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写作交流
0
0
返回列表
“突转”手法,是严歌苓小说富有吸引力的重要奥秘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20-2-14 16:40:57
作品点评
658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文|墨华不冷
近几年,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1958年-),凭着多产高质的小说,凭着各大名导的钟情,在中国文坛风头无两。她舞动着灵动的镜头语言,腾挪着纯熟的叙事技巧,在东方与西方的文化语境里,在文学与影视的艺术领域里,在广袤幽邃的人性世界里,风一般自如穿梭,留下华丽优雅的身影。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小说叙事层面,严歌苓从来拒绝平庸。她擅长讲故事,她的故事都是长钩的,能勾住你的眼与心,让你一口气读下去。其中,“突转”,是她增强故事生动性的常用手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中首提“突转”概念:“突转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向相反方向发展……指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换言之,突转是笔锋陡然一转,情节发生剧变,偏离读者的惯常思维与预期心理,使读者在心理落差中,收获直抵心灵的审美享受。在突转手法的运用上,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国剧作家曹禺的戏剧《雷雨》等,皆堪称经典。
在严歌苓小说里,突转,不但是巧生波澜的叙事特征、异峰突起的美学特质,还渗透着人生无常的生命体验与悲剧意识。我们可通过这把钥匙,尝试打开严歌苓的文学密码。
一、情节跌宕,主旨深化——突转手法的文学功能
对于奇异新鲜、尚未知晓的事物,大多数人抱有好奇心态,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猎奇心理”。中国传统文学素有“无巧不成书”的叙事策略,虽中国古典文论,没有提出“突转”概念,但许多章回体长篇小说,在一些章节结尾,突生变故,形成悬念,吸引读者往下读。比如,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深谙此法,而清代但明伦,评论《聊斋志异》的《葛巾》时,字字珠玑,妙笔生花,道出小说“转”之魅力:
此篇纯用迷离闪烁、夭矫变幻之笔,不惟笔转,直句句转,且字字转矣。文忌直,转则曲;文忌弱,转则健;文忌腐,转则新;文忌平,转则峭;文忌窘,转则宽;文忌散,转则聚;文忌松,转则紧;文忌复,转则开;文忌熟,转则生;文忌板,转则活;文忌硬,转则圆;文忌浅,转则深;文忌涩,转则畅;文忌闷,转则醒。求转笔于此文,思过半矣。……事则反复离奇,文则纵横诡变。——但明伦《但评〈 聊斋志异〉》
突转手法,有利于营造“迷离闪烁、夭矫变幻”的意外之境,具体来说有四大文学功能:
其一,增强情节的跌宕曲折。用好突转这一神来之笔,能将情节安排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充满戏剧性效果。突转,可散布在小说情节发展任何阶段,而高潮,作为小说情节发展过程中最具震撼力的阶段,往往由突转促成。此外,突转常用于结尾,给人释卷后回味无穷的效果。
其二,展露人物的思想性格变化。高明的小说家,会在“有形情节”突转时,把握“无形内心”的变幻,激发深藏不露的心理,指向复杂多元的人性。这正如当代文学批评家孙绍振先生所言:
对于一个深刻的精致的情节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外部事件的突转,而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幻(向相反方向突然转化)。——孙绍振《名作细读》
其三,揭示小说主旨与作者意图。在情节突转前,小说的主旨、作者的意图,或处于隐蔽状态,一旦情节突转,这一切豁然开朗,读者可从中把握小说的社会价值与生命内涵。
其四,深化小说的悲剧意蕴。深刻的小说家,偏爱悲剧叙事,而突转手法,往往产生浓厚的悲剧气息,这正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所言:“在处理突转和简单事件方面,他们力图引发他们想要引发的惊异感,因为这么做能收到悲剧的效果,并能争得对人物的同情。”
突转手法,有这么强大的文学功能,那么严歌苓的小说,如何运用它,产生“异峰突起,照亮全篇”的魅力呢?
二、异峰突起,照亮全篇——突转手法在严歌苓小说中的运用
好的情节突转,就像一个丰满的瞬间雕塑,瞬间完成情节的跌宕、心理的变化、人性的爆发、主旨的披露。现以四部严歌苓小说为例。
(一)《人寰》的突转——爸爸扇贺一骑耳光
长篇小说《人寰》,是洞透人性的犀利之作。它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贺一骑与爸爸“权情交易”的故事;第二个故事,是年少的“我”与贺一骑的暧昧感情;第三个故事,是赴美的“我”与老年教授舒茨的恋情。在第一个故事中,贺一骑利用权力,庇护了爸爸免于迫害。爸爸为了报恩,主动当“枪手”,花费四年时间,为贺一骑写百万字巨著。小说
出版
后的署名,是贺一骑。后来,在可怖十年,贺一骑遭批斗,父亲竟在大庭广众中,突然痛快地扇了贺一骑一记耳光。但这耳光,成为爸爸终身羞愧的心灵阴影。后来爸爸得到贺一骑的原谅,重新当上贺一骑的枪手。施恩与报恩的不正常友情,依然宿命般延伸着。另外两个故事,与第一个故事,皆指向人际关系中同一主题:人与人之间表面亲密的关系中,都掺有不平等、不正常的因素,都笼罩着“淡淡的无耻”。
扇耳光,是这小说最撼人的突转情节。它撩开了温情脉脉的情谊面纱,扇出了弱者(爸爸)只有在强者(贺一骑)落难时,才敢于反扑的卑琐人性,扇出了动乱年代里,知识分子苟且偷生的痛苦灵魂,也扇出了“拯救与报恩”关系的背后,其实是“控制与利用”、“奴役与寄生”的利害关系,但这关系,亦掺有真心与诚意。这小说,若无扇耳光的突转情节,则人性的扭曲、人情的虚伪、人生的荒诞这一主旨,就无法很好呈现,小说也就不会有如此浓厚的悲剧意蕴。
(二)《草鞋权贵》的突转——霜降沐浴时看到镜子里那张“很老很老的脸”
中篇小说《草鞋权贵》里,暴发户程将军,是一个残忍专横的人,其他家庭成员对他恨之入骨,但他有可敬可爱的一面,比如有“做好事做坏事的气魄与恢宏”,有“做得出承得下的胆”。他亦有可怜可悲之处:他对女佣霜降的偏爱,对其肉体的亲近,实质上在她身上,寄托了对青春与美丽的贪恋,对昔日家庭和自身辉煌历史的吊唁。
小说里有多重突转,其中一个突转是,霜降发现程将军在窥看她沐浴,无比尴尬与愤怒,手忙脚乱把衣服往身上套,但她偶然一抬眸,发现镜子里那张“很老很老的脸”,“一瞬间,霜降静止在那里。似乎一丝儿不可思议的怜悯与谅解出现在她心深处。就让他衰老的眼睛享受她一瞬”。这张“很老很老的脸”,映照的,是一个表面威严强硬、无懈一击的生命,终抵不过衰老与死亡的侵扰,也透视出显赫一时的暴发户家庭,因历史的淘汰,因家庭内部的倾轧,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人物的心理变化与小说的主题内涵,便浓缩在这突转情节中。
(三)《扶桑》的突转——克里斯在马车上的极端行为
长篇小说《扶桑》的故事,以19世纪60年代中国名妓扶桑与白种少年克里斯的恋情为纬,以悠悠一个世纪中国移民生存景观为经,开掘了文化与人性这两个层面。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皆带有浓厚的寓言化色彩。克里斯,象征当时进步、民主的西方文化;扶桑,是东方情调与远古母性这两种美学特征的统一;黑帮头子大勇,则象征保守愚昧的封建文化,但他身上又具有桀骜不驯、惩恶扶弱的人格力量,一反早期移民谦卑柔弱的形象。克里斯对扶桑的爱恋,实质是人类文明对自由天真的原始时代之向往,也是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迷恋与探索。克里斯对扶桑的拯救,他与大勇的对峙,皆反映了异质文化的交织与融变。但扶桑拒绝克里斯的拯救,她选择的是无牵无挂的自由,这表明了严歌苓的文化态度:发扬东方文化传统,拆解西方文化优越的俯视姿势。
小说有许多精彩之笔,其中有一个突转情节是:在唐人区暴乱中,20多个白种男人,蹂躏马车上的扶桑,这激活了克里斯的潜意识,使他迸发乖张极端的行为——他亦趁着黑暗,不为扶桑所发觉地践踏她。他何必这样做呢?毕竟扶桑本是风尘女,且只爱克里斯一人——因为他憎恨“这个使固有的一切伦理乱团的唐人区”,“他在黄面孔里看不见一件绝对的事情,所有的是与非、曲与直都相互寄生、相互掩护、相互转替”,他想以“做绝的事”,去冲击非绝对的现象,想以一毁到底的勇猛,去撕毁易于陷入“是非迷魂阵”的多情怯懦之天性。
此突转情节,指向东西方文化剧烈的冲突。可贵的是,在异质文化之间的磨合中,严歌苓不作简单的二元对立式道德判断,而以超然姿态,和盘托出,冷静审视,让人性,在文化交织重叠中,氤氲而出,让读者,在人物命运起伏中,独自嗟叹。
(四)《橙血》的突转——阿贤血橙般的结局
短篇小说《橙血》,亦是探讨不同族群共处问题,故事如其名——“橙血”,凄艳中带点残忍,让人不寒而栗。美国人玛丽与中国人阿贤,相依相伴30年。玛丽70岁,患小儿麻痹症,是橙园的女主人,对阿贤疼爱有加;阿贤44岁,是橙园的园艺师,成功嫁接出一代代橙子,最奇货可居的是血橙。两人温馨关系的背后,暗流涌动:阿贤想学祖国进步人士,剪掉辫子,因玛丽以“我爱美好的古老时代”为由阻止,而未果,在许多人专程赴橙园与他合影时,他无奈成为合照中“著名的固定景物”;玛丽不接受中国果商订货,“玛丽圣母一样高贵、仁慈地笑了笑说:对不起,我没有解释自己的习惯”,阿贤因此感到憋闷。玛丽的和解方式“近乎悲壮”:她修改遗嘱,将百分之六十产业,划至阿贤名下。后来,阿贤想与中国女人黄银好结婚,便剪掉辫子,坚决要离开玛丽,连遗产也不要,却因橙园监工“误以为”是小偷,被枪杀。他死亡的幕后主谋,便是玛丽。小说结尾最后一句,带畸爱意味:“在最后几分酒意里,玛丽想着十四岁的阿贤走下火车的模样。”
此小说最大的突转之笔,便是结局处,阿贤暴毙。阿贤勇敢追求自由与幸福,却付出生命代价。这突转之笔,瞬间曝晒出异质文化之间的剧烈冲撞,展现了弱势东方文化对强势西方文明的反抗,亦揭示了玛丽高贵优雅外表的背后,有着嗜血本性——阿贤最后抽搐地躺在血泊里,这让人联想到血橙汪着血色的汁液,还联想到——玛丽爱看阿贤“宰杀”橙子,爱吃午后采下的橙子,“她认为那是尚活着的果实,尚有体温,细胞尚在收缩或抽搐”。玛丽礼待阿贤,实际上只视之为自己思想控制下的忠仆,罔顾阿贤个人的自尊与需求,强迫他保持西方视角下,像“珍奇化石”一样古旧、落后、谦顺的东方形象。严歌苓对玛丽孩子般单纯、柔弱、羞涩与恬淡的外表,作不费余力的描绘,实乃反衬出玛丽内心的自私、冷漠与丑陋。“她会缓缓从轮椅上站起,苗条的身躯如一条命定爬行的虫类忽然直立一样,绵软而曲扭”,这是玛丽残疾的身体,亦是她精神的样貌,蕴含作者对西方霸权文化的抨击。读毕掩卷,凉意袭心。
除以上四部小说,严歌苓其他小说,还有相当多突转情节。比如,短篇小说《茉莉的最后一日》中,中国推销员郑大全,近乎疯狂地向空巢老人茉莉推销按摩床。茉莉因耽搁吃药时间,而死于突发心脏病,而郑大全推销时无视的几个电话,却是妻子早产大出血的噩耗。沾满鲜血的突转结局,呈现出金钱诱惑与生存重压下,人性的畸变。又如,短篇小说《海那边》中,脑筋残废的泡,三十年来如一日,对餐厅老板王先生忠心耿耿,最终却将王先生杀死在冷库,因王先生设法打消泡对女人的欲望。死亡的突转结局,象征着“主子-奴仆”不平等关系模式,瓦解于人性力量的奋力反扑。再如,长篇小说《芳华》最明显的突转情节,是大好人刘锋对林丁丁的触摸事件。众人认为,圣坛上的活雷锋,不该有荤腥肉欲。这突转之笔,刹那间展现了被英雄光环与公共意识所遮盖的真实情欲,亦孕育了日后看客们批斗他时的卑劣行径。换言之,刘锋以欲望之手,不但触摸了林丁丁,还触摸出人在困境时方见的人性浮世绘,触摸出他在圣坛时想也想不到的荒寒余生。
三、合情合情,让人信服——运用突转手法的注意要点
情节突转,虽让人出乎意料,却要合乎情理,不能违背生活逻辑,这是运用突转手法须遵循的规则。突转,是沿着故事的路线发展下去,突然拐了个弯,换了个方向,但并非断线。若“意料之外 ”有余,“ 情理之中”不足,则导致情节失真,成为失败的突转。故在突转前,要设置伏笔,做好铺垫与蓄势,避免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这正如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所言:
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李渔《闲情偶寄》
严歌苓在情节突转前,不忘在叙事的缝隙里,多处插入伏笔。这些伏笔,埋得隐隐约约,看似可有可无,却让情节水到渠成,让结构严谨有序。直至突转情节的爆发,这些伏笔,才从读者脑海蹦出来,显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人寰》里,爸爸扇贺一骑耳光之前,作者已埋下多处伏笔,表达爸爸劳动果实被剥夺的屈辱感。在参加贺一骑朗读会前,爸爸突然对妈妈的打扮看不顺眼,妈妈在镜子前描眉扑粉,“使劲瞪着镜子,爸爸也帮她瞪着”——因为贺一骑将在当天朗读会上,首次朗读爸爸代写的长篇小说,故爸爸心情很不好。后来在朗读会上,“我”发现爸爸秘密修饰了装扮,“把本来就缺规矩的全身弄得更乱,头发尽其本性向各个方向曲卷”,这是爸爸凌乱、颓唐的心态的物化。
最出彩的伏笔,莫过于爸爸“必须有人旁观才进入无人之境”的神经质大笑。当贺一骑在朗读会上,读爸爸代写的小说时,爸爸又闯出爆竹般的笑声,“我妈妈踢了踢我爸爸的脚,他却还是把那笑的音阶全奏完了”。爸爸的神经质笑声,透露出爸爸的人格分裂与精神痛楚,亦反映动荡年代里,知识分子非自主人格的悲哀。所以,爸爸扇耳光这一突转情节,就变得顺理成章,表面看不可思议,实际上联系前后,合情合理,符合人物个性发展,符合故事内在逻辑。这正如瀑布突坠悬崖,却还是原来意识之河的水。
四、生命体验,审美追求——严歌苓钟情突转手法的原因
严歌苓钟情突转手法,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这与严歌苓的人生经历有关。严歌苓的人生,与她笔下的女主人公一样,坎坷曲折,波澜壮阔。童年的她,在十年浩劫里,尽览丑陋的人性风景,留下半生的心灵创伤;12岁当文艺兵,15岁被相恋的军官出卖而受尽批斗,再加上18岁时父母离异,这严重影响其婚恋观;21岁当上越战前线记者,度过战火纷飞、死神擦肩的岁月,也正式步入职业作家的生涯;28岁与门当户对的作家结婚,31岁离婚并出国,饱受异国艰难生存的洗礼;与外交官相恋,却遭受监查,于34岁两人结婚,开始尘埃落定……这样的阅历,让严歌苓看透命运无常,尽览造化弄人,遍尝心灵孤独。这内化成她的精神财富,外化为她的小说叙事。
其二,这与严歌苓的审美追求有关。出国后,她在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接受系统写作训练,获艺术硕士学位。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她具有全面的叙事技术、突出的小说影视化风格,这些方面难有人比肩。而突转手法,是强化故事吸引力与影视化风格的法宝。此外,她向来追求悲剧审美,其小说几乎皆为悲剧。她曾在2002年接受《中国文化报》访谈中表示:“我喜欢在悲伤的故事里找到审美价值,同时希望自己的悲剧人物都有一定的喜剧因素。我很难在喜剧里看到深刻的审美价值。”而突转手法,有利于表达人类无法自主掌握命运的悲剧感受,使小说具有鲜明的悲剧色彩。
五、小结
读严歌苓的小说,总会有一种惊喜,那就是看到一个个情节、一个个结局,超出自己的心理预设,但释卷细思,不得不心悦诚服地承认,这表面的离奇惊异,其实多么合情合理。在严歌苓小说中,突转手法,绝不是单纯的叙事技巧,而是严歌苓人生体验和生命思考的绚烂呈现,有着徘徊不尽的韵致。
其实,突转本身,便是复杂多变的人性的一种证词,是充满偶然因素的命运的一面镜子。世途多艰,风云难测,你我人生,总与突转,结伴同行。在突转的瞬间,只要用心与自己对话,就会窥见自己身上,深远的人性潜藏、隐秘的欲望呼唤与微妙的精神颤动。
突转,是叙事手法,更是人生。
主要参考资料:
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
#手法
#严歌苓
#小说
#富有
#吸引力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媒体约稿
100-300元/篇《天池小小说》征稿
0
2628
Happy☆小冰☆
2024-07-17
媒体约稿
首奖15000元 | 「书旗小说网」现言征文
0
2096
写手发布
2024-07-18
交易招聘
番茄小说招聘国际化网文编辑
0
3501
rong199607
2024-07-19
文化新闻
网文20年十大都市小说排行榜 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了20个...
0
3584
据善于思考
2024-07-21
媒体约稿
10万元/部 | 首届「爱奇艺小说网」文学锦标赛
0
2669
写手发布
2024-07-23
媒体约稿
首奖30万元 | 第5届「七猫小说网」现实题材征文大赛
0
3356
写手发布
2024-07-23
文化新闻
这本小说回答了“什么是网感”——评大山头《低俗!订阅了》
0
5058
写手发布
2024-07-24
文化新闻
霸总小说火了10年,为什么还在闷声发财?
0
6861
写手发布
2024-07-25
原创文学
小说《诉讼》(摘要)
0
2337
Wo~
2024-07-27
媒体约稿
掌心雷双男主收稿
0
1199
hy0762133
2025-04-02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交易招聘
媒体约稿
文化新闻
休闲分享
原创文学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专访人可妹丨重构“追妻火葬场”新法则
《锦月如歌》《永夜星河》《与凤行》受热捧,“无爽感,不爆款”
三部作品集中出版!作者荆洚晓:以女性角色为镜,探索宏大时代与
4
500元/篇丨公众号「粒公子」征稿
5
《中国旅游报》急需大量游记、散文
6
"我的中高考与《意林》" 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