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返回列表
不想当自媒体博主的作家不是好作家?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发表于:2025-9-13 18:13:58
81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当下,越来越多的作家涌向
自媒体
平台成为一名博主,开启一种以“文学”为主题的“表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文学发展的趋势来看,传统文学在传播层面面临现实困境,传播效率落后于其他的新媒介形式。面对这一趋势,一些作家主动从幕后走到台前,通过新的媒介形式,展现自己的文学生活,提升自己的曝光度。与此同时,文学
出版
也进入“寒冬”,流量成为许多出版机构的生存法则。由于文学作品本身很难直接吸引流量,出版社便把希望寄托在作者身上,把作者是否拥有自媒体账号、账号的粉丝数量和活跃程度等,当作是否出版其书的重要考量之一。即便是知名作家,出版社也会建议他们开设自媒体账号,或者配合拍摄宣传视频,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将作家的流量转化为图书的销量。
出版公司开设的余华新书宣传账号
早在博客和微博时代,作家就开始参与到新媒体中,但当时还以文字发表为主。如今的自媒体平台集合了文字、图像、视频、直播等多种媒介,这也对作家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他们不断摸索,想要找到自己的风格。有些作家喜欢展现风趣幽默的性格和智慧的光芒;有些作家喜欢分享生活的美好,散发知性的气质;还有些作家会刻意呈现出一种和作品风格大相径庭的反差感,让读者高呼:“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在自媒体上,作家同样需要打造自己的人设,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导师系”人设。一些年纪较大、资历较深的知名作家,抱着想要和年轻人聊聊的心态开设了自媒体账号。莫言在公众号上不光分享创作信息、人生感悟和一些作品片段,也会特地讨论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用自己的专属表情包和年轻人拉近距离。冯唐则利用短视频的形式,把成功经验灌输给年轻人,教导他们该如何生活,只是他精英的姿态和说教方式会让人忽视他的作家身份。
“养成系”人设。这类账号多是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他们会在上面分享自己闯荡文学圈的经验。“90后”作家李世成在小红书上拥有3.7万粉丝,他通过不断在小红书分享创作和
投稿
经验、作品发表情况、稿费金额以及与编辑的交流截图,展现出一个文学“素人”在文学圈的成长历程,鼓舞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还有青年作家龚万莹,她在帖子中分享自己从外企辞职后全职写作的故事,谈自己在北京师范大学和鲁迅文学院合办作家班读书的经历,记录第一次发表作品、小说被经纪人签约、出版小说集、获奖……每一个收获和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都被龚万莹记录下来分享在自媒体平台上。这些青年作家的自媒体内容贴近了中国文学青年们的愿望,即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文坛新秀、通过文学创作“安身立命”,自然可以吸引想要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年轻人关注。
“邻家少女系”人设。一批年轻漂亮的“90后”“00后”女作家在社交媒体上开设账号,以图片或vlog的形式分享日常生活,帖子里她们的生活一派岁月静好的模样,不是去旅游就是在书房里聊文学。小猫小狗也是她们视频里的重要角色,还有不少人都会抱着小猫小狗拍视频、谈文学。
“打工系”人设。一些全职网络作家会在自媒体平台分享每天码字的过程,标题一般是“月入三万‘90后’全职
网文
作者的日常打工vlog”。他们的创作颇有一种仪式感,正襟危坐,面前是多台显示器、机械键盘和一些富有情趣的装饰摆件。舒缓的音乐和劈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完全破除了作家创作的神秘感,展示了一种流水线上的文学生产。“打工”这个词也很好地诠释了他们和文学网站的关系。
还有一些作家博主的目标明确,开设账号就是为了宣传自己、推广自己的新书,他们不仅在自媒体上发布各种关于自己的信息,还会对自己的发表、阅读和获奖情况进行年终盘点,为做当代文学研究的人提供了现成的资料。
前些年,作家博主还能获得一定的关注,因为人们对于“作家”这个职业有着天然的崇拜和好奇。可随着新大众文艺的兴起,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这个职业就变得寻常起来。到如今,作家的自媒体之路已经不再是一条成功的捷径。越来越多的作家开设自媒体账号,却没有一个算得上真正出圈的。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过去大众对文学的接受是从作品到作家,余华、苏童真情流露的视频片段之所以能出圈,是因为作者本人和他们脍炙人口的作品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们先阅读过作品,再通过节目了解背后的创作者,然后感叹两者的统一或是反差。而现在文学的传播模式是从作家到作品,人们并没有阅读过任何作品,只看到作家在自媒体上的夸夸其谈,再决定是否买书,无法把人和作品进行重叠,导致一种割裂状态。
其次,作家们虽然源源不断提供新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其实与人们的生活关联性不大,既不是某种有用的知识,也不是某种独到的见解,不过是被人复述了一遍又一遍的常识。在讲述常识上,作家的口才和设计感有时比不过专业博主。还有一些作家即便是在公共平台上,依然处于“自说自话”状态,分享的永远是发表了哪些作品、取得哪些成就、近期看了哪些书,很难看到一个作家的困惑和对世界的思考,而这本该是他们创作的原点。
当下的作家博主越来越缺乏一种“活人感”。我曾经在《青年作家的形象呈现与人设建构》一文里分析过青年作家的媒介形象演变过程,从早期拍摄艺术照片,到博客、微博时代打造人设,再到自媒体时代制造“文学事件”,这些都在试图将文学作品与作家形象挂钩,以引起读者共鸣。我曾经分析过的作家账号,虽然形式各异,但都透露着一股生动气息,也能看出作家鲜明的性格。而现在作家的自媒体账号,变成一种流水线上的文化生产,并趋于保守。知名作家就是把长视频碎片化,用自己照片和硕大字体的标题做封面,灌输人生道理;青年作家多是在书房里抱着动物朗读经典片段,然后分享几句感悟;网络作家就是直播码字,把机械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响。
人们逐渐发现,有些作家投身自媒体并非全然为了提升文学的网络热度,而是有着商业考量。一些年轻作家开设自媒体是为了积累名声,也有人售卖写作一些课程或提供改稿服务。知名作家开设自媒体背后多是有商业机构进行推动,运作模式就是出版社和作家负责提供内容,平台负责制作和运营。那些看起来光鲜的数据,其实有着专门流量的扶植。这些知名作家的自媒体账号只在新书宣发期更新,把已经拍摄好的素材剪辑成一个个片段,大部分时间都面临着停更的局面。我们所期盼的作家对人生和创作经验的分享,其实只是为了宣传新书的附赠品,最终指向的仍是消费。
在自媒体时代,一些作家博主还不同程度地患上了流量焦虑症。过去,他们封闭在小圈子里,把缺乏关注当作“文学纯度”的证明。如今当他们面向公众时,又无比在乎直播间观看人数、平台粉丝数、视频点击数等数据,却往往对书的销量避而不谈。当他们看到自己精心策划的内容没能成为爆款,一个圈内默默无闻的作家却收获巨大关注时,或许还会感到烦闷,殊不知这背后都是资本的一份力量。作家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与流量较劲上,留给文学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
自媒体平台上不能缺少作家,但我理想中的作家博主,是能坦诚分享自己的创作困惑与所面临的危机的人。这些问题有可能是一个群体共同面对的问题,他把问题抛出来,带领着大家共同探索解决的方案;他能借助自媒体搭建起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大家把他当作可以信赖和倾诉的朋友;他还能通过自媒体这个生动的田野现场,来获取更多元的社会认知,为创作积累素材。表达困惑、分享交流、进行观察,这才是自媒体真正能对创作发挥作用的地方,而不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文学表演”。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青年学者)
#不喜欢自媒体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媒体约稿
交易招聘
休闲分享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哪些网文主角人气最高?3000万人次参与评选,克莱恩、李慕婉、叶
阅文“角逐IP之光”收官,十大人气角色全民加冕
4
突围套路:短剧对网文类型叙事的转化
5
第十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6
《课堂内外》杂志2025年12月号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