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买书如山倒,做书如抽丝:图书编辑生存报告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9-10-20 09:18:04
1839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俗话说得好,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爱读书的人未必知道,做书也是如抽丝,如分娩。一本书的责任编辑,就像一本书的“亲生父母”。
我们经常调侃图书
出版
是夕阳产业,图书编辑太穷太难了。虽然平均下来国人的年阅读量只有七八本,但爱书人数量上毕竟还是够多。图书出版业的蛋糕虽小,但也小而巧;做书匠虽然不能发财,但也有独一份的快乐。本期反向流行邀请磨铁文治图书青年编辑于北、“做書”公众号主笔魏森垚,揭秘青年编辑们的真实生活,还有出版业的知识和秘闻。
每个吐槽图书编辑的段子都过于真实:
“我的前对象是编辑,一个月4000块,996,天天加班没空陪我不说,我还得刷微博帮他卖书。我是认识了他之后,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性价比这么低的工作,正经重点大学硕士毕业,英语贼好,看了一堆难看的书和电影,文学素养高,每天辛辛苦苦改稿、校对、选题、办活动、搞营销、撕逼,一个月就4000块,出本大卖的书加个千百块钱。”
日本影视剧有不少讲图书编辑生活,比如加了恬淡滤镜的《编舟记》、加了热血滤镜的《重版出来》,还有“换衣服为主,看稿子为辅”的《校对女孩》……《天才捕手》金牌编辑麦克斯·珀金斯推出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一众作家,引发了20世纪美国文学革命。不过,这种金字塔尖的编辑离我们生活还是太远了。
“编辑并不给一本书增添东西。他最多只是作者的仆人。不要觉得自己很重要,因为编辑充其量是在释放能量。他什么也没有创造。”——麦克斯·珀金斯
对于今天的一名普通青年编辑来说,如何把自己的书做出来、推出去是头等大事。
捆绑营销,算编辑失格吗?
“做書”公众号主笔魏森垚分享了某畅销书编辑做营销有多拼的故事:怀孕时做某新书的全国巡回发布会,上场前换上高跟鞋就像换上战靴,仿佛来自时尚圈的性感女神,连讲三小时镇住所有观众;全能培护,作者心情不好时还能陪聊到凌晨陪唱K。这是年薪百万、热爱工作的顶层编辑的日常生活。
磨铁文治图书编辑于北说,本世纪前十年,一本书的平均销量几万册还算常见,而这两年平均销量两三万册,其实都很难了。如今10万就算迈入了畅销书的门槛。他做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me too#运动期间很有影响力,发行了60万册,在新作品中算得上绝对畅销,但跟以往那些百万级别的畅销书还是很有差距。
最近,于北出版台湾作家甘耀明的长篇小说《冬将军来的夏天》时,因为营销文案以“房思琪姊妹篇”为卖点而被网友攻击,不少人斥责小说“难看”,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完全不是一个level”,还有“营销请上天”之类的恶评。于北解释说,“房思琪”已经是一个顶级的IP了,原本是想借一点她的光芒,来推另一本好小说,因为二者都涉及性暴力的话题,于是营销文案就说:“如果你读过房思琪的故事,那你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然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就未必买账了,毕竟作为社会事件的林奕含
(她为小说付出了生命)
,与作为纯文学作者的甘耀明之间,有一道接受上的鸿沟。
与编辑前辈不同,今天的责任编辑某种意义上也要承担营销的任务。就像日剧《重版出来》里小田切让说,到头来读者还是编辑的衣食父母。做一本书的周期可以漫长打磨几年,但为了赶一个热点,也能闪电般两周就出书上市。
即便再打情怀牌,也得尴尬地承认,书还是一件商品,靠其他行业的流量来反哺也是常见操作。东北作家班宇的小说《冬泳》因为被易烊千玺推荐而畅销,这是小概率事件。“我们现在拼着命希望明星们多读读书,也推荐一下我们的书”,于北说。
腰封这么傻,为什么还要做?
有人干脆把书籍的腰封称为“妖风”。
上世纪末以来内地群魔乱舞的腰封,今天已经成为群嘲对象。不过,据资深出版人聂震宁在文章中回忆,腰封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出版业,是重点书才有的待遇——不是打算获奖就是谋划畅销。腰封的玩法,最初是从日本学来的。日本书籍腰封的兴盛,与上世纪80年代日本书业泡沫化的进程是同步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书业转向了商业化,而商业化必然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乃至名不副实的花式营销。
你肯定见过很多傻腰封。腰封虽然傻,但对销量真有帮助,毕竟大部分人买书也就是很随意地跟风。于是各路腰封小王子
(如余秋雨、梁文道)
应运而生。当然,也有不做傻腰封、坚持让书籍自身发光的图书编辑。不过,那种腰封吹上天,内文很扯淡的,在内地和港台都大有书在。
中国世纪之交的书封特别“辣眼睛”,比如《洛丽塔》的书封就把各路欧美俊男美女堆在一起。这是世纪末民营出版业一下子腾飞时出现的“书商模式”审美,胶水剪刀拼成一本书,去出版社买个书号就能几万册或者十多万册地卖起来了。至今,中国的跟风书、山寨书,都有着惊人的炮制速度和销量——很多读者甚至不知道自己买了“假书”。
谁做了诺奖作者的书,就是中了彩票
反向流行录节目当天,正赶上2018&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颁布,两位冷门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彼得·汉德克拿奖,中彩票的是后浪和世纪文景两家出版公司。
每次诺奖颁布前夕,图书编辑都在琢磨这回中头奖的是谁。幸运砸到的不止一家出版社,因为诺奖是颁给一个作家而不只是一部作品。
魏森垚有个朋友做过鲍勃·迪伦的书。鲍勃·迪伦意外拿诺奖的当晚,这个编辑正在办公室加班吃盒饭,刷到新闻时筷子“啪”地就掉在地上。于是赶紧去加印书,在印厂搞了个通宵。
不过,诺奖给文学书“带货”,很可能已经是前十年的典型现象。虽然莫言、门罗大卖,但这几年获奖的阿列克谢耶维奇、石黑一雄相比而言都销量平平。拿到诺奖的作家越来越冷门,对普通读者而言阅读门槛也高,或许这也间接证明了文学市场在没落。
图书编辑的神奇癖好
图书编辑真的会把一本书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比如,“有俩图书编辑结婚,各自捧着自己人生中做的第一本书拍结婚照;有图书编辑去给妈妈上坟,烧了一本自己亲手做的书”,魏森垚说,“我觉得能在出版行业待着的人都挺纯粹的,看ta的表情,你就相信ta是真的爱这个行业。”
图书编辑逛书店,有点像变态痴汉。比如悄咪咪跑去书店,暗中观察什么人在摸着自己做的书,看到书歪了就偷偷把它摆正,发现自己的书被摆在角落就不开心,偷偷挪到显眼的位置。这就是图书编辑的“扫店”行为。
“我们总爱说这个行业的今天不如80年代或者90年代好,但其实我们这个时代已经特别好了”,魏森垚说。或许千百年来普通市民的阅读口味大都差不离,说不上变好或是变坏,所有流行的没流行的,都要经过时间淘洗才能知道答案。
“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做图书编辑的年轻人太难了,但还是有独一份的快乐。
本期主播丨董牧孜 余雅琴
本期嘉宾丨于北 魏森垚
编辑丨何安安
校对丨薛京宁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对话诺奖编辑:我们为何坚持出版“天书”?
《吴邪私家笔记》开播!铁三角集结冒险,开启热血探险新篇
银花火树:在志怪世界中构筑女性叙事新维度
4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10月主题征稿
5
2025年,我想和网文世界谈谈
6
「教师博览」杂志2026年最新约稿函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