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面对公共事件的韩国文学:我来了,我看见,我铭记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20-3-9 12:27:50
19042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2019年,借由引进《82年生的金智英》,我才真正开始接触韩国文学,此前,和很多人一样,我对韩国影视如数家珍,对韩国文学的印象却还停留在“韩国还有文学?”而真正进入这个领域,才明白自己的无知和傲慢。
其实从2007年,中韩建交十五周年起,人民文学
出版
社就已经引进了一批优秀的韩国文学作品,大多由翻译家薛舟、徐丽红伉俪翻译。其中包括被称为“90年代韩国文学神话”、代表作《寻找母亲》在韩国创出200万册销售奇迹的申京淑;被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赞誉“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韩国女作家”的八〇后天才作家金爱烂;拿遍韩国各大文学奖,又因参加一档综艺节目《懂也没用的神秘杂学词典》,以其博学、儒雅形象圈粉无数的金英夏;以及李文烈、具景美等在韩国非常著名、受欢迎的当代作家。
引进《82年生的金智英》是我在读完全书后两小时内就做出的决定。这本2016年在韩国引起轩然大波的女性小说,以近似社会学报告的写实风格,描写了一位八〇后普通女性,从童年到成为母亲的人生中,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受的潜移默化的性别歧视。这本书经由正义党党鞭鲁会灿公开送给文在寅总统,逐步扩大影响力,一些女明星在推荐本书后,甚至遭到网络暴力,在争议中成为销售150万册的畅销书,并最终拍摄为电影,由孔刘、郑裕美主演,在韩国上映后获得极高的口碑。
在制作和推广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与韩国文学翻译院、驻华韩国文化院建立起合作关系,见识到韩国政府对文化输出的重视,以及他们的文化输出机构务实、细致的工作风格。文化院,在我们决定邀请作者来华后,提供专业场地给我们做线下活动、媒体专访,并包揽了招募观众、设计宣传物料的工作。院长本人中文很好,风趣、谦和,在活动前专门宴请作者和出版方。活动结束几个月后,还特地邀请我们去参加送年会,维系感情。韩国文学翻译院,在我们邀请作者来华时提供翻译、交通、住宿资助,流程简洁,批复很快。这两家机构给我和营销同事留下极好的印象,他们做事非常积极主动,不打官腔,不许空头支票,沟通效率高,每一件小事都落在实处。
翻译院与我们对接的负责人是一位中文很好的韩国人柳小姐,在活动结束一个月后,她来信介绍翻译院引介韩国文学的长期项目。翻译院会招募译者,由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心仪的韩国文学书籍,撰写中文的审读报告。这些报告每个季度会汇总一次,请专业的评审员评审。第一批评审员是中国的出版社编辑,评估角度是试译稿的翻译质量、图书内容本身的文本价值,以及中国出版方、中国市场的接受程度。第一批评审通过的试译稿(得分在合格线上),会由第二批评审员评估翻译准确性、涉及韩国文化相关细节的准确性。这批审读者多为韩国的大学老师。两次评审都通过的译者,翻译院会提供资助,请他们翻译全书,同时向中国的出版方推荐。在翻译院的网站上可看到很多韩国文学新书的资讯,包括图书的基本信息、内容介绍、作者介绍等,推荐的作家很多是文坛新人。
我曾有幸参与一些评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初次听说的优秀作家。这批作品作者大多是七〇后和八〇后的年轻作家,写作风格各异,但让我印象极深的是,他们的作品中几乎不见作者本人现身,对“他人”的关注远大于“我”。他们似乎不约而同地关注历史、社会、边缘群体,尤其是对社会变革关键事件的记录。他们记录的方式、角度各不相同,形式多元,但都很有分量,很有创造力,而且没有失掉文学性。
有人在世态小说中融入超现实的细节。一位叫金劲旭的作家,写了一个短篇小说《少年不老》:三位具有超能力、生活落魄的底层老人,十几年前曾是同事,属于同一个组织。其中一位的能力是可以看到发生在不同时空的事件的场景。有一天,他梦见自己曾经的上司赤身裸体站在吊索之后,感觉在向他求助,于是决定联络两位前同事,一起去救上司。三位老人踏上寻找上司的公路旅行,而由于衰老,他们的能力也随之衰退,力不从心。他们运用各自残存的能力,勉勉强强最终赶到上司生活过的地方时,发现那只是一个废弃的集装箱,上司已经不见踪影,只有一条瘸腿的黄狗。全文中没有直接揭示三人的身份,只通过他们的对话、行为等细节做出暗示——原来这三人曾是参与“光州事件”军警,上司则是他们心狠手辣的长官。他们始终相信,上司和国家会记住他们的忠诚。但当他们终于找到上司时,发现他正蜷缩在高高的烟囱上,而烟囱上挂着抗议的横幅——“我们还能继续工作,单方面解雇等于杀人”。曾经拥有绝对权力者,在十几年后,成为贫穷、衰弱的底层人民,变成了自己曾经逮捕的“国家的敌人”,体验了他们的处境,甚至最高领导自己成为了爬上高台的示威者。整个故事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非常高级的黑色幽默。
有人选择的角度是黑暗时代普通人的善意引发的蝴蝶效应。一位叫赵海珍的作家,写了一本短篇小说集《光之护卫》,每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主人公身份差异也极大。但主题都有相似之处——普通人微小的善,如何对其他人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有个故事《东柏林》,主人公是德国人。她的祖母去世了,年轻时曾有个很要好的韩国留学生朋友。主人公因此和一位在作家交流活动上认识的韩国诗人写信,拜托他找到那位朋友。在一来一往的书信中,还原了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秘密绑架韩国留学生的历史。
有人选择类型小说。一位主职是电台节目主编的叫LEE jaeik 的作家,以一桩真实的驻韩美国士兵虐杀妓女的案件为题材,写了一部情节戏剧性很强的浪漫惊险小说。其中涉及美韩关系、基地村(驻韩美军红灯区)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考虑到这些作品并非翻译院特意挑选,而是由译者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申报,可见韩国当代的年轻作家群体对社会的关注程度。
也有老一辈作家的作品。一位出生于1937年,名叫权正生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一本名为《梦实姐姐》的儿童文学作品。根据资料,这本书1984年初版后,每隔几年就会再版,直到今天,总印次超过150次,是名副其实的经典。但这本儿童文学却是颇沉重的历史题材,主角梦实是一位身世坎坷的十岁小女孩,在韩国解放后,她跟随逃难到日本的父母回到韩国,在战后满目疮痍、物资极其匮乏的环境下,以顽强的意志自救及救人,努力生活。一位小学教师评价道:“对于那些没有时间去感受历史,只忙于背诵的孩子们来说,该作品最能让他们如饥似渴地去了解。”从这部作品中,我依稀看到一种不同代际作家之间的传承谱系。
那几天我正好也在读金爱烂的小说,她的作品让我发自内心地惊叹。她是一九八〇年生,但笔力之老道,对社会众生相的描摹之精确、冷静,从中体现的阅历之丰富,心智之成熟,完全不像年轻作家。在她的作品中,也隐藏着历史片段的闪回,《水中的歌利亚》中女主人公的父亲也曾爬上高塔抗议,和《少年不老》结尾的意象如出一辙。虽然不熟悉韩国现代史,我猜想这一定是某个社会事件中一个象征性的符号。
2014年,曾以《素食主义者》斩获国际曼布克奖的著名中生代作家韩江,创作了以“光州事件”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少年来了》。她写道:“有些记忆是时间治愈不了的伤痛,不会因事隔多年而变得模糊或者遗忘,吊诡的是,时间越久反而只会剩下那些痛苦记忆,对其他回忆则逐渐麻木。”
也是同一年,发生了世越号沉船事件,给全社会造成深重创伤之余,也激起了民间对政府的愤怒问责。韩国影视界迅速反应,推出了一系列该事件的纪录片、剧情片,从各个角度剖析这一事件。但中国读者不了解的是,其实在韩国文学界也产生了反思的作品。一位叫金琸桓的作家,受此事件触动,在遍访受害者之后,写下了两本小说《谎言: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潜水员的告白》 《那些美好的人啊:永志不忘,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这两部作品被评论家认为是“世越号文学”的开端。金琸桓说:“我一直坚信文学应该站在穷苦、弱势和受伤害的人这边。不仅文学,社会共同体也是如此,属于共同体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
他一直关注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受害者。2018年,在经过扎实的资料搜集和采访后,他写下了以韩国MERS患者经历为主题的纪实文学作品《我要活下去》。他在后记中提到,创作这部作品的起心动念,是注意到媒体对受害者的报道远远不够充分,很多时候他们沦为新闻中的一个数字,而非一个完整的“人”。“在说出不会遗忘、会永远记住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应该记住什么,必须找回‘人’,而非‘数字’”。这部作品以三位MERS患者的个人经历为主线,还原出他们平凡人生被打断的过程。他们不只有“患者”这个身份,也是热爱书籍的仓库管理员,患淋巴癌却总是笑对人生的年轻牙医,怀揣理想主义的实习记者,却因为政府失能、疾控机构反应滞后和名为“无知”和“恐惧”的病毒,成为被社会排斥、忽视的边缘人。灾难之中,没有胜者也没有败者,唯有受害者和幸存者,作者带领幸存者,去凝视受害者的命运,看到生命的尊严,也看到“如果我们只安于这种卑怯的幸运,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孤单地面对不幸。”
西江大学文学系教授禹灿济曾评价:“韩国文学就是痛苦的文学啊。”这种对痛苦的正视,这种如此普遍、大规模、自发性的记录,令人叹为观止。
所以不只是韩国的影视界有这样的传统,韩国的文学界亦然。韩国文学直接改变现实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大家熟知的《熔炉》促成“熔炉法”,还有《82年生的金智英》使得首尔市宣传性别平等相关公共政策时采用“XX年生的XXX”的格式,甚至有少数党领导人建议将性别平等法案直接命名为“金智英法”。
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说:“这就是文学所给与的——一种语言,强大到足以说出生活如何艰难。这不是藏身之处。这是安身之所。”我所见的这些韩国当代文学,就如同一座座伫立的纪念碑,供本国的民众吊唁、纪念、反思之外,也让我这个千里之外,此前对韩国历史完全不了解的外国人,听到了他们海浪般的呐喊。
我来了,我看见,我铭记。也给今天的我们。来源:澎湃新闻
#面对
#公共事件
#事件
#韩国文学
#铭记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请问面对签约我该怎么办?
3
20813
河源靓仔~
2021-04-11
文化新闻
腾讯正面对打网飞,杀入《三体》改编,会否让原著粉满意
0
14285
萧盛
2021-12-18
原创文学
如何面对孤独
0
3724
文奇思
2022-05-24
原创文学
如何面对挫折灾难
0
4382
文奇思
2022-05-26
文化新闻
专访|冯唐:“不要脸”是面对外界的态度
0
12572
写手发布
2022-10-14
文化新闻
新年刚过业界爆出大事件:当当、京东图书牵手抱团取暖
0
12091
写手发布
2023-01-11
文化新闻
面对ChatGPT,短篇小说何为?
0
11045
写手发布
2023-03-20
文化新闻
面对ChatGPT,小说家比策展人、批评家“死”得慢一点?
0
10837
写手发布
2023-03-30
写作交流
网文写作:如何通过事件,构建剧情?
0
3452
岛来哭
2023-08-17
原创文学
人的成长如同一棵树,要面对现实的残酷,历经风雨洗礼
0
1277
笑看风云123
2024-06-27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AI吞掉网文流量,底层作者正被“无声清退”|深氪lite
对话诺奖编辑:我们为何坚持出版“天书”?
《吴邪私家笔记》开播!铁三角集结冒险,开启热血探险新篇
4
银花火树:在志怪世界中构筑女性叙事新维度
5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10月主题征稿
6
2025年,我想和网文世界谈谈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