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一个“原著党”关于中国式IP热的思考
[ 复制链接 ]
花重锦官城
初级写手
0
好友
0
回帖
34
银子
初级写手
初级写手,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初级写手,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积分
34
发表于:2021-8-2 07:19:56
16095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作者:澎湃新闻
《敦刻尔克》这部台词寥寥的作品,在电影结尾有一段长长的台词,是英国媒体对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事件的报道,一句一句的内容最后将希望、信念、理解、包容等观点一一推进,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
也让人不禁思考,在这个新媒体和文化产业看似百家争鸣的时代,作为在内容创作上堆砖砌瓦的人,尤其是那些文化IP的源头们,正在生产的内容会有怎样的意义和影响力?它们会像《敦刻尔克》最后的文字,让沮丧的士兵受到安抚,让牺牲的年轻人实现愿望,让整个民众被激励与鼓舞吗?
每天那么多的文字报道,那么多由文字改编的IP影视剧,文化市场的内容就像供应商固定的大型超市,我们可选择的瓜果蔬菜在被超市选择了一遍之后,看起来琳琅满目,却经常让人觉得,“这么大的超市,没有我喜欢的。”
《敦刻尔克》剧照
除了梅兰芳和周杰伦,我们还要伍迪·艾伦和周星驰
其实我们已经可以接触到太多的内容了。
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小学男生对自己的同学说:“看几本东野圭吾吧,虽然我觉得也不是很好看,但看一看总是对你好的,多了解一些嘛。”我好惊奇,原来我们已经置于一个文化如此多元的社会,过去想在书店里看到一本夏目漱石的书,或者说买到一套漫画,可太不容易了。而更早的那代人,他们的藏书相似性很高:四大名著、鲁迅全集、俄国文学。现在,我们并不知道眼前人喜好的内容是中国历史、拉美文学,还是日本动漫。
可就是在这样一个明明有更多选择的时代,我们点击的内容却惊人地走向单一,这种拥有大流量的东西被称作大IP,与IP有关的产业链已经成为推进不少行业发展的生态链,不论有多少人对其趋之若鹜,有多少人对其嗤之以鼻,IP已经越来越有社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可IP的内容现状却只是看似花样百出,实则千篇一律,就连作为IP的艺人也就是那么几位,更不说内容IP的源头屈指可数。
目前可见的IP最大源头,要数IP市场的先行者阅文集团,可以说,阅文将网络文学的IP化,是
网文
产业的里程碑。最初网络文学的兴起,是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市场的,既让观众看到了天马行空的网文内容,也让许多笔耕不辍的网文作者得到关注。
有一位网文
写手
曾这样同我谈论文学,“文学是满足那个时代人的需求,李白、杜甫在他们的时代是文学吗?金庸、古龙在那个时代是文学吗?网络小说就是满足了我们当代人的需求,你说它是文学吗?”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趣,就像马东对许知远说,“梅兰芳和程砚秋就是刘德华和周杰伦。”
时代确有不同,当我们开始思考何为粗鄙,其实产生的结果并不是我们要对事物下统一的判断,而是我们会形成自己的偏好——有人会像《午夜巴黎》的男主角一样,向往着某个闪耀的年代,也会有人乐于沉浸在现世的热闹之中,享受娱乐,更会有人继续倾听、观察与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有人说《敦刻尔克》特别肤浅,如果一层一层剥开现实把残酷写得淋漓是深刻的,如果放飞自我架空想象把升级写得爽快是过瘾的,如果离经叛道坚持自我把个性彰显得鲜明是有趣的,看起来没那么酷的“小人物的求生故事”不能是“好顶赞”吗?或许当代生活没有电影营造出那样强烈的绝望感,但谁能说生活从未让人沮丧呢?有时候我们需要讴歌最平实的生活与最简单的希望。
我不想看《奇葩说》,那请问我还有可以看的节目吗?
当我们为《奇葩说》和《十三邀》孰更精彩,为许知远与不同人的对谈内容,争论得不可开交时,我想到的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允许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人、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共存?
现实社会尚且如此,能听到的声音只有正反两面,这种“二元对立”又何尝不是一种“单一”。那么我们的文化市场上选择更多吗?我们所见的红红火火的IP们,可以让喜欢网络文学的人、喜欢传统文学的人、喜欢学术思辨的人、喜欢“亚文化”的人,都有内容可以看吗?
冯小刚在和许知远的对话中表示,大家都在搞文艺片时,我在拍贺岁片,现在大家突然都拍商业片了,电影这屋子(殿堂)里啊,似乎不需要人守了,新一代的导演,他们不走门的,有的从窗子里进来,有的从地下挖洞进来,甚至有的干脆不进屋了,在屋外搭个帐篷,另辟蹊径,而很多人一见,现在屋里没什么劲儿,帐篷不错,都出去了,那我一看,“这屋里没人守了,我回这屋了。”
冯小刚
所以他拍了《我不是潘金莲》,这一部我妈和她的同龄人跑去电影院,看完后回来跟我激动得聊个不停的电影。冯小刚说,“大部分那个年龄段,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现在人活七十岁也不算大的,这么大跨度的年龄层,他看电影不踊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他们喜欢看的电影,都是给那帮孩子们看的,所以他也没有这种动力去,通过《老炮儿》你可以感受到,调动了这个年龄层的人,而且这年龄层的人要如果产生了观影欲望,他的经济能力,他各方面都远远超过90后这帮孩子。”
给年轻人看的东西已经不少了吧,以至于《奇葩说》团队的人,可以那么不假思索地对许知远说,“因为年轻人的钱好赚啊。”马东可以很淡定地说,“《奇葩说》就不是给你看的啊。”这都没问题,但如果我们的父辈不喜欢看“奇葩说”这类型的节目,现在是不是只能看看养生堂跳跳广场舞?《十三邀》相比于《奇葩说》,内容好不好见仁见智,但在《奇葩说》之外,我们又有了《十三邀》这样的节目,这无疑是好的。
数月前采访当当影业的CEO唐虓珲先生时,我问起他们当当对IP作品的偏好是不是大热的玄幻类、言情类,他说:“我们偏好现实题材,包括传统文学的,反映当下生活的。而且我们希望新作品和新作者还是积极向上一些,给人一些希望。这个东西不管你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年龄,都是需要的。人还是要从内容作品中获得力量,这是我们想要做的。”
当时我有些疑问,这是否只是一种主流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刻板延伸,当我们愈加强调个性,这种主题还有意思吗?现在我想,这毫无疑问是有意思的,因为当某种同质的内容,已经占据了文化市场的半壁江山,它质量再高,也救不回整个文化市场的单一,单一怎么会有意思呢?去生产一些不一样的内容,就是有意思的。
唐虓珲在回应当当影业偏好的题材,相对于现在大流量的IP内容有没有竞争力时,也显得清醒冷静,“我觉得类型不同、作者不同、受众也不同。现在已经是新的时代了,多元化不是一个趋势,已经是现状了。我们跟网络文学的公司可能不是同一个领域,但我们用了同样的载体。我们不希望去拉那些网文读者来我们这儿看我们的内容,他们可能也拉不走我们的读者去看他们的内容。”
当当影业第一批签约的IP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路内的《十七岁的轻骑兵》,相比于早已颇有名气的洪晃以及畅销书作家大冰的作品影视化,我对这位作者的故事并无耳闻,检索后才得知,《十七岁的轻骑兵》是路内在豆瓣阅读上发行的电子书,点击率并不惊人,小说的内容很生活,写化工技校男生的小故事,可以说是普通人的写照。
于是我问:“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部看起来流量并不明显的作品呢?”
唐虓珲很淡然地说:“其实路内的书挺好,写的都是年轻人的故事。我觉得,年轻人需要幻想,但总要去面对一些现实。就跟《王者荣耀》一样嘛,人生的游戏肯定比虚拟游戏要更精彩。年轻人到一定的时间,他可能会觉得幻想的东西无法满足他了,就开始需要一些现实题材的故事。路内写的内容比较现实,但是又很轻松,就是年轻人的事情。”那语气,就好像我们在谈论自己喜欢的作品一样。
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作者和作品,它们或许知者寥寥,和现在所见的大IP也没什么相似点,更何况有些“小众”爱好者并不想自己喜好的内容成为IP。但如果所有的IP都是一种类型的内容,难道不可怕吗?当我们逐渐可以在银幕上看到《仙剑奇侠传》,看到《我在故宫修文物》,看到《全职高手》,看到《三体》,当更多不同的优秀内容成为IP,我以为这是好的,至少说明这个时代,很多优秀的作者可以用自己的作品养活自己,观众的选择也变多了。
洪晃在网络上连载的小说《张大小姐》,已经被当当影业买下版权,图书将在今年10月
出版
,改编的电影也将在明年上映
或许这是一个视觉的年代
我时常听到人感叹19世纪的美好,有人说那是人类的黄金年代,小说的黄金年代,思想家的黄金年代,那时候的文学作品、哲学思想、社会研究成果到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我们阅读着那时留下的书籍,追寻当时人的观点与想法。
可当越来越多人面对书籍显得焦躁时,却有越来越多人可以在影院中沉浸于一部又一部数小时的电影里,可以用各种电子产品刷完一部又一部电视剧,并因为它们热烈讨论。我在想,这是不是一个视觉的年代?以影像去传递观点和想法或许比文字的长篇著作更适合这个年代?
我没有结论,但当那么多文字作品被IP化,被改编成影视时,我想至少它们被更多人看到了,也还会有一部分人因此去阅读原著,所以我开始不觉得IP红红火火有什么不好。曾经我也是个原著党,对自己喜欢的文字作品、游戏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嗤之以鼻,可我突然意识到,与其在一旁高冷地说着原著多么优秀,不如去寄望于有更多优秀的影视改编作品产生。
国内的IP产业起步也不过这几年,有人说,只有中国在聊IP,IP产业“太浮躁了!无聊!”,会不会是还没有自己喜欢的内容呢?西方的影视产业蓬勃发展时,国内的IP产业才刚开始起步,“中国式IP热”并不是问题,热闹之后能不能健康发展才是问题。
如果IP的内容会由一元到多元,我们可以看到充满想象力的网络文学,可以看到经得起沉淀的传统文学,可以看到活力靓丽的年轻人,可以看到演技精湛的老戏骨,可以看到新颖,可以看到冷静;如果IP产业是健康的,我们将看到更多的东西。
或许任何一类作品都有令人觉得“无聊”的作品,但起码可见的进步都是“有趣”的基础:玄幻片的特效更好了,历史剧的内容更丰富了,因为流量演员收益变得更有保障了。当所有的文化内容生产者在IP的大产业中辛勤工作时,最终也会有真正优秀的、坚持的人才脱颖而出。这已经不是一个有好剧本、好作品却养不活自己的年代了。
我们回望互联网和网络文学发展初期,毫无章法,而现在,它们已经成为中国领先世界的行业领域。如果IP市场能逐渐成熟,如果淘金者的收益能成为产业的基石,浮躁和喧嚣也会退去,某一批先驱者的付出能带领行业走向秩序,能让我们的内容选择不是看起来变多了,而是真的变多了,能让我们看到想看的好作品。
每个实践者,都在履行自己的时代责任
IP产业的主力军多为互联网公司,与互联网相关的产业似乎都带着点“浮躁”的感觉。但其实我们也能看到许多互联网公司在尝试与一些传统行业勾连,比如腾讯研究所投入到社科学术的课题,比如阅文将目光投向国产动画产业,比如当当与传统出版社共同合作。
一部有影响力的IP作品,所影响的不仅仅是IP内容的生产者,与之相关的还有出版行业、影视行业、动画行业、游戏行业、配音行业、音乐行业、广告行业等等。不管这一切背后是何种驱动力,IP市场最令人关注的价值或许就在这里。
社会分工愈加精细之后,各行业领域似乎相去甚远,有位医学生曾同我玩笑说:“学科发展让医学理论和临床差别太大,看着都是学医的,但交流起来就是鸡同鸭讲,后来有个叫转化医学的出现了,可以把两个连起来,能对话后两边其实都能更好地发展。”同理,如果IP能以其内容将各行业勾连在一起,使得更多必要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发生,使得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结合共进,不失为推动整个文化市场蓬勃发展的一条路径。
在过去大半年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收视红火的网文IP《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倾城》、《择天记》,作为传统题材的《人民的名义》、《白鹿原》、《军师联盟》、《我的前半生》,也引人注目,甚至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今年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同样可观的商业回馈,或许是当当影业着眼于传统题材IP内容的原因之一。而在我们试图了解当当影业的IP产业链时,他们提供的信息却让人看到了一种商业目的之外,互联网从业者的时代责任感。当当以图书出版起家的企业背景,和传统出版社的密切关联,给现有的IP产业链,又提供了一种“以流量论英雄”之外的新模式。以下是澎湃新闻采访当当影业CEO唐虓珲的部分对话。
当当影业CEO唐虓珲
澎湃新闻:
你们怎么选择IP呢?
唐虓珲:
根据出版社的推荐。当当跟出版行业有20年的合作经验,其实他们手上有很多好的作家、年轻的作家,这些作家不适合写网络文学那种大长篇,他们的作品也不一定能够通过纸书出版。我们会给这种作品提供一个平台和机会。
澎湃新闻:
当当CEO李国庆曾说,“如果我们在放大上没有更大价值的话,我们就从孵化开始起步,这个当当更有价值。”“孵化”是指IP作品本身的创作吗?比如IP孵化计划征文。
唐虓珲:
对,会做一些题材的征文。我们是希望能够让出版社根据我们的征文,或者我们共同来发起一些活动,征集一些新人新作。因为出版社是专业做这个事情的,他们(一直)面对新人和作品,他们也会在题材、编辑、创作上给予指导。今年不是有个电影《天才捕手》吗?就是讲的一个编辑和作者的故事。长久以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编辑的作用是什么,以为就是改改稿子,但其实编辑对作者的作用是很大的,他对作者有很多重要的引导,包括价值观、写作方法等等。我们觉得不应该抛弃传统出版社编辑的优势,更希望通过他们去找新作者、新作品,然后拿到我们这边来,通过我们的平台向受众放大。我们现在也谈了一些比较大的出版社,他们都有合作的意愿。
当当的IP孵化计划
澎湃新闻:
作为流量本身的用户,会不会比出版社更有对IP的选择权?
唐虓珲:
应该不会。因为出版社是第一道,他们是海选,当然我们希望出版社不要把标准放得太高。海选完了,用户就像评委一样,通过自己的阅读来投票。比如看的人多,(IP)排行就会比较靠前,会有更多展示,其实我们还是希望用脚投票啦。
澎湃新闻:
出版社在新的IP链条中,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唐虓珲:
出版社的传统功能就是面对作者,包括沟通、选题,还有内容的把关,然后编辑审核。新的功能就是对于作品,我们希望有作品的改编权。一旦涉及到跟出版社共同把它IP化,就会有一些影视方面需求的判断,这个我们会组织一些专家跟出版社编辑沟通,给他们一些相关的培训,让他们在这个判断上可能有所不一样吧。
因为整个目的是想要把作品IP化,头部IP(头部IP:可理解为有影响力、有带头作用的优质IP)最大的收益都是来自于改编权,所以说这可能对出版社来说是新的挑战,当然也是一次机遇。
澎湃新闻:
选择偏都市、偏生活的传统题材,是不是有一种填补IP市场内容空缺的想法?
唐虓珲:
我觉得不能叫填补空缺,而是说传统出版业刚刚开始觉醒吧。其实传统出版内容的市场是很广大的,但传统出版行业有一种“船大难掉头”的现状,一直要卖纸书,也不能放弃纸书直接在网上出版,这就造成了他们要在纸书销售和纯网络出版之间摸索。这时候,网络文学占据了先机,因为网络文学没有纸书销售的压力,反而走得比较快一些。其实很多嗅觉灵敏的出版社机构,已经开始有网络出版和IP孵化的概念了,很多转型的出版公司在影视行业也蛮成功的。当当作为出版业20多年的品牌,我们的读者和合作伙伴都是传统的读者和出版社。那么,我们再来做当当影业这样一个平台,带领出版行业转型,传统出版业可以试着向网络这块发起一个重新的冲击,或者说上路。我们是希望能做成一个中国出版史的里程碑。
#一个
#原著党
#关于
#中国式
#热的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休闲分享
关于我想要一间自己的房
0
1876
想要一间房
2024-05-06
写作交流
推荐一个在番茄写小说容易爆量的题材
0
5524
fjy房俊宇
2024-05-14
交易招聘
来一个写散文杂文小小说的老师~
0
3013
小胖老虎
2024-05-17
写作交流
推荐一个在番茄小说比较容易爆的题材
0
4607
惠州海之子
2024-06-05
文化新闻
当一个大三学生决定成为全职网文写手
0
3425
写手发布
2024-06-10
文化新闻
【村民志】齐橙:关于大人的“童话”
0
3392
写手发布
2024-06-21
写作交流
在番茄写小说一个多月,就踩了这么多坑......
0
3814
敏敏而
2024-06-30
文化新闻
如何做透一个小众书市场?这个品牌用10年来回答
0
3228
写手发布
2024-07-05
休闲分享
读大学,还是不读大学,这是一个问题
0
1401
吴云云
2024-07-11
写作交流
关于爽感和高潮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0
2376
雅茹cyr
2024-07-26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写作交流
交易招聘
休闲分享
原创文学
媒体约稿
作者推荐
男频爽文改编动画《元龙》上线,2天播放量破千万,看完4集上头了
小说创作技巧:聊一聊近期网文的“财富密码”
12本高质量的网络小说:文笔、阅读体验,缺一不可
网文死于2020年
猜猜网文老司机偏爱哪些严肃文学作品?(第10期)
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发布,我省网文作家吱吱作品《庶女攻略》入选IP改编榜
30部网络小说,一网打尽最经典的作品,都是无可争议的巅峰神作
这个时代的动漫人,都拥有施展抱负的平台
00后网文作家写书年入百万?网文“证道”几多艰辛
强推五本古言宫廷宅斗小说,平淡有之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深几许
话题
专访人可妹丨重构“追妻火葬场”新法则
《锦月如歌》《永夜星河》《与凤行》受热捧,“无爽感,不爆款”
三部作品集中出版!作者荆洚晓:以女性角色为镜,探索宏大时代与
4
500元/篇丨公众号「粒公子」征稿
5
《中国旅游报》急需大量游记、散文
6
"我的中高考与《意林》" 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