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一群农民的文学路,一个乡村文学社的30年坚守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40116
发表于:2017-2-3 10:11:15
18937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30年前,一群农民组织成立了滴翠文学社。他们从油印刊物起步,迄今已刊发作品5000余篇,
出版
长篇小说13部,作品多次登上《人民文学》《诗刊》等刊物。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乡土文化,滴翠文学社凭着三十年的坚守,在一个小乡村留下了值得记录的乡土文化样本。
70岁的王林茂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发言稿,声音颤抖,“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没想到有一天也能跟着大家玩起笔杆子来。”
2016年12月30日,沙坪坝区青木关镇政府会议室里,他第一次分享了自己的“文学路”。当天,本地农村文学社——滴翠文学社,在这里举行了成立30周年座谈会。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给中国乡村带来了巨大变革,农村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从前只晓得“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劳作之余开始有了精神追求。
与此同时,席卷全国的文学热也刮到了青木关这一偏僻的乡村。仿佛一夜间,伤痕文学、知青小说、寻根文学这些名词从地里冒了出来,让这里的农村文学爱好者感到新鲜与兴奋。他们组织成立滴翠文学社——从油印刊物起步,迄今已有社员200多人,刊发作品5000余篇,出版长篇小说13部,作品多次登上《人民文学》《诗刊》等刊物。
文学社犹如一块巨大的磁铁
“谈理想,谈文学,一谈就是一晚上”
滴翠文学社第一任社长罗成友永远记得这个日子——1986年1月18日。
那天,下午两点,青木关爱好文学的农民来了42名。听说镇上的文学爱好者要成立文学社,有的从田坎上直接跑来,裤腿上还沾着泥巴。他们集合在文化站破旧的办公室里,个个神情庄严。
此举让上了岁数的老农们误以为又要开始抗战大合唱——1940年,“国立音乐院”迁址重庆,就建在这片偏僻的农村。
搞创作,必须要有阵地。会上,大家商定,每人每年交2元,共80多元来买办刊物的纸张;自己编稿,自己刻蜡纸,自己油印、装订……就这样,文学社靠一块刻蜡纸的钢板,一台文化站的油印机开张了。每月出一期报纸,每季度出一期
杂志
,每月组织一次作品讨论会。
期间,他们还邀请了重庆日报编辑记者以及本土作家前来辅导,重庆日报农村版副刊还专门为文学社开设了专栏。
犹如放在田地间的一块巨大的磁铁,滴翠文学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媒体人李炼当时在青木关一家陶瓷厂上班,是文学社的核心成员之一。他回忆,“下班后,大家常常带着自己的新作品,步行五六公里路与文友见面,就着半瓶老酒、几碟小菜,谈理想,谈文学,一谈就是一晚上。”
把梦想照进现实
“不晓得为了啥,就是觉得生活有了味道”
进入新世纪,种田的农民少了,打工的农民多了,农民文学社的使命,似乎更多地转向为文学梦与现实的博弈。
2000年左右,随着重庆摩托车生产的发展,农村低廉的土地成本,成为了众多摩配企业的首选。也就是这个时候,张儒学从大足来到青木关一家小摩配厂打工。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儒学读到了《滴翠》报,上面那些鲜活的故事仿佛写的就是自己,“我也可以这样写呀!”沉寂多年的文学欲望一下子打破了张儒学钟摆般刻板的生活。在昏暗的租赁房里,他用沾满机油的手,将啤酒箱倒过来,搭上一块木板开始了写作。
看着走火入魔“玩文学”的丈夫,妻子终于爆发了——她撕掉了他刚刚写好的稿纸,吼道:“尽写没用的东西干啥?别人去年开车床,今年都混成小老板了!”
张儒学不甘心:这些“没用的东西”,恰恰被滴翠文学社的文友们称为“才华”!
“要写哟,写了才能改变命运!”第二任社长郭永明常常劝说张儒学的妻子。他还组织文友们筹钱为他打印作品,出书,鼓励他多
投稿
。
彼时,梦想与现实的博弈在张儒学的生活中从未停息。“每天都和妻子吵架,每天都有人劝我去沿海打工。”张儒学说,来自文学社的鼓励几乎成了他走下去的全部动力。
不久,他的文章开始陆续出现在国内各种报刊上,他还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与散文集。如今,张儒学已经当上了大足区作协副主席。
本文开头提到的王林茂,自62岁加入文学社后,裤兜里就一直揣着一个小本子,灵感来了“甩开锄头就动笔”。农闲时,他将自己所在的管家桥村的变化编成剧本、小品。如今,他已成为了村里政策宣讲队的骨干。
“不晓得为了啥,就是觉得生活有了味道。”王林茂说,“现在,种包谷的时候都能想出两句诗呢。”
青木关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龚国忠说,因参加文学社而改变命运的人太多:首任社长罗成友进入重庆日报,并获得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乡村教师周丁力成了重庆市作协会员;当地农民企业家李承萍59岁开始提笔,6年写了4本书……
有专家评价,30年间,滴翠文学社彰显出来的样本意义在于:在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作为链条末梢的农村文学社,始终恪守朴素的文化自觉,以文化人,用植根泥土深处的文学梦想,滋养了一方土地。
脚踩坚实的大地
“一群土巴巴的人,写出了土里土气的作品”
30年来,滴翠文学社历任四届社长,作品5000余篇,出版长篇小说13部,个人专集50余部……作品几度登上《人民文学》《诗刊》等国家级文学刊物。
第三任社长王新觉笑称:“一个土巴巴的文学社,一群土巴巴的人,30年下来,竟写出了这么多土里土气的作品。”
此外,社员们也热衷于整理本土的历史文化。李承萍根据史料创作的《陪都求学记》还原了抗战时期,流亡学生在国立青木关中学的故事;王林茂访遍青木关80岁以上的老人,挖掘出《寿星石》等多个民间传说……
为何一个农村文学社能延续30年,至今不衰?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认为,扎根于土地、服务于人民,就是其强大的生命力。“30年来,滴翠文学社的创作者们脚踩坚实的大地,创作出‘带露珠’‘冒热气’‘有汗味’的作品,这些作品让他们既是劳动的实践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
滴翠文学社能走到“而立之年”,也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参与。近年来,沙坪坝区委宣传部,青木关镇党委、政府等多次拨款资助;一些民间人士也积极出资设立了“滴翠文学奖”“滴翠新闻奖”。
作为一道别样的风景,滴翠文学社所在的青木关镇因此和文学发生了更多的交集。1999年,沙坪坝区人民政府授予青木关镇“农民文学之乡”的称号;2011年,重庆市作协授予青木关镇“农民文学创作基地”称号。30年来,滴翠文学社活跃了镇上的文艺生活,促进了当地的文化发展。如今,在这里,“农民谈文学”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青木关也成为重庆工业重镇。
对于文学社的未来,文学社现任社长李承萍表示,将邀请市里的专业作家对有潜力的社员进行“一对一”帮扶,并积极筹划文学沙龙,建立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新媒体宣传渠道。“我们将让滴翠越来越红火,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社,而是承载着乡愁和新型农民对精神文化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来源:重庆日报 吴国红 夏婧
#文学社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媒体约稿
【小海螺真实故事】认证公众号约稿,前期每篇100元
0
17024
泥鳅
2017-04-06
媒体约稿
【小海螺真实故事】认证公众号5月份有偿约稿,欢迎勾搭~
0
13728
泥鳅
2017-04-25
文化新闻
作家墨白的138封退稿信
0
22309
最初的梦
2017-05-04
媒体约稿
【文学社】游戏剧情编剧招募——千字五百元/全职兼职
0
9600
羊刃文学社
2022-02-19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写作交流
交易招聘
休闲分享
媒体约稿
原创文学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九年庆主题活动:萧盛与您分享写作那些事
话题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4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5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6
《课堂内外》杂志2025年12月号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