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妖怪》凭什么爆火?它的“后台”比我们想的都硬!

发表于:4 小时前 5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天,去看了一场电影,就是最近爆火的《浪浪山小妖怪》。



qw1.jpg

这部电影目前非常火爆,以至于很多观众都期待它的票房能超越《哪吒2》。



甚至有观众直接把它评为近几年最好的国产动漫电影。



我看过之后,也深有感触,原本计划写一篇影评,谈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但最后我放弃了。



因为什么?



网上随便搜一下,都是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清一色都是关于《浪浪山小妖怪》的底层意义,有观众说:这是一部成年人看了会流泪,儿童看了会欢笑的电影。



我自认才疏学浅,无法超越各位大神的观点,但这样一部动画电影,是否真的如同网友们说的那样,照见了每一位打工人,我不敢苟同。



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型博主,我想仅凭自己浅薄的见解,从这部电影故事的创作上,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事先声明,这不是一篇影评,也不是一篇励志观点文,仅仅只是就这个故事的创作,发表一些有关于故事创作者在没有灵感的时候,该写些什么的看法。



希望对喜欢写故事的人,有一点点帮助。

以下都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浪浪山小妖怪》是个怎样的故事,我想,看过这部电影的你,都应该十分清楚,这里我就不剧透了。如果你还没看过这部电影,强烈建议你去看一看,真心不错。



言归正传,这部电影对于喜爱写故事的我们,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浪浪山小妖怪》是一部依托《西游记》创作的故事。《西游记》我们都知道,那可是“四大名著”,是不管你多大年纪,多深的阅历都喜爱看的一部作品。



如果《浪浪山小妖怪》离开了《西游记》,我是说如果,那它会是一部什么电影?



又或者说,如果你没看过《西游记》,那你看《浪浪山小妖怪》又是怎样一种体验?



这就是今天我想说的主题:任何故事创作都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家的知识结构和对人性的认知,决定了他作品的高度。



前段时间爆火的《哪吒2》也一样。它依托的是《封神演义》又或者说是《封神榜》。



再加上很多年前的《大话西游》、《大圣归来》、《西游降魔篇》等等作品。



这些作品的大火,都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里。



《见龙卸甲》源于《三国演义》。



《我不是潘金莲》源于《水浒传》。



《大话西游》源于《西游记》。



......



从这些作品里,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没有?



没错,它们都是在原著的基础上,通过新的创作手法,写一个新的故事,让读者/观众得到一次不同于原著的体验。



这一点,对于我们写作者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你感觉灵感枯竭的时候,在你感觉没什么好的创意可写的时候,不妨去看看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从一个侧面,或者一个小的事件,去构思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故事。



这样的一个故事,比起你凭空想象出一个故事,要容易很多。而且,这样的故事一旦成功,都是爆火的故事。



我就曾经看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个人觉得写得都非常不错,如果我是编剧或者制作人的话,可能都会联系原创作者出版发行,甚至直接改编成电影。



随便举个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一个源于《红楼梦》的故事。作者将主角定格在“刘姥姥”这个人物身上,讲述了她几次进入大观园前后发生的故事,非常有看点。



一个源于《竹林七贤》的故事。作者将主角设定为一个为了逃婚,而误入竹林的女子,讲述了她和嵇康之间的故事,也非常有想法,让人欲罢不能。



......



写这些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在无力创作出如《魔戒》《哈利波特》《权力的游戏》等等鸿篇巨制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名著,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灵感,哪怕是写一些戏说,也不失为一种创作的方式。



忽然想起了《白蛇之缘起》,也不过是依托《白蛇传》的一个故事罢了。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