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三弦《天之下》: 网络武侠小说创作的一种出路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24-8-15 17:49:13
4461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关于作品简介
《天之下》展开了一个主宰是武林的神州世界。武林就是天下,天下就是武林。在这个庞大的天下中,侠客持证上岗,仇敌照章相杀,曾经的江湖规矩,全都变为律法,然而侠肝义胆、公道人心,为何渐行渐远?《天之下》就是这个天下武林群侠之间错综复杂的故事。
推荐语
小说《天之下》是曾作为霹雳布袋戏编剧之一的三弦创作的颇为纯粹的武侠小说。在当下武侠题材式微的时代,《天之下》的出现已殊为不易。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三弦虚构了一个只有武侠的神州世界,混乱的世事最终令九个最大的武林门派统摄天下,从此天下只有武林与江湖。
小说尝试着去完成古龙没能完成的武侠创作实践,努力构建出一个壮阔的“大武林时代”,一个纯架空而高度写实的武侠小说世界,在那个世界,武林是一个个人以及一个个的故事。小说多线并进,脉络复杂,以类似于POV的“列传”型叙事展开故事,在单个篇章上更多带有古龙的写作风格,而在整体上又不乏借鉴金庸的经纬之法,在网络武侠小说中是颇具个性的创作。尽管现代武侠小说可能不再如黄金时期那样强调侠义精神,但在《天之下》中,作者试图通过对侠气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侠义情怀。这种侠气不仅体现在角色的行为准则上,也是构成整部作品的灵魂所在。
延伸阅读一
关于作者:从布袋戏编剧到网络小说作家
三弦,真名叫林绍男,曾用笔名韦三编、大天使等。2002年,三弦进入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编剧一职。从此,三弦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编剧生涯。他在霹雳国际的八年时间里,为霹雳布袋戏编写了近九百集的剧本,先后塑造出了四无君、佛剑分说、燕归人、羽人非獍、千叶传奇、武君罗喉、香独秀等许多经典的布袋戏形象。经过短暂的休息,三弦于2012年开始担任金光布袋戏的编剧,负责剧情大纲的编排,为金光布袋戏编写了超过百集的剧本。他率领金光的编剧团队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天地风云录”系列《决战时刻》《九龙变》《剑影魔踪》《魔戮血战》四部剧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18年,三弦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天之下》,这是他对朋友所说的“武侠没前途,谁写谁先死”的定论的一次挑战。其实,长久从事编剧工作的三弦早有独立创作小说的想法,他曾说:“我一直想写一本武侠小说。一条武侠大长河,讲述权力、人性,有侠义精神,也有阴谋诡计,有人性的光辉,也有不堪的一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每个人在这条长河中苦苦挣扎,但到了最后,他们依然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三弦《天之下》的创作思路,大抵源于古龙晚年未尽的创作的理想,“我(古龙)计划写一系列的短篇,总题叫做‘大武侠时代’,我选择以明朝做背景,写那个时代里许多动人的武侠篇章,每一篇都可以独立来看,却互相间都有关联,独立的看,是短篇;合起来看,是长篇,在武侠小说里这是个新的写作方法。”因此,三弦在《天之下》中创作了一个纯粹的武林世界,在小说世界中每一个侠客都是主角,都有那么一段或长或短的故事,而在这个武林之中,一切的一切都是“人性”。三弦把古龙创作中惯于讨论的“人性”与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做了现代式结合,从而呈现出人在现代与传统之中的一种挣扎: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光怪陆离,或许只有一种东西不会改变,那就是人性,而侠义之精神也无法离开人性孤独的闪耀。
延伸阅读二
关于作品:一种武侠小说复兴路径的探索
林清玄曾谈到古龙晚年创作风格变化的原因,“之所以想到这种改变,是一来自己(古龙)的体力也无法熬着写长篇;二来是时代变了,现代人的生活已经没有耐心看连载的长篇。”古龙感悟,多少预言了网络时代的武侠小说所面临的形势——玄幻小说的兴起,武侠小说的式微,尽管这似乎与小说的长短并无直接关系。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从网络文学诞生以来至今,不论是玄幻、奇幻、还是言情、悬疑,总之各个类型的小说都有大量精品代表作,唯独在武侠小说领域显得如此匮乏,尤其是如今被称为“低武”的传统武侠小说类型。无怪乎三弦之友会提出“武侠没前途,谁写谁先死”的说法。
中国武侠小说这一兼具中国传统文学底蕴与民间习俗想象的小说类型,在如今类型繁复的网络小说类型之中,之所以日趋没落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其没有一种符合现代创作范式的独特路径,也就正如古龙所说“时代变了”。纵观中国现当代武侠小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历变的核心始终在于“武”与“侠”之上。当然,表面看上去这种变化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如今的网络小说创作与接受的情境来看,其早已“过时”了。“武”在现代武侠小说的推动下,从动作击技发展为文化表达与精神对峙,逐步转变成为“玄之又玄”的事物,虽然其不乏文学之意义,但是在网络小说的创作之中,却极度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更具可操作范式的玄幻仙侠的体系性小说,在当下实现了对武侠小说替代。简单来说,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并没有给其创作提供一种易于操作的范式,其所有的叙事模式都可以放在任何类型的小说之中,而唯独没有建构一种独特的“武”之范式。同样的问题亦出在“侠”上,在当代单子社会之中,侠义精神几乎成为“天方夜谭”,如今的武侠小说之中洋溢的乃是强烈的个人主义,或者是在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掩盖之下的功利主义气质,所谓“侠之大者”更多情况下只是一种修饰之词。可以说武侠小说在范式与文化上都欠缺与当代网络文学创作相契合的东西。
三弦的《天之下》可以称之为是对中国武侠小说创作出路的一次带有复兴意义的探索。一个纯粹的武林就是天下的神州世界,无论其听上去多么匪夷所思,但是却实实在在将武侠小说的创作向前推了一大步,使武侠小说也具有了诞生某种可操作范式的可能。就像三弦自己所言,《权力的游戏》中火龙在天上焚烧三军不是一样“胡说”么?纯粹的武侠天下,可以催生出更加纯粹的设定,这是过去林林总总的武侠小说并不具备的优势。同样,《天之下》在古龙的基础上更推进了一步,把已经被过去武侠小说所抽象的侠义精神做了一次现象式的还原。实际上,无论是历史中的侠,小说中的侠,还是现代豪侠,无疑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易言之,“侠”本身就是一种人性的呈现,也是一种世界底层法则的表达。当天下成为武林,侠义成为规矩,那么“侠”会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这是三弦对于现代侠义精神的具有探索性意义的表达尝试,在现在的主体之中,重新发现“侠”之存在。这正是将传统现代化的一种尝试,也是传统在现代的重生。正是在这两点上,《天之下》具备探索的品格,可以视为中国武侠小说始终保持着生命力、不断尝试自我变革的一种创作出路。
作者简介
张学谦,文学博士,博士后,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理事,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国文学批评》《鲁迅研究月刊》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出版
专著2部。
编辑:苏熙雯
二审:王秋实
三审:朱钢
原载于“
网文
视界”公众号
END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写作交流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阿菩携新作《天衣》拆解爆款网文“破圈”密码
专访人可妹丨重构“追妻火葬场”新法则
《锦月如歌》《永夜星河》《与凤行》受热捧,“无爽感,不爆款”
4
三部作品集中出版!作者荆洚晓:以女性角色为镜,探索宏大时代与
5
500元/篇丨公众号「粒公子」征稿
6
《中国旅游报》急需大量游记、散文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