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对话敖德:出版仍是最好的产业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25-7-23 11:42:18
65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当20岁出头的敖德靠卖马头琴赚得第一桶金时,一定想不到此后20多年竟会与童书结下不解之缘。
2004
年从动画行业转行后,敖德在
出版
业扎下了根。他将自己毕业后在社会闯荡的两个“第
13
年”,视为其事业上的重要节点。第一个“第
13
年”是
2010
年,他用
3
万元创立的耕林童书馆(以下简称“耕林”)被天域北斗科技集团以
3000
万元收购。第二个“第
13
年”是
2023
年,耕林再次登上行业热搜,易主后的耕林成为福州青葫芦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葫芦”)的全资子公司。
个人命运的沉浮常常伴随着时代浪潮的涨落。敖德坦言,做出版这些年经历了很多坎坷,但总的来说,还是赶上了时代发展的红利期。从市场提速期的高光时刻,到市场盘整期的绝处逢生,敖德是幸运的,他还是那个眼里有光的童书出版人。面对好书退场的窘境,他深感悲哀和无奈,但同时也生出了重塑市场的勇气和信心。在他看来,寒冬其实就是变革时代的代名词。
“在一个变革时代,我们做好准备去迎接它,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去改变,这才是关键。”“不是去卷存量市场,而是去增量市场找机会。”不甘平庸、喜欢挑战的他,期待着自己在下一个“第
13
年”再折腾出些事儿来。
“尽管市场萎缩,但我仍然觉得出版是最好的产业。”并入青葫芦的一年多里,敖德对耕林进行了产品线精简、供应链优化、新市场探索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战略调整,推出了年销量逾百万册的“大英儿童百科全书”和“漫画世界名著”“青葫芦文库”等高质价比的系列图书。敖德告诉记者,为了让企业向更高阶段迈进,他在做减法的同时努力推进两个转变:一是从产品思维转变为品牌思维,二是从编辑思维转变为企业家思维。而这种转变,或许也是同时代很多出版人必须面对的选择。
产品端做减法:从产品思维到品牌思维
《出版人》:
2023
年耕林并入青葫芦后,您对未来发展进行了怎样的规划?
敖德:出版业做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品牌化的打造力度不够,少儿图书市场上几乎看不到真正实现
IP
全产业链运营的产品。出版业未来肯定是走品牌
IP
化运营之路,这也是耕林并入青葫芦后的重点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所说的
IP
化运营是重点产品
IP
化,比如我们的“大英儿童百科全书”系列图书,虽然它已经有
250
多年的历史积淀,但在中国市场还是一个沉睡的
IP
。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唤醒它,让它真正地走向大众市场。我们的“亚卡利”系列漫画、《哪吒》等产品都属于这一类。
其次,
IP
化运营不仅限于产品的
IP
化,它还可以是一个品类的
IP
化,这一点在我们整个集团已经达成了共识。比如青葫芦立体书就是一个品类的
IP
。据开卷监测数据,青葫芦立体书第一季度的销售业绩为
1.2
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
63%
。未来,青葫芦绘本、青葫芦文库、青葫芦漫画、青葫芦桥梁书等都要打造品牌
IP
。我们要让读者记住的不是某一个单品,而是一个品类,这样才能提高读者对品牌的认知度。
说实话,打造一个爆品其实容易,但是打造一个
IP
是很难的,需要很长时间去培养消费者的认知。我们要从此前做畅销单品的成就感中跳出来,朝品牌
IP
化方向升级,这就是从产品思维转变为品牌思维。一旦得到了读者的认可,这个
IP
的抗风险能力就会远远大于单个产品。
基于此,我们对未来的规划都是为品牌化服务的,比如我们的号角传媒公司就是专门打造
“大英儿童百科全书”这个品牌的,墙书通识教育有限公司专门打造“墙书”这个品牌。一个公司就只做一个品类或品牌的产品,不做其他。我们这样的小团队,要集中精力干大事。
从
2023
年下半年第一本书上市至今,“大英儿童百科全书”系列的总销售额超过
2.4
亿元,但离我们的期望值还很远。可喜的是,其中的《大英儿童百科万万想不到》今年展现出了爆品的苗头,两个月内就加印了三次。一个产品能够立得住,渠道很重要,但产品本身也很重要。到任何时候,产品质量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有好的产品才会形成好的读者口碑,否则读者即便购书也只是一次性消费。
《出版人》:基于规划,耕林对产品线做了哪些调整,目前的核心产品线是什么?为什么会进行这样的调整?
敖德:既然我们定下了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所有的
“打法”都围绕着我们的主战略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产品线方面,首先我们果断地放弃一些产出不高的产品。集团总顾问之前跟我说过,他认为我过去在产品线上不够聚焦,什么都想做。一是因为我个人兴趣广泛,觉得自己在很多领域都能做得不错;二是觉得做得全一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才能更大一点儿。但是现在我认为,过去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应该果断地做决策
——精简产品线。因此我们最终只保留了四条主线。耕林集中做“青葫芦漫画”和“青葫芦文库”系列产品,号角传媒专做“大英儿童百科全书”系列产品,墙书通识教育专做“墙书”产品。
我们原来的包括精装绘本在内的很多产品线几乎放弃了。我近期曾发布过一个短视频,主题是
“好书正在退场”。今天的某些图书畅销榜单和
10
年前的榜单有着本质的区别,看不到多少经典的或值得买的好书。无论是书的内容还是品质,都让人觉得惨不忍睹,这是市场的悲哀。出版同行担心书不好卖、渠道乱、市场萎缩,但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好书在退场,劣币在驱逐良币。这可能是靠我们个人努力很难扭转的一个大趋势。
放弃那些好书的版权我不觉得可惜吗?当然可惜,但是放在自己手里卖不动就更可惜了,也辜负了版权方和作者对我的信任。
《出版人》:您为什么看好漫画这一产品线?耕林如何在这一领域发力?
敖德:目前,耕林重点打造的漫画产品线已经初见成效,
“漫画世界名著”系列销量已逾百万。选择漫画,是因为如今不仅好书在退场,人们的专注力也在严重减弱。我觉得无论是从教育层面还是孩子的精神成长层面看,名著应该还是必读的。“漫画世界名著”能够降低名著的阅读难度,增强阅读兴趣,占用的阅读时间也很少,正符合当下市场对高质价比产品的需求。这个产品在前一个版权期内,
5
年才卖了
2.5
万套,降价改版后
5
个月就卖了
5
万套。好产品拥有长久的生命力,不会成为畅销榜单上的“短命鬼”。一个好产品可以让一家公司活得很好。
除了漫画,耕林还推出了
“青葫芦文库”,主要是做中外名著,选择名家翻译和名家插图的版本。在我看来,兴趣电商并不是抢了传统电商的流量,而是触达了传统电商没有触达的下沉市场。作为一个理性的企业经营者,一定要理性地找到问题的实质,否则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每一个决策。我们做“青葫芦文库”,就是要以低价满足四、五线城市用户的需求,做出增量。当然,低价的前提是内容质量不能打折,做出高质价比的产品,才对得起读者。我们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好产品是核心,做好书才会有未来。做注水书、垃圾书、高利润低成本图书的企业肯定走不远。
《出版人》:您为什么会选择放弃精装绘本这一此前耕林的重要产品线?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儿童绘本市场?
敖德:
2006
年—
2019
年是绘本的黄金时代,之后绘本市场开始断崖式下跌,主要有两个原因:用户变了,渠道变了。首先是用户。原来一、二线城市的主流消费群体长大了,但由于
2019
年以后出生率降低等因素,新的消费群体未能及时形成补充。目前的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对价格敏感的下沉市场。其次是渠道。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崛起和渠道的变化,加速了绘本市场的下行。绘本的黄金时代得益于一大批专业阅读推广人的推介,他们的声音能被更多的家长听到。而
2019
年以后,流量主播抢占了家长和孩子的时间和注意力。流量主播中真正懂书的不多,而真正懂绘本的阅读推广人却没有流量,或者说他们不屑去迎合平台的流量算法,所以他们的声音很少被听到。
摸清了市场变化的原因,下一步就要做出应对。如果我们今天依旧坚持做精装绘本,是没有希望的,所以我们现在是集中精力打造平装绘本,产品单册价格以
10
元居多,这可能比
20
年前还便宜。和漫画一样,绘本产品线我们也规划了
100
多个品种,要迅速做出规模来。当然,价格降低,必然要影响版权方的收益。我们已经说服了大多数的版权方接受目前市场的变化,从长远利益看,这是用另外一种策略去占领更大的市场,可能最终收益会更大。
渠道端做减法:从编辑思维到企业家思维
《出版人》:耕林近年在渠道端做了哪些调整,有何成效?为什么会进行这样的调整?
敖德:渠道已经发生了巨变,首先同行们要认清现实、接受现实、做出应对,而不是一味地怀念美好的过去。
我们出版上游的企业,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渠道话语权。青葫芦的优势是有强大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渠道做得很透但又不过度依赖渠道,就有更多的话语权。就我个人而言,是要做减法。除了产品端做减法,渠道端也要做减法,只做自己更擅长的内容和产品,不擅长的销售环节就全部交给集团去做,我全力支持和配合。
作为出版企业经营者,对渠道劣币驱逐良币的现实会感到难过,但头脑要保持清醒。当前的渠道在短时间内还处于一个
“群雄并起”的时代,大家要研究透渠道才能抓住机会。我今天依然不觉得悲观,我相信还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有待激活。我之所以乐观,不是觉得市场这场硬仗好打,而是觉得只要在市场摸爬滚打很多年,一定有方法让自己活下来。出版机构想活得好,就应该向那些商业做得成功的企业去学习。书是文化商品,如果不按照商业的规律去运作,永远不可能成功。
比如我们的
“漫画世界名著”系列,此前卖得不好,其实也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与我们团队的销售能力不足有关,我们没有精力把渠道做透,在产品端也没有把性价比做到极致。
用户、渠道和产品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每一个出版人必须想清楚的。首先,我们应该有
“为用户做产品”的基本认知;其次,过去的“大一统”市场逐渐在消失,渠道变得更加精细化。未来,小而美的细分垂类公司会越活越好,但也要有自己完善的渠道打造能力;同时还要做好产品的升级迭代,要让读者把钱花在真正值得消费的产品上。
《出版人》:您曾说自己是
“坚定的纸质书的拥护者”。在童书过剩时代,您觉得少儿出版企业该如何度过寒冬?
敖德:我的确是纸质书的忠实拥护者。我始终认为,同样一本书,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光线下,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接触的每本书、每个作者都为你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我觉得这就是出版业的魅力所在,我对它依旧有着我当年刚刚入行时的热情。
首先,很多人对于寒冬的理解是偏颇的,我认为寒冬其实就是变革时代的代名词。在变革时代,最重要的是认清市场真相,从自身找原因去改变,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
“革自己的命”才有出路;而不能因为寒冬来临了,市场萎缩了,就觉得我们没有办法了。我永远都抱着乐观心态去看待每一次所谓的危机,“危”的后面就是“机”。童书市场的高毛利时代已经结束了,早认清现实,早做改变,才能活下去。这也是一个拼实力的时代,但很多出版企业的观念、管理模式都还比较落后,亟待更新。
说实话,我现在一点儿也不愁我的书卖不动。假如真卖不动了,只要一降价,销量肯定呼地就升上去了,因为好品质的东西打折卖一定会有很好的销量,但我不能这样做,对品牌塑造没有好处。
《出版人》:您曾说要将编辑思维转变为企业家思维,具体该如何转变呢?
敖德:一本书能不能卖得好,不仅和编辑水平有关,还受营销、发行渠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如果你始终只是个编辑,就永远改变不了这个现实。一个企业想活下去,要求经营者必须从编辑思维转变为企业家思维,不能只关注每一本书的得失,而是要更多考虑如何制定战略、选准赛道、整合资源、找资金和找渠道等。我也没有这样的综合能力,就得不断地去学习。成功的一大捷径就是向那些优秀的人靠拢,从他们的商业模式中受到启发,找到成功的方法。
我们现在要努力做的不是去
“卷”存量市场,而是去增量市场找机会。比如青葫芦立体书就突破图书赛道,进入了礼品赛道。我们的“四大名著”“大英儿童百科全书”系列等知识类卡牌也是走礼品赛道,销量可观。未来我们也会尝试进入谷子赛道。
《出版人》:您如何看待当前的
“图书短视频直播热退潮”现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敖德:尽管互联网电商这么发达,但依然有一堵墙横亘在好书和读者之间。读者并不是没有购买力或是购买需求,而是缺乏一个通畅有效的信息渠道。货场型的直播不符合真正的商业规律。一个主播如果什么都卖,如何做好品控?我们买任何东西都依赖一个人的推荐,这种模式本身也是有问题的。这几年,图书达人也在根据自己粉丝群的变化做出改变,比如有的主播过去看重高佣金,随着粉丝素质的提升现在更看重选品的品质。
未来,垂直领域的主播会活得越来越好,有高回购率才是良性的商业模式。
一审:赵 冰二审:亢姿爽
三审:黄 璜
END
-出版人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敖德老师
#敖德萨介绍
#敖德萨故事
#敖德什么意思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媒体约稿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专访人可妹丨重构“追妻火葬场”新法则
《锦月如歌》《永夜星河》《与凤行》受热捧,“无爽感,不爆款”
三部作品集中出版!作者荆洚晓:以女性角色为镜,探索宏大时代与
4
500元/篇丨公众号「粒公子」征稿
5
《中国旅游报》急需大量游记、散文
6
"我的中高考与《意林》" 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