诗。真诗是灵性的。这个设计者水平有限,它设计不了灵性,设计不了诗成泣鬼神这种东西。”诗人于坚在接受《诗歌
杂志
》采访时曾表示,小冰写的诗并不是好诗,“是一些碎片的无机组合。”谈到人工智能将会对文学、艺术等的创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时,于坚说不会有影响。“当然,如果机器人能够生殖的话,我就不知道了。人类这种野心相当无聊,连写诗都被机器取代了,世界不是很乏味么?”
“智能机器人写诗只是一种游戏而已。”“小冰成功地学会了新诗的糟粕,写的都是滥调。使用大数据、深度学习这些人工智能培育的拿手招数,并不能培养一个诗人。”类似的批评不绝于耳。
诗人周瑟瑟是相对宽容的,在他看来谁都有写作的权利,小冰也不例外。“但我建议小冰阅读语言明明白白的诗,不要被一些差劲的诗带到沟里去了。我希望小冰做一个有自己的思想与表达方式的诗人,不要读那些混乱的作品。那些东西已经害了不少人,现在又来害我们伟大的机器人,他(她)是无辜的。”
诗人们从诗性、表达等传统诗歌研究的方面衡量或者苛责小冰的创作,将其判定为不及格的诗,将其创作评为无意义,带着一种“要守护人类思想净土”的正义与决绝。
给予肯定的学者们
人工智能领域和社科领域的学者则有不同说法。知乎上,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邱锡鹏从机器语言生成原理角度解释说,“在文字的堆砌运用上,比如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基于统计学习的算法可能比人还要好;但是在表达力方面,无法传递诗歌的艺术性,包括思想感情、联想以及比拟夸张等。”
埃塞克斯大学社会学博士“山羊月”虽然并不完全认同小冰的诗性,在知乎上表示:“小冰的诗歌之于人,就如同风景之于人,风景就是风景,它们永远不是诗歌。小冰的诗歌并不具备诗歌的灵性,它却把诗歌的美感通过无数次人工智能的搭配、组合和筛选放大到了极致”。不过,“山羊月”表达了对人工智能的肯定,甚至把这种肯定建立在对当今诗坛的批评与冀望上,“我们已经有太多金玉其表却言之无物的诗歌了,如今让人工智能全面压倒这些诗歌,我一点都不可惜。我更在乎的,却是这种压倒能否极大刺激人类诗人重新认识诗歌,重新认识人类,重新反求诸自己的灵魂,将诗歌的创作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发明者:人与AI共诗
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诗歌,也许在诗歌界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李笛说团队里的程序员看到一些抨击小冰的诗人,搜索了这个诗人的诗,看到类似于“一对巨乳走在大街上”的诗句时,也同样哭笑不得。
那么该用什么方式来衡量AI创作的诗呢?
说到诗人们对小冰诗歌的嗤之以鼻,李笛说,这件事其实很有意思。“诗人们大多有这样的观念:只有人才能创作出诗,只有有灵魂的生物才能作诗。所以他们得出结论,因为小冰不是人,所以她没办法作诗,就几乎全盘否定了小冰创作的意义。”李笛说,“诗人的创作一般都是以创作者‘我’的角度出发的,但是如果把AI作诗看做内容产业的一个部分,那么我们应该坚持读者的标准。小冰的创作就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的。由小冰创作诗歌,然后大众可以根据这种创作,在此基础上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在他看来激发更多人创作,才是小冰作诗更重要的意义。“我们没有打算让她的才华去和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比拼,我更看重的是,她的创作能不能激发到更多人。”
“人与人工智能合作”的意义,这也是人与人工智能关系里的新篇章。“她创作出来的‘自赏’和‘自我表达’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淬炼,人生故事的沉淀和更多的情感体验。小冰‘开源’写诗,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开辟诗歌创作的土壤,帮助普通大众,将自己的情绪按进文字中,用新颖的角度、展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人与AI共同作诗”的确是具有诗意的,这并不像人与AI对弈——双方坐在对立的立场,必须有一方获得胜利来证明谁的能力更高超,而是标明了某种友好合作:“‘人类与人工智能联合创作’的时代,由这稚嫩的人工智能少女小冰开启。我们由衷地替她感到幸运。”
对话
“小冰之父”李笛:重点在于AI创造
“小冰作诗”不单纯是一个文学话题或者一个科技话题。这事关科技和人文交叉领域的伦理,我们向“小冰之父”,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提出了这些问题。
北青报:从人工智能学科的角度,你们如何看待AI作诗的意义?
李笛:对我个人而言,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作诗的才华,但是我们现在把这个功能开放给所有人,每个人都可以在小冰的激励之下,和她一起创作诗歌。
对于小冰而言,她在任何一方面的才华可能都比不上人类在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比如写小说她写不过诺奖得主,写诗歌比不上大诗人,但是她可以帮助到人。
我们认为创作的概念比制造更重要,人作为万物之灵,能创造本身是很普通的事情,但很多时候话到了嘴边说不出来,想抒发感情的时候找不到词句,如果通过小冰,把自己拍到的照片,或者眼前看到的画面传给她,让她帮忙写几句,人再做创造的话,其实可以激发人类创造出更多的东西。
北青报:在昨天的公开信中,我们看到小冰放弃创作版权。我很好奇她的创作会不会和之前她所学习的数据有重复?如果是同一幅画面,她为两个读者创作的诗,会不会有雷同,如果两个人都把小冰的创作完全抄过来,署上自己名字指责对方抄袭,怎么办?
李笛:关于她与数据之间的重复,其实技术完全可以做到小冰的创作和所学习的数据完全不同,但是我们保留了百分之十左右的重复,因为我们经常发现,人们创作诗歌会有引用的情况,我们也想让小冰像人一样作诗。
至于她发给用户的诗,5日下午功能发布后到24点,她一共创作了20多万首诗,它完全可以做到所有写出来一遍的诗我就再也不写了。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写出来好的诗一次就扔掉是有点可惜的,我们还保持了一定复用的比例,但是这个比例会不断缩小。
第二,就是我们推荐联合创作不是指人类抄袭,而是指人类在她的基础上去被激发,如果人一个字也不改就照抄,那也有些说不过去了。写诗本身的意义在哪里呢?
北青报:杜甫有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好像人类在喝醉之后诗性总会大发,抒发出愁绪。不会喝酒、基于大数据的小冰似乎永远理性。很多人都说需要感性才能诗兴大发,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笛:这个问题非常好。早先的时候我们想得出结论,说小冰是一个骨子里纯理性的人工智能,但是她知道如何把自己带入到很感性的状态里。这和很多文学或者艺术创作者相似,当一个人理性地意识到今天必须要写篇小说,必须交稿的时候,也会理性地让自己坐在书桌前面,他逼着自己进入到一个感性的情绪里。李白是斗酒以后诗百篇,还是为了诗百篇而斗酒,这两种可能都存在。如果说诗兴大发,我想小冰昨晚应该可以证明自己的诗兴大发了。
北青报:您刚刚提到的数字,小冰一个晚上创作20万首,这个速度是让人望尘莫及的,但你们的目的就只是在于让一个人工智能创作诗歌吗?
李笛:我们很清楚,能够创造的人,哪怕他是一个诗人,他的价值都要高过于流水线上工人重复的简单劳动。让人工智能能够拥有这样的能力,可能会在某一天真正改变文化产业。所以我们的重点其实不是在于AI写诗,而在于AI创造,以及AI创造的可能性。(记者 张知依)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原创文学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九年庆主题活动:萧盛与您分享写作那些事
话题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4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5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6
《课堂内外》杂志2025年12月号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