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原创文学
0
0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消失中的上海老家
[ 复制链接 ]
淘淘居格子店
初级写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0
好友
16
回帖
0
银子
初级写手
初级写手, 积分 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初级写手, 积分 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积分
18
发表于:2017-1-7 12:08:17
古言
22503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消失中的上海老家》
我老家在上海的虹口区。过去它是个小区穷区,但是文化历史悠久。中国近代的文化风云人物在虹口居住过的,有瞿秋白,鲁迅,茅盾等。
我老家的房子是老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式,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的那种。前面二层,后面三层。前大门双开式,进门先是个小院,上海人称为“天井”。然后是二十多平米的前厅房,上海人叫“客堂间”,它的上方是二楼的大房间,上下对应。
后门较小,进门就是(公共)厨房,十来平米。走过厨房到楼梯口,又陡又窄又暗,直通二楼。楼梯中间拐角处有个“亭子间”,就在厨房的上方,够放一张床的大小。亭子间有小窗户,恰好在后门上方。它上面还有第三层也可以住人,但我家第三层的顶和窗都拆了,当阳台用,上海人叫“晒台”。
我家就住二楼大房间,从后门进出。一楼的前厅房与亭子间另有两家人住。
小时候全家七口人挤在二十多平米的房间里。 一张大方桌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台”。兄弟姐妹做作业各用一角。记得考大学前那一段时间,我就在房门外去晒台的楼梯旁,用一个小方凳作桌面复习功课,虽小却非常“专注”。那时家里条件确实很差,但是大家懂得互让互帮,小房屋里充满温馨真情。
上海弄堂里的房子不但小,还贴挨得很近。夏夜闷热开窗,邻家一声一响都是活剧的“直播”,想“换台”不看不听都不行。
刚吃过晚饭“一息息”,对面的“阿宝勒爷”和“阿宝勒娘”“摩(骂)山门”了,一声高过一声,还时有几记呯磅声。。。这是武戏。楼下的小业主老板娘收音机里的苏州评弹开篇登场了,吴吴侬侬。。。这是文唱。后门外有时隐隐传来邻家钱师傅和曹师傅的争吵,好像还有一位大叔在劝架。一个说:“爷叔”,侬来评评理呶,另一个说:“娘舅”,侬听俄讲好勿啦。。。上海人君子动口不动手,那是滑稽剧。
上海弄堂里“滴滴刮刮”的“海派风情”,魅力独特,瞎嗲。
小时候我家里养过两只鸡,一公一母。“从小带大”,和我亲得不得了。我放学后经常陪牠们玩,让站在我手臂上,轻轻抚摸身上的毛。牠们会“咕-咕”地轻哼,侧头看我。母鸡长大后,我也会在身边陪它“生产”。生平第一次看着软软的蛋壳出来,这才知道鸡蛋壳“居然”一开始是半透明的。
那年哥哥姐姐们大学放暑假从北京回来。母亲要杀鸡做菜改善伙食,我坚决不舍不让。有一天清晨忽然被鸡的叫声惊醒,我连忙起身,但为时已晚,两只鸡都已不在了,我最终未能“保护”好牠们。我难过得吃不下鸡肉,母亲千方百计塞给我吃,我坚决一口不碰。哥哥姐姐还为此笑我是天真幼稚的“鸡道主义”者。
那时真是个无邪的“纯真年代”。
我小时候肠胃不好。常常晚上肚胀睡不着觉。母亲半夜都会感觉得到而惊醒。 她会走过来,半跪在我床前,就着我的肚子用手按摩。一下又一下,上百下甚至数百下,直到我感觉变好。我至今忘不了当时的那种情景。。。我家永远不缺这样的母爱。
我的小床直对着大窗,大窗占据了大半面墙。窗外有对面邻家的一堵小墙,小墙上是一大片天空。我常常爱躺在床上,望着那片辽阔的天空冥想,那时那片天空就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小天地。夏日天上的朵朵云彩,有时在想象中会变成我从书上读来的那些人物形象,比如古代战场上,卸甲持戟在马边休息的一个个先人名将。。。天上的云彩慢慢飘忽移动起来了,我想象中的那些古代豪杰们也好像跨上了战马,风起云涌,波澜壮阔。
也是在这张床上,我读完了苏联的励志小说《船长与大尉》。书里探险和奋斗的故事深深激动着我,我从此记住了那句名言:“奋斗,探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仰望窗外高远深邃的天空,我开始有了出国梦,热盼着有一天,去周游世界,去探求与探索。
也是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感受了朦胧的少年情怀。青年男女在毕业离别时的初吻描写,极大地冲撞着我的心。我开始有了美梦,有了我的“童年的阿娇”。但不是在水边,也不是在小船上,而是和我在同一棵树上。那是在闪烁飘缈的梦里,我们在树上呆了很久,像是在悠闲摘采,又像是在绵绵细语。梦里的“阿娇”文静少言,温顺甜蜜。那情那景,就像一幅雕像,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小屋里的日日夜夜飞快过去,小小少年转眼长大。十八年后,我终于要去北京上大学,要离开熟悉的老屋了。
临行前我躺在小床上,思绪纷纭。一侧头又看到了墙上那几个熟悉的字,是我大哥七年前也是离家赴京前夕留下的。铅笔字迹已经模糊,但仍然依稀可辨。忽然觉得那正是我此时想说的话:“我要走啦!”
从那以后,除了探亲和出差,我再也没有回老家长住过。
三年前我回上海。亲人们都已搬出老屋。那一带要拆迁已经传闻多次。我在上海的行程匆匆,但决意要再去看老家一眼。当我下了车一步步走近那弄堂口时,心里开始激动。眼前的街景熟悉而遥远,那一刻“恍若隔世”,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我慢慢拐进弄堂,一步一步地走。经过过街楼时,下意识地感到缺了点什么。一转头,忽然明白是那个“阿巴阿巴”小阿弟不见了。过去的那个弱智残障大男孩,曾经天天站在过街楼下,对着来往过路的人说着他仅会的几个字,百年不变:“阿巴,阿巴”。他貌似凶怪,但从不唐突,更不会对女性惊吓。他曾经风雨无阻地伴随过我们,十多年里成了左右邻里的“地标”性人物,但这次他没有“上岗”,我想他多半是走了。苦命的小阿弟,一个年代结束了。
往左拐,我家后门就在视线内了。稍远有两位老人坐在小板凳上。我一眼看出是18号的“蒋大姊”,那是我们随双亲对她的称呼。她抬头,我招手。她站起来了,身旁的那位也站起来扶她。我快步上前,说:“蒋大姊,我是20号的老三”。她说:“我知道,我知道。你在美国。”
想不到蒋大姊还记得一清二楚,耳眼依旧“灵光”,一问竟然九十二了。身旁那个是她请的钟点工。她说她先生也还在,但已整天卧床不起了。他就是原先房管处的那个“王师傅”,长年都戴着一付极其深度的近视眼镜,几十年不换。过去弄堂里阴沟下水道一旦堵塞,都去找他的。他比蒋大姊还年长些,居然还健在,真是劳动者长寿,好人长寿。
蒋大姊让我进屋坐坐。我不想打搅,也没时间了。她站在我身旁,握着我的手,说着:好,好。。哎,哎。。她是这弄堂唯一的“老人”了。老邻居们换的换,走的走。没想到居然还能见到她。
我掏钥匙开家门,那后门似乎变小了。进门很黑,我知道电灯开关在哪里,摸到了,但灯不亮。我上楼梯。小时候熟练得能一蹦几个台阶的,现在感觉又窄又陡,一步一“嘎吱”地响,不安全了。楼里很静。我看到晒台门边的木架还在,那是过去放鸡窝的地方。一阵熟悉的感觉闪过,是呵,我真的回家了。
我打开门再打开窗,眼前的景象完全变了,窗前塞满了高楼。当年我的小天地不见了。一个人幻想冥思,天马驰骋的那片天空完全消失了,我感到了落寞。在晒台上,我又看到了自己的小学母校,它就隔着一条街。很近,又很遥远。
我屋里屋外地转悠,拍了一些照。我搜索熟悉的景物,寻找过去的影子。我心绪飘忽,感情复杂,心中的那一片圣土不再,我该走了,该下来和蒋大姊告别了。她说着“再会”,握着摇着我的手,说:再来,再来。。
我慢慢走向弄堂拐角,我停下来,我再回头。蒋大姊还在朝这边望着。我心里一“咯噔”,这里熟悉的一切所剩无几了,一切都在消失之中。下次来还能见到她吗?
我又想:人们为什么留恋称之为“故乡”的这一方小地?是什么在紧紧地牵系着我们的心?不错,是因为留恋儿时的那个纯真年代。是纯真,是亲情,是母爱,是憧憬,是过去的美好和珍贵,在永远牢牢地牵系着我们。
故乡养育了我们,准备了我们。我们升火待发去远航。
想到终有一天“蒋大姊”会离开,终有一天我那老屋也会拆除,心头不免惆怅。我想我能做的,就是要努力记住这消失中的老家,把一切珍藏心中。永远怀着童心和纯真,激情和理想,走向自己的耄耋老年。
我会再来!
1。一步步走近老家里弄。街右侧尚未拆迁。
2。过街楼下。“阿巴阿巴”小阿弟曾经的“岗位”。前面左拐就到我家。
3。老家后门到了。它似乎变小了。
4。窗外是我当年最神圣的一片天空。现在挤满了高层建筑。
5。后阳台。我和两只小鸡一起长大和“游玩”的地方。
6。后阳台上看我的小学母校。 它就隔着一条街。很近,又很遥远。
7。邻家“蒋大姊”眼不花,耳不聋。那年九十二岁。
8。“蒋大姊”认出我来了。招手也很有劲。
9。和“蒋大姊”的合影。此景不知何日再现?
(下一篇:《重回消失中的上海老家》 敬请关注)
(行万里路-写万言文-好天下事)
也请关注本人在天涯“异国风情”论坛的其他帖子:
《行万里路 写世上景 好天下事》(周游世界系列)
《缅甸故事:佛光照耀着希望的大地》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评论列表
(16)
伤GAN
沙发
2017-1-7 13:08:26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清风客行
蒋大姊,92岁,精神矍铄,侬老阿哥吖应该叫蒋阿姨伐?哈哈
2017-1-7 13:01:0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清清清清高
地板!
2017-1-7 12:57:35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freezeqq888
啊,有点伤感啊
好像是沙发吗?
2017-1-7 12:53:3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正午阳光
Mark
2017-1-7 12:50:12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hanwufish
蒋大姊,92岁,精神矍铄,侬老阿哥吖应该叫蒋阿姨伐?哈哈
-----------------------------
哈哈哈,确实辈分不对。那是跟着我父母的叫法叫的。否则我也该入土了,嘻嘻。
2017-1-7 12:46:3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吃猫鱼儿
跟着楼主神伤 跟随楼主的脚步走进了老房
2017-1-7 12:43:0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哈板
大叔很帅哦
2017-1-7 12:38:48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丛林老狼
跟着楼主神伤 跟随楼主的脚步走进了老房
-----------------------------
人老了,容易伤感,哈哈。
2017-1-7 12:35:15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交易招聘
媒体约稿
休闲分享
写作交流
作者推荐
读书早晚会忘,为什么还要读书?
话题
《岁月》杂志,急需大量校园故事
北京高校联合科幻征文「火花杯」征稿启事
阿菩携新作《天衣》拆解爆款网文“破圈”密码
4
专访人可妹丨重构“追妻火葬场”新法则
5
《锦月如歌》《永夜星河》《与凤行》受热捧,“无爽感,不爆款”
6
三部作品集中出版!作者荆洚晓:以女性角色为镜,探索宏大时代与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