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只有一个刘慈欣,这一波中国科幻热可持续吗?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19-6-3 13:21:33
19936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因为《流浪地球》,2019年被称为“科幻电影元年”。和10年前相比,科幻界无疑热闹了许多,近日举行的2019年科幻大会就吸引了不少科幻界以外的人士参加。曾任《科幻世界》副主编、现任八光分文化CEO的杨枫就说,如今,关注科幻的人越来越多了,新出现的科幻文化公司越来越多了,科幻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
“科幻热”之下,目前的科幻界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改变只有一个刘慈欣的现象?杨枫以及科幻作家杨平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10年过去了
为什么还是只有一个刘慈欣?
北青报:科幻热当然有好的一面,但是不是也有不完美的地方?
杨枫:这个问题要看你怎么看。现在跟10年前、5年前相比,科幻确实吸引了更多的资本投入,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但是距离我们科幻人理想中的“热”其实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觉得应该是有更多的、更优秀的、成熟的本土原创产品出来,满足大家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记得2010年底大刘《三体3》出来的时候,我们在成都春熙路的西南书城做新书发布会,现场的人多到要有警察来维持秩序。这件事过去都快10年了,还是《三体》热,还是大刘热,这能叫科幻热吗?希望未来我们有更牢固更宽厚的塔基,堆出一个更宏伟的塔尖,而不是现在这样——只有一盏灯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杨平:另外,从创作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中国科幻现在需要有创新向的东西,而不是一个模仿向的东西。
不少科幻写作者的创作视野
都偏狭窄
北青报:你们已经看到了模仿的样子吗?
杨平:我们上世纪90年代的很多作品都是某种程度的模仿,某种程度是复刻,没有原生出来的东西在里面。现在的一些作者,他们技巧可能会更成熟,他们的知识面更广,但是他们关注的东西、他们讨论的东西、他们思考的方式还是这种的。
北青报:可以理解为今天许多中国的作者在照着西方的科幻写法写作,没有写出属于中国的科幻吗?
杨平:可以这么理解。科幻本身是个现代性的产物,不是必然西方,但是现代性是由西方塑造的,所以它自然就带有西方的痕迹在里面。那怎么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出原生性的东西?这个特别重要。如果还是重复原来这些东西,没有向前推进的话,可能这个热潮过一段时间就过去了。
北青报: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观点:一些科幻作家的领域很狭窄。真的是这样吗?
杨平:会有的。比如一个作者写计算机领域的故事,他可能关注的就是某一个时段的计算机发展,甚至于他看到的这个科学前沿都不是我们现在最新的——而是他生根在心里头很早的一个梦想,我就要写这样的一个东西。他有情怀。
杨枫:这种情怀如果是厚积薄发的话,往往效果还不错。可更多的情况是——现实中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往前推进,但是我们不少作者却很难将自己的故事跟最新的科技前沿做很好的嫁接,或者说,作品中所呈现的思考非常苍白,缺少深度。这么说起来,大刘其实真的是超级聪明,你看他最早在山西娘子关,那会儿还不像现在有网购,他想及时看一些科技前沿的书怎么办呢?据我所知,不少都是朋友帮他买了寄过去的。
北青报:你们之前收到的稿件也反映了这样的情况?
杨枫:会有啊。不少作者的想象力大都停留在好几年前。
北青报:怎么现在听起来,有些科幻作者确实是活在他自己想象的一个世界。一边是欠缺对前沿的关注力,一边又需要引导他们对现实的关注力。
杨平:我的理论是这样:科幻迷出身的那些作者,他们总是有一种倾向:想复写童年时候最初看到科幻作品时的那种感动。因为他一直没有办法成功复写出来,所以他才一直不断地写,想编织自己的这个梦。我觉得像跨界是特别好的解决方法。我们还需要加入更多的学科,比如包括政治学的、社会学的,还有艺术的、美学的、音乐的等等,形成一个未来向的想象力共同体。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具有原动力。
为什么市场只认可
一个刘慈欣?
北青报:今天科幻产业活跃起来之后,似乎“刘慈欣”吸引了绝大多数目光。外部产业对新人的认可程度其实是有限的。
杨枫:是的。其实市场是很功利的,也很残酷。像最近很火的科幻短片系列《爱死机》(《爱,死亡和机器人》——编者注)出来以后,在科幻圈引发了热议。其实《科幻世界》几十年储备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不知道可以做多少个《爱死机》出来,但是我们的影视人只追着大刘的热门IP。
杨平:另一方面有可能跟科幻文化的积淀有关系。美国科幻文化经历过将近100年时间的积淀,投资人、电影人很多是看科幻长大的。但是今天我们的电影人虽然可能看国外的科幻片,但他对科幻到底该是什么样的,是没有太多概念的,他们讲的语言跟科幻作者的语言是两种语言。双方的隔阂打了好多年打不通。
北青报:从你们的角度,《流浪地球》是打通隔阂的作品吗?
杨平:这次也就是因为有郭帆。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喜欢科幻的人,他才可以有能力打通科幻语言和电影语言的壁垒,否则双方还可能谈不拢。这一点可能还是需要时间去解决。
另外一个,我不知道,为什么不能把科幻看作是天使投资性的产业,为什么投资人愿意去投一些孵化器里面的公司,而不去投资一些科幻的新人?这个中间,是不是缺一个既了解资本、又比较了解科幻的人?我不太懂市场这些逻辑,我是从作者的角度来讲。为什么那些新创建的、创业独角兽公司,他们可以获得投资,同样为什么不能把科幻作者看作类似这样的东西来做?
北青报:那按照您的思路,万一被投资的科幻作者,最后成群结队变成大街上成堆的共享单车也受不了啊。
杨平:对。所以我觉得这中间还是缺少一个机制性的环节,连接资本和科幻创作的中间角色。这个可能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文/记者 张知依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一波
#中国科幻
#科幻
#可持续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10月18日启幕
0
6682
qq814509843
2023-09-14
文化新闻
刘慈欣绝不是中国科幻唯一的存在
0
5638
写手发布
2023-10-08
原创文学
誠招科幻小說寫手
0
1479
sherwood
2024-03-22
文化新闻
《三体》何以成为国际顶流?科幻界资深编辑对谈剖析
0
3771
写手发布
2024-03-26
文化新闻
《三体》带来的科幻春风,还能吹拂多久
0
3941
写手发布
2024-04-14
媒体约稿
第四届「贺财霖科幻文学奖」征文启事
0
2523
1二货
2024-05-03
媒体约稿
《科普时报》“科幻微小说”栏目,全国征稿
0
2743
37紫虞
2024-05-03
媒体约稿
70-100元/千字 |《科幻世界》杂志,长期征稿
0
4492
嗳☆SaSa☆
2024-05-12
媒体约稿
200元/千字 | 「科幻文学」全国征文
0
2658
sacici
2024-06-12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写作交流
休闲分享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2025年,我想和网文世界谈谈
「教师博览」杂志2026年最新约稿函
《知识窗》 最新约稿函
4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5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6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