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陈村:我有幸见证网络文学的风起云涌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25-8-5 15:49:00
4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2024年第一期的《上海文学》出现了一个新专栏“结网纪事”,作家陈村刊发《从电脑说起》,回忆自己1992年买电脑之后的故事,我读得兴致盎然。原来陈村在电脑上挖地雷、接龙、炸鱼,跟女儿玩大富翁,跟儿子玩暴力摩托,自己开飞机,飞上去就无法降落只能坠毁;原来他在电脑上下围棋,俞斌九段创作的单机版软件,他可将对手吃得一个子不剩(没料到多年后所有棋手被电脑羞辱)。上网后还是下围棋,ID“杀一盘吗”,下得“无可救药,赢了还想赢,想升级,输了想扳回,遇到那种无赖恨得要爬进屏幕揍他”。他用电脑写的第一篇文章叫《和电脑生气》,如今仍不厌其烦地宣传电脑,写过《电脑献辞》《为电脑发烧》《相逢在西派埃》《我和电脑》《不玩太亏》《和电脑游戏》……很长时间没读陈村的文字,一读仍爱不释手。还是那个陈村,小说之外,被称为网络文学师爷的陈村,在网络世界里嬉笑怒骂洒脱率真的陈村,今年陆续推出《走通大渡河》《结网纪事》等作品。中华读书报近日专访陈村,让我们重新走近他博大而风趣的精神世界。
作家陈村。杨乐山水摄影
陈村,1954年生于上海。回族。本名杨遗华。1971年赴安徽省无为县农村插队落户。1975年病退回沪,在里弄生产组做工。1977年参加高考,来年入学上海师范学院政教系专科。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大学毕业,任上海市政二公司职工学校教员。1985年任职于上海作家协会,2013年当选副主席。2014年当选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2015 年退休。1999 年起在榕树下、99 书城等网站兼职,任艺术总监、版主、总版主等。
出版
《陈村文集》,长篇小说《鲜花和》《从前》等,中短篇小说集《走通大渡河》《少男少女,一共七个》等,散文集《今夜的孤独》《生活风景》《陈村碎语》《五根日记》等。
1
中华读书报:自1999年起,您先后在榕树下、99书城等网站兼职,还是上海网络作家协会首届会长,曾任《
网文
新观察》主编,近来又在《上海文学》开辟“结网纪事”专栏。作为最早一批参与、见证网络发展的作家,您如何评价网络文学的发展与变化?陈村: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它的规模和影响力远远超出当年的预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大做强,其中有硬件软件的支持,也有中国人与文学的亲和。全球也就是这块土地上,作品海啸般涌出。文学写作成为一个人人可能参与的现象级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我作为一个较早的参与者,有幸见证了它的风起云涌。当然,文学除了广度还有深度。期待更多的好作家、好作品的出现。出不了李白杜甫,全唐诗就黯淡许多。没有曹雪芹,中国小说也就难以谈论海拔。中华读书报:最早成名的那些网络作家,有的转行,有的转向传统写作。一代又一代的网络作家在成长。您还一直关注网络文学吗?陈村:我常翻看一些作品和介绍,翻看一些专著和评论,关注网络文学的走向。前两年当网络小说奖的评委,看作品多些。现在因眼睛的问题,无法阅读很长的作品。网络作家非常辛苦,他们和网站合作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路。中华读书报:您做了很多积极的推进网络文学的事和文艺实验。陈村:我对文学将如何变异很好奇,对打破文学的传统圈层有兴趣,期待新的元素加入。新的观念和形式,在网上容易萌芽。网上也是人性的锚地。我乐于观察人,更多是一个“目击者”,东看西看。当过十年论坛版主,在网络一线感受人性的折腾。可以认为我在拾掇花园,也可认为我在打扫厕所。
2
中华读书报:《结网纪事》要结集出版了,能具体谈谈吗?陈村:书中的文章在一年半中陆续写成,以专栏形式发表在《上海文学》
杂志
2024年各期和2025年1-5期,一共十七篇。所记的事情大致是从购买电脑的1992年到我退休的2015年。发表在杂志上时无图。《上海文学》发到其微信公众号时,我为它们配上了相关图片。这两个月,我重读文章,个别地方做了修正和润饰。刚才,我在网上发现一本《勇往直前》的图文书,作者中有吴亮和朱新建。他们也是我书中重重写到的人物。可叹的是,朱爷早已病故,老吴亮正在护理院。那么滔滔不绝的人,一个无法再开口,一个说不出完整的句子。人世就是这样。我的电脑中有个文件名叫《逝者》,记着一百多名朋友和熟人,按去世时间排列,标注生卒年月。排成很长的队列,触目惊心。最后一个是我,有生年尚无卒年,我先写在文中,算是自首,免得我死了没人帮我加上。确实是自首,我不期待永生。不忌讳谈生死。只是想起那些亡故的朋友常常痛心。那是何等有趣的人。我们玩得那么开心,我们以为那样的日子会天长地久。说停就停了。趁自己还能写字,就再写上几个字吧,这是我写此专栏的动力。中华读书报:在《结网纪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诸如《唇枪舌剑与称兄道弟》那样的过往旧事。今天重提,您觉得有何价值和意义?陈村:如果要研究一个时期的生态,论坛和其他社交平台是最好的标本。人们在那里展示自己,有惺惺相惜,也有冲撞和格斗。论坛上短兵相接,理论上全世界都可同步看到,对斗士和观众都是一种刺激。这中间有不少精彩的表现,但它好像写在沙滩上,海潮一来扫除干净。我在《上海文学》写了一年半的专栏,无非是捡几个贝壳,给大家看看大海的馈赠。我很早就呼吁,希望图书馆档案馆系统能收藏网络的资讯。那些往事,当事人自己都可能忘记了。重看这些记录,可以反刍,哪些身段漂亮,哪几步不漂亮。还应与人为善,我没有写绝。中华读书报:记录的都是跟电脑和网络相关的事情吗?陈村:中心情节发生在我当论坛版主的十年。在论坛内外认识许多人,听说许多人际关系。很有看头。谁的一生不这样呢?写成文字,告诫自己与人为善,且将红眼翻作白眼或干脆闭眼。我们再能,有的东西写不了,有的事情别去写,那些不是东西的东西不纠缠。做人都做成了老头,尽管离耳顺的境界尚远,但稍稍懂了一点悖论,看到南辕北辙,自然有点胸闷。不仅是我,还有许多作家,最熟悉的最想写的东西从来不写。列夫·托尔斯泰写了那么多文字,但是令他晚年出走寻死的心绪他不写。不是虚伪,而是无奈吧,不让自己与他人受伤。只有强大到毕加索,才能肆无忌惮去画不雅的画。蛮横到詹姆斯·乔伊斯,才写那些令人心知肚明的信。一般人经不起伤害,会抑郁,会癫狂,要以花遮面,要靠滤镜生存。人到底是什么?我在论坛看到的比书本上多一点,杂一点,像听鬼故事,网络是个害人精。中华读书报:您如何看今天的网络?陈村:更加说不清了。人工智能这个熊孩子,捣毁人类预设的前景。从文学,到人类,到世界,到宇宙,这个地球不知它将转向哪里。既然无法知道,也就淡定吧。还有生死相伴,可能真是一种幸福。中华读书报:《结网纪事》之后您打算做什么?陈村:从发表第一篇文字算起,我的写作履历已经过了半个世纪。目力、体力和脑力迅速衰退,作为一个创作者,早晚会停车。我接着想做的事情是给自己做一个作品年表,编一个年谱,留给孩子,让他们看一眼自己的父亲是怎么就活得七颠八倒鸡零狗碎的。
3
中华读书报:最近,河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的“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丛书,收入了您的三篇代表作。《走通大渡河》围绕叙事者在探访大渡河时看到的惊心动魄的景象,用时空交错、思绪跳跃的手法写出了大渡河的野性,描绘了当年踏勘队员如何驯服这条烈性的河,走通这条古老而神秘的河。能借此谈谈您的叙事特点吗?陈村:我曾在20世纪80年代去大渡河采访林业工人,去海南岛采访地矿员工,去青海花土沟采访石油工人,还去过西沙群岛。在现场听他们的故事,看他们劳作,对这些生活工作在森林、矿区、海岛和戈壁滩的弟兄们肃然起敬。艰苦、寂寞、危险,家庭不完整。我去去就走了,他们长年累月。这些写作用什么手法不重要,追寻的是真实感,回到现场。
《走通大渡河》,陈村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025年4月,45.00元
中华读书报:先锋作家走到今天也各自为阵,但继续坚持写作的作家仍保持着创新与探索。从1979年发表作品到今天,46年过去了,您如何评价自己的创作?陈村:所谓先锋是为文学开道。没有新的元素加入,文学将死亡。不喜欢重复自己。我曾在文体上做过一些实验,奢望能在文学既存的美之外加上几个补丁,有一点歪曲。我对自己作品的期待是它们无可替代。顺便说说,我对网络上未见梦想中的小众写作有点失望,追求点击,取悦读者,已成为无坚不摧的台风。中华读书报:《美女岛》是一篇荒诞小说,借虚构的、不合常理的故事来表现美的高傲以及美如何被毁灭。评论家何向阳在“重读陈村”时提到“怀疑我真的读懂过他吗?”您觉得自己的小说难懂吗?在碎片化阅读的当下,如何有效阅读陈村小说。您愿意和读者交流一下吗?陈村:谢谢何向阳的阅读和评论。她非常真诚,有思想,读作品有困惑。我不喜欢无论什么作品都可用套路来解释的批评家。我自己觉得《美女岛》的故事最好的表达是改编成一台芭蕾。小美女们蹦蹦跳跳将一个喜剧演成了悲剧。那么神奇的岛只能炸了。有多人曾联系我说要改编戏剧和影视,因故没继续下去。那就再等等。在如今医美盛行的年头,突然变美的故事容易被理解了。我曾说,如果真有岛上仙水的存在,其他的进程一定就像我写的。这是非常写实的作品。人类本性如此,只会这样存在。我写好了,他人读不读毫无办法。按我无礼的说法:不读陈村是他的损失,不是作者的损失。中华读书报:在网络世界浸淫多年,您的心态是不是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毕竟网络读者也在更新换代。您如何看待网络对自己的影响?陈村:因为互联网出其不意的出现,我的后半生完全走偏了。过于贪玩,乐此不疲。当然我不后悔。网络让我看到人性的深处,看到生命的悖论,看到世界的丰富。网络不仅仅是文学。它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镜像和预言,是地球人的心心念念。人生苦短,也因自己的慵懒,无法去做更多的事情,很是遗憾。
4
中华读书报:您曾是“躺着读书”论坛版主,为什么要起这么个名儿?陈村:我在躺着读书和小众菜园两个论坛板块上耗费了十年,自己最喜欢的是去天涯社区玩。榕树下的躺着读书曾是个熙熙攘攘的地方,有许多文学青年在线,本是我写过的一篇短文的标题。我在文中说:“读书的最佳姿势不是在课桌前,而是枕上。凡读书人都知此诀窍。身体安静了,脑瓜才活跃得起来。何况读书也是一类占有,当然以躺卧为首选姿势。能有资格躺在自己身边的,不能不是密友。自己能不拘礼仪躺着相会的,也是密友。无拘无束的,平平等等的,心心相印的。推想开去,放在床头而不嫌的,必是人们心爱的物件。烟民将香烟放于枕边,匪徒将手枪置于枕下。尽管书刊既不能防身,也抽它不着,爱书的人依然不弃不嫌,朝夕为伴,犹如永恒的蜜月。”“我爱好书。好书和好女子一样。你不能一五一十地说出它的短长,只有一种想与之亲近的冲动。当你将身子放平,带着思想的欲望和摩挲书页的快感与其共享你生命中的时间时,你将无意追寻任何意义和见识,你只有一份过后才能体味的愉快。”中华读书报:您有枕边书吗?陈村:我床边是个书架,床头有许多书,很杂。例如叶兆言《璩家花园》,吴亮《夭折的记忆》,德国人写的《隐疾:名人与人格障碍》,蒋原伦《诸子论诸子:先秦文化窥豹》,何向阳《刹那》等。收到新书,我都翻一下。中华读书报:有什么书改变了您的人生吗?陈村:人像一段木头,经过一本本书的斧正,渐渐成型,有了面目。我二十来岁的时候读到惠特曼《草叶集选》(楚图南译),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译),正是读它们的好时候。年轻的困难是找到自己,书帮了我。有这样的书为伴,自己不能太无聊。中华读书报:哪一本书对您的影响最大?激发您写作欲望的书呢?陈村: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鲁迅全集》。我通读过鲁迅先生的全部创作。但激发我写作欲望的是那些烂书,写得那么差还出版再版,我要写一个给他们看看。近来我在网上挖坟,看看前辈作家写过什么烂作,以此告诫自己。我也欢迎后生们看出我作品的不足为训。中华读书报:您有什么样的阅读习惯?会记笔记吗?喜欢快是慢读?陈村:当年借书不易,限时限刻要还,所以读得很快,更没空写笔记。那些不急着还的书,我会抄下来。抄过唐诗,也抄过《草叶集选》。中华读书报:您最理想的阅读体验是怎样的?陈村:最理想的状态是想读的书就在手边,身边有个大大的图书室(包括存放在硬盘上的电子书),网上可以搜索到想读的书刊。必须读许多种书,宇宙天地、动植物、人类,读自己读不懂但有兴趣的专业书,少读或不读流行的书,算命的书。以前都是躺着阅读,现在面对屏幕常常坐读。我的体验,读书最好的时候是生个不致命的毛病,住院期间,平时看不下去的普鲁斯特顿时熠熠闪光。中华读书报:您常常重温读过的书吗?反复重读的书有哪些?陈村:我会翻看一些读过的书。我喜欢《阿Q正传》《红楼梦》《湘行散记》《佩德罗·帕拉莫》等,看见它们就会翻看一会。中华读书报:回顾您的阅读生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网络时代是否没有时间读纸质书了?陈村:年轻时候读书是最好的,它的营养滋养一生。有了互联网后,读闲书少了。一是大量时间被网络耗用,二是人生的困惑溢出书本,更愿意多看看面前真实的社会和人生,看科技的新发现。重要的是意愿,只要想读,总会有时间的。中华读书报:您有崇拜的作家吗?陈村:我有不少敬重的中外作家。私心最崇敬的是鲁迅先生。中华读书报:对您来说,写作最大的魅力是什么?陈村:写作可以另造一个世界,让自己透透气。可以有机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来看世界。可以去找真实的自己。可以发现自己的无能。中华读书报:如果有机会见到一位作家,在世的或已故的,您想见到谁?陈村:我十分想念史铁生。很想再跟他一起抽烟,聊天。中华读书报:如果可以带三本书到无人岛,您会选哪三本?陈村:我以前回答过这样的问题,还是那三本:围棋棋谱,人体摄影,自己的作品集。(中华读书报记者 舒晋瑜)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陈村作品
#陈村农庄
#陈村是谁
#陈村村民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专访人可妹丨重构“追妻火葬场”新法则
《锦月如歌》《永夜星河》《与凤行》受热捧,“无爽感,不爆款”
三部作品集中出版!作者荆洚晓:以女性角色为镜,探索宏大时代与
4
500元/篇丨公众号「粒公子」征稿
5
《中国旅游报》急需大量游记、散文
6
"我的中高考与《意林》" 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