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胜者出局》:三维互动游戏颠覆传统推理小说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20-6-22 11:51:20
1799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2019年,盛夏,上海。我,她,他,三人的命运在这一天交汇。一大早,“我”接到报警电话,一名女房东在她的出租屋内找到了疑似房客留下的物品。种种迹象显示,曾有人在这里策划了一起绑架案。“我”看了看钟,发现绑匪指定的赎金交付时间就在一小时后。除了摆在面前如同迷雾般的线索,时间才是“我”最大的敌人。更糟糕的是,“我”的同事无法提供援手,“我”只能独自行动,阻止命运的天平朝着悲剧的一侧倾斜。
然而,更大的阴谋已经悄然袭来……
——《胜者出局》场景
《胜者出局》中的全部资料和道具。
南京东路、人民英雄纪念塔、陆家嘴建筑群、金陵东路码头、徐家汇教堂……20多幅实景,近40件线索道具,超过60个现场模型零件,经过推理,匪夷所思的真相将伴随着全书的最后一行文字炸裂,这是一本突破形式极限的三维互动推理小说,也是第一本能在城市实景中解谜的推理小说。保守估计只有千分之一的读者才能在完全不借助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抵达终局。《胜者出局》一面市,就被国内外一众骨灰级推理迷誉为:年度烧脑神书、中国版《S.》、真人版《长安十二时辰》、国内推理小说界的突破之作。
突破之一在于案发现场的高分辨率图纸和精美建筑模型组件,读者将体验动手乐趣,三维还原案发现场,从而察觉真相的全部细节。其次故事按照角色和时间切割,采用了独特的“口袋”工艺,把近40个道具、三名主角的情节、各种结局都封装在二十几个口袋里。这意味着,读者的视角受到严格限制,只有在完成上一个关卡的阅读后,才能进入下一关。所以,读者可以和搭档分别掌管不同口袋内的情节,合作闯关。书中二十多幅实景图都是插画师逐一踩点后创作,逼真写实,展现了推理小说中前所未有的画面感。读者仿佛奔跑在上海街头,跟着迷雾重重的线索,展开一场生死竞速。
作者让读者跟随故事情节,见识过各式各样的善与恶、爱与恨之后,对于世界的理解或许就不会太过狭隘。这位作者是首位在日本本格推理
杂志
发表密室推理论文的中国作家,也是殿堂级推理杂志《EQMM》成立78年来唯一发文的中国内地作家——吴非。他用半年时间撰写和修改十余万字的小说情节后,才开始进行谜题设计,并且与服务过《最强大脑》《极限挑战》《名侦探柯南》等项目的专业团队MOTOO合作,确保美术和道具设计在水准之上。此次,在澎湃新闻的专访中,吴非也谈及了本书形式革新的创作缘由,并从推理小说作家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于推理小说的看法。
《胜者出局》用了一种很独特的“口袋式”印刷,把剧情分段,装进了一个个口袋里。
如何让绑架推理小说更吸引人?
作为首本三维互动推理小说,《胜者出局》在形式上可谓空前,而这个形式也确实达到了“吸引人”的效果,不论是实景搭建还是“口袋”工艺都让这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对于采取这种形式的原因,吴非直言,“之所以这本书是这样的形式,是因为既要兼顾作品本身的品质,也要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程度。 推理市场摆在那里,它就是那么小,中国的推理小说新人作者几乎很难有销量,这是推理创作者们面临的困局。所以这本书做成这样的形式,一方面我要确保它故事的部分尽可能的优秀,另一方面我也要确保它看上去是一个形式感比较强的、有趣的、好玩的产品,赋予了它互动性和娱乐性属性,就是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
在所有的推理小说当中,绑架案的节奏是最快的,紧张的氛围是最强烈的。因为不同于其余刑事案件的事后介入,绑架案则是警方和罪犯同时介入,所以正反双方的角力在整本书贯穿始终,而并非是像其他的凶杀案或者是盗窃案一样,警察来到现场,只能看见罪犯遗留下来的可能性。因此这整本书的情节就高度浓缩在了6个小时以内,半天时间以内。高度紧张的时间线里,插入了三个不同视角的叙述,并且设置了环环相扣的解谜闯关模式,做成“口袋”的工艺也是吴非在大量的工艺评估后才得以完成。
采用新颖的“口袋”工艺,一是为了理清推理小说的线索,只有让每一个线索合理的分配在对应的故事情节当中,才能够有利于读者参与到其中进行解读。口袋通过空间上的隔离,把对应的线索也各就其位放入对应的章节。其次,本书结构是一个多人称视角的叙述,所以不同的人可以读不同的口袋里的章节,可以分配角色,类似现在流行的剧本杀,每个玩家会拆开自己的口袋,里面有自己那个角色所对应的情节和线索,所以这种形式就为多人阅读提供了可能。第三个原因是用刀裁开口袋的过程,就好像打开一个又一个的礼盒,会有一种神秘感和期待感,读者不知道下一个盒子里面拿到的是什么线索,会看到是怎样的画面。
在这样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还是会盖过内容的疑问上,吴非很自信,“故事和推理第一,因为他们是产品的灵魂,也是产品品质的核心。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东西做的有多么酷炫,加入高科技,还有各种各样的道具,只要故事和推理不好,我觉得读者是不会满意的。他不是一个简单的谜题的堆砌,谜题必须依附于情节,这样才能够让读者不仅享受到智力上的愉悦,同时也能够跟随着情节当中的人物的命运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我觉得这就是小说或者是作品和产品的区别。所以在设计作品的时候,我优先考虑的是他的阅读体验,其次才考虑的是他的游戏体验。”
由于推理小说中绑架题材的小说并不多,较多的追逐动作场面让它和纯逻辑推理小说区分开来,加上确定人质位置以及和绑匪周旋的过程让吴非认为绑架小说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我希望让大家发现让更多的人发现推理小说其实也可以不那么的枯燥,只有无聊的调查和走访,它其实也是有这种惊心动魄的正反双方之间的斗智斗勇的过程。”吴非说。
书中道具完美复刻城市实景。
吴非眼中的推理小说
对于优秀的推理小说,吴非介绍了心中的标准:真相的意外性、逻辑的严密性、情节的曲折性、诡计的原创性、线索的公平性、解答的唯一性,还有故事本身的感人程度。在这些标准中,吴非认为最重要的是真相的意外性,这也是他在《胜者出局》中努力的关键——只有千分之一的人能猜到真正的凶手。对于现在部分推理小说中为了意外而意外,强行反转的情节,吴非坦言,“其实真相的意外性最理想的结果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会让观众觉得‘原来是这样,我怎么没想到’,而不是‘怎么可能是这样,这个太不合理了’。这两种意外对读者来说,心理接受程度完全不一样。前者是心悦诚服,享受被骗的乐趣,并且感叹作者确实很厉害,后者会觉得非常无奈,非常不公平,为了欺骗我而采用了这样的手段,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但通常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思维的盲区和误区,所以只要善于利用这个思维定势,就很容易产生让读者感到惊奇的效果。因为盲区可能读者他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当你告诉他这个东西你没有看到的时候,他会接受。”
吴非显然不是等着别人告诉自己盲区的人,强烈的好奇心让他对于悬疑类小说充满了热爱。成年人对周遭的敏感渐渐降低,感到好奇的事物也渐渐变少,那么因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也就变得非常珍贵了。所以在读推理小说中,发现一些匪夷所思的谜团,当真相揭晓的一刹那,假设它真的是一个很优秀的故事,真相真的很意外,并且逻辑很严密,解答非常合理,吴非就会兴奋地重新体会到那种喜悦。在解谜时,吴非会沉浸在推理的过程中,将不可思议的现象用理性的方式进行诠释,他认为这个过程相当之有魅力,因为他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找到了一种完美的平衡。
这是一本能在城市实景解谜的推理小说。
在主流的评论圈里,推理小说分为两类。以谜团解谜为主的,称之为古典解谜推理小说,或者本格推理小说。“本格”源于日本,意味着纯正,纯粹为了解谜,享受智力上的愉悦,而撰写的故事。另一类是以对人性的剖析、对社会的观察为主要着力点,而谜团也好,杀人事件也好,只不过是这个时代或者是社会的某一种现象,主要是为了传递作家对于现实世界的观察,这种被称之为是社会派。 “我在这本书里的风格还是以解谜为主,追求的是公平的竞争,原创的诡计,意外的真相。对于人物的塑造,我并没有花大笔墨,它更像是一个为了娱乐,为了游戏而产生的故事。这也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欧美黄金时代的推理小说的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吴非说。
但是吴非强调本格和社会不是对立的,可以兼容在优秀的作品里,具有优秀的谜团和巧妙的推理,同时也坚持了对时代的非常精准的描摹,还有可能对人物有非常生动的刻画,并不矛盾。福尔摩斯属于本格派,却做到了兼容,因为它让我们仿佛重新回到了煤气灯下的伦敦,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贝克街21号的炉火,还有当时伦敦的那一切。同样地,东野圭吾也是一个本格的部分和社会派的部分都驾驭得非常好的作家。
对于自己的写作,吴非也有清晰的认识,他认为自己在2007年以前的创作都是先写谜题,随着年龄和阅读量的增大,吴非从2017年开始写的小说就非常明显地从谜题转向了侧重于故事和人物。“我会越来越多地想要把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融入到逻辑精巧、谜团奇怪的谜题,最终会滑向刻画人性、社会的问题上面,我觉得可能是我变得更有责任感了。一个表现就是我不满足于仅仅带给人们一种娱乐化的东西,我还希望你读完我的作品以后,不说醍醐灌顶或者是幡然悔悟,但是希望你能有所思考,有所启发。《胜者出局》这本小说和我之前的创作相比,现实性又稍微降低了,是因为这本小说的形式是一个游戏,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明确的规则。其实游戏性和一本书的厚重是有一点冲突的,所以说我尽可能做了平衡,但我发现通过解谜游戏来谈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观察非常困难。” 来源:澎湃新闻
#胜者
#出局
#三维
#颠覆传统
#推理小说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如何写好推理小说?学学阿加莎的“套路”
20
62571
汝不离_吾不弃
2020-06-22
文化新闻
紫金陈: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写推理小说
0
17145
写手发布
2020-07-27
媒体约稿
征稿公告:悬疑推理小说 千字500(长期)
0
7919
想找高尚找不着
2020-09-26
文化新闻
如何在推理小说中制造「密室」?
0
16856
写手发布
2020-11-06
文化新闻
最近最火的两本推理小说——都不咋样|一周新书风向标
0
18186
云飘
2021-06-28
文化新闻
推理小说是享受输的游戏
0
16129
写手发布
2022-02-09
文化新闻
指纹:不矫情是推理小说的最佳气质
0
13265
写手发布
2022-08-02
文化新闻
推理小说家开的全国唯一侦探书店回来了!
0
12882
写手发布
2023-01-18
文化新闻
君芍《青女》:悬疑推理小说何以“中国风”?
0
8786
写手发布
2023-07-16
文化新闻
生物学硕士做推理小说编辑的12年,不疯魔不成活
0
3147
写手发布
2024-07-14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AI吞掉网文流量,底层作者正被“无声清退”|深氪lite
对话诺奖编辑:我们为何坚持出版“天书”?
《吴邪私家笔记》开播!铁三角集结冒险,开启热血探险新篇
4
银花火树:在志怪世界中构筑女性叙事新维度
5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10月主题征稿
6
2025年,我想和网文世界谈谈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