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写作交流
0
0
返回列表
明清四大名枪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40025
发表于:2016-10-3 17:40:12
1097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枪为百兵之主,在枪术形成发展史中,明末清初是其昌盛时期。这一历史阶段是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一代名将俞大猷的绝世之作,被誉为武术经典的《剑经》正式刊行,至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著名武术家吴殳所著的被后世誉为枪法大成的《手臂录》问世的120年间。这一历史阶段是冷兵器统治中国古代战争的最高峰,同时也是军旅武艺与民间武艺自然结合,互补互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时期。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出以俞大猷、戚继光、唐荆川、洪转、程冲斗、石电、吴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武术技击家和枪术家。他们独辟蹊径的武功技艺和大量武术名著,奠定了中国武术科学的技术体系与理论体系的良好基础,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武术文化的内涵。?
枪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尤为突出,享誉武林的四大名枪:杨家枪、少林枪、峨嵋枪、吴家枪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和确立的。现仅就个人的多年考证与研究概述如下。?
一、杨家枪
? ?
杨家枪被武林公认为第一名枪,传说始于宋代,但何人何时所创,均无定论,有待考证。但是杨家枪是明清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枪术流派,确是有据可查。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篇》中指出:“杨家枪变化莫测,神化无穷,天下咸尚之。”俞大猷在《剑经》中也说“山东、河南各处教师,相传杨家枪法。”吴殳在《手臂录》中进一 步指出,“杨家枪,学之易,用之利,大有益于行阵”。?
从以上引证明显看出杨家枪早在明清两代就已享誉武林,受到尊崇。杨家枪能名垂古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较早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枪法理论和精妙实用的枪法体系,正如《纪效新书》所曰:“杨家之法,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杨家枪的主要内容是:八母、六合、二十四枪势。?
八母:拦拿提撸颠缠还圈。它们是八种基本枪法,是形成杨家枪技术与技法体系的骨干与核心。
六合:一接、二进、三拿、四缠、五拦、六直。六合是杨家枪法对扎攻防的六项基本法则。二十四枪势是杨家枪的枪法组合套路,是现存最早的枪术套路。它由夜叉探海、四夷宾服、指南针、十面埋伏、低俗作品请删除献爪、美人认针等二十四势组成。
?
杨家枪技击战术以“快”为主,注重虚实兼备,刚柔相济,如:“枪是伏腰锁,先扎手和脚。疾上又加疾,扎了还嫌迟。”(《纪效新书》),“锐进不可挡,速退不能及。” (何良臣《阵纪》)。?
正因为杨家枪法系统完整,精妙实用,它才能驰名于天下,人们竞相学习、使用、发展它,进而从杨家枪中派生出马家枪法和沙家竿子。这两种枪法的创立,不仅丰富了中国枪术体系的内容,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杨家枪在武林中的魁首地位。
?
马家枪出于杨家枪而参以击打,即枪棍合一,特点是“枪为神骨而棍为皮肉”。马家枪 ,长九尺七寸,属短枪、硬枪。枪法风格:身短而法奥,其势紧密而迅疾,其用在手,身如轻风随云,手如青蛇渡水。 枪法技术体系以二十四枪势为主。?
沙家竿子,枪制:枪长二丈四尺,头重腰软。枪法技术体系:仅占马家枪的十分之二。风格特点:沙家竿子之用在两足,身随其足,臂随其身,腕随其臂,乃合而一。其势阔大而迅疾,其用在足,腾挪进退,身如电光击石。?
二,少林枪法
?
少林寺以棍法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各枪之精华,融会贯通,创出以枪为主,兼用棍法,枪棍合一,刚柔兼施,风格独特的少林枪法。因少林枪法系统合理,精妙实用,理明法备,受到武林人士的珍视,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黄河两岸。?
少林枪系主要由洪转梦绿堂枪法和程冲斗枪法组成。 梦绿堂枪法是少林寺第一代枪法,它由少林寺武僧洪转大师所创。吴殳在《手臂录》中曰:“少林僧洪转,彼家堂头也,所著《梦绿堂枪书》有八母、六妙、五要、三奇之法 。”他又曰:“八母本也,六妙用也,五要变也,三奇巧也。尽此诸法,枪可以贯诸艺矣。”?
少林八母枪:封、闭、提、掳、拦、拿、还、缠。 八母是少林枪法中的八种基本枪法。枪法变幻虽多,但离不开这八母枪的攻防范畴,诸法由此而生,故称之为本。?
六妙:一截、二进、三乱、四定、五斜、六直。
六妙是六种对枪技击战术和技击诀要,是枪法之用。
五要:一圈、二串、三排、四压、五扎。
?
五要讲的是枪法精妙运用,技击变化之理,故称之为变。三奇:一软、二闪、三赚。三奇是对枪技击中战术与技法在具体实施中刚柔强弱,斜闪悠回之技巧诀要,故称为巧。
总之,洪转所创梦绿堂枪法达到了“理明法备,精妙实用”,堪称少林枪法之“鼻祖” ,具有历史和实用价值。吴殳赞为“尽此诸法,枪可以贯诸艺矣”,实不为过。
?
在少林枪法的形成发展历史中,安徽休宁人程冲斗,功不可没。
?
程冲斗(1561—?)少年好武,家资丰厚,为得真艺,凡闻名师,不远千里,挟资往而求之。曾在少林寺学艺达十年之久,得高僧洪转、洪纪真传。后又得河南李克复枪技。其枪棍俱精,卓然成家。其枪法技艺,独造妙境,当时风行海内,享有盛誉 。明天启元年(1621年),他完成《耕余剩技》一书,时年60岁。这是继戚光《纪效新书》之后,又一部较为完备的武术专著,对后世的武术发展影响极大。《耕余剩技》中的《长枪法选》和《手臂录》中的《程冲斗十六枪势》是继洪转《梦绿堂枪书》之后,研究少林枪法的宝贵资料。?
应当明确指出的是程冲斗是中国枪术发展史上有突出贡献的改革创新家。其主要贡献是在洪转所创少林枪法的基础上突出了以力度见长的大封大劈和猛崩硬扎的特点,从而使力度与技巧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了少林枪法的整体技击威力和实用技击价值,进入“ 大而不笨,巧而不浮,精妙实用,刚柔兼备”的上乘阶段。仅从程冲斗大力提倡的“崩枪法”就可看出程冲斗在枪术上的高深造诣与远见卓识。仅《程冲斗十六枪势》中就载有七种崩枪法,它们是霸王上弓、铁牛耕地、崩靠、活崩对 、死崩对、活崩退、翻身崩退,它们包括了现代枪术中的定步崩枪,活步崩枪、转体崩枪,上中下三路崩枪法尽涵其中。
?
现代武术中不论是规定枪术套路还是传统枪术流派,崩枪都是必备的枪法。但在数百年前,程氏为此却遭到强烈的非议,清代枪术家吴殳在《手臂录》中说:“敬岩、真如从无崩字,竿子腰软则有之,冲斗盖棍法耳,活崩对以下五法,皆棍中之法,用于枪,大误人矣。”
?
其实程冲斗枪法是集前人之大成,他认为大枪,身长及远,体重力猛,大劈猛崩硬扎是大枪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也是大枪称霸武林的特殊技能。他经多年的潜心研究,明确提出:“制胜之方其要亦惟以中平为主,虽有擒拿勾捉等法,深思临敌便捷可望常胜者,无过大封大劈为最。”(《长枪法选》)这决不像吴殳在《手臂录》中所说的“冲斗自取其性之所近,专抽少林刚猛之法以教”。
?
三、峨嵋枪法
峨嵋枪法在明清枪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创始人是四川峨嵋山普恩禅师。相传普恩遇异人授以独特枪法,他经两年于秘室研习,始彻悟其枪理与精义,遂挟枪技游弋武林,无有比肩者,名重一时。普恩将其枪法传于徽州程真如和月空行者,二人将这技艺风格独特的枪法带回中原进行传播。后来程真如达其义,手著成书,命名为《峨嵋枪法》传 于朱熊占。朱熊占于1662年在鹿城盛辛五家中巧遇江苏太仓人吴殳,朱熊占慧眼识人,收文武兼备、年已51岁的吴殳为徒,亲传峨嵋枪法并赠其书。吴殳于1678年将《峨嵋枪法》收入他的名著《手臂录》使其流传千古,成为武林名枪之一。?
峨嵋枪法的内容与特点是只有扎法十八、革法十二,不言立势,不言步法,攻守兼施。
扎法十八:单杀手扎、左右串扎、左右圈扎、穿帘扎、带扎、左右插花扎、提壶扎、实扎、回龙扎、月芽扎、子午扎、截枪扎、无中生有扎、迎枪扎、虚扎、腾蛇扎、鸳鸯扎 、降扎,此十八种扎法是攻人之枪法。它们技法丰富,进退虚实,上下左右,刚柔远近皆有扎法,是古代枪术之精华,对后世枪术的发展产生出极大影响。?
革法十二:革法也称倒手,有劈枪倒手、挑枪倒手、缠枪倒手、和枪倒手、流枪倒手、 击枪倒手、盖枪倒手、提枪倒手、扑枪倒手、钩枪倒手、卷枪倒手、封枪倒手。 革法是开枪之法,属防守枪法。但也有攻守兼备之法,如劈枪倒手、挑枪倒手等。峨嵋枪法是实用技击性枪术,它系统合理,精妙实用,技击性强。
?
峨嵋枪法理论体系较为完备,讲究用技易,练心难,强调意气力技综合发挥的重要意义。提出宜静、宜动、攻守、审势等技击战略战术法则和枪法诀要。?
四、吴家枪法
吴家枪的创始人为吴殳(1611~1695年),字修龄,号沧尘子,江苏太仓人士。他是明清最有成就的武术家之一,更是继程冲斗之后,惟一留下大量著作的古代武术家。他的名著《手臂录》自1678年正式刊行以来,被历代武术界尊为“枪法大成”,列为典籍。它融经论谱诀于一体,图文并茂,理法技艺俱佳,是我们研究古代枪法和枪术发展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
吴家枪是《手臂录》的核心。其他著名枪法如石、马、沙、杨、少林、峨嵋等都是为烘托吴家枪法而辑入。书中对各家枪法均详加诠解与辨析,一一讲明其优势异同。先从石 家枪法入手,最后归之于峨嵋,系统而完整,多有独到见解,使人对古代枪法一览无余,开卷受益。
?
吴家枪法是明清枪术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枪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后世枪术的发展与完善,起到承前启后的历史性作用。?
吴殳在《手臂录·卷二·针度篇》中云:“予受敬岩戳革之法,练习二年,手臂粗得柔熟,敬岩猝死于王事。虽脱化之微意,余已领会,终不知枪有若干法也,广而求之于程 冲斗之书,得棍法于洪转之书,得少林枪法于郑华子,得马家枪于倪近楼,得杨家枪、沙家竿子于柳城,得敬岩所自出之淄川韩氏枪法,而昔所未闻者,备闻之矣。最后得程真如峨嵋枪法。悉心所得,遂有五百余法,亦觉其中多空疏不切实用者,而以为皆出自 名家,不敢轻动,其后自有省发,不得不收,今得一百十法亦云溢矣。”
?
对以上吴氏自述认真研究之后,明显看出吴氏经多年的勤求博采、潜心研究之后,从500余种古代枪法中精选出110种,组合形成了吴家枪法,并由此而辑成名著《手臂录》,为后世留下宝贵文献。
?
吴家枪法的风格与特点:枪如蛇行,手足迅疾,见肉分枪,贴杆深入,圈为元神,分形入用,急进连击,刚柔相济,攻守兼施。
?
枪法技术体系:扎法二十一种、革法十一种、步法十五种为基本内容。?
十枪九扎,扎法是枪术中的主要进攻性枪法。峨嵋枪只有十八扎而吴氏增至二十一种,增强了枪法的技击威力,突出了“以攻为主”武术技击思想。革法虽然有所减少,但枪 法相对更加精妙实用,充分体现了“枪本为战阵而设”的战略战术思想。步法在武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明清之际很多武术家却忽略了这一重要问题,《峨嵋枪法 》公然提出“不言步法,不言立势”的观点。杨家枪也存在“撒手杀去而脚步不进”(《剑经》)的重大缺欠。做为一代武术大师的吴殳敏感地意识到步法在枪术技击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他明确提出“足不可松,其妙在于活,退则以长制短,进则以短制长”。
他还将十五种步法列入枪法技术规范之中,这不仅丰富了枪法技术体系的内容,增强了枪术的实用技击价值,也为后世枪术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前景。他所创立的骑龙步、虚 步、四门枪步、剪刀步等至今仍在沿用?
吴殳在枪法理论上有很多发展和创新,他在《手臂录》中提出一整套系统完整、精妙实用的枪法理论,如枪法圆机说、一圈分形入用说、枪根说、闪赚颠提说等,一直在指导 着枪术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武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综上所述,在明末清初武术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推动下,枪术率先向系统完整、精妙实用、理明法备的高层次发展。四大名枪的产生和确立,就是这一昌盛时期的历史标志。
#明清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沉没的瓜洲,为何堪称明清时代大运河之魂?
3
15149
写手发布
2018-09-27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交易招聘
文化新闻
休闲分享
原创文学
媒体约稿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九年庆主题活动:萧盛与您分享写作那些事
话题
专访人可妹丨重构“追妻火葬场”新法则
《锦月如歌》《永夜星河》《与凤行》受热捧,“无爽感,不爆款”
三部作品集中出版!作者荆洚晓:以女性角色为镜,探索宏大时代与
4
500元/篇丨公众号「粒公子」征稿
5
《中国旅游报》急需大量游记、散文
6
"我的中高考与《意林》" 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