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星云十年,从“野蛮生长”到“茁壮有序”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9-11-27 14:52:47
17455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华语科幻星云奖3位联合创始人董仁威(左起第9位)、姚海军(左起第8位)、吴岩(左起第10位)及12位主要发起人
10月末的重庆,让人充满想象。在这个“中国最具科幻色彩”的城市里,第10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暨2019华语科幻电影超级盛典如期举行。本届星云奖颁奖典礼上,郝景芳、郭帆因其对中国科幻的卓越贡献分别荣获第10届科幻星云(特等)功勋章。在科幻原创作品方面,灰狐的《固体海洋》、阿缺的《彼岸花》、梁清散的《济南的风筝》分获本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的长篇、中篇、短篇小说金奖,徐彦利的《心灵探测师》获得中长篇少儿科幻金奖,秦萤亮的《百万个明天》获得短篇少儿科幻金奖,杨晚晴获得2016—2018年度新星奖金奖。王晋康原著、时光幻象改编的科幻剧本《豹人》,以及韩松的小说《逃出忧山》等10部作品分别获得剧本类、小说类“原石奖”。此次星云奖以10周年庆典为核心,举办了2019中国科幻高峰论坛、2019华语科幻电影新时代庆典、星云奖颁奖典礼、少儿科幻星云论坛、首届“原石奖”颁奖典礼等活动,成为了全球华人科幻作家、评论家、编辑、学者以及科幻从业人员共同参加的一次盛会。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幻
10年前,董仁威、吴岩和姚海军决定办一个“面向全世界的中文科幻作品奖”。第一届筹备会成员选择“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这个名称,期待中国科幻奖与美国星云奖、日本星云赏并驾齐驱,拥有国际视野和高度。可以说,星云奖的诞生正处在中国科幻发展的关键10年中,既是对中国科幻发展历史的回顾总结,同时在中国科幻朝向未来、朝向国际的征程中,提供了诸多可能性与新契机。
组委会从奖项创设之初就将视野从大陆作家、作品拓宽至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家。星云奖内设最佳翻译奖、最佳新锐科幻作家、最佳引进图书奖等奖项,为中国科幻文学、影视“出海”创造了契机。以刘宇昆为代表的译者将中国科幻译介到海外,也将海外优秀作品介绍到中国,成为国际社会认知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在本届中国科幻高峰论坛上,日本学者立原透耶认为,近几年中国大陆的科幻作品在日本有较大的影响力,尤其体现在《三体》书籍及周边产品销售增长上。日本科幻协会前会长藤井太洋说:“我第一次接触《三体》是它获得雨果奖的时候,我才知道中国也有这么多科幻迷。《三体》在日本不仅受到科幻圈的喜爱,也受到主流文学圈和学术研究圈的关注。”
中国科幻从19世纪末诞生至今,因为历史等诸多原因,科幻文学内部缺乏一种有序的传承,存在历史断裂性。青年科幻作家顾适表达了自己作为新人的处境和困惑,“我们这一代科幻写作者,在写作技术上师承国外科幻经典作家,如罗伯特·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和阿瑟·克拉克等。但与国外科幻界交流时发现,他们更好奇中国科幻是如何体现‘中国性’的,《流浪地球》这样带有中国质感的科幻大片引发了西方世界的关注”。她认为,在写作中摧毁原有的技术和路径依赖,再进行重建,是很艰难的,但也是中国科幻写作者的必经之路。刘慈欣认为,外国对中国科幻的关注点在于中国如何想象未来、界定未来。所以中国科幻作家进行国际交流时,总会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中国”。何夕认为,“近未来”的科幻写作要求对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密切关注,在足不出户的幻想中架构未来世界,不如脚踏实地行走在快速变迁、发展的国土之上。科幻作家普遍深入生活不充分,这对创作“中国式科幻”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中国科幻迎来繁盛之时,科幻如何进一步提升其文学性,如何紧贴科技发展,为人们描绘最具未来感的生活,并且向世界讲述 “中国式”的科幻故事,都将成为中国科幻良性发展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中国科幻更深层次走向世界的新契机。
科幻电影:新的时代 新的契机
2010年到2019年,历届星云奖都重视对新人新作的扶持、对新作品的挖掘、对科幻作品影视化一以贯之的关注。本届星云奖实现了从“科幻文学的星云奖”到“科幻产业的星云奖”的转变,集中体现在华语科幻电影高峰论坛的讨论和首届“原石奖”的创设上。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因其“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也能够拍出感动全人类的科幻大片,并将独特的东方科幻美学与价值观传递全球”而获得本届星云奖(特等功)勋章。在随后举行的“中国科幻文学与国产科幻电影”圆桌讨论中,导演郭帆、编剧芦苇、作家刘慈欣和韩松、电影人高群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从不同视角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把脉建言。
刘慈欣认为,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优秀的科幻作品都是建立在庞大的基础数量之上的。“就像金字塔,塔尖的下面必然有基座。”美国科幻电影的成功得益于电影产业100多年来的发展,留存下了经典之作。数量会促成质量的转变,在历史的长河中看,《上海堡垒》等电影的败北,也就不足为奇。
编剧芦苇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过电影的类型化问题。芦苇认为,一个好的电影背后必然站着好的编剧,不管什么类型,编剧的质量至关重要。中国科幻电影正处于起步阶段,应当对于国际上电影生产的优秀经验、国内电影产业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研究,“把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及时提供给创作者”。当被韩松问及《流浪地球》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郭帆说:“《流浪地球》最宝贵的经验就是犯了很多的错误。”他表示,未来两三年中会将《流浪地球》拍摄过程中各个部门的问题集中梳理,形成相关教材,“希望更多年轻创作者从一开始就能培养工业化的观念。在未来不必走许多弯路,且有经验可循”。
科幻电影的发展前景在哪里?高群耀认为,科幻电影依托电影行业本身的革新,才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是视频化的时代。未来人类或许依靠视频化接受信息。这种方式推动着电影、短视频等进一步发展。”同时,技术发展与科幻电影的互动关系非常明显,不断涌现的新科技刺激着年轻一代产生更多关于未来的幻想,科幻电影消费市场将越来越庞大。科幻文学有数量庞大的追随者,而通过电影会将其受众扩大化,大众化反过来对科幻文学有极大的推动。“电影工业就是碎片与碎片自由的结合,通过市场行为变为电影生产机制。这也是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方向。”
“原石奖”第一次出现在星云奖颁奖项目中。评委会成员吴岩表示,组委会选择了来自科幻创作、科学传播、科幻电影、科幻研究等领域的评委,构成多元的评委阵容。这个纯公益大赛意在寻找具有改编成科幻产品潜质的“原石”。由王晋康创作、时光幻象IP工作室改编的《豹人》获得剧本类“原石奖”,这部作品“带有争议性的基因题材,充满悬念和动作性的故事,非常适合做影视化改编。作品中包含人性与技术的矛盾冲突,正是科幻电影一贯探寻的主题”。
科幻文学:代际传承及其隐忧
10年前,《三体3》还没有
出版
,科幻影视基本为零,在国内有科幻作品发表记录的作家不超过100人。而今,这一数字上升至500余人。“70后”“80后”成为科幻创作的主力,“90后”成为科幻创作的新锐力量。本届星云奖的获奖者显示出了科幻创作后的继承性:徐彦利、秦莹亮为“70后”作家,灰狐、梁清散、杨晚晴为“80后”作家,阿缺则是一名“90后”,他们都属于科幻创作的年轻梯队。星云奖组委会的接力棒也从科幻界的“老面孔”传递到了陈楸帆、江波这些青年手中。
科学幻想从来都与时间有所关联,而科幻圈内部对创作者的代际传承问题尤为关注。从新中国建立早期的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刘兴诗等,到上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的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再到青年作家郝景芳、陈楸帆、江波、宝树、夏笳、程婧波以及阿缺等“90后”作家,显示出科幻创作界对于培养代际人才梯队的关注。
与方兴未艾的科幻电影发展相比,科幻文学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翻开历届星云奖获奖名录,会发现大量频繁出现的面孔,暴露出真正在创作且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数量稀少的现实。刘慈欣曾表达过这个隐忧:科幻种类过于单一,读者数量有待提高,科幻作家总体数量太少,而且进行创作的人中,很大部分是奔着产业化、影视化去的。
青年作家阿缺刚入职北京中关村某科技公司,他坦言,自己特别热爱科幻写作,并且不断尝试新的题材,拓展科幻创作的内容边界。但作品一旦以某种类型的创作发表后,就存在“定型”的危机,许多尝试和探索之作都面临发表和出版的困难。“科幻小说本身发表的
杂志
期刊太少,我的一些带有实验色彩的创作找不到发表平台。”次日下午颁奖典礼上,阿缺的短篇小说《彼岸花》获得了金奖:“这篇幽默风趣、清新动人的重口味轻小说,用非人的眼睛,看破人类的穷形尽相,可谓丧尸版的《狂人日记》。”星云奖的激励对阿缺来说,也许就是科幻道路上继续前行的温暖慰藉。
少儿科幻:存在、焦虑与希望
作为广义“科幻文学”内在组成部分的少儿科幻文学,在“科幻热”的整体氛围下略显冷清。因为少儿科幻文学面临本质化的“存在与焦虑”,这其中既有历史症结,也有现实发展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从苏联引进的“科幻”概念被定位于青少年儿童教育的科普创作。以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肖建亨、刘兴诗等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幻作家本职身份为科学工作者,他们创作的少儿科普读物开创了新中国科幻文学事业的新纪元。改革开放以来,科幻文学创作者强调科幻文学的独立性,“去儿童化”、“去科普化”成为上世纪80年代科幻界论争的重要命题,也历史化地造成少儿科幻、科普型科幻在当下科幻事业发展中的身份焦虑。
近年来科幻文学的蓬勃发展,让不少人意识到科幻文学内部界定上的“矫枉过正”现象。刘慈欣认为少儿科幻、科普型科幻其实是科幻领域中最有潜力的处女地,它们的存在扩大了科幻的生态领域。在27日举行的首届少儿科幻论坛上,董仁威、张之路、杨鹏、马传思、彭绪洛、超侠、孙雨光集中讨论了少儿科幻的相关议题。董仁威认为,“科幻界历来的争论,客观上促进科幻文学的独立性,促进了科幻文学大发展,但它的副作用却是把很好的东西抛弃了”。张之路、杨鹏认为,科幻界内部应该有破壁行动,打破内在的鄙视链,对少儿科幻、科普科幻重新重视起来,并给予爱护之心、养育之责。张之路认为,不应将儿童科幻与成人科幻截然分开,因为艺术的本质是相通的,成人科幻与儿童科幻之间有宽泛的过渡带,可以有区别,但本质是相通的,而团结有志于此的写作者和读者,更有利于科幻文学的繁荣。他强调,科幻电影的“科”不仅指自然科学,也包含了社会科学。科幻电影应该成为哲学、思想的载体,优秀的科幻电影表达的是全人类的人文精神。因此,抓住科幻电影的精神内核,中国科幻电影之路才能更开阔。
鉴于此,在少儿科幻星云奖筹备会上,组委会与海南壹天视界科幻公司签署了2020年将少儿科幻从星云奖项中脱离、单独设立的协议。发掘、鼓励更多原创作品,同时将少儿科幻孵化成为单独产业链,提升整个社会对少儿科幻事业的关注度,这是与会者的共同愿景。
儿童文学评论家崔昕平是首届少儿科幻评选委员会成员,她认为,时代在呼唤优质的少儿科幻作品。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并成为生活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离这一代人心灵距离最近,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兴趣点不再是过去的田园、乡村,而是与他们产生内在共鸣的科技。因此,少儿科幻无论是作为“科幻文学”还是“儿童文学”子门类,都存在着巨大的社会需求空间。崔昕平表示,在当下这种时代趋势和主流力量的关注下,少儿科幻可能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少儿科幻星云奖可以将潜藏、散在的创作力量聚集起来,也会激励儿童文学创作界进行“跨界”创作,为未来一代提供更优质的心灵读物。
大家认为,少儿科幻与成人科幻并不存在高下之分。少儿科幻天然承担着对儿童成长的责任,也肩负着教育的使命,因此社会普遍对其创作有更多的期许。与成人科幻相比,少儿科幻在创作中有更多“束缚”,比如表现的尺度上、对未来前景的预判上、硬科幻的“度”上,而这些束缚又要求创作者不能因此降低其文学品质,所以如何处理这些“束缚”,并在限制内达成对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反思,是未来少儿科幻创作者努力的方向。
“科幻的春天”之后
《2019年度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数据显示,在政府、市场和读者的合力支持之下,中国科幻到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候”。“未来若干年,科幻迎来大发展是肯定的”,吴岩说,而如何迎面赶上这种发展潮流,为中国科幻赢得发展机遇,科幻业界、主流文学和文化圈、以及整个社会需要进一步有所作为。
本届星云奖系列活动,有一个鲜明的趋向,那就是科幻界内部人士的反思。刘慈欣、王晋康、郭帆、韩松、姚海军等都不同程度剖析当下科幻文学、科幻产业的发展现状,也就未来中国科幻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观点。王晋康认为,科幻文学如同“蝙蝠”,非禽非兽,却又和文学与科技联系紧密。在保持科幻文学传统及延续性的同时进行整体提升,中国科幻才会有更大影响力。姚海军认为,科幻文学要试图与主流文学对话,并创造更灵活的作家培养方式。陈楸帆建议,未来应该在组织、体制等关键点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帮助科幻文学茁壮成长。
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星云奖开幕式上所说,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伟力推动着我们这个星球的发展,并且改变人类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与精神世界。而如何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传承与创新,进一步走向繁荣,不仅是这一代全体科幻人的职责与使命,也将是中国为世界科技大航海时代留下的独特烙印。来源:文艺报 | 康春华
#星云
#十年
#野蛮生长
#茁壮
#有序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一个女作家的十年
0
14237
写手发布
2022-07-01
写作交流
假如时光可以倒退十年,那么……
0
7426
15095735692
2022-07-21
文化新闻
花期迟迟:写作十年挣脱束缚,创造爆款其实有诀窍!
0
14370
写手发布
2022-07-29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十年回顾:创造精品力作,书写时代巨变
0
13618
2336
2022-09-27
文化新闻
王跃文谈《家山》:十年打磨,日日掩泣
0
12466
写手发布
2023-01-14
文化新闻
创业十年 月活2.8亿的喜马拉雅首次盈利了
0
12788
写手发布
2023-01-17
交易招聘
十年老店招募写手
0
11302
风千树文化
2023-01-31
文化新闻
晋江文学城成立二十年 4500余部网文出海
0
7585
河源靓仔~
2023-08-08
写作交流
《少年与湖》:十年一小步
0
3932
xth2462
2023-09-2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AI吞掉网文流量,底层作者正被“无声清退”|深氪lite
对话诺奖编辑:我们为何坚持出版“天书”?
《吴邪私家笔记》开播!铁三角集结冒险,开启热血探险新篇
4
银花火树:在志怪世界中构筑女性叙事新维度
5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10月主题征稿
6
2025年,我想和网文世界谈谈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