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历史剧这么多,红的为何偏偏是《长安十二时辰》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9-7-8 13:19:42
17273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长安十二时辰》持续热播,渐有“出圈”之势。关于该剧的内容有多么精彩、节奏有多么紧凑,相关文章已经谈得不少。确实,作为一部商业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在制作方面的精良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笔者倒是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中国历史的辉煌和悠久,是人所共知的。可是,坐拥如此优质的资源,为何近年来我们却鲜见如《长安十二时辰》一般既叫好又叫座的历史剧?
已经有不少人提到,本剧的一大亮点,是它对大唐长安社会风貌的还原。从长安坊市平面图到唐朝百姓的服饰打扮,本剧在细节上的考究足以令人称道。但撇开这些技术层面上的细节,更值得注意的,应该是本剧的叙事模式。
本剧两大男主角,一介武夫张小敬代表的是唐朝政府的基层力量,而“神童”李必则代表着大唐朝廷的高官势力。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主创的用意显然是全景式展示大唐全貌。
不要小看这一点。回顾往昔,中国历史剧大多可以被分为两种模式。一类聚焦著名历史人物,讲述历史故事。比较典型的例子,当属《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经典剧目。这类历史剧的优点是严肃、认真,应被视作传统意义上的正剧。只是,过于关注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有时使得这些剧集的历史观失之于粗糙和简单——比如,将封建王朝兴衰的原因归结于统治者与官员的品德。
另一类则是戏说、传说。曾经广受观众欢迎的《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皆属此类。这类历史剧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但和历史的关系并不紧密。毋宁说,它们只是将当代的故事安上了一个历史的外壳罢了。
至于近年来被网络文学热潮带动起来的“古装剧”,和历史的关系就更遥远了。玄幻、修仙剧带有浓重的游戏味,是披着历史表皮的冒险故事。而那些宫斗剧,则更像是现代职场剧的古代版本而已。
总而言之,愿意像《长安十二时辰》一样,老老实实还原时代特征的历史剧,确实成了稀缺品。
值得注意的,还有该剧对待历史的态度。同样描写封建王朝,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剧也容易陷入两种极端。一类是对古代盛世的顶礼膜拜。比如,2017年由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为了向观众展示唐朝的繁荣昌盛,不可谓不花心思。只是,除去浮华的影像,该片的精神内核略显单薄,只是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所谓大唐盛世的刻板印象而已。
另一类是想当然地表现古代人民生活状况。比如,将民不聊生简单粗暴地归结为某些官员的道德沦丧或者是皇帝的昏庸无能。但在《长安十二》中,我们看得很清楚。无论角色是否讨人喜欢,但大唐官员,无一不是熟谙观众规则、聪明过人。只是,制度性的缺陷,已经让底层的声音很难传达到皇帝处。可见,在内容深度和叙事技巧方面,中国历史剧还有不小的提高空间。
《长安十二时辰》为观众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大案牍术。这当然是马伯庸杜撰出来的技术,事实上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它在古代不可能得到实际运用。但是本剧配角徐宾的理念是值得玩味的——只有数字才能留下历史的真相。
笔者不由联想到,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等著作中给古代中国下的诊断——由于缺乏精细的数字管理能力,朝廷的改革往往寸步难行。徐宾告知李必,他致力于开发造纸技术,是因为纸张的紧张让下层官吏无法一一录入数据,以致唐朝基层管理不断松散化。在他看来,这和狼卫入侵长安一样,可能置唐朝于死地。
这种“大数据”式思维,显然不属于中国古代官员。然而,在这些细节中,不也渗透着对历史的反思?尽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长安十二时辰》终究只是一部商业剧,不应在思想深度上过于苛求该剧,但谁又能说,它对于历史的态度不是严肃的呢?
张小敬和李必等人的命运时时被观众牵挂于心,但同样值得思考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剧?眼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世人的肯定。“古风”“汉服”等元素,早已成为互联网上的热点。只是,荧幕上的历史剧到底是把中国历史当做一个噱头,还是愿意认认真真还原历史、探究历史?这个问题,不应被影视行业的从业者们所忽视。
《长安十二时辰》的成功,足以证明观众对于中国历史的浓厚兴趣。马伯庸的信手拈来,就能成就一部佳作,既得益于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出色的写作能力,更要感谢中国历史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矿。平心而论,中国历史上值得说道说道的人与事,真可谓不计其数。不必怀疑,中国历史剧,还大有可为。
如此看来,那些打着历史旗号,任由帅哥美女谈恋爱,说着雷人台词的“历史剧”,是不是也该退出江湖了?来源:澎湃新闻
#历史剧
#这么
#为何
#偏偏
#长安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长安的荔枝,让我想到唐明皇为了满足杨贵妃吃荔枝那些...
0
4157
huangqiang712
2023-06-16
文化新闻
洛阳网友批《长安三万里》篡改历史
0
8418
Chief_John
2023-07-27
文化新闻
回到大唐群星闪耀时|《长安三万里》幕后故事分享
0
7493
写手发布
2023-07-30
写作交流
到处都有生活,为何还需深入生活
0
2825
lotanikita
2023-09-13
文化新闻
种田文改编,为何总要掺杂宅斗?
0
5593
写手发布
2023-11-03
文化新闻
项静:“素人写作”出圈了,他们为何能被看到?
0
4160
写手发布
2024-01-08
写作交流
【轻松赚稿费】| 投稿就爆文,我是这么做的
0
4924
三木8379
2024-02-28
写作交流
在番茄写小说,这么起名更容易火!
0
4751
骗子xz徐
2024-03-29
文化新闻
“九鹭非香”的启示:仙侠IP为何屡出爆款?
0
4634
写手发布
2024-04-08
文化新闻
书业头部直播间为何从书展消失?
0
4836
写手发布
2024-07-28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2025年,我想和网文世界谈谈
「教师博览」杂志2026年最新约稿函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4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5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6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