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志怪”故事在数字时代中“修炼升级”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25-6-10 11:25:45
3942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对比《黑神话:悟空》与古代游仙图,学者冯庆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玩家在电子游戏中也是一种现代式的“网络游仙”。科幻作家陈楸帆发现,他的两部科幻小说《怪物同学会》《爱的小屋》进行影视化改编时被融入了“恐怖”元素。他进而观察到,科幻作品正在同多种类型融合,当代科技语境也在同中国传统文化原型相互嵌套,“在某种意义上已超出通俗娱乐的范畴,为我们理解人性和时代精神提供了独特途径”。
在数字媒介与网络文艺交织的当下,“志怪”“修仙”等经典文本正被重新激活,大众文化也在不断更新。近日,在一场主题为“现代文学与大众文化的B面”研讨会上,学者们聚焦这一现象展开深度探讨,网络文艺正以独特的方式反抗“庸常”,完成着现代人的自我表达与文化认同。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与《探索与争鸣》
杂志
联合举办,由叶祝弟、战玉冰召集。
“志怪”亦是“志人”
网络文艺中新“志怪”书写是现代人的“偏爱”:电影《哪吒》中的妖界备受人们关注,热播电视剧《无忧渡》中讨论人妖共存的奇情悬案,动漫《狐妖小红娘》在B站播放量破10亿,就连刚刚在热门综艺“浪姐”中夺冠的姐姐叶童,也再度点燃了大众心中重温《白蛇传》的渴望。香港大学助理教授魏艳观察,Z世代偏爱充满奇幻的“志怪”故事,“妖”完成了对外在身份的突围以及自我的确认,并以虚拟的审美形象成为现代人自我表达与文化消费中的重要元素。
《续西游记》第八回提及“麝妖”,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怡微认为:“在《西游记》原著中,妖的成因多是求道失败、修炼偏差或食人欲望;而在续书中,妖的出现与人类行为有了更紧密的关联。妖邪的生成,不再是天命偏移,而是生物伦理的争议。这种险难的设置,是非常现代的看法。”在当下的
网文
世界中,“妖怪书写”显示出年轻代际追求平等、向往多元的世界观。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副教授倪湛舸认为:“升级打怪的修真小说是中式玄幻的核心,而妖魔作为‘他者’同样有权修炼、升级。正因‘万物有灵’,所以我们才有白娘子的故事。”
现代社会中“庸常”成为人们的日常状态,更多网络文艺在以对抗他者的方式完成对自我的确认。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项蕾发现,在游戏《勇者斗恶龙3》中,勇者打败恶龙后王国陷入平静。“生命中有意义的时刻结束后只是无尽冗长的平静,这就向玩家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接下来要怎么证明自己存在?人的生命中也天然存在竞技游戏的行为,通过对抗来填补意义的真空。”
“中式”审美持续激活着当代大众文艺
叶童再次走红,作为经典文本改编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也因此被众多剧迷“重看”。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白惠元认为,大众文化对经典文本的演绎不断上演着多元与“越界”,“里头包含了一个潜在的性别越界和情绪流动,不断激发大众新的感受。”而剧中对黄梅调的调用也成为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冯庆认为,经典戏曲中不变“程式”与当代电视剧中的快节奏相融合。“戏曲以艺术的方式延续永恒,给‘流离失所’或脑海中一团乱麻的人们提供心理安慰。”他说,这是记忆点,更是纪念碑,也体现了文化中国想要去延续传统的冲动。
在文学中建造一个实验场,探讨各种可能性,网络文艺不断激活着对经典文本的“故事新编”。在魏艳看来,网文《狐妖小红娘》中“人妖恋”受《白蛇传》启发,作者在“再续前缘”的基础上加入了新设定,从而引发转世者究竟是全新个体还是前世延续的讨论。尾鱼所著的网文《司藤》是对《白蛇传》的当代改写,完成从被拯救到自救的“大女主”转变,反思了生育之于女性的意义,以及探索了自我觉醒的概念。正如储卉娟所言,“网文的优势在于,经由作者和读者在类型化的写作中的集体推进,来自社会各层面的不同声音和梦想开始被吸纳,进入了集体想象的生成过程。”
而在科幻文学方面,很多类型融合作品也正在转向借助中国传统神话与志怪元素。陈楸帆观察到:“例如‘聊斋’式的鬼魅情爱,《山海经》中的异兽,通过与现代科幻概念嫁接产生审美效果。同时,也有《无限恐怖》等网文也选择使用西方大众文化的原型,体现出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原型资源的共享,也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去唤起跨文化背景读者的文化记忆。”
而在《黑神话:悟空》对文学经典《西游记》的追溯中,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杨宸认为,“游戏某种程度上反写了《西游记》的原著,其对传统的现代化改编,实际上它就展现出了某种反叛的内核。”但他认为,技术对传统的激活存在复杂性,当“天命”被置入游戏这一数字媒介,“玩家实际上越过了传统天命,去拥抱了大数据算法的技术性天命。正因如此,黑神话的文化张力才如此之大——它以最高的技术指标,传达了一种结构性的文化矛盾:继承还是背叛?反叛是否也已被系统规训?”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文汇报 孙彦扬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写作交流
交易招聘
媒体约稿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专访人可妹丨重构“追妻火葬场”新法则
《锦月如歌》《永夜星河》《与凤行》受热捧,“无爽感,不爆款”
三部作品集中出版!作者荆洚晓:以女性角色为镜,探索宏大时代与
4
500元/篇丨公众号「粒公子」征稿
5
《中国旅游报》急需大量游记、散文
6
"我的中高考与《意林》" 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