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从贾浅浅到马晓康,文坛关系户真的够了!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24-8-2 18:03:22
3690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对对对,莫言有面子,你的主编父亲比我有面子。”
“投胎投得好,怎么办呢。你去重新投一次?”
你很难想象,如此听起来“周公子”的言论,居然能够出现在文学这个圈子里。最近文学名刊《作品》,忽然在小红书陷入争议。
事情要从
杂志
推出的“超新星大爆炸”栏目说起。去年十一月,《作品》在新媒体平台隆重推出超新星大爆炸栏目,称将以超大力度推出“文学素人”。官方界定文学素人的原话是:“你得是文学界的新面孔,你尚未被发现,当然,偶尔发过两三篇但没有引起较为广泛关注也可。”然而,《作品》七月刊发布后,很快有网友马上变成了黑人问号脸。因为本期“超新星”马晓康多篇作品见于《人民文学》等刊,根本不算“文学素人”,就家庭背景来说还是“文二代”。相关讨论帖热度迅速攀升,作者本人、疑似作者小号和《作品》编辑、前编辑等一众利益相关者纷纷下场回应。最后,《作品》小红书官号发布“王十月答网友”一帖,答案直截了当:“马晓康算不算素人?”“不算。”
王十月回答网友短短两个字、短短半年,《作品》自己打了自己的脸。同时也上演了一出文学圈里关系户恬不知耻的荒唐大剧。
01
不怪网友对马晓康所享受的待遇感到震惊。同样是连推六篇作品的推新流程,马晓康偏偏比其他“超新星”多了一篇推荐词。这篇推荐词还非出自一般作家,而是出自诺奖作家莫言之手。即便读者对马晓康一无所知,也能察觉其人来头不小。毕竟管谟业同志虽然近些年来颇为与人为善,到处秀一手不怎么样的书法,但涉及到作品推荐这方面还算是爱惜羽毛,能亲自下场,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莫言这又让人很自然地想到了莫言的好友余华。同样是上稿杂志惹非议,余华之子余海果处女作《全身麻醉》发《收获》被疑才不配位,全程沉默;马晓康被指出不是“文学素人”。然而仅因这一客观事实,小马同志不仅大号下场称自己“投胎投得好”,还疑似在小号发布长文,对个别网友质疑进行回怼。最后,《作品》宁肯打脸也要用“不是文学素人,但是文学新人”等话术强行挽尊。编辑王十月下场回复时,更是说“写出好作品是最大的公平”。
马晓康言下之意,马晓康破格入选凭的是才华,网友质疑皆属空穴来风。话里话外,杂志方和作者方已经牢牢绑定。马晓康什么来头?1992年生,北师大文学创作在读博士,师从莫言。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曾获第四届中国长诗奖等奖项,本人多次登上中国
出版
集团90后作家排行榜。其父马启代,诗人、诗评家,中诗在线总编,“长河文丛”主编。出版诗文集33部,作品入编各类选本300余部。曾获第二届中国长诗奖等多个诗歌奖项。
马晓康与父亲马启代如此看来,和“文学素人”不沾边也就罢了,马甚至完全可以算作文学圈“关系户”。由此不难得出,杂志官方偏袒理所应当坚决,回应理所应当干脆,从头到尾表现堪称“毫无纰漏”。
02
文学圈“关系户”,后台到底能有多硬?每当谈起这个话题,人们总是回想起初读贾浅浅诗歌的震撼。晴晴喊/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等我们跑去/朗朗已经镇定自若地/手捏一块屎从床上下来/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贾浅浅《朗朗》2021年,贾浅浅因几首“污秽诗”“性爱诗”在网络蹿红,其中《朗朗》《我的娘》《日记独白》《Z小姐和Z先生》等诗作中充斥的屎尿和性描写因恶俗、猎奇而招来一片骂声。
网友评论但是,当众人把目光投向这些猎奇诗作背后的作者生平,看到的却是满眼荣光:“1979年生,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更加令人沉默的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贾平凹之女。”2022年,当中国作协公示拟发展会员名单。当人们看到贾浅浅的名字赫然在列,对于“文二代”的讨论热度再次水涨船高。
贾浅浅经历一个月的舆论压力后,中国作协将贾浅浅的名字从新会员名单去除。至此,贾浅浅事件告一段落。但大家心知肚明的是,一个贾浅浅成为众矢之的,仍有千万个“贾浅浅”在暗处享受着“文学素人”无法享受甚至无法想象的优待。文学圈关系户的红利,不仅是看上去满目光鲜这么简单——也许,创作中能得到“一代”的助力;也许,只是发表时的绿色通道,只是稿件能够被编辑们看见,就已经是“素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03
真正的“文学素人”,与主流文学杂志之间积怨已久。“不用怀疑,90%以上都不看,因为光是
约稿
的作家、关系户和地方作协会员的名额都不够分的,哪轮得到无名无份的新人
投稿
。”不看自然来稿是“文学素人”们默认的主流文学杂志现状。相关交流贴下,有新人质疑或抱怨杂志不看邮箱,总会有“老人”路过,善意提醒。没有渠道,没有科班背景,在网上四处收集各种杂志公共邮箱,坚持写稿投稿,稿件三个月里从始至终没被点开过……类似的桥段在无数“文学素人”身上反复上演,成为了一种被习以为常的沉默循环。
此次事件中除了“关系户”,还有另一点激起网友不满——“超新星大爆炸”问世时曾承诺“所投稿件一周内必复”。事件发酵后回顾这条承诺,许多人却表示自己投稿超新星的邮件从未被回复甚至点开。编辑回答说没被看的只是极少数,但随着越来越多人带着杳无音讯的投稿发声,不被看见的“极少数”聚少成多。有的人勤勤恳恳写了一辈子还在省作协,有的人累死累活四处投稿一次大刊也没上过。与此同时,也有人生在罗马却要求大众肯定自己的才华与努力,对于他人艰难视而不见或只当做极个别。已经降至尘埃的期待,被拉高之后又再次跌重。真正的“文学素人”面对的不仅是“不被看见”,甚至还有“不被尊重”。人们不禁问:现在文学素人的希望在哪里?
04
“文阀”传统的阴翳,在中国社会始终挥之不去。文学圈“关系户”固有三曹、三苏等杰出之辈,隐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却是更多占据话语权和资源的贾浅浅、马晓康。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即便是九品中正制推翻后的一千多年里,寒门的路也未曾有一天好走。真正属于“文学素人”的春天,或许短暂存在过。例如余华多次提到的他的年轻时代——那个坚持投稿被《北京文学》发现、受邀去北京写作的年代,那个苏童口中买书要托人排队、人人热爱文学的年代。
年轻人将文学梦想装进心爱的红书包出门远行。在那个世界的某一段时光中,或许真有春天来过的痕迹,可惜春光不曾有什么穿透力。但后来,余华在综艺节目里自己也表示,如果不是通过他,北师大创写学生的小说很难被《收获》这样的杂志看到,更不要说发表了。余华说的当然是真的,但是还有很多真的没说。当一个圈子开始产生的时候,往往是唯才是举,头一批吃螃蟹的人很容易获得先发优势。
比如说余华也好马未都也罢,当年靠着几篇文章就可以调到和文学宣传有关的单位,这是今天的作家们所不能想象的事情。但当这个圈子枝繁叶茂之后,可能就会出现王小波所谓“像蛆一样熙熙攘攘”。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关系户们把门槛提高,变成了“世家大族”,这在非技术类的行业之中展现的尤为明显。程序员不见得能让自家儿子进阿里腾讯,但作家们一定有办法先让自己孩子在写作领域变得拔尖。努力进入大门的人,可能会把门关上;淋过雨的人,未必喜欢后续的人还有伞。
这是人性,但我们不该默认于此。正如鲁迅说的:“向来如此,便对吗?”世界不只是非黑即白,文学的世界,纵使偶有关系户,终究应该以“余华们”为主色调,而非“马晓康们”和“贾浅浅们”。假如不是这样,那个属于文学的春天,或许不会再来了。
注:(因为怕对方起诉肖像权,所以特意加了马赛克)
本期作者:拾月排版丨编辑:翟晨旭
来 源:投稿指南
作 者:拾月
-END-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休闲分享
媒体约稿
写作交流
原创文学
交易招聘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岁月》杂志,急需大量校园故事
北京高校联合科幻征文「火花杯」征稿启事
阿菩携新作《天衣》拆解爆款网文“破圈”密码
4
专访人可妹丨重构“追妻火葬场”新法则
5
《锦月如歌》《永夜星河》《与凤行》受热捧,“无爽感,不爆款”
6
三部作品集中出版!作者荆洚晓:以女性角色为镜,探索宏大时代与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