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上海,一个网络文学作家之死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9-8-29 19:01:40
18415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格子不是一个孤僻的人。他是他们那个圈子里,最会享受生活的人。每次聚会,他都是夺目的太阳。
尸臭味是从2005号房间传出来的。10天后,他才被人发现。房门被撬开的那一刻,整层楼的味道都变了。在气温25~35度、空气平均湿度60%~75%的上海,不能闻太久,会反胃。
往生者是一名网络文学作家,笔名“格子里的夜晚”,真名刘嘉俊,39岁。他曾与韩寒共同获得1999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迅速红遍全国。故去之前,他身上最重要的标签是
网文
平台大神作家。
8月23日晚,他被消防员、警察、法医和四个朋友围着抬出那间一个月租金几万元租住的房子,警察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小区的一个保安在楼道间远远望着他们,当时,还是他把那些人带上楼的。
“我以为是假的,这太突然了,我两个礼拜前还和他一起吃饭了。”徐慧丽因刘嘉俊的才气成为粉丝,后因刘嘉俊和她聊得来成为了普通朋友。徐慧丽痛苦地对我说,“咋说没就没了呢?”
难道又闭关了?
在网络文学圈,熟悉刘嘉俊的人都叫他格子,他的粉丝则把他称为老刘。
他们是这样发现“格子”出事的。8月23日,在约定吃饭时间,格子没有赴朋友的约一起吃饭,朋友联系不上他。
晚上9点左右,格子的四个朋友前往2005号房间找他。门反锁着,他们进不去,便在楼下找到了一个保安,但也开不了门,随后他们报了警,后来,消防员也来了,把门锁给撬开了,才发现他已经故去。
格子的朋友向我转述,法医和警方判断,这是一个意外,“警察跟我说很有可能就几秒钟的事。”“医生说可能是急性心脏病,瞬间心跳加速,或者是因为肌肉方面对血管或者对心脏造成负荷,让你一瞬间停止,是有可能的。”但确切死因未知。
具体死亡时间也未知。8月12日,格子在一个微信群发了一条消息,在朋友圈发布了两张图片。从那以后,再也没发过任何消息。所以,他什么时候突然离开了这个世界,无人知晓。
其实,早在三天前,就有人觉得2005号房间不对劲儿了。
8月20日,朋友孙皓(化名)专程到了格子的小区,敲了2005的门,没人开,打电话也没人接。他在一楼保安处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叮嘱安保,如果看到刘嘉俊,一定要让他给他打电话,他们还要约着吃饭。
孙皓还是隐隐觉得不安,他想在派出所立案,怕出了什么事。但立案需要证明他和刘嘉俊之间的关系,如果能有刘嘉俊身边亲人的联系方式,通过亲人来证明他们的关系就最好了,但孙皓说,他没有刘嘉俊身边任何一个亲友的联系方式,立不了案。一年前,他们在网络认识,第一次见面在半年前。他们不算特别熟,私下见得也不多。
格子消失的那十天,其他人没觉得有什么奇怪。平常格子消失几天后,就会出现。加上一年多以来,格子在日本有一个动漫项目,经常往返日本,他们以为格子又去日本了。
2017年,徐慧丽去过2005号房间,他看到屋里有着很壮观的书橱、两台苹果一体机、书桌、沙发,客厅还有大屏电视和音响。她在那里和格子叫了外卖,一起看《悲惨世界》。她在培训行业工作。格子好奇起她所在的行业,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行业类型影视剧。她觉得太有趣了,想写剧本。可她是局外人。
2018年底,格子“花了一天整理完了书架。按照新的想法,优先级来了。还有大堆东西塞不进书架,其中一些估计要逐渐转成电子版来收藏了。”
“你教我怎么写剧本吧。他说,好啊。”但直到现在,她连剧本大纲都还没写过。去年,她开始想写小说,入坑网文圈。
8月8日晚上,他们约在了徐家汇一家日料店吃饭,边聊边说那家日料不够新鲜,格子还感叹,他的公司在日本有项目合作,不久就可以去日本吃新鲜的海鲜日料了。
徐慧丽一边吃饭一边想着好好学写作,啃着螃蟹脚对格子说,“你回头开个书单给我吧。”
“好啊。”格子回答她。
在徐家汇一号线地铁里,他们用一句话结束了当天的约会——“下次找个空调足一点的地方一起喝咖啡吧。”
话毕,穿着黑色T裇衫的格子进入陕西路站,没有回头。
回到家,徐慧丽立马给他发了信息要书单,他在微信里回复:“让我想想。”
“隔一周再问他要书单,这家伙不回微信了。”徐慧丽一边用“家伙”来称呼格子,一边流着眼泪,嘴里喃喃道,“又闭关了?”
那天是8月13日,如果按照最终发现他的时间来算,那时,他已经不在人间了。
与徐慧丽抱有相同惊讶态度的还有十多个人,他们是格子在上海的亲戚、朋友和学生,得知消息后,8月23日当晚,从上海各处赶来。
夜深人静,雨水朦胧,他们就那样呆呆地矗立在一楼大厅久久不愿离去,有人还想来,被劝住了。他们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等着殡仪馆的车开来。然后把格子接走,准备第二天举行的火化事宜。
2016年,格子和朋友讨论过死亡
8月24日和25日,我在上海和格子有十年到二十年结交的人聊了聊,格子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他的笔名来自一段手写笔时光。有一个说法是,他中小学时期写文章大多是夜晚在格子本上写,随即有了“格子里的夜晚”之名。
格子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是1999年。那年,正值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新鲜出炉。这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比赛形式,在媒体圈和文学界迅速传播,再加上中国7所顶级名校的直升诱惑,让无数学子趋之若鹜。
格子当时在上海一所高中上学,他写了一篇叫《物理班》的文章,最后与韩寒共同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迅速红遍全国。高中还没结束,他就拿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保送资格,被破格录取。
他获奖的消息连同获奖文章都被展示在《萌芽》
杂志
上,一些正在读初中的中学生看到消息后,深受影响,报名参加了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不少人至今还活跃在文学界。
他高三闲来无事,每每出现在学校,还被同学戏称,“你这样刺激我们,不觉得很过分吗?”二十年后,噩耗传来,他的同学感慨:“你这样吓唬我们,不觉得很过分吗?”
格子最初的梦想是考入大学计算机系,大学毕业后当一名三维动画师,但一篇《物理课》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格子得奖后,一点没闲下来,关于他的新闻资讯密度仅次于韩寒。他先进入《萌芽》刊中刊当上《惊奇》的主编,后来加盟日点击量一万多的中学生网站ASWECAN。没过多久又与人合出了小说《高三史记》。
一边要上学,一边要兼顾工作,这让他忙得不可开交。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到大二,他向校方申请休学,专心做作者和编辑,每周去《萌芽》杂志社上两次班。
不久后,《惊奇》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个月都要出一个版本,他的工作量加大一倍。他曾用“严酷”来形容自己的写作任务。
“80后”文学浪潮澎湃汹涌之时,也是80后这一代人崛起的时候,外界给他们贴上的标签是反传统、追求自我、不墨守成规。格子被视为他们的代表,很多新锐媒体也把越来越多的版面给到格子,让外界习惯用“青春文学”去定义他。
但他自身对整个世界的思考深度,已经超出这一标签能定义的范畴。他和很多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选手关系都很好,他是他们的大师兄。但他想要去摆脱“新概念”赋予的既定标签,他有更为宏大的野心。
他与韩寒实现野心的路径不同。2002年底,22岁的格子进入《上海壹周》报社担任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他在里面进步很快。在报社,会接触到很多采访人,他在多次采访任务中,积累了对人的基本判断标准,也让自己学会了职场心态。
他的第一本网文书叫《数字生命》,是科幻类型,十几万字,以absolut为笔名,一边写一边在起点中文网更新。2003年,他和一帮朋友去江苏南京玩了两天。从南京回到上海后,这本书忽然在新书榜上榜了。
也是那次南京之行,悟道结识了格子。33岁的悟道在国内一家头部网文平台重要岗位任职。悟道说,那是格子第一次在网文圈火起来,但“火”都是意外之事。随即,格子与官方平台走完了签约流程,正式成为一名职业网文作者,先后发表了《间谍公司》《大陆图腾》等作品,一出道就站在了网文界巅峰,拿到了白金作家的名号。
这次爆火让格子意识到,网络文学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路径,可以让自己去写一些更为复杂的故事。悟道说,格子从来不是一个局限于某一个领域的人,也从来不是一个给自己设限的人;从网络文学到动漫、电影、文学研究,格子都在做尝试和突破。
格子的2018年度网易云音乐歌单,他在微博写到,“看起来还不错,挺积极的。。。”
近一两年里,格子和他的朋友悟道、徐岩一直在研究一套“网络文学评测工具”,那也是一套网络文学创作的方法论体系,只要拥有写作能力的人能理解那套方法论,就能轻松写出超出平均水平线的网文作品。
悟道把格子的这种行为称为网络文学领域的工业化流水线探索,把很多写作环节和写作元素确定下来,最后对外公布,让整个行业受益。
2016年,悟道的外婆去世,他和格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讨论过死亡。悟道说,他们其实都不害怕死亡,但他们却害怕死了之后没什么东西可以留下来让人记住。“小说也好,故事也好,很多人会知道,但能流传下来的东西是什么?我们都认为那些东西还不够精彩。”
这群已经摆脱了物质困扰的人,想在个人价值上有更大的突破。从那以后,格子开始去做更加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但早在一年前他就开始这么做了。徐岩和格子曾一起租房住过,他先前在北京一家纸媒上班,2014年去了上海。他知道格子制作写作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全过程。
也是从2014年夏天,格子开始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开设了一门写作课,教学生写作。这门课最难的一点在于,它面对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零基础,很多学生都是艺术生,最开始对文学不是特别感兴趣。格子上课时对学生要求苛刻,生活中待他们如亲友。
2015年格子在微博写到,“上海考点开战在即。。。很幸运能参与到一些人的未来!”
“一年后,我看到学生的作业,不管他们写的怎么样,格式一开始就是对的,学生写作的思路很清晰。我觉得格子真的是费心了。”徐岩说。
一次,徐岩去松江做讲座,有朋友跟他戏说,“等我周末回上海找你喝酒”。徐岩一脸懵圈。但这也是徐岩到上海后学到的第一个知识点——“松江不属于上海”,它离市区太远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松江区,格子的工作室在市区,为了能好好教学,避免来回奔波,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专心搞教学。
徐岩把格子比作一个全能型写作选手,他不仅能在小说领域横跨青春文学和网络文学,还做过记者、教过商务文案写作,自己写商业计划书,做咨询、写项目策划案、写游戏策划、写歌词、写剧本。在无数个尝试背后,是他极力探索文字不同领域的边界和寻找一些本质规律的雄心。
格子被抬出2005房间当晚,他的学生也到了现场。悟道看到那些年轻人,他觉得,格子确实有一些东西留下来了,至少在那些年轻人身上播下了种子。
不止这个,去年夏天,格子还去浙江茅盾故乡参与了一个专门针对中学生年龄段的奖项,做评委,也给那些学生讲课。
这两年频繁在日本动漫界、文学界接触,他正在把国内的网络文学经验带过去,原因是他想在网文IP化路径上做更深的探索,原本格子以为日本网文界和动漫一样前卫,但“综合来看,我们领先日本网络文学界5到8年,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对网文行业很多作者而言,国内读者进化速度和挑剔水准比国外厉害太多了”。
“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目标跟想法了,但看到格子之后我就知道,(觉得)重新有些事情要做。欠的账,欠的酒,欠的故事,都要把它......”悟道说着说着,眼睛红了起来。
“格子走了以后,我不知道我的参考对象还有谁,我曾有一段时间,把格子当成是我的copy对象,他太优秀了。”说到这里,他用手把镜框推开,抹着抹泪。
格子被测试系统计算为“完美主义”
格子不是一个孤僻的人,“他身边永远不会缺朋友,他是我们当中最擅长社交的,他身边的朋友永远比他家的酒多。”徐岩说。
他也是他们那个圈子里,最会享受生活的人。他知道上海绝大多数好吃的饭馆,只要是他推荐的饭馆,保证好吃。他自己会做饭吃,水果、腊肠螺丝意面、粥、鸡蛋等食物,在近半年里登上过他的餐桌。
他对威士忌情有独钟,教会了不少圈内人如何喝酒。他很会喝咖啡,对于咖啡而言,他把咖啡分得很细,手冲咖啡,速溶咖啡,现磨咖啡,不同牌子的咖啡口感。他自己偶尔会拍照,不久前还在摆弄一个淘回来的老旧相机。在家里客厅的橱柜上,摆放着很多精致的手办和其他小物件。
每次聚会,他都是夺目的太阳。“他不是一个活得很丧的人。”徐岩说,“他存在于你想象不到的任何一个角度或者状态上。他似乎是一个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人,任何一个话题都可以跟他很轻松地聊起来。这样的一个人,你很难用一两句话很简单的去评价他。”
他一个人在2005房间独居两年多了,他身边的朋友并不觉得一个人住是一种错误选择。从家里“搬出来住这件事情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对于一个创作者而言,他需要一个绝对安静的创作环境,而大部分跟父母或者家人居住的,很难实现”。
格子父亲是一位工程师,因此,格子也深受工科思维影响,他也擅长用工科思维来写文章。他喜欢先写提纲结构,再写文章内容,把提纲里的每个字放大到文章里的数百个字。
东方网“1站视频”留下了格子最后的公开影像资料,在采访中,他将写文章看成是信息输出的过程,修辞手法、遣词造句看成是优化信息输出的过程。他能容忍别人把他写的东西看作是盈利性文本。网络文学进入市场后的第一目的就是为了盈利,第二目的才是自我表达。
“格子属于那种有资本、有能力去给自己做这样一个环境的人,所以说他自己独立搬出来住,我觉得没什么。”悟道说,男性对于独居这个事情没什么的,普遍认可度比较高,他也是个独居主义者。格子居住的小区是富人聚集地,房子质量上乘。
也正是因为独居,造成了格子一个人从这个世界黯然消逝。悟道把促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解读为巧合,一切都太巧了。
但其他一些迹象表明,格子在离世前,有一些不好的端倪。
一个夜间值班保安说,最近几个月里,经常看到格子在深夜12点左右,或者凌晨才回到住处。
8月1日,格子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一瓶子写着“熬夜水”三个字,配文写到:“养生。。。算是吧。”他高血压有一年多了,数值是190,在他这个年龄段,正常血压在80~120。
8月9日,格子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精神压力测验报告图。那个测试有完美主义、拖延、自闭、抑郁、焦虑、情绪化六个结果输出维度,他的压力指数是399,被测试系统计算为完美主义。
测试报告图这样描述他的“病情表现”:你的压力源自于你总是在不断给自己预设更好,更高的标准,一旦做不到,就会产生自责感和虚无感,仿佛一根无形的鞭子在驱使你前进。短暂的懈怠后,你的内心里会更沮丧,或许在追求更高的境界的路上该停下来歇歇了。
“治疗意见”:就算身体被掏空,你也要出去浪呀!
悟道的说法与这份网络测试报告不谋而合。他太逞强了,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这样会让他压力倍增。他一直想要拓展自己的边界和行业的边界,文字写作只是他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工具,在有可能的范围里,他都想触及到。
他们在一起聊天时,平时的口头禅除了“傻X”外,还有,“我们搞一个比他更好的!”每次说起这句话,他都雄心勃勃,信心满满。
他的朋友后来想想,他整个人生的触点太多了,到头来反而成了拖累他的东西。
如果把视野放到整个行业来看,压力也非常大。悟道说,“在中国的故事行业里面,每隔三年淘汰掉80%的人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人们大多只会看到那批站在金字塔尖顶上的人,但那批人为了能站在上面所付出的努力超乎常人想象,“可能是下面一批人的十倍百倍”。
2018年,格子创作过一部作品叫《完本之王》,简介是这样写的:仆街作者岳清言赶稿过劳死了。然而,为了个不怎么样的作品累死这种事情哪怕是身为作者也太过罕见了。于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找上了他。他重生了,并且有了一个奇特的能力: 每写完一个故事,他就能获得一个技能。一个来自于故事里的角色或者是故事原作者的技能。仿佛,这个世界要开始厚待这个仆街货了……
格子写下的这部作品,既像是一个寓言,又像是个自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 石灿
#上海
#一个
#网络文学
#作家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媒体约稿
200-300元/千字 | 「上海故事」约稿函
0
2339
a3261921
2024-06-30
写作交流
在番茄写小说一个多月,就踩了这么多坑......
0
3915
敏敏而
2024-06-30
文化新闻
如何做透一个小众书市场?这个品牌用10年来回答
0
3328
写手发布
2024-07-05
休闲分享
读大学,还是不读大学,这是一个问题
0
1499
吴云云
2024-07-11
文化新闻
我国网络文学行业广告收入首次超过订阅收入
0
3346
写手发布
2024-07-13
文化新闻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5亿,一半的网民都在“追文”
0
3474
写手发布
2024-07-16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就一定要日更万字么?也可以越写越短
0
3103
写手发布
2024-07-17
媒体约稿
《上海故事》2024年最新约稿函
0
2860
暴怒AngerSins
2024-07-25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的“流量玩法”与“免费逻辑”
0
4660
写手发布
2024-07-29
文化新闻
「番茄·网络文学爱心基金」更新公示,放宽帮扶标准
0
3983
写手发布
2024-08-0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2025年,我想和网文世界谈谈
「教师博览」杂志2026年最新约稿函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4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5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6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