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听书流行背后的蝴蝶效应
[ 复制链接 ]
lijun1957
初级写手
0
好友
1
回帖
12
银子
初级写手
初级写手, 积分 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 积分
初级写手, 积分 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 积分
积分
11
发表于:2020-4-29 12:12:31
17996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提起听书,总让人想到“说书人一桌一扇“就谈古论今的古早场面。用比较通用的行业媒体话术来形容:在人们的固有影响力,这是标准的受众活跃度低、市场受众面小的传统行业。
但随着图书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听书”这件事也开始完成了一次“重新生长”。
在刚刚过去423世界读书日,除了各大图书平台、内容社区的各种图书促销活动外,
出版
社和作家纷纷进行音频直播这件事,也吸引了读者的关注。
出版社和作家一直给读者以严肃古板的印象,他们很少与读者交流,多以作品说话。然而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出版社和作家却争相参与音频直播,为自己的作品站台。
出版社和作者的加入,证明了听书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内容展现形式,也不再是纸质书的附属产品,听书正在形成一个拥有完整上下游的产业。
那么如此“复古”的方式,为什么会在这个时代能再次焕发出生命力?来自上下游的公共认可的背后,“听”又给内容产业带来了什么样的新机会?
作者 / 指北BB组 灶王爷
编辑 / 蒲凡
“听”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简单来说,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我们虽然仍然对图书所包含的知识、情绪有着很高的需求,但随着工作、生活场景逐渐以多线程的形式展开,“读”这个行为本身越来越成为一个高成本行为
。
传统的视觉化阅读,都只能把人在一定时间内只禁锢于读书这一项事情当中。想要既不占用大块时间,又能给自己充电的诉求催生了一个“一心多用”的阅读方式,这就是“听书”。
无论你正在通勤的路上,还是在健身房里撸铁,都不妨碍你用耳朵听一本书。听书突破了阅读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陪伴的同时又能一心二用。缝合了碎片化时间的同时,也允许注意力的适当游移,眼睛耳朵和手都能各司其职。
读一本书,感受到的只有书本知识向读者的单向输出,然而听书除了能听到创作者富有表现力的声音,也能通过留言,弹幕等形式进行互动,让用户在发表看法的时候,就能轻易地交流。
不过相比于读者,对于创作者的改变就更加重要且直观了
。
《2019全国国民阅读报告》中提到,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较2018年的3.32本减少了0.48本。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有所下降,
一个成年人每年的阅读量居然不到8本书,这不得不归咎于微博、短视频、直播平台对用户注意力的抢占。书籍要跟短视频平台竞争,书籍的内容也要跟“三分钟看懂某书/某电影”的内容竞争。
尽管阅读媒介经历了从纸媒到电子设备的巨变,但是依然没有改变视觉化的接收方式,电子书的败北,毫无悬念。想要追赶短视频时代,就得不断提高作品对视觉的刺激,这种观点看似正确,但对于图书来说,这样的打法却很不切实际。
首先,短视频总是压缩作品呈现阉割后的版本,对于原作者来说,就像将一道珍馐变成快餐,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其次,像余秋雨、莫言一类拥有厚重文化底蕴的作者,面对新形式下的宣传总显得无可奈何,叫他们像主播那样,在视频中想方设法“圈粉”、“带货”,也偏离了让更多人专注于作品本身的初衷。
这也让一部分创作者产生了,“钗于奁内待时飞”的心态,他们作品的阅读量越来越低。但阅读量下降并不代表着质量低劣,反而代表着优质内容的浪费。
在这种困境中面临两难的创作者们,终于找到了新的出路:听书。听书就像换维打击,用更古老的信息接收方式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赛道。
区别于短视频这样过于次世代的交流语言,有声阅读突破了容貌,剪辑手法等限制,但读者又能通过作者原声或主播富有感染力的演绎呈现文学作品,保留了社交网络赋予内容最好的特性。
之前,有声书籍的出版对于创作者来讲是很困难的。创作者想要出一本有声书,至少还需要播音员、音频制作者及后期宣发的配合,还需要寻找广告主,而且也无法预测这本书是否能带来收益。如果没有专业的法律团队,即便出版后一鸣惊人,后续也可能面临版权纠纷。对于很多创作者而言,这些困难足以让其退避三舍,让一部作品销声匿迹。
但音频平台的涌现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平台能在创作者、播主、粉丝和品牌广告主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让创作者能更专注于创作本身。
以喜马拉雅为例,从故事筛选,配音团队匹配到音频的生产,宣传,发布,它能够把握整个有声化产品生产流程。依托喜马拉雅的的多种盈利渠道,好的内容也会得到合理的回报。
广告分成:不管是在从前的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在如今向全媒体进发的时代,广告收入都是媒体盈利的重要来源。喜马拉雅会根据用户数据精准投放广告,减少对用户体验的负面影响。
知识付费:内容付费的出现,是人们对知识渴求的进一步延伸。从2016年起,喜马拉雅就加入了知识付费的行列,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优质的内容和服务,也为主播寻找更有黏性的用户。
有声书:喜马拉雅正在开拓有声书的更多模块,比如3月18日发布的古籍唤醒计划,它联合新浪微博一同招募古籍唤醒人,征集解读古籍的音频作品。
无论你是古籍研究专著的学者,还是爱好古籍,对传统文化经典有专业独到研究的
自媒体
人,都可报名参加古籍唤醒人计划。喜马拉雅还为古籍唤醒人提供了全方位的扶持,如成为签约主播、一对一制作指导、版权保护、亿级流量扶持等方式。
这样由专业人员出产的古籍音频产品,也更能消弭读者对古籍阅读的畏难情绪,打破传统文化与年轻一代的距离感。
私人电台:听书并不是喜马拉雅的唯一打开方式,私人电台的音频直播更突显了“陪伴”的意义。喜马拉雅在激励头部主播积极领跑作出表率同时,也激励新主播快速熟悉成型。
喜马拉雅还在不断推出创作者扶持计划,日前推出的 “春生计划”,拿出10亿流量对主播进行扶持,加速主播成长;提供海量版权,助力直播主播开启有声书主播之路;开辟直播+录播专属通道,帮助主播实现从急速涨粉。赚到了钱,在分钱方面喜马拉雅也以主播的利益优先,喜马拉雅直播最新分成比例领先行业。
喜马拉雅也带动着更多小众主播创作内容,像宗教、诗词、哲学这些领域,以达人的独到视角阐释书籍,都俘获了不少的小众拥趸。
换句话说,创作者只需要专注于内容,让音频生态繁荣的而同时,生产及出品还有后续收益都由喜马拉雅标准化的流程保障。任何一名创作者,都能找到自己的盈利方式。
在传统时代,出版行业的核心价值是创作者与市场之间的一次预筛。出版社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能受到读者广泛关注的内容进行出版,读者选择面并不广,常常是被动的。书籍的出版周期较长,单向性的知识传递也很难收到众多读者的反馈。目前,网络上的信息供给远远多余读者的需求,每个人都能可以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寻找自己想要的,预筛人的角色显得越来越无足轻重,这个社会分工正在被新的传播环境消解。
对于现在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进行用户分析的现状来讲,出版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媒体时代到来的不可逆转。人们不再满足于被提供信息,而是进入了需求的精细化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的宣传家汉斯·J·里泽,在《德国书业交易报》中论述了“出版社的结构性转型”。里泽总结道,出版社必须因此进行“转型”:“只有那些及时认清时代精神的出版社才有未来可言。”
对于出版社来说,应该认识到新型的阅读形式决定了新型的出版业态,数字有声阅读书是媒介融合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出版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在标题党,内容低俗等现象泛滥时,出版社在传播内容的真实可信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出版社可以发挥自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保证内容的深度。由于出版社在图书领域深耕几十年,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用户,在新的音频平台上,也能发挥其影响力。
喜马拉雅副总裁殷启明表示,三年前,我们还在告诉出版社有声书是什么。现在,我们要更专注于帮助出版社找到未来新的增长点。在早在2017年,中信出版社与喜马拉雅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精品图书的有声化。截至目前,中信出版社已在喜马拉雅上线了超400本有声书,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作品《贫穷的本质》,桥水创始人达里奥的《原则》和《债务危机》等经典著作均在喜马拉雅均被有声化。
这次听书节,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意识到新商机的来临,力图在有声书领域开疆拓土,找到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喜马拉雅在听书日期间与26家出版社达成合作发布有声图书馆计划,协同开发音频产品,出版机构将通过“有声图书馆计划”获得更多流量、开辟新的收入渠道。
纸电声一体化的新出版模式也为读者、作家、出版社、主播等行业参与者,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2019年美国音频出版商协会APA数据,12岁以上的美国人中,50%听过有声书,这是有声书的消费者渗透率首次达到50%,高于2018年的44%。APA年度消费者研究报告还显示,40%有声书用户认为有声书能帮助他们阅读更多的书籍,56%的有声书用户认为有声读物是快速阅读书籍的首选方式。
在中国,近5年来有声书市场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9年中国移动阅读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有声阅读成为了移动阅读行业的一个全新增长点,在市场增长速度上领先行业平均水平。听书,在全世界已成为一种潮流。
其实听书的诞生与一个特殊的群体——盲人有关,他们也该享有与正常人一样获取知识的权利。在听书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返璞归真,回头审视这个最需要听书的人群。
3月1日起,我国“互联网盲道”首个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将正式实施,“互联网盲道”建设也任重而道远。“互联网盲道”国标的实施,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跟进无障碍的产品设计。
作为头部音频App的喜马拉雅发起了“共建有声图书馆”的活动。在听书节期间,喜马拉雅号召了平台上的6亿用户,从明星、学者、机构到普通用户,推荐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书,根据用户投票,喜马拉雅会优先将最有价值的书有声化。喜马拉雅建成后的“有声图书馆”将对所有视障人群免费开放,成为他们最贴心的精神文化家园。
在黑暗中,阅读是心灵的慰藉。有声图书馆,将成为中国1700万盲人,提供有深度的优质的阅读平台。
4月23日是世界听书日,是喜马拉雅的第3个听书节。除了共建有声图书馆这一亮点外,423听书节期间,喜马拉雅还邀请了大咖进行直播,财经作家吴晓波、文学评论家孙绍振、科幻作家郝景芳等知名人士亲临喜马拉雅直播间,与听众亲密互动。
张爱玲,博尔赫斯,白先勇,东野圭吾等作家的经典名著的有声书也被隆重推出。音频平台只有充分把握内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持优势持续向前。
喜马拉雅“423听书节”在世界读书日这天风头正盛,也可以看成是国内有声书市场开始崛起的一个缩影。阅读会不会逐渐演变成以全场景化听书,值得我们期待。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媒体约稿
写作交流
休闲分享
原创文学
交易招聘
作者推荐
王倦确认在改编《雪中悍刀行》主角网传为李光洁白冰
《想见你》导演新作《我和你的今生今世》与匪我思存合作
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将于年底揭晓
34条网络小说写作经验
投3亿扶持网文作者,书旗今年还有这些大动作
付费模式遇冷,网文IP改编能够承载平台的希望吗?
那些年我们曾追过的网文,要变成动漫了
疫情下的影视业:严冬未过,春寒又至
网文改编剧《司藤》开机 景甜主演|原著作者尾鱼
土味狗血的微短剧,能否成为视频行业的新风口?
话题
《岁月》杂志,急需大量校园故事
北京高校联合科幻征文「火花杯」征稿启事
阿菩携新作《天衣》拆解爆款网文“破圈”密码
4
专访人可妹丨重构“追妻火葬场”新法则
5
《锦月如歌》《永夜星河》《与凤行》受热捧,“无爽感,不爆款”
6
三部作品集中出版!作者荆洚晓:以女性角色为镜,探索宏大时代与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