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天下霸唱谈《大耍儿》:以少年之书,重塑一代人宇宙
[ 复制链接 ]
heneica
中级写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0
好友
50
回帖
104
银子
中级写手
中级写手, 积分 3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4 积分
中级写手, 积分 3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4 积分
积分
316
发表于:2021-8-28 13:33:52
15959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曾以一部《鬼吹灯》成就“畅销神话”的天下霸唱,时隔多年推出了70万字长篇新作《大耍儿》。和之前的盗墓奇幻不同,《大耍儿》是一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小说,它有关“江湖”,有关热血,有关青春。今年8月,《大耍儿(1-4卷)》由上海文艺
出版
社出版。
今年8月,《大耍儿(1-4卷)》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朋友有道儿,混混儿有论。”在过去,天津“混混儿”又叫“耍人儿的”,耍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没有玩文玩武的狠劲,不敢玩死签的玩儿闹都成不了大耍儿。从清朝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天津的大耍儿都能从打扮上被认出来。天下霸唱写:“清朝的大耍儿,讲究花鞋大辫子,一走一趔趄。八十年代初则是剪绒军帽、四个兜军褂,帆布军挎包,玩儿的就是造型!”
《大耍儿》的故事就发生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天津,主角是一群十六七岁的玩儿闹。男主人公墨斗不甘被人欺压,带着兄弟闯出一片天地,最后蜕变为一代风云人物。在批评家李敬泽看来,《大耍儿》是一部有文学野心的书,天下霸唱以他的方式,确认着四十年来天津青年与时代、与中国大地的联系,探索建立理想生活的路径,其精神气质与武侠小说的磊落正义一脉相承。《繁花》作者、作家金宇澄认为《大耍儿》是一部亦庄亦谐、且俗且雅的当代话本体长篇小说,天下霸唱用说书人讲故事的方法表现了他眼中的复杂世相,既有博人解颐的包袱、市井的话口,又有对命运的苍劲讲述。此次四卷图书还插入连环画,用贺友直式的白描风格,还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天津风情。
书封
“我特别怀念那个时代,那是我的少年时代。”近日,天下霸唱就新作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他坦言自己为了这部小说采访了很多当年混迹“江湖”的老大哥,积累了很多素材,也计划把故事再写下去——一直写到1994年。目前写好的四卷出版后,有受访者继续给他电话,告诉他更多的故事,还有受访者和自己的孩子说:“看见了么,我们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的。”
天下霸唱感慨道,随着时代变迁,那群曾在一个胡同里长大的少年纷纷走出了不同的生活轨迹。他们之中有人默默开着出租,有人摇身一变成了老板,但无论如何,在他们的年少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宇宙里的男主角。
“看这部小说就像在看我身边的一群朋友,因为八九十年代也正是我成长的阶段,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物,只不过不叫‘大耍儿’,那种命运的跌宕以及江湖和浩荡时代的碰撞是很打动人的。小说上还值得注意的是那种民间性,那种活泼的细节,市井而诙谐的语言,以及像钢丝入木一样触目的道义爱恨。”青年批评家木叶特为《大耍儿(1-4卷)》的书封题字,这也是他第一次题写书名,“这部作品有点像一部当代武侠故事的评书连播。我隐隐地想写出一点点顽主、教父、侠客行的感觉。写字也是来自我年少时的爱好,这个还没全然丢下。”
他能感受到天下霸唱在这部新作里“近现实”的雄心,“那些道义情怀如何在当下平稳着陆?毕竟很多传统的东西、慷慨悲歌性的东西,都在遭遇所谓全球化的淹没和挑战,严酷的真实和手法的探索都在诱惑着作者,也考验着作者。”
据悉,《大耍儿》也将被改编为影视作品。今年6月,它获得第六届阅文原创IP盛典年度重磅原创IP榜单“年度出版改编期待作品”。这个“江湖”的故事是否会创造出下一个“鬼吹灯年”,那就要交给时间了。
天下霸唱,天津人,2006年开始发表《鬼吹灯》。
目前正在创作以清末民初奇人异士为题材的《四神斗三妖》。
【对话】
还原当年“江湖”,重现天津文化基因里的东西
澎湃新闻
:咱们先聊聊这个小说的起因和过程吧。
天下霸唱
:这小说写了起码有六七年了。2015年我采访了一些老大哥,听了一些江湖上的事儿,热血沸腾,满腔激情,很想把他们特定的经历融合进一个故事。
你知道天津卫有一种文化,叫码头文化。清朝末年时这里有一种帮会组织,叫混混儿。为什么叫混混儿?就是讲这群人都是穷光棍一条,敢于自残。比如两拨人都想在火车站干活,怎么办?就各出一个人抽死签儿,然后一上来就拿根手指头出来,再拿出一把刀,把这手指头上的皮肉都削掉,光剩三节骨头,再打个弯给你看看。下一个就得比这个更狠,你削手指头,那我就得剌一只耳朵或者眼珠子,到最后越斗越狠,甚至到了跳油锅、滚顶板,这就是码头文化。什么意思呢?外地人可能不理解,觉得打架就打架,有能力跟对方使,为什么要削自己,但这其实是一种生存哲学:打架有官府管着,俩人互打叫斗殴,那得吃官司,但如果自己折腾自己,在过去的旧社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官府管不着。所以过去他们就有比如一百个人里抽一个拿死签,这个人豁出去一条命,但给大伙保住饭碗。
这就带来了一种崇尚英雄的情结,它成为了天津文化基因里的东西。我也是天津孩子,从小在校门口看见比我大十岁左右的人就好玩这些东西,称英雄论好汉。那个年代动不动就打群架,讲“好汉护三村,好狗护三邻”。我本身就对这种东西感兴趣,所以也想找一些特定的人物讲讲这样的故事。
一开始我只找了一个特定人物,就是这个小说主人公墨斗的原型。他是有真人真事的,年轻时有英雄主义情结,掀起了各种校园风云和校门口事迹。后来我还找了一些曾住在那片区域的那个年代的人,包括老师啊学生啊,他们在今天是“五行八作”,干什么的都有。我希望我能还原“当时”,也就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看见书里的地点、人物名号,是能有感觉的。
澎湃新闻
:据说这部小说里只有男主和男二的名字是虚构的,其他人用的都是真名?
天下霸唱
:书里99%的人物都是用外号,外号全是真的,但要是人物大名和单位也用真的就会有麻烦,毕竟它还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不能被当成纪录片来看。用那些外号,是想和年代、时间、地点对得上,但情节本身肯定是经过加工和创作的。
澎湃新闻
:在采访中有没有听到一些好玩的事?
天下霸唱
:好玩的有很多。我当时收集了一个特别好的题材,叫“马路吉他队”。1980年代到1990年代之间,邓丽君、刘文正的歌刚来到大陆。像墨斗那帮人可能扛个大旗,带群兄弟,出去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但有一些更文艺的年轻人,他们开始玩琴了。那时候他们一个个都留着大长头发,穿喇叭裤,扛着录音机,一人身上挂一把吉他,也是有名有号的。
有一个人最有意思,人称虎爷,外号“大老虎”,他原是动物园里喂老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在美国水兵俱乐部端盘子,然后跟着美国水兵学弹吉他,所以他有一个独门绝技,就是在脖子上挂一个口琴,一边弹着吉他,一边吹着口琴,一边唱着歌,那脚下还能打拍子。和墨斗他们不同,虎爷这群人不打架,但是“茬琴”,两拨人各带人马,也都是奇装异服,一个比一个造型扎眼。怎么看哪边弹得好呢?就看围观的人数和掌声。还有一种,这边唱一首外文歌,比如说日文的、英文的,那边对不上来那就输了,输了就得把琴扔地上让对方踹。也有请外援的,就有北京歌舞团回天津探亲的被他们给叫过来。这群人的故事真特别有意思,他们是中国最早走穴的那帮人,草台班子。将来我如果有时间,很可能会写一个这样的小说。
天下霸唱和“墨斗”原型去德禄逃亡的戈壁
澎湃新闻
:那《大耍儿》中有没有一些写作素材是来自你自身的经历?
天下霸唱
:也有很多,基本上每一段都有。我举个例子,有一段讲德禄越狱,戈壁上有一只鸟晒得都找不着方向了,然后直接落在他的影子里,跟他相依为命。这里也是有原型的,因为我父母是地质队的,我以前听他们地质队在戈壁上勘探过的人讲过。所以写小说,编是一方面,但大部分是人生的经历,或者把听过的、见过的那些东西想明白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得上。
澎湃新闻
:你觉得和《鬼吹灯》《河神》《谜踪之国》等前作相比,《大耍儿》写起来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天下霸唱
:它有好写的地方,也有不好写的地方。好写的地方在于它有很多所谓的现实主义的根,离不开咱们生活着的一亩三分地,而且以前胡同里的那些事,问起当年住在那片的人,大家都有记忆,甚至我自己也有一些记忆。不好写的地方在于如何让一个社会的故事“平地起惊雷”,毕竟人的一生没有那么多激烈的冲突,但小说故事还是要制造一些传奇性。
澎湃新闻
:这也是你小说观的一部分。其实在盗墓题材里,《鬼吹灯》也是偏纪实风格的。
天下霸唱
:所谓的现实主义并不是完全的真人真事,真人真事属于传记和报告文学,现实主义也还是小说。既然是小说,它强调的是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冲突。就像《鬼吹灯》一样,你最后其实想不起来整个盗墓故事,但你能记住人物:胡八一、胖子、shirley杨,我们最后写出来的还是人物。我一直觉得在小说创作里,人物就只有两种方向,一个是追逐,还有一个是救赎。大多数人的一生经历不了多少悲欢离合,都是粗茶淡饭,日复一日,但既然是小说,就想看着刺激一点,冲突强烈一点,里面的人物可以做出现实生活中做不出的选择。
澎湃新闻
:说到刺激与冲突,书里“玩儿闹”的各种打斗是不是也花了你不少心力?那么多场打斗,难得的是每一场都写得不一样。
天下霸唱
:如果写得太详细,插招换式,就成了武侠小说,就没有现实主义的味道了。写起来最花心力的是不能写死人,要是出人命了,这故事的性质就变了。比如一刀捅过去,带着仇裹着恨,但是没想到对方里头扎着一个特别厚的牛皮袋子,刀被挡住了,但下一个再这么写就不合适了。另外不好写的是混战,整个场面都是动态的,不可能这边两个人在动,其余人都消失了。写着写着很容易乱,包括空间感和人物顺序。不像对话,对话是最好写的。
澎湃新闻
:《大耍儿》里的对话夹杂着不少天津的土话,但完全不影响阅读。在小说的语言把握上,你会不会给自己设定一些要求?我看到《繁花》作者、作家金宇澄也对《大耍儿》有着很高的评价。
天下霸唱
:你能看得懂,是因为《大耍儿》的每一个字我都经过了加工。如果完全口语化,或者说用方言土语来写,读者受众面太窄了。在这部小说里,我大概还原了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的本土语言。
在新的时代大潮里,他们走出了不同的生活轨迹
澎湃新闻
:2015年你把第一本《大耍儿》写出来之后,没往下写出第二本,是哪里卡住了?
天下霸唱
:是的,这中间停了三年。第一本体量还行,但是往下写,时间从1980年代走向1990年代,时代变化了,再打打闹闹也不合适了,那群曾经在一个胡同里长大的朋友,在新的时代大潮里走出了不同的生活轨迹。我真的觉得1980年代到1990年代是中国变化最大的一个时代,那时候机会遍地都是,很多“万元户”“倒爷”都是从那个时代走出来的,还有我写的《鬼吹灯》,胡八一他们其实也是那个时代的人。
澎湃新闻
:所以当时写第二本,是在时代推进这块遇到了障碍。
天下霸唱
:对,就是没想清楚“人物的后来”。我原先计划写八本,但是写完第一本后我发现后面的推进有点套路了。我虽然从来没敢拿我自己当作家,但我觉得自己在创作这块是有要求的,就是重复是没有意义的,模仿和套路没有意思。我写完第一本的时候,好多读者的反映固然好,但类似的东西他们也看过:校门口的混混打打闹闹,有人进了局子,有人辍学,那个年代包括现在也还有很多人在讲这样的故事,而且不光是天津的,还有东北的川渝的,哪哪都有。所以第二本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全删了,因为我觉得还在重复第一本的东西。
澎湃新闻
:据说《大耍儿》经历过很大的改动,丢掉的草稿就有50万字。
天下霸唱
:主要是这里。
澎湃新闻
:那三年后为什么又重新开始写了?
天下霸唱
:2018年夏天,我又开始写了,因为觉得自己终于看到了小说时代推进的终点。当时一个住在天津老城区的老大哥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讲到了1994年天津的老平房改造。就对他们来说,从小住着的老房子,住过一代代人的老房子突然没了,换成了新的居民楼。你要说是老房子好还是新房子好,那肯定是新房子好,干干净净的,交通也便利,起码不用去公共厕所了。但他还是会怀念那些个老街旧邻,觉得1994年相当于一个休止符,从此老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城。所以我想好了,要把这个故事的结束落在1994年。
而且,创作停下来的时候,我还在继续积累素材,找到了更多的原型人物,受访者也不局限于天津的,还有北京的、广州的、上海的。很多人是1980年代末第一批当倒爷的人,就是最早下海的个体户。他们卖衣服,卖摩托车,有的去广州进一些蛤蟆镜、录音机、随身听,有的带了衣服从北京坐火车去莫斯科,出了满洲里,火车每一站都停,他们就把车窗一开,把一车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往外扔,底下那些俄国人就拿着卢布在车底下抢,这一车的衣服没到莫斯科就已经卖光了。这些人在莫斯科待不了一天,马上买机票再回来,再进一车衣服,继续这么干。前三趟都卖衣服,跑第四趟的时候不卖衣服了,开始倒汽车,倒三趟汽车之后再倒飞机。那个时代就是制造奇迹的时代。
澎湃新闻
:目前这四本还没写到这部分素材,也没写到1994年,所以肯定是有续篇的?第四本的结尾落在墨斗去了下一个目的地——秦皇岛。
天下霸唱
:对,我计划再写两本或四本,写他们后来怎么在秦皇岛当个体户,怎么去俄罗斯做生意。为了下一本写墨斗去秦皇岛之后的故事,我在疫情之前特意去秦皇岛住了一个月。秦皇岛在1990年代有一个服装城,这个服装城到今天还在,只是特别破败了。这部分故事我想取名“背水一战”,所以特意去了秦皇岛海边,整个海滩我大概来回走了三五遍。如果你不去那个地方看明白,了解当地人说话的方式和方言土语,很多细节你根本想不到。我现在又遇到了一个创作的瓶颈,所以暂时把《大耍儿》再放一放。但是我已经想好了这个故事的大方向,会把结局定在1994年。
天下霸唱在秦皇岛海边
澎湃新闻
:《大耍儿》看到后面我还挺感慨的,改变那群“玩儿闹”的,其实是1990年代的社会风潮。你怎么看待时代洪流下那一代人的命运?你对他们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天下霸唱
:这部小说里写到的人物,原型从六七十岁到二三十岁,都有。为什么也采访了一些二三十岁的人?因为他们的上一代人已经不在了,所以只能从他们嘴里听一些父辈的故事。我就发现,很多现在看着平庸的人,在他们的年少时代都是非常潇洒,非常有造型的。有的人现在是一个开出租的司机,少言寡语,保温杯里泡枸杞,你觉得他与世无争,但他年轻的时候可能就是在学校门口伸张正义,被视为一个江湖传奇。也有的人在那个年代看着不显山露水,被人欺负,现在成了房地产公司大老板,出来进去前呼后拥的。人生你看不明白,为什么?因为它不在于你挣多少钱,钱是没数的,它在于对得起自己内心的东西。我说他们在自己的宇宙里是唯一的主角,当时是战斗了也好,逃跑了也好,他们有自己的衡量,我们不要以一个外人的标准去评判这些人物,即使他是一个平凡的人。
澎湃新闻
:在写法上我还很好奇一点,就是目前《大耍儿》几乎没写到爱情线,为什么?批评家木叶也说,在一个雄性荷尔蒙飞扬的作品里,如何写出同样飞扬而独特真切的女性角色也很考验人。
天下霸唱
:我是想到后面几本再写,因为避不开这个问题。等到小说人物到岁数了,他们不可能再像十六七岁那样天天胡来,也得考虑娶媳妇生孩子的事。我一直在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加入一两个女性人物,让故事里的她们作为另一条主线,和兄弟朋友之间的分分合合串在一块。我之前试着写过,结果写出来发现成了《美国往事》,就放弃了。《美国往事》简单来说就是几个一块儿长大的孩子为了一个女人和金钱分崩离析,若干年后这些人又重逢了,有一个人心怀愧疚就自杀了。我要是没看过这个电影还好,看过了就过不了自己这关。所以这部分也先搁一搁。
澎湃新闻
:你会不会把这部《大耍儿》看作是你的一部转型之作呢?或者说未来你会不会继续写现实题材的作品?
天下霸唱
:现实题材我可能会写,比如我刚才跟你说的“马路吉他队”。不过我写东西也不看重是不是现实主义,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我有没有兴趣。
青年批评家木叶为《大耍儿(1-4卷)》的书封题字。
回望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代少年的“宇宙”
澎湃新闻
:前面聊下来,我一直觉得有一个关键词,就是“时代”。你以前的小说比较喜欢将故事背景设置在1960年代到1980年代,而《大耍儿》聚焦的是1980年代到1990年代。对这个时代,你刚才用到了几个形容:“中国变化最大的一个时代”“制造奇迹的时代”。在小说里,我们也能看到不少描述,比如:“那个时代的人们没什么娱乐项目”“互联网听都没听说过”……这里夹杂着很多你个人的记忆。这个时代对应着你的哪一个时期?
天下霸唱
:少年时代。
澎湃新闻
:我感觉《大耍儿》也是你的“少年之书”。
天下霸唱
:是的。年轻时我不懂怀旧,后来我明白了,大伙怀念的不是以前的生活条件,而是自己青春的那个年代,还有当年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东西。包括我的父母和大伙儿聊天,他们不聊此刻,也不聊未来,最爱说的就是“当年怎么怎么着”。人的青春年少时代啊,真是人生里最宝贵的,拿多少财富都不给换。
我特别怀念那个时代。也有人说,都过去四十年了,还有人看那个时候的故事吗?我说你们这个问题非常可笑,金庸的小说写到宋元明清呢,没人看吗?好看的小说人物一定是超越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我们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而且现在这个时代,人人都看手机,坐在一张饭桌上也没啥话说。别说朋友了,就是两口子躺在一张床上,也是一人一部手机。这个时代信息爆炸,却没什么新闻,你看了手机一天,最后发现什么也没看着,人与人之间好像很近,但其实很远。我在《大耍儿》里写到一段,蛮子去新疆之后给墨斗写了封信,里面就两句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那个年代的那些人可能也没什么文化,但他们会千里迢迢写封信来,他们会传达情感。
小说内文插图。画家:庞先健、朱双海
澎湃新闻
:你觉得玩儿闹、大耍儿当年的东西,在今天这个时代还有价值吗?
天下霸唱
:很多人看“玩儿闹”,可能就看到他们打架比狠了,但其实越是大耍儿越得讲理。小说里的二老虎、老猫,他们不跟人打架,只有像墨斗、李斌那种愣头青才恨不得天天出去跟人比划比划。那不打架的人凭什么?凭的是他为人处世的能力、日积月累的口碑。像二老虎、老猫,大伙儿有什么事就找他们,比如哪里和哪里掰扯不清了,要靠他们出面摆平,有时还要摆酒席说和。那年头也不为什么,摆酒席还要自己搭钱,但这也是码头文化里的东西,用天津话说就是“说说道道”、“提提讲讲”,把事情弄个是非曲直出来。就像两家邻居闹点龃龉,警察也不好调和,来了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如果街坊里有一个德高望重、说话算话的人物,他一出来主持公道,大家都心服口服。这样的人物,其实是非常可贵的,或许他们也只能存在于某一个特定的时空吧。
澎湃新闻
:有没有人物原型看了小说后给你反馈?感觉有的人能在你的书里回到自己的那个宇宙。
天下霸唱
:有啊,好多人,尤其是我这个岁数的人看完这书之后,就跟孩子说:看见了么,我们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的。他那个宇宙重新出现了。还有的人给我打电话说:“那时候不全是那么回事,我再给你说说。”就哪怕是同一件事,每个人看见的维度都不一样,他们都有自己心中的正义。
所以说,每个人在自己的宇宙里都曾是男主角,可等人到中年,就发现主角配角什么的重要吗?不重要,都是历史的尘埃。看多了生离死别之后,有的人就佛系了,他超越了自我的那个宇宙了,他会有很多妥协的东西。
澎湃新闻
:你也会这样吗?人到中年以后。
天下霸唱
:不敢细琢磨,这事儿不能细想,想来想去也没有结局。这个宇宙的意义是什么呢?咱都不知道。只是我相信,任何一个年代的少年都有英雄主义的梦,在那个梦里,别人都是配角。八九十年代还是有挺多校园霸凌的,那时的孩子谁没在校门口看到过抢零花钱的、抄作业的。十几岁的孩子看到什么遇到什么,这些东西都会对他的人生产生影响。我也是想通过这部小说,寻找一些我认为的本质上的东西。
澎湃新闻
:本质上的东西?
天下霸唱
:这个说起来比较玄。比如墨斗这个人物的原型,他父亲、他姥爷都是当老师的,家里是书香门第,怎么就出了他这么一个“逆子”?那天我跟他聊,他问我这个故事要再写下去,墨斗会怎么样?肯定不是和他本人的生活轨迹平行的,要是把结婚生子这些平凡的事写进去,那就不叫小说了。
我就说,小说人物要立体,那把他写得有多好,就要把他写得有多坏。前面我说了,每个小说人物都有两个动机,一个叫追逐,一个叫救赎。墨斗怎么救赎自己?我们年轻时也叛逆,觉得和爹没话说,就烦他说这说那,但当我有了孩子,我天天追在孩子屁股后面,有时说了话自己也后悔,觉得我怎么成了和我父母一样的人。所以,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有了自己的孩子才能明白当初爹妈也许方式不对,但他们都是出于对你的爱。这是人年轻的时候明白不了的。你还会看到,中国所有的武侠小说,那些大侠都是没爹的。就一个有爹,令狐冲,他有一个像爹一样的师傅,还是个坏蛋。剩下的大侠都得自学成才,没爹没娘没师傅,行侠仗义,但是他一旦结了婚,故事也就戛然而止了。
澎湃新闻
:所以写这部小说,也是你回望自己的少年时代,去想当年没有想到的,或者没有想明白的事情。
天下霸唱
:有句老话说得特别好,就是“冤成父子,债转夫妻”。两口子在一块没有不打架的,我还没见过“神雕侠侣”。儿子跟父亲的关系就更微妙了,其实一个男人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自己,是他的父亲。他从小抬头看着的那个男人,胳膊比他粗,个子比他大。中国过去讲“棍棒底下出孝子”“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传统的社会伦理就是这样的,你要孝顺爹娘,孝顺就是听话,父子关系就像权力统治一样:管理和被管理。当一个男孩在少年时代发现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强,他自然想要反抗。可随着他再成长,也有自己的孩子了,他会发现当年高不可及的那座山现在变成了小土坡,那个男人头发也白了,腰也弯了,一身都是病,这时一定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和理解。
所以我希望能把这些东西探讨一下,包括父子关系在内的人和人的关系,人和钱的关系等等,把这些的本质给想出来,写出来。当然,可能笔力和阅历有限,不过人生中还有好多事我也没琢磨明白。
澎湃新闻
:写作对你来讲可能也是一个边写边琢磨的过程。
天下霸唱
: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我希望每写一本书,包括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都能有点新的东西。
天下霸唱在天津胡同里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写作交流
交易招聘
休闲分享
原创文学
作者推荐
雷佳音《人世间》官宣!3大看点预定爆款,50年百姓生活史来了
把毛选和鲁迅全集喂给AI后,写出来的高考作文太对味了
入选国家级期刊!《诡秘之主》再度获奖,实至名归…
白金作家辰东的作品《神墓》将定档7月4日,到底值不值得去观看呢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与基本功?
写第一人称网文真的有这么不堪吗?
“犯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她的作品你看过几部?
原著作者下场当编剧,能助力IP改编吗?
凤凰网文学2021年新版福利,重磅来袭!
首届启明星奖公布,科幻网文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
话题
专访人可妹丨重构“追妻火葬场”新法则
《锦月如歌》《永夜星河》《与凤行》受热捧,“无爽感,不爆款”
三部作品集中出版!作者荆洚晓:以女性角色为镜,探索宏大时代与
4
500元/篇丨公众号「粒公子」征稿
5
《中国旅游报》急需大量游记、散文
6
"我的中高考与《意林》" 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