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止庵:推理小说中蕴含认识世界的方法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9-11-22 16:35:59
19090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推理小说可以当成一种教育。这种教育对于现代人来讲确实很有用,它给你提供一套思维方式,去对待和了解世界。”
推理小说以前叫侦探小说。
二战以后日本进行文字改革,废除了“侦”字,侦探小说遂改为推理小说。
其实早在19世纪末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塑造福尔摩斯一角时,这一类型小说就流传到中国,但“五四”运动将这类小说归为旧文学,之后它在中国长期绝迹。
我们小时候,推理小说的替代读物是“反特小说”,1949年到1966年期间出过很多这样的书。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阿加莎·克里斯蒂、松本清张、柯南·道尔的作品陆续进入中国,我才开始读正规的推理小说。
口述 | 止庵(作家,推理小说阅读年限:40年) 采访 | 蒋苡芯
推理小说是一种教育
推理小说是类型文学,一般说来,比纯文学低一档次。什么叫类型文学?就是有一个基本的模式,所有推理小说都是套这个模式。
所谓模式,首先必须有案子发生,案子还不能太小,起码得死人,或者涉及重大盗窃;然后有破案人、嫌疑人、一个破案的过程;最后结尾一定是破案。
这是推理小说的正路,即便是后来的美国硬汉派也不例外。从“黄金时代”(1914年至1943年,即一战到二战之间,被誉为推理小说的“黄金年代”,有人戏称“名探满街走,名作天天有”)到现在为止,都不出这个路子。
这里面蕴含着两个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一个叫实证,一个叫逻辑,就是怎么看、怎么想的问题。
实证是人跟世界打交道的一种方式,就是有什么东西你得亲眼看见。福尔摩斯总拿着一个放大镜,这个放大镜是干吗的?就是一定要去看、去现场。
从爱伦·坡开始写推理小说至今,没有一个人能离开现场。你在现场得到的线索,之后要通过一套逻辑来分析并得出结论,这一点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作者能违背。
福尔摩斯真的很忙。/《大侦探福尔摩斯》
严格来说,我认为推理小说可以当成一种教育。这种教育对于现代人来讲确实很有用,它给你提供一套思维方式,去对待、了解世界。阿根廷小说家博尔赫斯也曾说,推理小说帮助我们保留了对于秩序世界的一种向往。
推理小说所蕴含的实证和逻辑背后,还有两个意思:从实证的角度,可以延伸到“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能被我们了解”;从逻辑的角度看,“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能被我们理解和掌握”。这正是西方现代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推理小说是西方资产阶级上升阶段和现代化进程的产物。那时人们对世界充满把握感,觉得世界没有意外,自己可以征服一切事物。
于是,一套社会秩序感逐渐形成,在推理小说中体现为有因必然有果,犯案必能侦破,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光明必定战胜黑暗。
有可能战胜的,只是那些被我们看见的黑暗。/《神探狄仁杰》
但就我本人而言,我不相信这世界是有秩序的,所以我读推理小说有一种矛盾性。我承认实证和逻辑是成立的,但由之推衍的结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能被我们了解、理解和掌握”,我不认同。
因为这是一个理想状态,相当于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一对男女谈恋爱,最后肯定会结婚。这也是推理小说作为类型小说来讲不够高级的地方。
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推理小说是个智力游戏,一开始就设了一个谜题,作者和读者比谁的智力够,作者只要有漏洞,就会被发现。
解谜的过程也就是阅读的时候是兴奋的,但看完最后一行兴趣就没有了,甚至很快就忘记——这就是模式的弊病。
与社会现实勾连的推理世界
在类型化背后如何避免趋同性呢?基本方式就是提高罪犯的能力,增加破案的难度。
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的推理小说,结尾总是一个模式——侦探把所有犯罪嫌疑人、关系人叫到一块,最后通过推理分析,指证凶手。
你会注意到,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侦探波洛或者马普尔小姐手里往往没有证据,只能凭逻辑推理、排除,但如果罪犯不承认,也没有办法。
尤其是《尼罗河上的惨案》,什么证据都没有,全都靠分析。现在这种模式已经不怎么用了,因为不符合现实,且太过于简单。
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乡下侦探马普尔小姐,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女侦探之一。她善于在千丝万缕的细节和线索中找出关键点和疑点,从而解开一桩又一桩疑案。/翟砚军
突破在于“硬汉派”和“反侦探小说”的出现。
英美制度不同。英国是允许私人侦探存在的,所以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的代称)会请福尔摩斯来破案。
而在美国,私人侦探是不合法的,再加上大萧条之后暴力犯罪事件增多,侦探小说逐渐产生了两种模式:以传统侦探推理为主的本格派和以警察或警探破案为主的硬汉派。
在硬汉派出现以前,侦探小说里的角色都是符号,它真正的主人公是逻辑。福尔摩斯的案子,波洛能破;波洛的案子,埃勒里·奎因(埃勒里·奎因笔下的同名侦探)也能破。
那些关于侦探形象的描写,比如杵着拐杖、留着小胡子等全都没用,因为这个人是逻辑的化身;直到硬汉派出现,侦探小说才开始写人物的情感。
雷蒙德·钱德勒笔下的侦探马洛,他有自己的价值观、善恶观,他还同情罪犯,有时甚至会和罪犯发生关系。这套模式逐渐延续下来。
二战以后,几乎就没有了以侦探为主的小说,出现的多为警察小说,主人公变成了警察或警探,故事性更强的同时,与实际的社会结构也靠上了。
比如美国作家杰夫里·迪弗所著的“林肯·莱姆”系列,林肯·莱姆的身份就是纽约市警察局鉴定组组长。
“反侦探小说”的出现也是突破的重点,其中以剧作家杜伦·马特的《诺言》和法国小说家罗伯·格里耶的《橡皮》为代表。
在《橡皮》中,因为侦探想破案,犯罪才真正发生;在《诺言》中,侦探对案件穷追不舍,使之众叛亲离、身败名裂。
世界并非百分百可以把握,现实生活中意外的发生,会导致案情无法如预期般侦破,甚至到结尾都无法将凶手绳之以法。
提及更贴近社会现实的推理小说,就不得不说上世纪50年代兴起于日本的社会派。
日本的现代文学,根子在西方,但在日本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战前日本就有自己的侦探小说,比如江户川乱步的作品。
但日本第一批侦探小说因为实证和逻辑程度不够,整体水平偏低。我对江户川乱步的评价是有“草创之功”,但成就不高。
二战后,从松本清张开始,日本作家不满足于对西方进行简单模仿,而是自己琢磨出了社会派。社会派是日本推理小说的一大分支,要求作品必须是推理小说,只是分析罪犯作案动机时加上社会性因素。
松本清张本身不是水平稳定的推理小说作家,他最有名的三大作《砂器》《点与线》《零的焦点》中,我觉得只有《零的焦点》比较周密,其他两部漏洞都太多了。
根据松本清张作品改编的电影《砂的器》。
随便举一个例子,“黄金时代”代表作家范·达因写过“推理小说二十准则”,其中有一条:“读者必须和侦探对案情了解程度同步。”
但在《砂器》中,侦探看见一张照片,知道凶手是谁了,却没给读者交代照片上的具体内容,读者没了知情权,这不合理。
作为侦探小说的读者,眼光应该是很挑剔的,不能单纯地崇拜作者。得挑剔到什么程度?你甚至应该知道作者谋篇布局的路数。
很多年后我再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跟读新的一样,但读了两三页,就已经知道凶手是谁。
挖掘人性中的善与恶
松本清张之后,日本又出现了很多推理小说作家,比如新本格派代表岛田庄司,以及最为重要的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不是百分百的推理小说作家,他的名作如《白夜行》《解忧杂货铺》都不是推理小说,但他的推理小说有一个特点:将人性中的善与恶挖掘到相当深的程度。
比如《恶意》,将人性恶的无底线体现得淋漓尽致;《嫌疑人X的献身》则写出凶手石神内心的复杂性。
为了掩盖自己所爱慕的花冈杀夫的事实,石神杀了一个无辜的流浪汉,替花冈顶罪——这是用一种极大的恶意来表达爱,或者说是在善恶之外的爱。
电影《浪矢解忧杂货店》剧照。该片改编自东野圭吾所著同名小说,讲述了人们只要写下烦恼,投入杂货店前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的故事。原作小说人气极高,长期高踞中国各大图书排行榜前列。
东野圭吾还有两本小说我觉得很值得一提:《放学后》和《圣女的救济》。
《放学后》的杀人动机,真是很微妙,看似难以理解,却是深切体验的结果;结构也很周密复杂。
《圣女的救济》则揭示了一个女人“不可犯我”的立场——她对这一立场的维护是如此强大、有力,不是对侵犯者做出反应,而是从一开始就准备好了。
从这些作品中,你可以看出东野圭吾和社会派的关系。与本格派在密室杀人里动脑、硬汉派的动脑加动手(因涉及打斗)相比,日本推理小说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动脚。
日本推理小说里的警探非常辛苦,他需要不断地出差,拜访所有的涉案关联人,靠体力、勤苦来发现破案线索。
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剧照。该片改编自东野圭吾所著同名小说,原作为“伽利略系列”的第三本小说,是东野圭吾作品中的高口碑之作。
此外,日本推理小说所蕴含的情感比较丰富,线索清晰,节奏也很快,这是中国读者喜欢阅读日本推理小说的主要原因。
那这里就需要说,为什么我们的原创推理小说比较弱?我认为,根子还是实证与逻辑能力的欠缺。具体表现是:结构不够周密、复杂,编不好故事。
古代就有很多成语在批判这一弱项,像道听途说、三人成虎、指鹿为马、刻舟求剑等,我们明白它是不对的,但很难突破。
还有就是人物刻画不够深刻,人物关系不够深入。咱们当代推理小说里对坏人的刻画,还远远没有达到世界上大多数作家对人性的关注的程度,当然那部分还需要纯文学去填补。
我们的侦探推理故事,总有一些伟岸模板的意味。/《大宋提刑官》
另外,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觉得是现在所有推理小说作家都必须面对的——随着现代犯罪侦查技术的提高,监视器大量使用之后,推理小说已经不太成立了。
实证与逻辑这两个方法是互补的,推理以实证为基础,但如果到处都是监视器,实证被放得无限大、大到不太需要用脑子,某种程度上作家写出来的东西在真实性上就有所欠缺——除非你写这条街的监控坏了,或者这件事发生在农村。
在这个背景下,推理小说的发展就很难了,再往下走可能又变成瞎编。所以我觉得,这是目前推理小说界需要共同探讨、想办法解决的事情。新周刊
#推理小说
#蕴含
#方法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君芍《青女》:悬疑推理小说何以“中国风”?
0
8786
写手发布
2023-07-16
媒体约稿
记忆方法
0
2300
马到功成
2023-07-24
写作交流
30种小说伏笔方法
0
4121
百打百胜
2023-07-31
写作交流
别再为小说开篇头疼了,5种方法拿走不谢
0
3396
未来之星wy
2023-08-31
写作交流
小说写作技巧方法干货分享,粉丝问题答疑:怎么能把网文写活?
1
7698
坂田银时大本命
2023-11-01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经典化的方法与途径
0
5869
写手发布
2023-11-08
写作交流
12种悬念设置方法,让你的作品挑动读者的神经
0
3074
小米粒kpm
2024-01-08
写作交流
3个方法写好矛盾冲突,让你的故事引人入胜
0
2732
Sunday丶J
2024-02-07
写作交流
强拉情绪的5个方法,投机取巧但很实用
0
2454
谭广存
2024-03-04
文化新闻
生物学硕士做推理小说编辑的12年,不疯魔不成活
0
3145
写手发布
2024-07-14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AI吞掉网文流量,底层作者正被“无声清退”|深氪lite
对话诺奖编辑:我们为何坚持出版“天书”?
《吴邪私家笔记》开播!铁三角集结冒险,开启热血探险新篇
4
银花火树:在志怪世界中构筑女性叙事新维度
5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10月主题征稿
6
2025年,我想和网文世界谈谈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