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00元/篇,《意林》原创栏目,有杂志范文

发表于:2025-7-31 14:03:36 108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的中高考与《意林》"

征稿启事


对于中高考,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而感人的故事。《意林》杂志对您的中高考产生过什么影响?可以是写作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期待您的故事,这是我们成长轨迹的珍贵记录,学生、老师、家长都可参与。

来稿请在标题注明:我的中高考与《意林》,并注明自己的详细联系方式。
字数要求:600至1000字。采用后每篇有100元的稿酬。
投稿至以下邮箱:刘世佳:70930202@qq.com康   宁:kangning03@163.com




一只江苏新高考“小白鼠”的感谢□蓬莱枝



已经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了。突然之间我们就被任命为新高考的“先锋军”。我们是江苏结束自主命题,参与全国新高考的第一届“小白鼠”。

虽说文体不限,但是显然议论文在已知的命题走向中更受推崇,也相对更能道出些现实的所以然。于是,我们作文的备战开始与议论文疯狂地牵扯在一起。记叙文、散文等的材料尚且可以从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七拼八凑剪裁出来。但是议论文需要涉猎范围更广的素材。

每日高强度运转的我们,根本没有余力静下来读上几本书。空余时间零零星星,碎得实在可怜。我们的语文老师大手一挥,给我们全班订了《意林》杂志。就好比着急的我们无须面对整个乌泱泱的菜场,而是直接在精品店里选购整齐分类的食材。有时候选择越多,人可能越不能做出利落的选择。语文老师深知这一点,所以他订了《意林》。他也只为我们订了《意林》。

我通过一本本《意林》与现实热点紧密贴近,它们成为我重要的“报纸”。我在字里行间勾画并摘抄下来的可持续利用的部分,填满了一大本子。书页最下方的名言警句,成为我考场作文点睛的利器。时不时蹦出来的故事、笑话等,让我情不自禁跟同桌分享调侃。

一开始的我只是为了快速积累素材,备战作文。我知道我在战争中。一场几十万人过独木桥的战争。硝烟已起。但是慢慢地,我开始慢下来。我不愿当一个“战争机器”了。我开始期待下一版的内容。我开始放弃用紧绷功利的目光扫视内容。我开始看看停停。每看到感慨处,我心里的一个小人儿就开始疯狂输出,倒豆子似的分享自己或相同或不同的看法。

慢慢地,我不再沉浸于埋头苦记了。但是当我需要的时候,某些事件和字句还是会来到我眼前。我依然在冲锋,但是我不再是一开始那个“莽汉”了。我开始抬头,我开始环顾四周。我给了自己更多迟疑和思考的空间。我体会到自己对作文的看法:戴着镣铐跳舞。不错,命题有限制。但是我愈来愈感受到人的能动性。同样一个素材,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我开始沉迷于将大家觉得无趣的素材用特别的处理手法锻造到重生。我可以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我可以把具有对比性的素材搭配在一起。我的思维可以尽情地穿针引线。我可以跳出自己的“舞蹈”。我开始享受思绪的驰骋。在这个过程中,我去参加了第十八届叶圣陶杯全国作文比赛。通过了初赛,决赛拿到了全国第一名。我跳出了自己感到快乐的“舞蹈”,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肯定。故事的结局是我考上了南京大学,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期。

《意林》对我的影响是无法被量化成精确的数据的。但是我知道某些不可言道的东西就在那里。我只能传递出感受,但无法讲得多么精准透明。因为在质变之前,所有的量变都是按兵不动的。语文不是一个死的学科,我们要理性,也要切身感受。而《意林》用我从未期待的方式帮助了我的成长。而受到帮助的我面对的不仅是高考,更是前路空旷的人生。


"写给老师的微情书"

征文启事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山高水长有时尽,唯我师恩日月长。你与某位老师之间是否有过一段动人的故事,一直珍藏在心底的某个角落?你是否也有许多心里话,盼望着向恩师诉说?

来稿请在标题注明:写给老师的微情书,并注明自己的详细联系方式。
字数要求:600至1000字。采用后每篇有200元的稿酬。
可投稿至以下邮箱:刘世佳:70930202@qq.com康   宁:kangning03@163.com


人皆过客,唯她不是

雷嘉欣

又到了玫瑰盛开的季节,不知那位玫瑰姐是否也在欣赏这美景。

玫瑰姐是我小学时一位老师的名字,因性格如玫瑰般火辣娇美,又带着女人特有的韵味,所以才会有这个外号。

玫瑰姐上课很有趣,她不会像其他老师那样把课讲得死板无聊,而是富有生机活力,尤其是她念书时,一会儿捂住胸口做痛心状,一会儿高举双手似朝天呐喊,每每念上头了,玫瑰姐就会随机指一个“幸运儿”让她跟自己表演,记得演《卖油翁》时,我们原以为可以看玫瑰姐的笑话了,但事实让我们惊掉下巴,这娴熟的手法,这高超的技术,还真就“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呗,到头来小丑竟是我自己。

玫瑰姐也很讲诚信,答应我们的事一定会做到。大热天的,我们坐在闷热的教室里艰难地上课,气氛一度很低沉,我昏昏欲睡,周围忽然安静下来,安静到呼吸声能听得到,我正纳闷怎么回事,忽地听见玫瑰姐的声音:“你们是不是很热啊?”全班一致点了点头,像是过了很久,但又像一刹那,玫瑰姐的一句话让我们打起了精神:“这样吧,如果你们每人考了90分以上(满分100),我就奖励给你们一人一支雪糕。”天知道这句话对当时的我来说有多么悦耳,就像大热天里的冰爽雪碧。

自此,我们便努力上课,即使有好几次都想一头栽在课桌上昏昏大睡,但一想到那诱人的雪糕,算了,忍一忍。可以说,雪糕是我们当时学习的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班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玫瑰姐也兑现了承诺,给了我们每人一支雪糕。我现在还记得那支雪糕的滋味,甜甜的,软软的,咬一口能冰到心里。

毕业那天,我发誓一定会经常回来看玫瑰姐,玫瑰姐笑了笑,摸了摸我的头,叹了口气:“白鸽终会离开大树,飞到无尽的远方。”但我当时没有理解这话里的意思,还打趣玫瑰姐怎么这么文艺了。

如今我跟玫瑰姐已有一年多未见了,我也理解了那句话的意思,可是我已经回不到过去了,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一定会跟玫瑰姐说:“白鸽飞到了远方,也常会思念看望。”

玫瑰姐,欠你一句话:我喜欢你,特别特别喜欢你。

人皆过客,唯她不是。


三尺讲台

征稿启事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意林》杂志“三尺讲台”栏目向广大语文老师征稿啦!您可以写下教学中有趣的人与有趣的事,以及教学与生活中的感悟。
来稿请在标题注明:写给老师的微情书,并注明自己的详细联系方式。
字数要求:600至1000字。采用后每篇有200元的稿酬。
可投稿至以下邮箱:刘世佳:70930202@qq.com康   宁:kangning03@163.com


那些藏在作文里的光
何小波

批改作文时,我总会被孩子们突如其来的表达惊艳到。倩怡在《姥姥的记账本》里写:那些歪扭的数字里——‘38日收废品+7.5’‘39日给妞妞买铅笔-2’‘310日存钱罐+5.5,原来信心可以像钢镚儿,一分一分攒起来,就能兑换整个春天。这个总爱低着头的女孩,用姥姥泛黄的记账本,道出了最朴素的生活哲理。

调皮的志文在《蜗牛快递公司》里脑洞大开:“我在雨后的操场开公司:蜗牛001号运送半片银杏叶给蚂蚁,蜗牛002号护送迷路的西瓜虫回家,最棒的蜗牛009号用黏液写下:‘慢递服务,使命必达’——老师说我创造了新的信心速度。”他用稚嫩的笔触,赋予慢吞吞的蜗牛以使命感,也让我重新思考:信心的力量,或许不在于速度,而在于坚持。

最让我意外的是芷涵的《影子辞职信》:“亲爱的身体小姐:鉴于您最近总是低头缩肩,导致我在墙上呈现扭曲形态,且连续三天未能完成完整日晷投影,现正式提出辞职。——您的地面代理人”。旁边还附上了“身体回函”:“接受批评!即日起挺直腰杆,同意支付双倍月光作为精神赔偿。”这个内向的小姑娘,用幽默的方式表达着对自我的期许。

看着这些作文,我不禁想起刚开始指导“信心的力量”主题征文时的场景。那时的他们,要么咬着笔头迟迟下不了笔,要么写着千篇一律的“学骑车”故事。是倩怡偶然提到的姥姥的记账本,让我意识到,或许我们不该局限孩子的思维,而是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独特的视角。

于是,我带着他们观察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去看修自行车的老师傅如何专注地补胎,听食堂阿姨讲述每天准备早餐的故事,观察保安大叔守护校园的身影。渐渐地,孩子们的作文里有了烟火气,有了生命力。

志文总爱趴在操场边看蜗牛,我鼓励他用蜗牛的视角去想象;芷涵常常低头走路,我便和她玩起了“影子游戏”。没想到这些看似随意的举动,却成了他们作文里最动人的素材。

家长会上,我把这些作文读给家长们听。倩怡的妈妈红着眼眶说:“原来孩子都记在心里。”志文的爸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以后得多带他去发现生活。”芷涵的爷爷则笑着说:“原来低头走路,也能走出这么有意思的故事。”

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在指导孩子们写作的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他们眼中独特的世界,也重新找回了教育的初心。这些稚嫩的文字,就像点点星光,虽然微小,却汇聚成照亮成长之路的璀璨星河。

放学铃声响起,我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的身影,突然明白:所谓信心的力量,或许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勇敢地表达自我,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书写生活。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护好这份童真与勇气,让这些星星永远闪亮。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