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103岁马识途完成30万字新作 还计划写小说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40116
发表于:2017-2-13 09:51:27
19209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论男女老幼,每个人都开始新的征程。刚踏入103岁的革命家、小说家马识途也不例外。2017年新春伊始,马老已完成一部30万字的新作。
2016年12月31日,农历腊月初三,是马老103岁寿辰日。马老的二女儿马万梅,对询问并关心马老如何度过寿辰的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透露,马老“不做生,不接访,不收礼”。
熟悉马老的人知道,这是马老的惯例。10多年前,迎来90岁生日的马老,办书法义展捐资助学,题写“若得十年天假我,挥毫泼墨写兴隆”,并制定一个“五年计划”——再多写几部作品。
2013年1月,在四川省文联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他被授予“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马老提到的,还是他的创作,“这个奖是给我的最好的生日礼物!我已经99岁了,但我依然要发挥余热,为四川文艺创作做贡献。”
2014年1月,马老迎来百岁寿辰。根据马老的意愿,“马识途百岁书法展”在四川博物院举行。近300幅书法作品在展后举行义卖,义卖款全部捐献给川大文新学院,用于每年奖励和扶持一批家庭贫寒但文学创作初见成绩的大学生。
2016年12月28日,在马老进入103岁前几天,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提前贺马老103岁生日。在马老家中,李敬泽为马老题写“仁者寿”。马老的长寿之道正是“达观”和“提得起,放得下”,如斯心态,当之无愧的“仁者”。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22万字百岁回忆录后,又写30万字新作
2014年,马老推出亲笔写就的22万字人生百年回忆录《百岁拾忆》,回顾他这个生长在长江边的少年,与时代、家国一起走过的百年岁月。有理想,有追求,有挫折,有成就,有遗憾,有展望,让世人惊叹这位百岁老人的创造力。
2017年新春伊始,马老已完成一部30万字的新作。马老说,这次不是写自己,而是写他的老朋友们,书名为《人物印象——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写我接触过的,值得书写的人。”
不只写回忆录,马老还要写小说。2016年12月28日,在四川省作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当天,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去马老家里拜访时,马老对李敬泽说,“我还打算写新的小说。”李敬泽笑着大声说:“很好,马老,我等着看您的新小说!”
马老是职业革命家,写作是他工作之余的特长和兴趣。他的文学成就,不容小觑,具有很高的文学性,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马老创作于1942年的《夜谭十记》(《破城记》《报销记》《盗官记》《娶妾记》《禁烟记》《沉河记》《亲仇记》《观花记》《买牛记》《踢踏记》等10个篇幅不等的故事),通过10人轮流讲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还原了1940年代的社会万象。
《夜谭十记》形象生动灵活,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通俗幽默,一段段奇闻趣事,令今人大开眼界。当时马识途已身兼革命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冒着生命危险在“国统区”从事地下工作。由于经常更换职业,马老经常与三教九流打交道。他听到了难以想象的奇闻轶事,明白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多么困苦无状又丰富多彩。
2013年1月,在四川省文联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他被授予“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马老说:“我其实没有什么终身成就,我有的是终身遗憾。”
他强调,这不是谦虚,是真实想法,“我很清醒地知道,我不是那种可以写出具有传世的艺术品质的作家。我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一个我自认当之无愧的革命家。我为中国的革命做了努力,也有牺牲。我写的很多文学东西,都是为革命呐喊。但在艺术水准上,我真的不够。革命胜利后,我又走上从政的道路,工作很忙。我白天工作,晚上就抽时间写作。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所有很多东西都没时间写。”
时间不饶人,年事已高的马老的创作心愿,依然是真诚的、迫切的,“在我生活过的10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啊!多少慷慨悲歌之士,多少壮烈牺牲之人,多么荒谬绝伦的奇事怪事,多么惊天动地的奇人怪人,这些都是非常丰富的文学素材,而我却没能写出它于万一。我虽为革命文学作家,却没有把革命文学写好。特别是那些曾和我一同战斗,慷慨牺牲的朋友亲人,他们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是那么的栩栩如生。他们常常到我的梦中来,呼吁他们在我笔下‘再生’的权利,然而我却无能为力,我感到惭愧、痛惜和悲伤。”
除了写作,马老的阅读也没有因为视力变弱而停止。他每天要看包括华西都市报、文艺报等在内的几份报纸,最新
出版
的新书。在他的书房里,可以看到,除了多年的珍贵藏书,有不少是最新出版的新书。
记者近期拜访马老,看见他正在读四川实力派小说家罗伟章的新小说《声音史》。马老一边翻看一边评价说:“人物形象塑造成功。写的文字很有四川味道。”
有某出版机构工作人员来拜访马老,请马老给年轻人推荐一本值得重点阅读的书。马老想了想,选择了李劼人的经典小说《死水微澜》。“我认为,当下社会对李劼人的文学作品关注和研究的重视程度,还远不够。在我看来,李劼人写成都的艺术水平,不亚于老舍写北京的艺术水平。”
无法即法是为至法
发蒙起习汉隶,数十年书道兼修
“过隙白驹,逝者如斯,转眼百年。忆少年出峡,燕京磨剑,国仇誓报,豪气万千。学浅才疏,难酬壮志,美梦一朝幻云烟。只赢得了,一腔义愤,两鬓萧然。幸逢革命圣卷,愿听令驰驱奔马前,看红旗怒卷,铁骑狂啸,风雷滚滚,揭地翻天。周折几番,复归正道,整顿乾坤展新颜。终亲见,我中华崛起,美梦成圆。”这是马老创作的《百岁抒怀》词句,也是他的书法作品。隶书苍劲有力,敦厚稳重,让这首词更显得浑然大气。
马老自幼发蒙时便临汉碑,习汉隶,书法艺术自成一家。他还主张“书以载道”,“书法不是无所为而为,任何艺术作品在艺术性之外,还有思想性。书法也不例外。”从马老自创的诗词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位百岁人生阅历练就的通透性格。
对于书法技艺,马老认为:“书贵有法,书无定法。无法即法,是为至法。”习书临帖的基本功绝不可少,由远而近,由近而远,在有法无法之间,于有法中求无法,独创一格。
同时,不要以画代书法,不要把字写得花花草草,以致不能辨认,还反以创新自诩。书法创造性是必要的,但也要有章法。
对于书艺有如此领悟的马老是谦虚的,“孜孜数十年,仍在门外,不敢以书法家自命,中国书法之难也。”他自谦习书法是“以之自娱、迄未得法、甚少可观”,“其实,习书是一种精神享受,自己写得高兴就好。不是谁都可以当书法家的。现在社会上,叫书法家的人太多了。真正的书法家不会把书法作为求名得利的工具。艺术家品格,决定其作品的高低。”
除了感慨“叫书法家的人太多了”,思考依然犀利的马老,对当下文学出版物质量没有随数量提升,也觉得惋惜,“作家很多,但是写得好的人,太少。我听说国内一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有几千部,这其中又有多少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呢?”
马老说,有些作者“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太着急写完,太着急出版。其实,文章写好了,先放一放、看一看、改一改,会更完善。一定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提醒后辈勿忘和平
做了近半个世纪都没实现的美梦
抗战时,由美国陈纳德将军率领的被称为飞虎队的美国志愿援华空军,来华后驻在大后方昆明。彼时,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组而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也迁至昆明。
1941年,马老考入西南联大,与进步同学一起,与飞虎队的队员贝尔、海曼、埃德曼等相识,结成朋友。双方约定每两周在公园聚会一次,结下深厚的友谊。在近两年里,从未中断。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美国飞行员回国,这份友谊暂时中断。
1972年,飞虎队的朋友们到中国来找老朋友。马老说:“我们当年在昆明与他们交往时用的是英文名字,他们自然无法找到我们。直到张彦去美国任《人民日报》记者,才联系上。从此,我们之中有两位出国任大使,一位去世界银行任中国代表,李储文在上海也和几个到上海的美国老朋友见了面。就是我身处内地,贝尔也两次到成都,海曼一次到成都,专程来看望我。我们之间的友谊真是时移世易,风吹浪打,日益深厚,从未褪色。”
2004年,当时已86岁的飞虎队队员之一迪克·帕斯特到昆明,与马老在阔别60年后重逢叙旧。10多年过去了,迪克已经去世。2016年6月16日,迪克的儿子迈克尔·帕斯特偕夫人来到成都看望马老。与迈克尔夫妇一同前来的,还有另外一位已去世的飞虎队老兵格伦·本尼达的后代:儿子爱德华和孙子若斯华。
对这份情谊,马老除了一直念念不忘,还想得更深更远。2014年,百岁高龄的马识途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我也有一个梦——一个百岁老人的呼吁》。文章里,他透露,他很希望看到这份跨国友谊能通过大众影视传播的功能,被当下的年轻人更多地了解、认知,发挥它在现实中的美好的社会效果。
“提醒后辈不要忘记和平。”马老说,这是他“做了近半个世纪一直没有实现的美梦”。至于为何重视影视这种信息载体,马老聊到他刚看的一部电影,“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很重要。因为它对文化的传播很厉害。一本书的受众,很难比得上一部影视作品。”
少年诗情百岁不减
师从闻一多,马老至今还在写诗
“我不是诗人/不善于用烈火般的语言/去燃烧人们的灵魂/我不是诗人/不善于用华丽的辞藻/去装饰人们的青春……”马老在诗集《焚余残稿》开篇序诗中,说自己不是诗人。
其实,出身于书香世家的马老,从小熟读古典诗词,在担任督学的父亲的教诲下,对传统诗词有非一般的热爱,并有深厚的诗歌创作实践。从10多岁开始写诗至今,他写出了大量的诗作,有传统诗词,也有新诗。
1941年到1949年,马老在昆明西南联大和成都做地下工作时,偷偷写下很多现代短诗,都是感情的自然流露。马老工作所在的鄂西特委被特务破坏,才生孩子一个月的爱人和另一位领导同志被捕,不久被枪杀,同时入狱的孩子下落不明。特务四下里追捕他,他到重庆向南方局汇报后,奉命到昆明隐蔽,考入西南联大。
回忆当时,马识途在书中写道:“那时我的情绪十分恶劣,就像是一颗点着了引线的炸弹,总想找个机会自我爆炸。后来投身到学生运动中去,才有所改变。但是我要为了破坏这个旧世界而进行疯狂斗争的感情,愈发强烈了。这些诗都是在这样的感情激发下写出来的。那时我的感情已经积累到爆炸的临界点,或者让感情突然爆炸,连我的肉体也一起毁掉,或者寻找一个能够释放我的感情的通道。我终于找到了诗。”
“四周像漆一样的黑暗,风雪正鞭打着大地/遥远的灵魂呀,我呼唤你,在这为死亡包裹着的夜里/为了使人类的理想开花,你来到这苦难的二十世纪/在神圣的革命祭坛上,奉献出你青春的身体/你用鲜血把人民的红旗,染得更为鲜艳而美丽/我将举起它,永远向前,再不流辛酸痛苦的眼泪/那个日子不久就要到来,我将欣快地走向你的墓地/告诉你,在黎明的中国,正飘扬着你的那面红旗……”在《遥祭》中,马老倾诉着自己浓烈的情感。
马老如今还在写诗。2016年,马老出了一本新诗集,收入了他的200多首诗作。此外,他还有一本诗集的书稿已交给出版社,等待出版。
马老对诗歌的艺术看得很深,“诗虽然是感情爆炸的产物,但光有感情的激荡,没有找到一定的表现诗的形式,还是写不出诗来的,或者说写不出像样的诗来的。”
现在新体诗,都不再严格遵循格律。马老赞成新诗体应该有格律,“我写诗的时候,追求格律。为此我受到煎熬,然而也找到了快乐。也许由于我在大学里受到学院式的教育吧,也许由于我太醉心于中国古典诗词,也醉心于诗词格律的形式美吧。或者由于我选读过《英诗》,那个叫Winter的洋教授非常注意诗的韵律、节拍、步调,念起诗来那么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荡气回肠,令我迷醉吧。或者更直接地说,是受了闻一多老师主张新诗要有格律的熏陶吧。”
马老说,不管是传统诗词还是新诗,要真正写好诗,修养不够是不行的。写诗需要深刻的思想和深厚的生活积累,对中国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寻找更好的艺术形式。
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老师闻一多,提出新诗体要有格律,新诗要有“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的观点,对他影响很大。“我服膺他的这种理论,并且以写格律诗的实践来试验他的理论。甚至我写的两首田间式的楼梯诗,也是在闻一多老师给我们念了田间的楼梯诗,听了强烈的节奏和楼梯式的建筑美而摹仿的。”
2016年岁末,马老与家人去了西昌。在邛海边,马老写了一首古体诗《西昌美》。当下,新诗发展蓬勃。马老说,他还是对传统诗词格外情有独钟,“希望大家多关注一下传统诗词,那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摄影吕甲
记者手记
我行我素无愧无悔
2016年,马老搬了家。他的书房格局依然如旧。
在书房里,在书桌前,马老在写作,在阅读,在思考。他与外界保留着最及时的沟通,依然保持自己特有的观察和思考。一个世纪老人,依然思维清晰,精神矍铄,心系社会与文坛,关心国家和社会,关心文艺创作。
在书房比较显眼的位置上,有马老亲笔题写的8个字:“我行我素,无愧无悔。”马老说,那是他的座右铭。字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走过的百年岁月,几多风雨,几多迷惑,马老对自己的信念没有动摇。
当下社会,社会风气自由宽裕,年轻人看似选择较多,但其实内心未必都时时坚定信念。2016年夏天,90后作家张皓宸到马老家中拜访。
在关于人生的对话中,谈到如何面对他人的非议,马老的回答很现代、很个性:“我行我素,笑而置之。我就做我自己喜欢的,做我自己追求的东西。完全不影响自己。我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久而久之,就会变得纠结和迷茫,甚至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
在《韩非子》中,有一个老马识途的故事。1935年,20岁的爱国青年马千木,参加了“一二九”救亡学生运动,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入党时,“我以为我终于找到了我的人生道路,我这匹老马识途了,于是我就改叫马识途了。”
103岁的马识途说,他还在路漫漫其修远兮的长途跋涉中,他还在为追求遥远而朦胧的彼岸而沉浮沧海里。“转瞬间,我已经在这个并不叫人愉快却又充满希望的世界里活到100岁了。回首百年,我是怎么走过来的,自己也说不清楚。好像从幼年发蒙到风烛残年,我一直是在走路,一直在为寻找什么而走路。到底要寻找什么,找到没有,我也没有一直弄明白,空有一个识途老马的名字。”
马老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在惊涛恶浪里挣扎,“忽见东方朝霞满天,绚丽的太阳从海波不兴的大海中庄严升起。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我看到似有似无,难以到达的远远的地平线。突然,风雨交加,狂浪冲天,小舟被打成碎片向四处飘散。但见那小舟残片在风浪中几经沉浮,努力聚合,想重为小舟,继续漂向那太阳升起的地方,那似有还无的缘分朦胧的地平线。”
历经百年沧桑,目睹世间万象的马老,依然有壮怀激烈的梦,有清晰的思考,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悠悠岁月走过,时间、历史和阅历早已经赋予他灵魂里一种冷静、理性、客观的精神。
这就是历史带来的大智慧,让一个初出峡的热血青年,锤炼成当下一位百岁的智者。来源: 华西都市报
#小说
#计划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媒体约稿
100-300元/篇《天池小小说》征稿
0
2681
Happy☆小冰☆
2024-07-17
媒体约稿
首奖15000元 | 「书旗小说网」现言征文
0
2211
写手发布
2024-07-18
交易招聘
番茄小说招聘国际化网文编辑
0
3565
rong199607
2024-07-19
文化新闻
网文20年十大都市小说排行榜 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了20个...
0
3717
据善于思考
2024-07-21
媒体约稿
10万元/部 | 首届「爱奇艺小说网」文学锦标赛
0
2751
写手发布
2024-07-23
媒体约稿
首奖30万元 | 第5届「七猫小说网」现实题材征文大赛
0
3438
写手发布
2024-07-23
文化新闻
这本小说回答了“什么是网感”——评大山头《低俗!订阅了》
0
5191
写手发布
2024-07-24
文化新闻
霸总小说火了10年,为什么还在闷声发财?
0
6931
写手发布
2024-07-25
原创文学
小说《诉讼》(摘要)
0
2420
Wo~
2024-07-27
媒体约稿
掌心雷双男主收稿
0
1323
hy0762133
2025-04-02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写作交流
交易招聘
媒体约稿
休闲分享
原创文学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九年庆主题活动:萧盛与您分享写作那些事
话题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4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5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6
《课堂内外》杂志2025年12月号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